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修订版)(下卷)

王晓明主编 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

1997-11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作者:

王晓明主编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作为一种编选本文学史论著作,本书系统汇集了1980年代至今有关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集中展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整体水准和最新向度。所选论文均经过严格筛选,内中既有关于晚清小说、五四文学传统、“十七年文学”等命题的重新评价,也有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当代文学的潜在写作”等论题的全面观照,既有文学内部问题,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诸文类及文学翻译、文学批评等领域的审视,也有文学与社会、文学与都市、文学与其他媒体的关系等问题的阐释,既有对鲁迅、茅盾、曹禺等大家的深入探讨,也有对《家》、《骆驼祥子》、《白毛女》等名作的精细分析。从单篇看,各论文立论严谨、新鲜,极具思想性和冲击力,而荟萃成书从整体看,则基本包括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各种方法和体式,足以学科方法论上给人以充分的启迪和感悟。
目录
新感觉派和二三十年代好莱坞电影
老中国土地上的新兴神话——海派小说都市主题研究
“流亡者文学”的心理指归——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精神史的一个侧面
病的隐喻与文学生产——丁玲的《在医院中》及其他
蒋纯祖论
中国文学“现代性”与张爱玲
穆旦与现代的“我”
关于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中国文学
当代文学观念中的战争文化心理
1959年冬天的赵树理
《千万不要忘记》的历史意义——关于日常生活的焦虑及其现代性
《白毛女》演变的启示——兼论延安文艺的历史多质性
《游园惊梦》的写作技巧和引申含义
别、车、杜在当代中国的命运
民间的浮沉:从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解释
关于1949-1976年中国文学中的“潜在写作”
郭路生
未完成的篇章——为纪念《今天》创刊十五周年而作
汪曾祺与现代汉语写作
论中国当代批评话语的主题内容与真理内容——从“朦胧诗”到“新小说”:代的精神史叙述
接近阿城
旧时王谢堂前燕——关于王朔及王朔现象
1989年后国内诗歌写作的本土气质、中年特征与知识分子身分
文学、革命与性
何谓文学本身
以肉为本,体书“莫言”
从“淮海路”到“梅家桥”——从王安忆近来的小说谈起
附录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系年
附录二:作者简介
编后说明

作者简介

王晓明,1955年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书籍目录

1.胡风与五四文学传统
2.怎样暴露黑暗――沙汀小说的诗意和喜剧性
3.路翎小说的形象与美感
4.“新的小说的诞生”
5.论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的艺术发展
6.《游园惊梦》的写作技巧和引申含义
7.侠义英雄的英雄的荣与衰――金庸武合资小说的文化解述
8.《千万不要忘记》的历史意义――关于日常生活的焦虑及其现代性
9.别、车、杜在当代中国的命运
10.《白毛女》演变的启示
11.燃烧的迷津
12.从历史的拯救到历史的诊断――林斤澜论
13.张承志论
14.当代西绪福斯神话――史铁生小说的心理透视
15.语言洪水中的坝与碑――重读《小鲍庄》
16.接近阿城
17.荒野中弃儿的归属――论莫言的“红高粱家庭”
18.马原的叙述圈套
19.格非与当代文学话语的几个母题
20.旧时王谢堂前燕――关于王朔及王朔现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修订版)(下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