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雪国 古都 千只鹤

[日本] 川端康成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6-4-1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作者:

[日本] 川端康成  

页数:

360  

Tag标签:

无  

前言

  记得十余年前,首次出版拙译川端康成的《雪国》和唐译《古都》的时候,经过了一段曲折才与读者见面。事过多年,计划收入拙译《川端康成小说选》中的《雪国》,又几乎夭死腹中。当时有人甚至责难《雪国》是写什么“男女间的猥亵行径”,“下流情调”,对其他的作品,如《千只鹤》的指责之激烈,就自不待言。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二个问题,一是川端文学的确是从风风雨雨中走过来的;一是企图让川端文学作为某种载体,采用单一批评模式,从他的作品的表面情节而不是从其深层的文化内涵来分析。  自《雪国》和《古都》中译本出版以来,经历了时间的检验,川端的文学及其文学精神,已为广大读者所理解与收容。它不仅为我国文艺界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教训,而且为我国广大读者提供了作为鉴赏的艺术精品。  多年来,译者读到的从名家到普通的工农读者的来信和著文,都对川端文学给予积极的评价。曹禺大师赐函云“昨日始读川端康成的《雪国》,虽未尽毕,然已不能释手。”“日人小说确有其风格,而其细致、精确、优美、真切,在我读过的这几篇中,十分明显。”刘白羽大家著文称赞川端“创造了具有日本美、东方美的艺术”,“川端心灵中蕴藏着的日本古文化之美有多么深,多么厚。”最使我感动的是,一位“家住岳西县美丽乡道中村极为闭塞落后的收不到邮件”的农村青年张正升来函谈到“川端也是我最崇拜的世界文豪,以一管之见,他的作品中有一缕缕氤氲首尾的凄凉,构成了含蓄的悲剧美。”这些大人物与小人物说得多好,多中肯啊。  所以,我常常思考着如何看待川端文学的问题。  日本文学大师井上靖说过,川端康成的美的方程式是非常复杂的,不是用一根绳子就可以把它抓住的。我理解这句话的两个基点,一是川端的美的方程式是复杂的,比较难解;二是难解并非不可解,问题是不能用一种公式,而要用多种公式去解。那么要解开川端的美的方程式,首先就要从宏观出发,给川端文学以准确的定位。  川端在整个创作生涯中探索着多种的艺术道路。走上文坛之初,否定和排除日本传统,追求新感觉主义,甚至称表现主义是“我们之父”,称达达主义是“我们之母”,事实上他并没有深入探索西方文学问题,只凭藉自己敏锐的感觉,盲目醉心于借鉴西方现代派,即单纯横向移植。其后发觉此路不通,又全盘否定西方现代文学而完全倾倒于日本传统主义,不加分析地全盘继承日本化了的佛教哲理,尤其是轮回思想,即单纯纵向承传。最后开始在两种极端的对立中整理自己的文学思想,产生了对传统文学也对西方文学的批判的冲动和自觉的认识。这时候,他深入探索日本传统的底蕴以及西方文学的人文理想主义的内涵,并摸索着实现两者在作品中内在的谐调,最后以传统为根基,吸收西方文学的技巧和方法,于是便产生了《雪国》。  《雪国》是以日本传统文学的悲哀与冷艳结合的余情美为根基,展现了一种朦胧的、内在的、感觉性的美。虽然有颓伤的倾向,但也不能否定其净化的主要一面。所以这部名作不论是故事的展开,还是人物的塑造,都着眼于使美从属于心灵的力量。他写驹子的情绪、精神和心灵世界始终贯穿着哀与艳,写驹子的爱情没有肉欲化,而是精神化和人情化。  正是基于此,川端对驹子这个人物抱有丰富的同情心,在他笔下的驹子流露出来的是内在的真实的哀愁,洋溢着一种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天真无邪的性格。从表面上看,作家将这个人物装饰得十分妖艳、放荡,但却没有过多地展现她的肉感世界,而着眼于实际反映她内在的悲伤,带有深沉的哀叹。  应该说,《雪国》中所描写的种种悲哀,以及这种悲哀的余情化,都是有着自己的理念,也就是有着日本文学主情主义的精神。它一方面深化了悲哀与冷艳之美、余情之美,一方面又接触到了生活的最深层面。其价值不仅在于决定驹子这个人物的精神结构和行为模式,而且通过它来探讨人生的感伤。  这说明川端创造驹子这个艺术形象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在东西方文化比较中,自觉地认识传统,整理出属于自己民族的东西,加以创造性的运用。但是,川端并非单纯地回归日本、回归东方,而是吸收和消化西方文学的人文理想主义,特别是关于人的观念和艺术上的人道主义精神,并不留痕迹地让它流贯于驹子血肉之躯中,让驹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同命运抗争,努力摆脱艺妓的处境,争取获得普通人起码的生活权利和恢复做人的地位。比如,她勤学苦练艺技、追求普通女子应得的真正爱情等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川端不仅在文学理念上,而且在文学技巧和方法上大胆引进西方的经验,融汇在自己的民族的东西之中。比如,吸收新感觉派的敏锐的感觉性,来增加日本文学传统的感受性的力度,去展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描写岛村在火车上陷入非现实的情绪世界,就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的相互作用,从更深层面展露这个人物的心态和感受。又比如,充分运用乔伊斯的“意识流”手法,采用象征和暗示、自由联想,来剖析人物的深层心理,同时又用日本文学的严谨格调加以限制,使自由联想有序地展开,两者巧妙结合,达到了完美的协调。小说描写暮景中的和白昼中的两面镜子的场景就是一例。作者把这两面镜子作为跳板,把岛村诱入超现实的回想世界,两面镜子中的驹子和叶子,都是属于岛村的感觉中产生的幻觉。这样将岛村的心情、情绪朦胧化,增加感情的感觉色彩和抒情性格。  可以说,《雪国》是在东西方文学的比较和交流中诞生的。它在艺术上开拓了一条新路,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  战后,川端沿着《雪国》的路子走,而且又有新的发展和创造。这一时期,川端康成对战争的反思,自然扩展为对民族历史文化的重新认识,以及审美意识中潜在的传统的苏醒。他说过:“我强烈地自觉做一个日本式作家,希望继承日本美的传统,除了这种自觉和希望以外,别无其他东西。”“ 我把战后的生命作为余生,余生不是属于我自己,而是日本的美的传统的表现。”也就是说,战后川端对日本民族生活方式的依恋和对日本传统文化的追求更加炽烈。其最具特色的作品《千只鹤》和《古都》,就是在这种文化思想土壤里酿造出来的。  《千只鹤》中菊治与太田夫人及其女儿文子的关系,在道德与非道德的矛盾冲突中,企图超越世俗道德的规范,于是融入了日本式的“悲哀”,这悲哀又是与爱情和同情相通的。作家借此创造出一种幻想中的美,超现实的绝对境界,而且非常得当地运用传统的茶室作为人物的活动空间,以传统的 “千只鹤”包袱和茶具作为铺陈故事情节的辅助工具,或者作为人物心理流程的的重要媒介,联结各个人物的复杂关系,而且蕴含这些人物内心底里的情趣,象征这些人物的命运。作家企图将传统的形式美与作家主观认为的人物的心灵美统一,使违反道德的情欲变得合情合理,而实际上两者是很不协调的,因为这种爱情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被人认可的。他仅仅是满足和陶醉于一种畸形的颓废的病态而已。尽管如此,作家将传统的东西赋予生命力来加以装饰,这不能不算是艺术上的独具匠心的创造。  关于创作《千只鹤》的动机,川端在《我在美丽的日本》一文中说过: “我的小说《千只鹤》,如果人们以为是描写日本茶道的‘心灵’与‘形式 ’的美,那就错了,毋宁说这部作品是对当今社会低级趣味的茶道发出的怀疑和警惕,并予以否定。”这一思想,与作家战后对日本文化受到外国文化冲击的喟叹,以及对日本传统的执著追求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作家在这部作品中虽没有充分贯彻这一思想,但在其后另一部作品《古都》中却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并且对现实生活作出更有深度的艺术透视。  川端写《古都》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意识的,他看到了战后京都和日本传统文化遭到了破坏,强调重现古都,“不仅是京都应负的责任,也是国家的责任,国民的责任。”在《古都》里,他所抒发的情怀,实际上是感时伤世,嗟叹日本传统面临的厄运,以唤起国人发扬民族文化精神的热忱,同时也是对战后美国化风潮的一种警告。但是,作家不留痕迹地将这一目的意识编织在古都的自然美与人情美之中。可以说,《古都》不仅在京都的风俗画面上展开孪生姐妹千重子和苗子的悲欢离合的故事,而且借助生活片断的景象去抚触古都的“内部生活”,首先是抚触古都的传统美。用川端本人的话来说,就是“追求残照在战败而荒芜了的故国山河的日本美”。  从《雪国》到《千只鹤》、《古都》的问世,证明川端康成已经在更高的理论层次上思考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的问题。他总结了一千年前吸收和消化中国唐代文化而创造了平安王朝的美,以及明治百年以来吸收西方文化而未能完全消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并且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提出了应该“从一开始就采取日本式的吸收法,即按照日本式的爱好来学,然后全部日本化。”他在实践上将汲取西方文学溶化在日本古典传统精神与形式之中,更自觉地确立“共同思考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桥梁的位置”。  川端康成在理论探索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作家的主动精神和创造力量,培育了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气质,使之臻于日本化。在这方面,川端的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意识的融合,表现了人文理想主义精神、现代人的理智和感觉,同时导入深层心理的分析,融汇贯通日本式的写实主义和东方的精神主义。二是传统的自然描写与现代的心理刻划的融合,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和乔伊斯的意识流,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把自身与自然合一,把自然契入人物的意识流中,起到了“ 融合物我”的作用,从而表现了假托在自然之上的人物感情世界。三是传统的工整性与意识流的飞跃性的融合,根据现代的深层心理学原理,扩大联想与回忆的范围,同时用传统的坚实、严谨和工整的结构加以制约,使两者保持和谐。这三者的融合使传统更加深化。  川端康成的创作道路,是从追求西方新潮开始,到回归传统,在东西方文化结合的座标轴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了运用民族的审美习惯,挖掘日本文化最深层的东西和西方文化最广泛的东西,并使之汇合,形成了川端康成文学之美。《雪国》、《千只鹤》、《古都》完成了这种美。正因为如此,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为表彰川端“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授予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文学院常务理事、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安达斯·戈斯特林致授奖辞,赞扬川端“虽然受到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洗礼,但同时也立足于日本古典文学,对纯粹的日本传统体裁加以维护和继承。”他列举《雪国》、《千只鹤》、《古都》为例,说:“从川端的《雪国》和《千只鹤》这两部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作家冷艳的插话里闪烁的光辉,卓越而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具有精雕细琢的神秘价值,有些地方的写作技巧超过了欧洲。”《古都》则 “以毫不夸张的感伤,动人心弦的手法,将神社佛阁、工匠荟萃的古老街衢、庭园、植物园等种种风物,敏锐而精细地表现出来。作品充满着诗情画意。”最后他特别强调:川端的功绩是:“在战后全盘美国化的浪潮中,先生通过这些作品,以温柔的调子发出呼吁:为了新日本,必须保存某些古代日本的美与民族个性。”川端这三部作品获奖的重要意义是:“其一,川端以卓越的艺术手法,表现了具有道德伦理价值的文化意识。其二,在架设东方与西方的精神桥梁方面做出了贡献。” 三岛由纪夫评论川端康成时写了一段话,它不仅对于认识川端文学,而且对于了解日本近现代文学具有普遍的意义,现抄录如下: “生于日本的艺术家,被迫对日本文化不断地进行批判,从东西方文化的混淆中清理出真正属于自己风土和本能的东西,只有在这方面取得切实成果的人是成功的。当然,由于我们是日本人,我们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越是贴近日本,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这不能单纯地用回归日本、回归东洋来说明,因为这与每个作家的本能和禀赋有关。凡是想贴近西洋的,大多不能取得成功。”(《川端康成的东洋与西洋》) 总括来说,川端康成适时地把握了西方文学的现代意识和技巧,同时又重估了日本传统的价值和现代意义,调适传统与现代的纷繁复杂的关系,使之从对立走向调和与融合,从而使川端文学既具有特殊性、民族性,又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意义。用川端本人的话来说,“既是日本的,也是东方的,同时又是西方的。”可以说,川端康成这种创造性的影响超出了日本的范围,也不仅限于艺术性方面,这一点对促进人们重新审视东方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性。

内容概要

  让长期担任日本笔会会长,将学习西方与继承传统有机结合,以“标举新感觉,写出传统美”著称于世的川端康成(1899~1972),获诺贝尔文学奖,奖状表彰他“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  《雪国》(1935)写日本东京一舞蹈研究家三次去北国山村,与当地艺妓驹子邂逅相爱 同时又对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流露倾慕之情。  《千鹤》(1949)叙述青年菊治与亡父生前的情妇和她女儿以及另一美貌小姐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古都》(1949)描绘一对孪生姊妹悲欢离合的际遇。作家笔下的少女形象纯洁可爱。作品色调明朗健康。时代风貌也有所展现。

书籍目录

川端文学的意义和价值(代译序)
一 雪国
二 古都
三 千只鹤
一九六八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川端康成在诺贝尔奖纪念宴会上的答谢辞

章节摘录

  关于那个艺妓  太吉郎想漱漱口。但是艺妓站在身旁,他也不好这样。  艺妓这样恶作剧,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对艺妓来说,这是一瞬间的事,也许没有什么意义。太吉郎不是讨厌这年轻的艺妓,也不认为这是一桩卑劣的行为。  太吉郎刚要折回客厅,艺妓一把抓住他说:  “等等!”  于是,她拿出手绢,擦了擦太吉郎的嘴唇。手绢沾上了口红。艺妓把脸凑到太吉郎面前瞧了瞧,说:  “好,这就行了。”  “谢谢……”太吉郎将手轻轻地放在艺妓的肩上。  艺妓留在盥洗间,站在镜前再涂了涂口红。  太吉郎返回客厅时,那里已是空无一人。他像漱口似地一连喝了两三杯冷酒。  尽管这样,太吉郎身上似乎依旧留有艺妓的香气,或许是艺妓的香水味。他感到自己仿佛变得年轻了。  他觉得就算艺妓的恶作剧是出其不意,可是自己也未免太冷漠了。这大概是因为自己好久没跟年轻姑娘嬉闹的缘故吧。  也许,这个二十上下的艺妓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女人。  老板娘带着一个少女走了进来。少女还是穿着她那身绿色长袖和服。  “按您要求请她来了,她说只作一般性问候。瞧,毕竟年纪还轻啊。”老板娘说。  太吉郎瞧了瞧少女,说:“刚才端茶的……”  “是啊。”少女到底是茶馆的姑娘,没有显出一点羞怯的样子,“我知道您是那位伯伯才给您端的啊。”  “哦,那就谢谢你啦,你还记得我吗?”  “记得。”  这时艺妓也折回来了。老板娘对她说:  “佐田先生特别喜欢小千子。”  “是吗。”艺妓望着太吉郎的脸说,“您很有眼力,不过还得等三年哩。再说,来看春天小千子就要到先斗街去。”  “到先斗街?为什么?”  “她想当舞女去,她说她憧憬舞女的风姿。”  “哦?要当舞女,在祇园不是挺好吗?”  “小千子有个姨妈在先斗街,大概就是这个缘故吧。”  太吉郎望着这个少女,暗自想道:这姑娘不论上什么地方,都会成为第一流的舞女。  西阵纺织业工会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果断措施,决定自十一月十二日至十九日共八天,停止开动所有织机。十二日和十九日是星期天,实际上是停工六天。  停工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蒂是由于经济问题。也就是说,生产过剩,致使库存达三十万匹之多。停工八天,就是为了处理库存和争取改善交易。近来资金周转困难,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自去年秋至今春,收购西阵纺织品的公司也相继倒闭了。  据说停机八天大约减产八九万匹。但结果还不错,总算是成功了。  尽管如此,在西阵的纺织作坊街,特别是在小巷里,一看就明白,这些所谓作坊,是以零星的家庭手工业居多。他们对这次统制措施是紧跟的。  那里布满的小房子,瓦顶破旧,屋檐很深。虽是两层楼,但却很低矮。小巷更是像荒野一样杂乱无章,连昏暗处也传出了织机声。这些织机不全都是自家的,恐怕也有租赁来的。  但是,所说申请“免除停机”的,只有三十多家。  秀男家不是织和服料子,而是织人腰带的。有高机三台,白天也开亮电灯,安放织机的地方还算明亮,而且后面还有空地。但房子很窄,甚至不知道家里人在什么地方休息、睡觉,不知道那些为数不多而且粗糙的厨具都放在哪里。  秀男身强力壮,有才能,对工作也很有热心。不过长年累月坐在高机的窄板上不停地织,恐怕屁股上都长茧子了。  他邀苗子去参观时代节的时候,对游行队伍的背景——御所那片宽阔的苍翠松林,比对穿上各种时代服装的游行队伍更要感兴趣得多。也许是从日常的生活中解放出来的缘故吧。然而,这一点苗子是体会不到的,因为她是山沟沟里,即是在狭窄的山谷里劳动……  不消说,自从苗子在时代节系了秀男为自己织的腰带之后,秀男工作起来就更加起劲了。  千重子自从跟龙助、真一兄弟两人上大市以后,时不时心神恍惚,虽然还不算是极度痛苦她似乎也注意到,这也许是由于烦恼的缘故吧。  在京都,十二月十三日“开始年事”,这天已过去了。这里已进入冬季,天气变幻莫测。有时大晴天却下起雨,偶尔还夹着雨雪。天晴得快,阴得也快。  十二月十三日“开始年事”,按京都的风俗习惯,从这天起,得筹备过年,还要开始互赠岁暮的礼物。  忠实遵守这种规矩的,还得数祇园等的花街柳巷。  每逢这时节,艺妓、舞女等都要到平日照顾她的茶馆、歌舞乐师或艺妓老大姐家去分送镜饼。  接着由艺妓、舞女们挨家道贺,说声“恭喜”。它含有这承蒙眷顾,得以平安度过,来年还请多多关照的意思。  这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艺妓、舞女来来往往,比往常任何时候都多。稍稍提前的岁暮活动,把祇园周围点缀得绚丽多彩。  千重子家的店铺没有这样华丽。  千重子吃过早饭,独自上后面楼上作简单的晨间化妆。可是,她的手却是漫不经心地运动着。  龙助在北野甲鱼铺里说的那番激动的话,始终在千重子的内心里翻腾着。什么要是千重子在婴儿时候被扔到龙助家门前就好了,这句话难道不是有相当份量吗?  龙助的弟弟真一是千重子的青梅竹马之交,直到高中一直都是同学。他性情温柔,尽管他喜欢千重子,可他从不曾像龙助那样说出那种令人窒息的话来。所以他们相处得很自然。  千重子梳理好她的长发,把它披散在肩上,然后下楼来了。  就在早餐快要结束的时候,北山杉村的苗子给千重子挂电话。  “是小姐吗?”苗子叮问了一句。“我想见千重子小姐,有件事要面告,可以吗?”  “苗子,我真想念你啊……明天怎么样?”千重子回答。  “我随时都可以……”  “到我店里来吧。”  “请原谅,别叫我上店里去。”  “你的事情我已经告诉母亲。父亲也知道了。”  “还有店员在吧?”  “……”千重子沉思片刻,说:“那么,我到你村里去!”  “不过这里很冷……你来,我当然很高兴。”  “我还想去看看杉树……”  “是吗?这里不但冷,兴许还会下阵雨呢。请你都准备好。不过,烧火嘛,倒是可以随便地烧。我在路旁劳动,你来了我马上就知道。”  苗子爽朗地回答。    ……

媒体关注与评论

  《雪国》作品赏析  川端康成幼失怙恃,历尽人世沧桑和炎凉世态,养成了一种孤独沉默的性格,对于  世事采取漠然的态度。为此,他早期作品,如《伊豆舞女》和《招魂祭典一景》等,还  蕴含着对下层妇女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会现象。但是,由于他后来受日  本古典文学和禅宗思想影响很重,逐渐脱离现实,以致原来残留于头脑中的封建主义思  想不但未能减弱,而已有所发展。《雪国》这部名著,基本上可以说是他这种前后期思  想变化的分水岭。  《雪国》起笔于1935年,当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准备发动全国  侵华战争的阴云密布时期。在这时期,他们对日本国内加强统治,轰动一时的无产阶级  文学运动已被镇压下去,与之对立的新感觉派文学,包括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从另外  一面受到影响。《雪国》这部作品的发表,足以说明这一严酷的现实。《雪国》开始是  以描写各个章节内容的短篇形式分别发表于各种刊物上的,后来随着形势更加险恶,从  1937年以后即基本上停止发表。直至战后才又略加修改补充,出版最后完成本。主要原  因大致是,它既未追随日本帝国侵略政策,歌颂侵略战争,也未像小林多喜二的《为党  生活的人》那样。正面批判和反对侵略战争,描写共产党员和工人阶级的斗争,它把背  景设置在远远离开东京的雪国及其温泉旅馆,并以那里的“五等艺妓”(实际上是妓女)  驹子和游客岛村的邂逅为题材,表现了他们的性爱生活和游览活动。作家以富于抒情色  彩的优美笔致,描绘年轻艺妓的身姿体态和音容笑貌。并巧妙地用雪国独特的景致加以  烘托,创造出美不胜收的情趣和境界,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诸如,列车行驶在皑皑雪  原,夜幕开始降落,然而尚未将雪原全部覆盖起来,大地还留着一片模糊的白色。坐在  火车上前往雪国去会驹子的岛村。正从车窗欣赏这蕴含着一种神秘感的黄昏美景,忽然  一张同这衬景非常调和的影影绰绰的面孔和一双明亮而不十分清晰的眸子引起他无上的  美感,他仿佛被一种无法形容的魅力征服了。驹子陪岛村一夜温存之后,清晨时镜梳妆,  红颜黑发,受到窗外白雪的烘托。岛村欣赏着,未免感到心旷神怡。精神恍惚。    川端对于作品的文学语言,要求极为严格。据说他写完一节之后,总要反复推敲琢  磨,修改后往往删去大半。因此,他的文章虽然颇为接近口头语言,但读来丝毫没有啰  嗦之感。用语简明,描写准确,这又同他对于自己所描写的对象观察细致,熟谙于心,  有着重要的关系。  总之,川端的作品同其笔下的人物——主要是年轻妇女——一样,具有很强的魅力,  这又同他的唯美主义倾向和执着地追求所谓“日本的美”有着难以割裂的联系。本来,  一个作家,既然生活在现实社会,即便是唯美主义的美的追求,也不可能是世外的梦呓。  这就是说,有时他们也会在现实社会发现比较接近真正的美的东西,如川端笔下的“伊  豆舞女”同高中学生之间的纯洁的感情;然而,很多时候,由于世界观和思想感情的变  化,他们又会以丑为美。《雪国》摆脱那个万马齐喑的黑暗时代的现实,美化封建主义  遗留下来的卖淫制度——雪国温泉旅馆“五等艺妓”同嫖客之间的厮混,这就不能令读  者感到满意。即使日本帝国主义,由于《雪国》所表现的那种令人陶醉的男女关系会消  磨所谓“国民的战斗意志”,对之也不表示欢迎。    关于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生于大阪市一个医生的家庭,幼失怙恃,由祖父母扶养;8岁又失祖母,16岁祖父亦亡,成为孤儿。他描写祖父之死的日记,后来稍事修改,以《十六岁日记》为题,于1925年发表。可以看出这种不幸的经历使他感到生命的脆弱和孤独。他还在中学读书时即倾慕《源氏物语》等日本古典小说和散文等,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极大。少年时代他受到外公家的扶养。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后转国文系。1921年起与同好出版同人刊物。发表作品,以《招魂祭典一景》受到菊池宽赏识,结识横光利一,开始作家生涯,并以《伊豆舞女》(1926)等作品赢得新进作家的声誉。这一时期川端的作品,多以伊豆地方为题材,表现了纤细而敏锐的感觉和新颖的技巧,因而同横光利一等被称为新感觉派作家。后来,这一派文学走向衰落,川端转以东京市浅草一带大众娱乐场所的女性为题材,创作了《浅草红团》、《浅草姊妹》等作品。此外,描写舞女生涯的《鲜花圆舞曲》和感叹人生悲哀等的《水晶幻想》、《童谣》和《女儿心》等,也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1935年开始发表、战后才修改完成的《雪国》以及战后问世的《千只鹤》(1949一1951)和《古都》(1961~1962)部作品,获得了1968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编辑推荐

  长期担任日本笔会会长,将学习西方与继承传统有机结合,以“标举新感觉,写出传统美”著称于世的川端康成(1899~1972),1968年因《雪国》、《千鹤》、《古都》三部小说而获诺贝尔文学奖,奖状表彰他“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  《雪国》(1935)写日本东京一舞蹈研究家三次去北国山村,与当地艺妓驹子邂逅相爱 同时又对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流露倾慕之情。  《千鹤》(1949)叙述青年菊治与亡父生前的情妇和她女儿以及另一美貌小姐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古都》(1949)描绘一对孪生姊妹悲欢离合的际遇。作家笔下的少女形象纯洁可爱。作品色调明朗健康。时代风貌也有所展现。  女译家高慧勤的这个译本深得川端精髓,真实完整,资料齐备其中最招物议的《千鹤》系首次在我国全文译介。  本书收集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三部代表作。《雪国》以有钱有闲的舞蹈研究者岛村与一位艺妓和一位纯情少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为读者展现了一种哀怨和冷艳的世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雪国 古都 千只鹤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