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父与子

屠格涅夫 南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9  

出版社:

南方出版社  

作者:

屠格涅夫  

页数:

227  

字数:

183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代表作《父与子》创作于1862年,作品以农奴制改革时期为背景,反映了革命民主主义者同贵族自由主义者之间的冲突。主人公巴扎罗夫是位平民出身的医科大学生,他应邀到贵族子弟,同学阿尔卡季家作客。阿尔卡季的伯父巴威尔对他不拘贵族礼节而产生恶感,两人谈话从不投机导致唇枪舌剑。后来巴扎罗夫在舞会上爱上了美丽动人的富孀奥金佐娃,但遭贪图贵族生活的奥金佐娃的拒绝。失恋后他埋头生物学研究,后来在一次尸体解剖中划破手指,伤口感染而死。作品以巴扎罗夫为代表刻画了俄国19世纪60年代初出现的一批新人形象。

作者简介

屠格涅夫(1818-1883)生于世袭贵族家庭,是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在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就读,并开始诗的创作。后到德国学习,长期侨居国外。1847-1852年发表《猎人笔记》,揭露家奴主的残暴和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 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的中篇小说《木木》表现了对农

书籍目录

译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父与子 PDF格式下载



  高级虚无主义者的特质:
  1、他们是情绪耐受体,很难受到激情的影响,哪怕是愤怒;
  2、轻视言语,重视行动,因为言语之虚无(概念、理念神马的都是言语的延伸),是虚无主义的中心,而没有言语的支撑,行动是易碎的——高阶虚无主义看中的就是这种可有可无中的有;
  3、他们之所以无所畏惧,是因为无所谓;而冷漠来自于某种看穿(这种看穿既老道又幼稚。如果可以打个比方,它大概类似于会解高数题的小孩子,智力发达,但这智力来自于集体智力,而不是个体觉悟)。但巴扎罗夫强硬的虚无主义是怎么来的呢?应该没有人会自然而然地长成一个虚无主义者。任何(类似虚无主义这种)极端的情感,只可能是一种过度纠正:纠正直接的情感伤害,或者是对接近僵化的传统文化的自觉反叛。
  ===================================
   父代基本上是浪漫主义的,他们有信仰、有激情——且不管信仰的是民族主义、爱情、高雅还是其他。子代相反,激情和信仰是最受其鄙视的东西。
  ========================================
  而如果你运气不好,回应你的是19世界的俄国大师,屠格涅夫,的话,他准会告诉你,孩子,人生就是虚无和无意义。又何必去追寻意义了?没有真相,没有本质。生存本来就是随机,无意义的。所以规则,习俗,道德,甚至是浪漫,都是没有意义的。
  =================================
  看到巴扎洛夫生病在床的那一段特别感动,他发现父亲正望着他,他便叫父亲出去,老人走后过了会又蹑着脚回来,半藏在碗柜门后,不转眼地望着他的儿子。。或许我对文章理解得肤浅,但是对于这两对父子,还是很有感触,即使两代人思想差异极大,感情永远是最纯净的,无论是形式上的飘渺的感情,抑或是带有目的的,感情就是感情,我们何必拒绝它呢。。敞开一切去接受父母,家人,爱人,朋友的爱吧~
  ==================================
  
  
  
  
  
  


  看完这书好久了,和《洛丽塔》算是姊妹篇吧,只是角色性别互换而已。说是谁对谁错也难说,只是违背了伦理道德。一般违背伦理道德的也不会长久,马和驴交配出了骡,这可累惨了小骡子,不能传宗接代,倒是想知道可怜的小骡子们有没有X生活呢?


  这本书主要是两个主义的争论,语言太深奥渺远,激烈,看得有点迷糊!巴扎罗夫么思想太远,批判精神很强,不过有些孤傲的冷,竟反对浪漫主义!喜欢就喜欢呗,他思想太复杂!我觉得他如果投身于科学一定大有所为,蛮喜欢他的朋友阿尔卡季与他父亲,抛弃俗物,在乡下过上幸福生活,追求浪漫与艺术,嗯!


  看完后,印象最深的是巴尔扎夫的父亲母亲的两个片段
  
  一个镜头是,巴尔扎夫决定要走后,父母强忍住内心的痛苦和哀愁送别他。
  
  另一个是,巴尔扎夫死后,父母每日在他坟前的驻足。
  
  父母的爱永远都是永恒的感动!


年轻人就是这样,对亲情总是显得不屑一顾,然而在心里他们何尝能够完全割舍。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