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冯至:未完成的自我

张辉 文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01  

出版社:

文津出版社  

作者:

张辉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冯至未完成的自我》通过展现冯至与中德精神传统和思想人物的对话关系,来探究这位学者型诗人不断否定自我的精神历程。作者试图借反思冯至敏锐颖悟现代精神又无法规避其深刻问题的—生,揭示他对现代性危机的天才预见与其迷失自我的人生选择之间的巨大反差。全书从分析冯至的四则自传和五部传记入手,以较全面地鸟瞰诗人“在否定里生活”的生命故事。接着,集中考察德国浪漫传统对冯至生命早期自我发现的意义,并进而关注里尔克与冯至第—次重大精神转变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以《十四行集》和《伍子胥》为中心,讨论冯至另—次尝试由“个我”走向“大我”的心路历程。继而,以冯至的歌德研究和《杜甫传》为重要个案,探求冯至走向政治自我所面临的困境。

作者简介

张辉,江苏南通人。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既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德国审美思想东渐史、文学解释学的理论与实践、比较文学基本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专著《审美现代性批判:20世纪上半叶德国美学东渐中的现代性问题》、《德意志精神漫游:现代文本细读》等,合著《西方形式美学:关于形式的美学研究》,主编《文化传递与文学形象》、《巨人与侏儒:布卢姆文集》,译著《诗与哲学之争》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一生在否定里生活——冯至精神历程的多重透视一 现代精神的批评者与受伤者二 四篇《自传》:诗歌与散文体的回忆三 五部传记与一个否定型的精神探索者四 纵使"否定的否定"里也有肯定第二章 没有一个诗人不是孤独的——20世纪20年代冯至与浪漫传统的联系一 昏黄的深巷,看见一个人儿如影二 越荒凉寂寞,人们越构造幻想三 吹箫人的故事与庞贝废墟四 诺瓦利斯:自然和精神的对话第三章 1931年的寂寞与忍耐——透过里尔克看冯至的自我探索一 世界是深沉的,不家许多秘密二 两个鬼:"世故"与"自己"三 1931年的"寂寞同忍耐"四 他们要开花,我们要成熟第四章 用整个生命深深地领受奇迹——《十四行集》与《伍子胥》合论一 一个人面对着一个宇宙二 宁静的启示里得到正当的生死三 现代奥德赛的生命担当第五章 断念者的心灵复调——冯至的晚年歌德表结一 歌德:一个完整的人二 这是永久的歌声:应该割舍三 一首晚年的青春之歌四 无法走出的困境第六章 诗与政治:尝试性的对话——冯至《杜甫传》的人民叙事及其效应一 诗圣:精神成年的象征二 个人浪漫主义还是人民喉舌?三 一滴清水,怎样真正投到了大海?四 人民是谁?诗人是谁?参考书目冯至生平与著译年表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21世纪,世界文化正面临一个新的转折。为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原教旨主义,必须大力推进多极制衡和文化的多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必然成为世界新文化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诠释,以利于其现代发展并有益于世界;一方面又急需总结过去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的经验和教训,对百年现代文化进行总结,以便为建构未来的世界新文化作出贡献。这一总结的核心无疑是百年古今中西文化的冲突激荡及其酿成的发展趋势。  百年中国比较文学正是在这一历史使命的趋动下发展起来的。20世纪的一百年,是中国学术文化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并在中外学术的冲突和融通中曲折地走向成熟和繁荣的一百年。在这一百年中,比较文学先是作为学术研究的一种观念和方法,后是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学术史上留下了自己深刻而独特的足迹。比较文学在20世纪中国的发生、发展和繁荣,首先是基于中国文学研究观念变革和方法更新的内在需要。这决定了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的基本特点。学术史的研究表明,中国比较文学不是古已有之,也不是舶来之物,它是立足于本土文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全球交往的语境下产生的、崭新的、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现象。  百年中外文学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是中国比较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从历史上看来,各国发展比较文学最先完成的工作之一,都是清理本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相互关系,研究本国作家与外国作家的相互影响。” 百年来,已有很多学者在这方面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但过去这方面的研究多局限于西方文化对中国学者和作家的影响,少有研究这种影响如何在中国文化自身传承之中发生和发展,更少有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得到新的诠释而促成自身的现代化。本丛书从这一现实状况和学术史的角度出发,对20世纪一百年来卓有成就的中国学术名家如何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根据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形成独特的中国现代文化,进行全面的总体探讨和深入研究;并在这一基础上探讨继承传统文化,吸收西方文化以及多元文化交汇共存的规律,目的在于阐明新文化在中国生成的独特路径,通过实例对延续百年的中西、古今之争作出正确结论并预示今后的发展方向,以便中国文化真正能作为先进文化,在世界文化多元格局中占据应有的地位,起到应有的作用。   古今文化承接和中西文化沟通是二十世纪文化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但学术界至今较多关于这方面的一般理论探讨,较少有将中西汇通和古今传承二者结合起来的、有分量的重点个案分析,本丛书从学术史的角度出发,对沟通中西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卓有贡献的中国学术名家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在古今中西文化交汇的坐标上,完整地阐述他们的生活、理想、事业、成就及其对中外学术发展的贡献。特别着重探讨20世纪一百年来他们如何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形成完全不同于过去的20世纪中国现代文化景观。着重个案研究,意在通过主要人物的生活、理想、事业、成就,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西方文化的吸收,突出他们对中外学术发展的独特贡献,阐明新文化在中国生成的独特路径,力图通过实例对延续百年的中西、古今之争作出正确结论并预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本丛书的作者都是国内跨文化研究和现代文学方面著述颇丰的一流专家学者,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研究功力,是继本世纪初沟通中西文化的钱钟书、季羡林等大家之后涌现出来的新一代领军人物。基本上作到了名家写名人,研究有深度,叙述到位,资料翔实,视角独特。 总之,本丛书进行的这种研究不仅对中国极为重要,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对话和沟通也具有突出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意义。本丛书志在这方面填补学术界的空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冯至:未完成的自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