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文学创作论

孙绍振 海峡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09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作者:

孙绍振  

页数:

586  

字数:

66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20多年前,作者以《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为文学界的思想和艺术解放鸣锣开道,在激烈的论战中,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三崛起”之一。1986年《文学创作论》首版,20多年来一版再版,创造了当代文学理论著作的漫长的销售生命期。《文学创作论》不是一般的文学理论著作,而是一部创作论,作者在多所大学讲授本课程的过程中,受到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热烈欢迎。极富实践性是《文学创作论》的最大特点。《文学创作论》力戒空泛、抽象的概念演绎,始终着重于对形象与生活、作家情感的矛盾作系统的具体分析,从审美形象的感觉、语言、逻辑和一般理性思维的矛盾和错位,全面揭示出形象构成的深层奥秘。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许多方法带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文学创作论》的特点还在于微观分析,书中对上百位作家和古今中外100多部经典文本的分析,充满原创性,以其艺术洞察的鞭辟入里.显示出作者的才智的魅力。其理论体系来自于经典文本的直接分析和直接归纳,这是其他类似著作和赏析文章里难以觅见的。正是艺术分析的独到和深邃,使得《文学创作论》保持了长期的学术生命。20世纪末21世纪初,作者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对高考语文发出了猛烈“炮轰”,再次赢得社会的广泛瞩目。作者也由此成为教育部语文试验教材的主编。不难发现,教材中的思想精华,大都来自《文学创作论》。今天,作者毫无疑义地成为“闽派语文”的一面旗帜。《文学创作论》原以单独的理论著作面世,再版后成为“闽派文论丛书”的扛鼎之作。作为21世纪高校文科独创的教材,它理所当然地也成为21世纪中学语文教师提高语文素养不可缺少的助手。

作者简介

  孙绍振,著名学者、作家。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学术著作《文学创作论》《论变异》《美的结构》《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探险》《审美价值结构和情感逻辑》《怎样写小说》《挑剔文坛》《孙绍振如是说》《幽默逻辑探秘》《幽默学全书》等十余部。散文集有《面对陌生人》《灵魂的喜剧》《美女危险论》《孙绍振幽默文集》(三卷本)等。九十年代中期以学者之深厚积累投入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参与论战,活跃于包括《南方周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发表过《炮轰全国统一高考体制》《高考语文试卷批判》等文章,被广为引用。文章结集以《审视中学语文教学》为题出版。现担任教育部实验初中语文教材主编,成为“闽派语文”的领军人物。其学术思想从对传统的“真善美的统一”理论的质疑出发。提出真善美的三维错位学说。既有宏观理论体系,又擅长于微观的深刻分析.尤长于艺术分析方法的操作。其艺术感觉还原。情感逻辑还原和价值取向还原的“三层次还原方法”,对今天大学乃至中学语文的文学作品的分析欣赏,都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假定论
 第一节 逼真的幻觉
 第二节 生活真实和作家真知、真情的统一结构
 第三节 真与假的相互制约
 第四节 假定性和逼真性在不平衡中发展
第二章 形象论
 第一节 生活的主要特征和作家的主要情趣的猝然遇合
 第二节 以生活的主要特征统率五官可感细节
 第三节 以主要情趣汇合主要特征
 第四节 直接诉诸心灵的逻辑变异可感的形象
第三章 智能论
 第一节 作家智能的特殊性
 第二节 作家的心理素质
 第三节 作家的观察力
 第四节 作家的感受力
 第五节 作家的想象力
 ……
第四章 形式论
第五章 诗歌审美规范论
第六章 散文审美规范论
第七章 小说审美规范论
第八章 风格论

章节摘录

版权页:(一)最起码的“形象思维”就是以有特点的细节思维形象,本来是相对于抽象而言,它不同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逻辑概括。科学以排除感性的具体形态,综合、概括事物的普遍属性为特点,文学则表现个别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具体可感的事和情。例如用抽象的语言来讲,这个人笑得可恶,用形象的语言来讲则可以说:这个人一笑露出了三十二颗金牙。用抽象的语言说,这孩子笑得很可爱,用形象的语言则可以说,这孩子笑起来脸红得像苹果,不过比苹果多了两个酒窝。高尔基说:“真正的语言艺术是非常生动如画的,而且几乎是肉体可以感触得到的。应该使读者看到语言所描写的东西,就像可以看到可以触摸的实体一样。”“可恶”、“可爱”,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缺乏可感性的,而有了“金牙”、“酒窝”,就成可看得见,摸得着的了。关键还在于这些细节并不是生活中一切的细枝末节。苏联大百科全书中对细节下这样的定义:“细节是整体(这里指艺术作品)的一个小小的部分,是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是局部。”(转引自安东诺夫《细节》,原文见《苏联文艺》1984年第3期)光是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还不是艺术的。艺术的细节是带着假定性的,其中交融着生活和作者的感情。不是一般的生活,而是生活的特征。高尔基还说过:“当他(按作家)在任何一个人身上,找到指出和强调谈话、手势、姿态、相貌、微笑、眼神等等独特的特点的时候,这些人物在他笔下就是活生生的。”没有特点的细节,是平庸芜杂的,缺乏艺术表现力的。细枝末节有了特点,才有可能进入艺术的境界。苏联作家安东诺夫有一篇在五十年代很著名的短篇小说《在电车上》,据他自己说就是从一个细节的发现开始的:“她从行驶着的电车上向车门口走去,就像走过河上的独木桥。”电车上的地板很宽,由于车子在行驶,摇摆不定,所以走路的女人就变得像在独木桥上那样显得不稳定,时时有失去平衡的危险。这就有了特点了。一有特点就把整个环境相当突出地表现出来了。这样的细节就不再是生活的细枝末节,不再是生活的毛坯,而有一点艺术的味道,能帮助作者从生活进入艺术的想象境界了。


编辑推荐

《文学创作论》是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文学创作论 PDF格式下载



孙绍振教授的文学创作论,值得你阅读。


2013新印刷的书!好!


书外表差了点,像是底货


孙老师真知灼见


孙老的经典之作,对创作有指导作用,对欣赏也有一定的融会贯通之体会。


作者水平估计也一般..


这本书,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观点独特,值得一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