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曹雪芹风筝艺术

孔祥泽,孔令民,孔炳彰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3  

出版社: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作者:

孔祥泽,孔令民,孔炳彰  

页数:

141  

Tag标签:

无  

前言

今古文图,撰写书序或前言多是学深或位高者,非比难得『画龙点晴』之妙。今天书市之图书,亦不乏借名位高显者题字或书写序文,以增图书之声价。近日,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友好黄道京先生奉出版社领导之命,携来孔祥泽先生编绘的《曹雪芹风筝艺术》书稿一部,再次嘱笔代写数语,权作前言,使读者引以入胜,唤起大众起来抢救民间文化遗产。此一重托,非人轻言微者所能承起。

内容概要

  本书中所展示的[曹氏风筝],无论在扎制工艺上,还是绘画艺术上,都有其独特的价值。风筝历来有南北之分,南方称[鹞],北方称[鸢]。《南鹞北鸢考工志》结合两地风筝的不同特点,继承以往流传下来的各式风筝的形制,经过排比、研究和改进,创立了[曹氏风筝]这一流派,形成中国风筝艺术中的集大成者。 风筝是一门综合艺术,[曹氏风筝]尤其注重其情趣。从工艺上看,它讲究扎、糊、绘、放四艺。在扎糊技术上,其[三停三泄]之法符合力学原理,而且结构骨架均因时、因地,分不同种类,或大或小,或寒风凛凛之时,或和风习习之日,均能扶摇直上青云之天;在绘制艺术上,它讲求[意匠]和[迷笔]手法。尤其是扎燕风筝,更采用拟人画法,不仅画面色彩鲜艳,令人赏心悦目,而且笔法细腻多变,刻画形象夸张而逼真。同时,还讲究升空与直观相统一的艺术效果;在放飞技巧上,它注重实际放飞效果,讲究根据不同风力、风向,运用不同的手法,同时讲求风筝的静中有动态之美,使风筝达到[以天为纸]、[将云拟水]、遨游天宫的神奇境界。总的来说,[曹氏风筝]具有科学性、观赏性、形象美、韵律感和运动意义等极高的艺术价值。 对于本书中收入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乃至《废艺斋集稿》,红学界历来有不同意见;岂止《南鹞北鸢考工志》。鄙人非[红学]中之专家,无暇考证其虚实,但认为,问题关键在于[曹氏风筝]本身是否有艺术价值。正如本书作者孔祥泽先生所认为,在未见到《南鹞北鸢考工志》 一包括《废艺斋集稿》一实物之前,所有的争论都是不切实际的,重要的是目前保存下来的该书、部分内容的客观价值,并不会因为它是否为曹雪芹所撰写而有所增减。如果这部分内容有价值,无论是谁写的,也一样值得研究。当然,如果只从红学角度出发,自然又当别论了。诚然应作如是观。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曹氏风筝的由来一、《南鹞北鸢考工志》与《废艺斋集稿》二、《南鹞北鸢考工志》的主要内容第二章 曹氏风筝的发现与复制一、《南鹞北鸢考工志》的发现二、一九四三年复制的风筝图谱及歌诀三、曹雪芹风筝歌诀与《此中人语》第三章 曹氏风筝的分类及特点一、四十三类风稳简介二、目前恢复的十四种风筝扎糊技术简介三、曹氏风筝的特点(扎糊绘放四艺)第四章 风筝的制作工艺一、肥燕的制作二、软翅蝴蝶的制作三、硬翅(萝卜、白菜)四、蘑菇伞(和合二圣)的制作五、筛子底(喜蛛)的制作六、脱胎工艺的制作曹氏风筝图谱附录一、《南鹞北鸢考工志》部分原文二、曹氏风筝的传承与发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曹雪芹风筝艺术》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曹雪芹风筝艺术 PDF格式下载



此书对于不去研究民俗工艺的人来说,最大价值大概就是观赏收藏了.不去考证是否实属曹雪芹心血,序言很是感人.扎制风筝的口诀也很有趣,插图更是绝美,中国美术馆馆藏的风筝我去看过,北京风筝的藏品很多是孔家三代人的手艺,感兴趣的朋友应该去看看. ......


书本不错,用的是线装订的,很古朴的外观,里边的彩图也很漂亮。。


“ 济世活人” 的典范——曹雪芹的《废艺斋集稿》 (节选) 朱 冰编者按:《废艺斋集稿》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晚年撰写的一部工艺技术著作,目的在帮助残疾人和穷人“以艺自活”,进而实现“人人有以自养”的小生产者的经济自立和社会平等。它是曹雪芹晚年继《红楼梦》写作之后,对于他的“仙源糜赋役”的理想社会的探索和实践。该书于一九四三年为日本商人购买并寄回日本,中国目前仅存抄摹残本。该书第二卷《南鹞北鸢考工志》董邦达序:“尝闻教民养生之道,不论大术小术,均传盛德,因其旨在济世也。扶伤救死之行,不论有心无心,悉具阴功,以其志在活人也。” ——《澳洲导报》 2008、9、18对《废艺斋集稿》的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的初步评价《集稿》是伟大作家曹雪芹晚年专门为残疾人撰写的一部手工艺著作。《集稿》写作的缘起是作者帮助他的残疾人朋友于叔度以风筝技艺实现了自养,这样的事实启发了作者从风筝谱的写作开始,进而逐步扩充为全书。但《集稿》绝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工艺技术书。首先,《集稿》写作的动机是人道主义救助。目的在于教会穷人和残疾人一种谋生的手段,“使其有以自养之道(《集稿》第二册《南鹞北鸢考工志》自序)”,以免“转乎沟壑”的命运。这样伟大的人道主义情怀与《红楼梦》的思想完全一致,更符合作者晚年世界观和思想感...情的变化。《考工志》董邦达序说:“尝闻教民养生之道,不论大术小术,均传盛德,因其旨在济世也。扶伤救死之行,不论有心无心,悉具阴功,以其志在活人也。曹子雪芹悯废疾无告之穷民,不忍坐视转乎沟壑之中,谋之以技艺自养之道,厥功之伟,曷可计量也哉!”其次,《集稿》是作者晚年理想社会的实践和探索。他是希望以工艺技术为手段,通过财富的积累,逐步达到一个“人人有以自养”的小生产者的理想社会,从而进一步实现社会平等。《考工志?比翼燕歌诀》:“比翼双燕子,同命相依依。……相期白首约,互证丹心誓。……引领瞩暇观,襟怀犹坦适。……为筑双栖室,撷取连理枝。……卜居武陵溪,仙源糜赋役。……偕隐岂邀名,澹泊实素志。……锦衣纨绔者,尽是轻薄儿。耻与侪辈伍,联袂去云霓”。它是作者乌托邦式理想社会的设计蓝图,是作者在彻底否定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社会制度和伦理纲常之后,给出的一条社会出路。在十八世纪的中国,在回光返照式的“乾隆盛世”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它的提出是一种非常超前的意识。此外,《集稿》的内容涉及有清一代工艺技术和美术的诸多门类,其中有作者自创,也有集前人所成。而《考工志》残存自序和他序包含的丰富内容更是研究作者晚年生活创作及思想的重要资料。因此,《集稿》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思想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充满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伟大著作。茅盾曾经这样评价《集稿》:“浩气真才耀晚年,曹侯身世展新篇。自称废艺非谦逊,鄙薄时文空纤妍。莫怪爱憎今胜昔,只缘顿悟后胜前。懋斋记盛虽残缺(注:《记盛》为《考工志》敦敏序),已证人生观变迁”。此外,《集稿》的文字非常优美,那样大俗大雅的笔法,只有曹雪芹那样的大文豪之笔力能及。 阅读更多 ›


内容很好,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有艺术更有人情。


少有的精品图书,有很好的文化内涵和品位以及珍贵的收藏价值,拿到爱不释手。


整体不错,手感很好,挺喜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