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后现代道德

(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 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12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作者:

(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  

页数:

164  

译者:

莫伟民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后现代道德》共分4章,内容有:玛丽在日本,关于美术图案设计者的悖论,后现代传说,奇怪的拍挡,不为人所知,音乐、沉默等。

作者简介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Jean-Francois Lyotard,1924~1998),法国著名后现代主义哲学家,是后现代话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哲学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政治思想的选择,或者说,提供了一种对传统政治思想的批判,提醒人们在面对总体化时注意差异的根本重要性,也鼓励人们站在差异一边行动,而反对普遍标准和价值的不公正运用。著作有:《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后现代道德》、《政治著作选》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赘言1.玛丽在日本2.市郊贫民区3.关于美术图案设计者的悖论4.引人注目吗?第二章 制度的幻想5.围墙、海湾和制度6.后现代传说7.“地上本没有路”第三章 隐情——写给吉尔·德勒兹8.总路线9.奇怪的拍挡10.仆人守则11.可能之纪念碑第四章 地下室12.不为人所知13.恐怖是内在的14.音乐、沉默15.微不足道的“生灵”索 引

章节摘录

  玛丽在小壁灯下摊开纸张,开始站在自己未曾谋面的听众前。这仅仅是为服务于她的题目。有人向她提出来,自我吹嘘是庸俗的和不被尊重的。她对自己的题目充满信心。题目必须自言自语。她不在场。题目会有自己的语调。至于我,在这时能想其他的事,就最好不过了。一这个关于文化和资本流变的故事就是一件有趣的事。这是关于形而上学的事。不仅仅是关于隐喻(la metaphore)的。形而上学是实现了的隐喻。噢,这似乎使得我的aisthesis.京国感兴趣,她坐在第一排。这里有人吗?没有时间看了。不管怎样,我是作者,这就是出口和输出的优点。只有几个人想知道我的商品是否真的奇特(?)。如果会场爆满,那么他们无论怎样都会说这种商品很棒。如果不是这样,公众就受骗上当了,展览中心就失去了信誉。形而上学多奇特。呵,这是资本的奇特,确实如此。热机的冷热两极起作用了。热机制造了分化物。问题全在于新能量总是可自由处理的,并且还是可发挥的。但是,为了加工发挥,它们已变得非常有害了。它们的文化多元主义、少数性、奇异性在文化工业中毫无希望地存在了百年。除非作为殖民展览会。这就被迫制定出许多抢夺和剥削的策略。最后,热能变得有成效了。人们感到厌倦,厌倦于总是在文化快餐上消费相同的画像和相同的观念,人们必须拥有出乎意料的小册子。一段美妙的谈话时间。可是在10年后还须发现其他的事。奇怪的形而上学。  并非她年轻。这是像宇宙体系那样的动力,这至少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但令玛丽感到奇怪的是,除了几个狂妄自大的疯子以外,力学理论是没有人感兴趣的。它像戏剧那样使他们感兴趣。这就是动力的旨趣,而不是力和权力,这是他们获得的审美快感。这是一个沉思其差异的人类共同体。获得的是一种普遍化审美。这是距本世纪末也许最近的一个重大活动。唉?他们将在我的报告中听到这个。如果是这样,我就挽回了面子。他们只想要一件事,人们向他们谈论他们,向他们表明他们是如何感兴趣的。所有人都必须谈论他们。这位宇宙飞行员曾说过:你记得人们愈来愈清楚地了解地球吗?他是在看着宇宙飞船和探索器时说的。你记得一个探测器在飞行了不知道多少年后碰上了哈雷彗星吗?她向他们谈论他们。人类在所有的剧场上演了有关自身的戏剧。必须更换全部节目了。要发现新的戏剧。否则上演旧节目。这其中的全部动力都是为了获得成果(ad panem et circnses)。  掌声重新在会场响起。足够吗?足够了。接下来我开始回答听众提出的问题。这种问答游戏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他们应当发言,应当活跃地、相互参与进来,而不是被动介人。这是对成效的测试。玛丽,这不是表现你愚蠢和厌倦的时候。从不疲倦,不对吗?如不这样,他们就不会再邀请你。我已“另类”透了吗?至少,他们的对话就是为这个服务的,就是用于知道这一点的。彬彬有礼地回答问题,作出解释,指出你的相异性,不将你归于名人,保护你的差异。行动吧,向你自己表明你的小小流变,那里不再有相似。太活跃了,是吗?所有的问题都“太有意思了,但我还是想补充一点……”。时间不太长,好了吗?吃晚饭了。    总之,哲学家的思想似乎使得那个影响巨城中人类生存的活动遭受同样的变化。人们说这两个运动都属于相同的普遍审美化过程。假说是诱人的。哲学在这个假说中发现了镇静药:在它被遗弃时,它只是分担由共同体在懒散的巨城中遭受的苦难。可是,我们应该批判这种令人快慰的诊断,并接受忧伤。  首先,应该把文化的审美与艺术的审美区分开来。这种区分是一个原则上的区分,如同历史一经验的与先验的两者之间的区分。但这一点在事实中也是可观察到的。  文化一直是战略中的一个方法。先是为了指挥反对暴君和教土的战斗,接着是为了指挥反对阶级敌人的战斗。被压迫者的意识被敌人的价值所迷惑。这种意识在提高自我修养时获得解放。必须在思想上为自由而战斗,以便在现实中获得自由。这是整个教育学和革命性计划的不良循环(le circulus vitiosrs)。只有长大后,吸收文化,并在实现文化时遗忘了文化,小孩才能脱离这个循环。然而,文化提交给年长的小孩,要比提交给被剥削者晚得多,一个是太晚,另一个是太早。年长的小孩不能再实现文化,他们仍然只能相信文化。教育学在宣传中飞快发生变化。  这就是世纪之交的德国社会民主主义的文化政策的境遇。理由似乎是充分的:因是启蒙运动设想的继承者,德国社会民主主义在市郊区建立了由被启蒙市民和有觉悟的劳动者组成的团体。可是,这些机构被经济危机、世界大战和纳粹主义占领了。有迹象表明,民主同化未曾完成。当虚无主义激发其暴力时,群众就丧失了精神。迷失的精神可称为无意识。纳粹的文化政策针对无意识,目的是为了发挥其能量。重要的是,要向苦难的民众反复灌输有关其原始命运的传说,即把欧洲从虚无主义的没落中拯救出来。如同政治和宣传一样,“文化”游戏恰恰是促进这种偏执狂幻想的实施(l’acting—out)。文化政策成了政治的本质。在登台亮相时,团体“重建”了,在这个舞台上,英雄人物献身于其荒凉的转移。只有在内化为虚构的审美时,虚无主义才会受到反对。政治艺术是“文化”,而文化又是引导转移的艺术。因被安置在“生动的”建筑物中,群体们面对面模仿一种古老的强大的意志的胜利。    “在这个故事被叙述时,那时所有的研究都在进行中,即都杂乱无章:逻辑学、经济计量学和货币理论、信息论导体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和宇宙航行学、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和饮食学、灾变论、混沌理论、战略和弹道学、运动技巧、系统论、语言学和潜在文学,事实上所有这些研究都或多或少致力于检验并改造所谓的“人类”,或者取代“人类”,以致大脑借助于宇宙中可自由使用的唯一的能源仍能起作用。这样,远离地球的neguentropique体系的最后逃难即将来临”。  “当人类及其大脑永远离开地球时,人类及其大脑或者不如说大脑及其人类能类似什么呢?故事并未道出这一点”。  现实主义是创造现实的艺术,了解现实的艺术和知道创造现实的艺术。大家刚刚倾听的故事认为这种艺术还因此将大有长进。现实将发生变化;创造、了解和知道创造都将发生变化。在现在的我们与最后逃难的未来角色之间,现实和现实的艺术至少将像其曾从变形虫变到我们人类那样变形。传说是现实主义的,因为它叙述的故事有一种创造、破坏和重塑现实的力量。传说是现实主义的,还因为传说注意到事实即这种力量早已大大改变了现实及其艺术,并且除了灾难以外,这种改变应继续进行。传说是现实主义的,还因为它承认继续进行改变、太阳系的终结会有一个难以避免的障碍。最后,当传说预言这个障碍将被克服并且力量将避开灾难时,传说还是现实主义的吗?  传说叙述关于影响能量的两个过程之间的冲突的故事。第一个过程导致地球上和太阳系中存在的所有体系、所有物体(无论有否生命)的毁灭。在这个熵过程内部,在这个连续而必然的熵过程内部,另一个偶然而间断的过程至少在很长时间内因这些体系的日益分化而在相反的方向上起作用。这后一个运动不能阻止前一个运动(除非人们在使太阳碳化时能为太阳提供什么),可是它在放弃自己的宇宙位置、太阳系时能避免灾难。  在地球上,如同在别处,嫡把能量引导到最可能的状态,一种微粒浓汤,一种冷却的混沌。相反,负嫡则在最复杂的(我们说最发达的)分化体系内与它相结合。发展(le developpement)并非人类(Humains)的发明创造。人类是发展的发明创造。传说的主角并非人类,而是能量。传说叙述一系列插曲,这些插曲时而表明了最可能的成功即死亡,时而表明了最不可能、最不确定而且也是最有效的成功即情结(le complexe)。这是能量的悲剧。如同“俄狄浦斯王”,它结局糟糕。如同“俄狄浦斯在科洛纳”,它允许作最后的宽恕。  主角并非主体。能量这个词什么都没有表达,除非存在着力量。能量上发生的事、系统的形成、系统的死亡或续存、最最分化的系统的出现,能量对此一无所知并且什么都不期望。能  量服从盲目的和局部的法则,服从偶然性。  人类并非传说的主角。人类是一种复杂的能量组织形式。如同其他形式一样,人类大概也是暂时性的。其他更为复杂并且占据人类上风的形式会出现的。人类也许是这些形式中的一种,它准备从传说被叙述时起经历科技发展。这就是传说为什么不能开始鉴别将成流亡主角的体系。传说只能预言如果主角成功逃脱了太阳系的毁灭,那么主角就应比当传说被叙述时人类未成其为所是更复杂,因为人类那时并不拥有逃难手段,尽管人类与人们所了解的宇宙中其他能量相比,是最复杂的能量组织。    而他却来对你说:帮我为这本集子作个小小的“前言”吧。好吧,像我刚才解释的那样,这是首先应避免的事,因为它会阻滞刚刚浮现的思想。—它就是要把思路先吐为快啊。(所有  人都知道“前言”也是“后记”啊。另外我们还能想办法不让正文前或后的介绍过多地变成演示。)所以,读者们,我必须先把我可能想到或写出来的东西告知你们(或者是让你们对它产生反感?)。而你们都是说英语的人。  一个说英语的人要思考,就会像我刚才所说的作者或作家那样在一群过于热心或者过于混乱的仆人中挣扎。但这些仆人可不是我的,是另一门语言的。我通过语言听见的不仅是语法、词汇、音位,我还发现一张恢恢大网—任何语言的每种网络都各有千秋,但总体来说,不同语言间的网络也大有异趣—字和句的巨大网络,作家试图在这些字句中给他的思想留一席之地,  也是为了与字句相映生辉。这是他的文化,或者如别人所言,他的世界。我很清楚说英语的人也思考,但他有另一种家园,另一套进行布置和搬迁的方式。  他的思想能够翻译,就像我的一样,因为语言之间是可以通过假设进行翻译的。因而他的方式也能做到这一点。但要从一篇外语写就的文章的风格中区分出他如何组织安排语言和对它  进行搬迁还是颇有难度的。因为这意味着不仅了解他的家,还要知道他居住的情况。然而每个人居住的方式都不一样,这就是他的个性。而且很有可能两种语言的使用方式不属同一范围,至少有些地方它们不能完全重合。这方面情况,我们都不大容易弄清楚。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引言  一小段故事、寓言或叙事、短剧、素描之后,从中可以汲取谦逊、局部而短暂智慧的道德(la moralité)很快被遗忘了。林林总总的道德通常是彼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并且毫无顾忌。它们把准则的哼哼声和喜悦的怨言堆积在一起:生活也是如此。  当今,生活快速变化。生活使所有的道德化为乌有。这种无谓(la futilité)适合后现代(le postmodeme),适合物,就如适合词一样。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寻思这样的问题:如何生活?为何生活?答案是众说纷纭的。当然,一如既往,生活有各种各样的意义。但这一次,人们似乎知道生活的意义。  然而,人们真的知道它吗?更确切地说,人们想像得出吗?人们把所有的生活意义炫示、展现给各种各样热爱生活的人,并享受生活。所有道德之道德,都将是“审美的”快感。  于是,就有了这15篇论述后现代唯美倾向(lésthétisation)的摘记。与这种唯美化倾向相反的是:人们并不摆脱生活,因为人们巳把它归于人为的方法(l’artifice)。


编辑推荐

  当今生活快速变化,生活似乎使道德化为乌有。然而,人们还是在思索这样的问题:如何生活?为何生活?生活有各种各样的意义,答案自然是众说纷纭,《后现代道德》从后现代道德的论述角度出发,给出了一种答案,集理论性、知识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后现代道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