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名人教子的故事

苏颂兴 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09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

苏颂兴  

页数:

284  

字数:

155000  

内容概要

50位海内外著名华人舐犊情深的亲情故事,50位为人父母者的教子经验,50种各具特色的家教方法。内容图文并茂、具体实在、情理交融,涉及了青少年及儿童教育的方方面面——如何教孩子做人、做事,如何认识自己与他人、集体、国家的关系,如何对待功名利禄,如何对待成功与失败……

书籍目录

因材施教出文章 林宾日对林则徐的启蒙教育薪尽火传的民族气节 梁启超家庭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人生一世要笃实 黄兴教子的故事立身为贵 祖父章太炎的“家训”“希望你们自己多多努力!” 冯玉祥将军教育子女的故事“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将来着想” 宋嘉树的教子经“骄杨”成材柱长天 杨昌济教导杨开慧的故事让家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李大钊的家教故事春雨润物细无声 林伯渠教子故事《示儿女》:诗化的家训 陈毅元帅教子二三事正廉家风两市长 曹荻秋教导女儿的故事“老母鸡”家是如何闯过三大考验关的 张黎群家教经验谈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 鲁迅的教子艺术“学问是一本书一本书读成的” 戈公振指给侄子戈宝叔的治学之路帽子与民族的尊严 吕思勉教女趣闻“虎门原无犬子来” 柳亚子教育子女的故事逆境教儿儿成材 胡适母亲教子故事七子皆成“千里马” 陈鹤琴教授的家教观“好好地说话,好好地做事” 叶圣陶教育子女的故事为儿子当“舵工”的父亲……后记

章节摘录

先祖父虽无暇教子,但他数次将他父亲的教诲,共15条恭录于纸,称之《家训》,笔示后人,令后代遵行。晚年,他又撰《遗嘱》,文字不繁,但表达了他的教子观。《家训》中前二条称:“妄自卑贱,足恭谄笑,为人类中最庸下者。”“人心炻媚,常不能绝,上者忌功害能,其次以贫贱富贵相较,常生忮心,甚乃闻人丧败喜溢眉宇,幸灾乐祸,祸亦随之至。”因此《遗嘱》第一条即是:“凡人总以立身为贵,学问尚是其次。不得因富贵而骄矜,因贫困而屈节。其或出洋游学,俱有资本者皆可为之,何足矜异,若因此养成敖诞,非吾子也。入官尤须清慎。若异族入主,务须洁身。”从《家训》到《遗嘱》,可见他本人是恪守这样的准则的。他一生最最讲求的是为人、人品、人格,他把立身看成是人生第一要义,立业、立学、立德、立言……都看成是等而下之的,即把做人看成是第一位的。倘若一个人不懂得怎么做人,不懂要做什么样的人,就不会懂得做事,做事也一定做不好!而要立身做人,就必须讲求人品、人格。纵观先祖父一生,他致力推翻旧中国,结束封建帝制,是从争取人性解放和提倡个性自由为出发点的。他认为,民族要独立,国家要强大,首先要提高国民素质,要讲求自强、自信、自尊,要塑造和培养自由自觉的新型人格。而传统的人格往往重自觉轻自愿,重理智轻情意,其结果则常常是以自觉吞并了自愿,以天理消没了个体的情感、意愿,这实际上是剥夺了人的个性自由,从而走向天命论和宿命论。(参见张家成《试析章太炎的自由人格观念》)从孔子的“天命”到朱熹的“天理”,即是“以理杀人”,压抑人的个性与自由,也有碍社会进步。而西方的公理主义,却“把理性绝对化,把宇宙目的看成理性预定了的,于是个人的意志被降到从属的地位,而自由成了合乎理性和法则的代名词”,用必然吞并自由,用普遍吞并特殊,名为使人自由,其实一切不得自由。他甚至认为,对于一个自由人格而言,公理天理较之专制更为有害。他倡导革命,即认为人类精神的进化也需要在革命实践中进行。先祖父认为,要革命,就要抛弃功利心,如果夹杂功名利禄富贵之心去革命,功利心就会像微虫霉菌残害人体那样损害革命。革命者必须“轻去就,齐生死”,有头目脑髓都可随时施舍于人的精神,要讲究革命道德。“无道德者不能革命!”他不仅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成为他提倡的道德模范的执行者。他流亡日本数年中,每日以麦饼充饥,3年衣被不换。他在法庭上,视死如归,豪言死后有铜像立于云表者即为他章太炎也。他一生被清政府慈禧、民初袁世凯、南京政府蒋介石追捕通缉,数入牢狱,长年流亡,但革命之志终不动摇;他淡泊名利,终生不官,决不趋炎附势,不愿人身依附,耿介守正,倨倔不折,一身正气;他一辈子讲真话,不怕得罪皇帝,不惜得罪师友;他不尚奢华,一生俭朴,生活严肃,不近酒色,不求穿戴,不讲吃喝;做人朴素,做学问朴实,他崇尚朴学,也忠于朴学,他的一生朴实无华。先祖父之所以做到了他父亲的教诲——决不“妄自卑贱、足恭谄笑”,决不“妬媚忌功”,他之所以能成为“中华英杰”,首先是他保持了独立思考、独立人格和完美人品的结果。他去世后,时已97岁的爱国老人马相伯致挽联:“代人民说公道话替党国讲正经语,卓哉,君乎安可死;文学似黄黎洲论品行如顾宁人,髦矣,我也得毋伤。”新闻出版界元老张元济致挽称:“无意求官问天下英雄能不入彀者有几辈,以身试法为我国言论力争自由之第一人。”这两人的评价,在60年后的今天,依然是对先祖父人品人格人生的最妥切评价,也是先祖父精神不死的原因所在。余生已晚,虽无幸亲耳聆听先祖父教诲,但他那正直高大倔强不阿的形象却时刻活在我心里,他的教诲时时萦回在我的耳畔,无论在我逆境或顺途,我觉得他一直在鞭策着我。人生苦短,世事是做不完的。但人活着不是仅仅为做事,去为功名利禄折腰,而首先应该正身,把人做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有修养有道德的人,不要沽名钓誉随波逐流。不以物悲,不以物喜,不唯上,不唯下,要讲人品,要争人格,不可妄自卑贱,不可媚上屈节。当今之世,我们首先要把做人的原则搞清楚,我以为这就是先祖父对我的最大教诲。

后记

在当代中国社会里,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几乎是每个家庭都十分关心的大事,所以,当山东省出版总社虞静同志找到上海社会科学院苏颂兴先生组稿时,苏颂兴提出了“名人教子”这一选题,虞静同志把这一选题带回山东后,山东画报出版社当即决定出版这本《中国名人教子的故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对子女进行教育的优良传统——有“养不教,父之过”之古训——也有自己教育子女的独特方式和习惯,所以本书在选择写作素材时,是以华人为对象,并以近代以来的华人为限的。这样做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也使传统的教育方式能与现代精神文明相结合,使这本书更富有时代气息。此书虽不是一部宏篇巨著,但在素材选定和写作上却花费了许多时日。起初,我们认为,我国名人甚多,组稿不会有多大问题。然而主观愿望与事实相去甚远,我们在接触实际后,才感到此书写作之难,近乎于作蜀道之行——是一部棘手之作。由于《中国名人教予的故事》立意于两代人都必须有相当的成就或知名度,而我们在查阅了大量图书文献后才发现,这样的家庭并不多,即便有,也几乎都是连篇累牍地描绘名人们的业绩,涉及到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则是凤毛麟角,十分鲜见。起先,我们列出了200余对父子两代人都有相当成就的社会贤达,后来又在这份名单的基础上,根据各种因素进行调整,筛选出约100对有代表性的名单,然后再交山东画报出版社审定。在得到出版社的认可后,主编者又在这100对名单中遴选出50余对可谓两代人俱为时代精英的名单。我们认为,在这份名单中,父辈对子女的教育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组织作者写成文章后,交出版社审稿。出版社方面又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从稿件中优选出46篇,汇编成书。经过这样的反复斟酌,从策划选题到付梓出版,共历时两年有余,其间遇到的艰难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成功的喜悦也是可以想见的。在此应该提及的是,每当我们写作上遇到困难时,出版社总是给予我们鼓励、支持和指导,使我们能顺利地完成这本书的写作。对此,我们表示真诚的谢意!另外,书中许多人物的照片已很难寻觅,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傅光中先生花费了许多精力和时间,查补了不少相关的照片,丰富了本书内容,在此谨表谢意!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还得到戴逸如、赵玉珉、李伟民、许家林、祝春源、陆林森、沈飞德、吴国庆、王晓君、何振华等先生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借此向诸位友人致以谢意。苏颂兴 林国正 朱亚夫1998年8月10日于上海


编辑推荐

《中国名人教子的故事》是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名人教子的故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