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每日必弹琵琶练习曲

刘德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9-3-1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作者:

刘德海  

页数:

51  

Tag标签:

无  

前言

琵琶声,见不着摸不着只能听,其属性为“虚”,为了传承非往“实”里说,于是“言”把琵琶管理起来。说不清楚就“书”,有根有据有条有理,文字又把琵琶管理起来。琵琶“说”清楚也“写”清楚了,这块木头还是不出声。文化,说到底是一个民族记忆的能力、容量、品位及其记忆方式。我们聪明人常把非“言”非“书”的模仿记忆的“琵琶第一课”遗忘了。手只听命于“言”与“书”,“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周易》·系辞传),结果很可能落得个恬恬而弹琵琶。“言”琵琶,“书”琵琶,还有一个“弹”琵琶,三个环节三种语境。

内容概要

l.新发现的某些技术并不一定就是高级技术,它们恰恰是基础教学中所必备的内容。琵琶基本训练内容之丰厚、要求之精细莫过于今日,不可一日不练功。“以曲代功”难以再适应新的潮流。 2.技术训练的实质是美感训练,没有美感训练,怎有美的音乐?弹挑本质是阴阳之美,轮指本质是曲线之美。所谓“统一声音”、“一点论”或只允许一种声音与一种方法的存在等等都是违背美学原则的。技术训练要充分注意并发挥琵琶三大特色——右手阴阳之美、曲线之美和左手虚实之美。 3.强调整体性训练原则。食指与大指的独立性、弹挑与轮指以及右手与左手的规范性训练、几种基本手形和方法并驾齐驱,一步到位。任何局部性的、带有夸张的特殊训练方法和手段不宜在初级阶段教学中过多采用。 4.不以手形、灵活、放松、美感为前提,单纯追求强度是基训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强度是技术量词,力度是含有哲学意义的艺术处理范畴用词,不能将强度与力度等同,混淆两者概念,否则音乐将陷人肤浅。 5.本书意在提供一些新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内容安排非技术教程系统序列。

作者简介

刘德海现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1970年刘德海担任中央乐团独奏演员,经常参加国内外音乐会演出。60年代初起,刘德海先后访问了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共三十多个国家,并在那里进行了大量演出。1979年开始,他与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及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三次合作,演出了琵琶协

书籍目录

当代琵琶大师刘德海简介写在前面(原版)前言(新版)一、练习曲1.开门三件事2.弹挑——食指与大指的独立性3.音阶4.节奏练习5.指力练习6.第一把过弦7.活指练习8.纵横弹9.过弦与滚奏(弹与挑重拍转换)lO.“芭蕾舞步11.高把位练习12.八度跳(五声音阶)13.大跳之一(七声音阶)14.跳跃过弦之15.第一把七声音阶过弦16.跳跃过弦之二17.分解和弦过弦18.大跳之二19.“里外外里”过弦20.“外里里外”过弦21.不规则节奏22.小舞步(三连音)23.旋转(六连音)24.听雨(五连音)25.弹与轮均匀练习26.长轮与半轮27.轮与左手的配合28.轮的分解练习29.摇篮曲(轮的变化与呼吸)30.盼望31.轮的强度层次变化32.半轮装饰33.左右手平衡练习之34.左右手平衡练习之二35.左右手平衡练习之三36.“爪”的装饰37.快速打音38.青春舞曲39.儿童舞曲40.“左”追“右”(左手追右手的灵活度)41.“2”追“1”(二根弦过弦追上一根弦的速度)42.“大”追“食”(大指追食指的灵活度)43.“收不住”(无过弦概念训练)44.“挤不进”(保持快弹手型)45.南腔北调(弹挑开手板)二、乐曲凤求凰风人松京剧曲牌联奏朝元歌快乐的小和尚三、琵琶新思维99话题【开场白】1.弹琵琶,你准备好了没有【技不厌精】2.弹挑方法总要领是什么3.轮指方法总要领是什么4.弹挑“一点论”,在弦上只接触一个点对不对5.轮指在弦上触弦点是“一个点”,还是多少点6.弹挑、轮指的基本手形共有多少种7.弹挑手形这么多,应该先选哪一种“入门”8.强调在弦上最佳点发音,会不会影响音色变化9.什么叫“向2进军”10.弹挑总有杂音怎么办11.弹与挑如何练得统一12.弹挑和轮指音响的横向统一,你想到过吗13.每天坚持一个一个指头夸张拨弦的轮指训练,结果长轮还是不匀,为什么14.挑轮的要领是什么15.怎样练里弦轮16.双弦轮与单弦轮要求一样吗17.为解决快速弹挑先练慢,练了之后还是快不起来,什么原因18.左手如何跟上右手的灵活度达到左右手平衡19.一碰到过弦速度就受影响,怎么办20.练习跳把有什么“诀窍”21.怎样练习扫拂22.琶音还要讲究方法吗23.摇指到底有多少种方法24.反正弹指法符号和演奏方法要领是什么25.最难的技术是快速弹挑吗26.介绍几项特殊音响的弹奏方法27.如何理解用力的紧与松28.平时功课忙,每天只有一小时练琴时间,怎样充分利用这一小时29.练了上百条练习曲为什么还是弹不好乐曲30.前辈所说“演奏自动化”是怎么回事31.“聪明反被聪明误”发生在琵琶上有什么例子可举32.一个有关弹挑音色的“怪现象33.技术系统总体审美标准今天与过去几十年相比有什么质的变化【给技术与乐器以“人文关怀”】34.为什么说左手颤音是技术又不是“技术”35.左手滑音有艺术要求吗36.“带起”最容易,难道还有讲究吗37.滚奏声音是否有“文”“武”之区分38.琵琶技巧“衔接工艺”是怎么回事39.演奏和音,有时用“双弹”有时用“分”,两者有何区别40.反正弹的真正意义何在41.如何解释“一心两用”42.如何培养“余音”意识43.“弹好琵琶与好弹琵琶”这句话什么意思44.琵琶“噪音难免”论正确吗45.“软着陆”是什么意思46.如何用琵琶“视唱练耳”【解读音乐】47.如何解释并区别音质与音色、力度与强度、速度的节奏与节拍、技术与技巧几组概念48.在技术上任何调整虚与实的概念49.就琵琶一件乐器有没有“交响”一说50.琵琶移植改编许多外国乐曲,从审美角度看有何意义51.琵琶重奏的前景如何52.为什么说解读音乐要从练习曲开始53.弹曲子时心里想什么54.怎样理解琵琶传统乐曲内容55.如何用乐曲实例来解读音乐56.试用8首乐曲表述音乐的开头与结尾的艺术设计57.琵琶流派很多,都要学到手吗初学先学哪一派58.琵琶传统经典“13大套”数量实在太少,对传统的挖掘还有多少空间59.不弹“小曲”行不行60.如何理解“三分乐谱七分心境”这句话的含义61.《宗教篇》有几首以佛教为题材的音乐,如何演奏这些乐曲62.如何理解“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句话的意思63.琵琶“即兴”能随便玩吗64.琵琶就技术而论,还有多少路可走65.“新”的背后是什么【向“两难悖论”挑战】66.十二平均律与传统音律能否兼容67.这几十年已经不用下出轮了,为何现在要重新起用它68.假指甲与真指甲能否在一个人手上并存69.钢丝弦的“钢”声能否多增加一些“丝弦”声70.能否从形制改革上“解放”第三、第四把技术的发挥71.乐谱“数字化管理”的两难在哪里【舞台教学护琴护手】72.谈谈演奏舞台小经验73.如何安排专业音乐会74.怎样欣赏演奏家的演奏75.琵琶与什么乐器组合重奏效果较好76.琵琶伴奏的作用与可能性77.琵琶与西洋交响乐队合作的要求是什么78.上台表演,老师总要我晃动身子或晃脑袋,这对不对79.学生每换一位教师总要从头改一次方法,都改乱了,该怎么办80.琵琶教师(演奏专业)的职责是什么81.谈谈护琴小常识82.为什么琵琶拧轴校弦如此困难83.拴弦窍门和第二弦音准微调补救办法84.造成右手手腕损伤的原因是什么85.不用乐器也可以“练琴”吗86.一把乐器到底能使用多久【大视角】87.琵琶界为什么没有神童出现88.琵琶几代人有没有“代沟”89.200年来琵琶形成不少流派,近几十年为何没有新流派产生90.当前琵琶创作状况如何91.谈谈琵琶创作理念92.琵琶“新古典”风格是怎么回事93.如何理解“弦上功夫在弦外”一说94.如何打造琵琶“绿色理论”95.琵琶能走向世界吗96.世界鼓噪“后现代”,琵琶何处去97.21世纪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琵琶人才98.“九九归一”,你手上的琵琶做点什么事【未盖棺先定论】99.略举16条“说你没商量附论文:换个语境“说’’弹轮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每日必弹琵琶练习曲(最新修订版)》意在提供一些新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内容安排非技术教程系统序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每日必弹琵琶练习曲 PDF格式下载



按照每一节的练习来练,一定会有收获!


适合初学者,不错,在学了


训练基本功还不错


练习曲有针对性不错啦~


东西很好,就是时间较慢


快递员将书送到我手上时,我随手翻阅书页,想检查书的质量有无问题。突然感觉翻过的书页里似乎有涂鸦的痕迹,当时心里一惊,以为是卓越某个仓库管理员的孩子调皮捣蛋,趁大人不在随手在书里画画。于是赶紧找到那一页,是扉页,果真是一幅画。当我看清画的内容后,欣喜若狂,一个人笑嘻嘻地看了许久,都忘记向快递员说谢谢了。我为什么如此开心?原来画的内容是:三毛抱着一把琵琶,笑哈哈地,画的旁边写着“弹琴快乐”四个字,而最让我惊喜的是琵琶上竟写着“刘德海”三个字。没想到大师不仅琵琶弹得好,漫画也画得好。 “弹琴快乐”,这是大师对学琴者的祝福,也是一种鼓励。我就是在心情不太好的时候选择学琵琶的,初学琵琶确实让我忘掉了烦恼,而且琵琶似乎有种魔力,让我一拿起它就放不下,往往一弹就是二、三个小时,直到非放下不可的时候才依依不舍地放下,这样我一天可以弹四、五个小时,完全把老师说的“刚学琵琶,每天不要超过一小时”的话抛在一边。后来,烦心的事再次出现,心情抑郁的我暂时放弃了学习,但每次看到搁置的琵琶时,心里都有种强烈的想弹的冲动,可始终没有勇气拿起它。过了大半年,终于有勇气重新抱起琵琶,但一切都已生疏,于是从头练起,好在捡起来似乎不算太难,没多久就恢复到了原先的水平,之后我就买了这本书。 这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练习曲,非常实用,对提高演奏者的技巧大有裨益。第二部分是大师对琵琶演奏、教学...、创作、琵琶发展等方面的经验之谈与观点,从这一部分,我能感受到大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首先,他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向初学者耐心讲解学琵琶时遇到的种种问题,不仅仅涉及演奏技巧,还包括演奏者的心理、舞台演出经验及老师在教学时有哪些误区等。他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将自己高超的技艺传授给学琴者,让人感受到大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及高深的艺术造诣。因此,这本书对学琴者和教琴者都非常有帮助。之后,大师谈到了琵琶的发展及创作,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琵琶的普及发展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没有浮躁,有的只是踏踏实实的治学态度,这是这本书给我的总体印象。学习时,要踏踏实实练基本功,演奏时,要心灵与音乐相交融,这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我现在只是一名初学者,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记住“弹琴快乐”这四个字,不仅在学琴时保持快乐的心态,也要努力尝试用音乐驱散生活中的烦恼。 阅读更多 ›


很不错,可以对照着练。不过练得还不多,每日也不可能练那么多,只能循序渐进。如果能配VCD就更好了。因为不知道自己练得对不对


是正版 质量很好 不错不错


被52页上的开场白那段,雷到了。唐生师傅。另外,练习的安排不适合初学者。比较适合学了一段时间后,回头来对着练。


还是比较有用,是自己空闲时候使用的练习书,书中有针对的练习果然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遇到的,已经慢慢参照在解决。


不错吧,觉得还ok啊


买给女儿的,,,,,


刘德海的,挺好的,老师也推荐


学了琵琶,翻开第一页很有趣。。。感恩


里面有很多学习琵琶的诀窍问答,感觉很受用。但是本来都是简谱的,忽然来两个五线谱,这让初学者犯难,难道还要专门去学一下五线谱的么?


不知道哪里有它的教学视频


收到好对天了才给评论。真的很不错,物流,书的质量都很好,给个赞


物流很快,书的第一页就有图画,不知道是本来就印上去的还是什么。


买给我妹的琵琶书,她指定的


前半部是曲子,后半部是理论,老师叫买的.


大师级的书在网上可以买到。很满意


练好琵琶基本功的好教材


每日必弹琵琶练习曲(最新修订版)


感觉能用就行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