第一图书网

庄子

庄子 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1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作者:

庄子  

Tag标签:

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庄子 PDF格式下载



  好歹当年也是辩过一段时间的人。今天翻《庄子》突然翻到《齐物论》里的一段:“既使我与若辩矣……故寓之无竟。”忍不住仔细看了看。
  
  庄子认为语言是没有意义的。两个人辩论,辩出了胜负,并不等于判定了是非。因为辩论的人本身都是受偏见所蒙蔽的。而且,由于别人也都是或者有偏见,或者没有是非观的,所以也没有合适的第三个人可以做出是非的判断。那么究竟该怎么样才可以知道是非呢?庄子说:“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然而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样,就会发现,其实是非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是不是,然不然。”
  
  这段话让我想起两个很老的笑话:其一是一个固执的人坚持姜是长在树上的,另一个人却说是长在土里的。二人争执不下便打了赌,去找第三个人评判。结果那个固执的人输了驴子,然而在交出驴子的时候他仍旧不服地说:“驴子可以给你,但姜还是长在树上的。”
  
  其二也是关于打赌的,一个人认为三七二十一,赌自己的新头盔;另一个则坚持三七二十八,赌自己的脑袋。于是两人去见官。县官听了经过,判第一个人输了。把头盔给了认为三七二十八的人。前者不服,县官却私下告诉他:“三七二十一是没错,可是头盔可以再买,脑袋可不能就这样丢了啊!”
  
  现在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有大量的奇怪的消息充斥着我们的视听。因此需要我们做出判断的情况貌似也就特别多。其中最显著的表现就是科普打架。尤记得网上曾经评出2005年最荒谬的言论。其中之一叫做:“汽车是环保的,自行车才是最污染环境的。”虽然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有认为自行车环保,汽车污染的,自然就有说自行车污染,汽车环保的。可这样的观点还是一看就让人觉得没想法。然而其他的争论未必就有这么简单了。比如有科学家预言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致使冰山融化,不控制的话人类必将毁灭于洪灾;可是前两年又有科学家跳出来说,经过多年的观察,海平面下降了。我们自己也看到水越来越少了,老人一直在说以前怎么怎么多的河水现在都干涸了。
  
  那么这样的对立,我们要怎么判断呢?
  
  再回到第一个笑话。如果找来一百个认为姜是长在树上的人,列举种种理由,令那个坚持姜长在土里的人哑口无言,姜就真的长在树上了吗?显然不是。可是,如果我们从土里挖出一颗姜来,让所有认为姜是长在树上的人都哑口无言,实际又与列举理由,让认为姜长在土里的人无话可说有什么区别呢?即使像笑话中讲的那样,让那个固执的人输了驴子,他却还是可以认为姜是长在树上的呀。
  
  倒不如像第二个笑话中的县官。三七二十一怎样,二十八又怎样,实际都是没有意义的。
  
  在我小的时候,妈妈听说人每天必须至少保证两个鸡蛋,才可以得到足够的营养。然而现在,到处的言论都是:人每天一个鸡蛋,甚至一周四个鸡蛋就够了,多吃会变傻。我跑去问妈妈,妈妈不动声色地说:“你每天吃两个鸡蛋吃了二十年,你觉得自己越来越傻了吗?”我无语,却突然想到庄子。
  
  其实有些事情我们是可以确定的,比如姜是长在土里的。这些事情不需要争论,所谓“是之异乎不是者也亦无辩”;而有些事情我们还无法确定,比如海平面究竟会上升还是下降,或者人一天应该吃几个鸡蛋。于是就有了争论。可是这些事情的争论又有什么意义呢?比如如果认为海平面会上升的人胜了,未来海平面就一定会上升吗?客观的事物不会因为人争论的结果而改变它的规律,所以不如静待其发展,观其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
  
  然而庄子认为这样还不够。因为虽然放弃了争论,这时的我们还是要看看究竟怎样才是对的,也就是说,我们还是执着于彼此是非的。庄子则认为,其实是与非也是没有界限的。因为认为有是必定有非的观点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有坚持事物对立的,就必定有坚持事物不对立的。有判断事物是否对立的观点,就必定有与这个判断相反的观点……如此下去,循环往复,没有穷尽。
  
  甚至即使对于明确的事实,我们也可以这样问:你怎么确定就一定没有长在树上的姜,或者一定没有人因为每天吃两个鸡蛋而变傻了呢?
  
  这样的问题虽然无法回答,但是也真的很无聊,对不对?
  
  所以为什么一定要分清彼此呢?如果抛开对立的观点,就会知道世界不是两条无限长的平行的线,而是一个圆。放弃了争端的彼此就处于圆的中心,而此外的一切所谓是非,其实都是围绕这个中心运转出来的,换句话说,就是从这里演化出来的。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个中心不仅可以应付变化,而且可以掌控无穷的变化。这,就是齐物,就是“吾丧我”,就是道。
  
  想到这里我才明白,原来狡猾的庄子谈争辩并不是为了争辩,谈是非也不是为了是非,转了好大一圈,中心还是“道”。害我辛苦地读了这么半天……
  
  有彼有此,就是无彼无此;有我,也就是无我。事物都是和谐统一的。(这句话突然觉得好“主流”啊额……)所以“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庄周与蝴蝶,真的有分别么?其实姜即使长在树上也是一样的,海平面上升还是下降也都是一样的。还是妈妈的道理最简单:鸡蛋又不是什么特别难得的东西,想吃就吃呗,管科学家怎么说呢。
  
  p.s.我读到的书其实不是这一本额,是俺们老师自己排订的独家版本,只是觉得这个书皮比较像那么回事,借来用一下吼吼~
  


于《庄子》中,最喜《逍遥游》。
其实《庄子》说的不是不需要语言,而是要将语言用到真处。
故老子云:大辩若纳。
读书是读道理,可不是将自己迷惑。


回幽明隐者:对的,大辩若讷!就是这个词哎,那天怎么也想不出来了。谢谢你呵呵~
p.s.我也最喜欢《逍遥游》。而渐渐就发现各篇都是一样的,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一个道理。其实是也就是非,所谓“是不是,然不然”,呵。


其实老庄学说的根本,就是让人类在自然界中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去触及不属于自己的领域。在这一点上,到是非洲的土著发扬比较好。


回幽明隐者:我倒是觉得,摆正自己的位置,比不触及不属于自己的领域重要呵呵~


这书,没看过.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