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东亚与和合

李甦平,何成轩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6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作者:

李甦平,何成轩  

页数:

47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东亚与和合:儒释道的一种诠释》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作者在理论上不仅明晰了儒释道三教和合是中国、日本、韩国、越南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之一,还探讨了儒释道合流思想在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所具备的不同的理论形态。此外,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作者探明了儒释道三教和合对中、日、韩、越这四个国家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作用。从这一意义上说,研究中、日、韩、越三教合流思想,有利于深入发掘这四国的思想文化宝藏,弘扬东亚文化,为建构二十一世纪人类新文化作出贡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中国第一节 儒道互补的结合第二节 儒释道细绵的兼合第三节 儒释道冲突的交合第四节 儒释道转生的统合第三章 日本第一节 三教习合的神道教第二节 佛儒和合的禅宗第三节 儒佛融合的阳明学第四节 神佛儒合的朱子学第四章 韩国第一节 花郎道的器物三教和合第二节 《十训要》的表里三教和合第三节 性理学的体用三教和合第四节 《东京大全》的阴阳三教和合第五章 越南第一节 三教的发展与融合第二节 以佛为主的三教并尊第三节 以儒为主的三教同源第四节 道本一贯的三教合第六章 三教和合与东亚意识第一节 东亚意识何以成立第二节 解读东亚:意识第三节 东亚意识与东亚社会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二节 解读东亚意识在东亚儒释道三教和合中凸显出来的主体意识、忧患意识、共生意识构成了东亚意识的基本内容。一、主体意识东亚的“主体意识”即彰显东亚主体的意识。这种“主体意识”包括“自立意识”、“自强意识”和“群体意识”。所谓“自立意识”是指人们作为主体而主动地发起一定的活动并积极地排除干扰将其推向前进,以实现自己的目的的意识。这是一项异常复杂、艰巨的活动。因为从活动的发起到活动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帆风顺,这中间存在着大量不利于主体进行活动的因素。排除各种干扰,把活动推向前进并达到预期目标,这就需要主体具有能动性、主宰性、判断性和计划性。否则,主体的活动就会半途夭折,主体的设想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另一方面,“自立意识”也是指主体能够自主地、独立地完成活动,达到预期目的。所谓“自强意识”是指一种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这种精神与自立意识紧密相关。这就是说,自强意识也是一种主体为实现自己的某种目的而努力拼搏、顽强奋斗的意识。不过,自强意识更加侧重于主体的自信和自为。例如按照中国哲学的思维,客观原则即存在于主体自身之中,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的统一需要靠主体的内在意识及其实践才能实现。人作为主体,不仅是万物的“主宰”,能够与天地“参”,而且是宇宙的中心,能够“为天地立心”。韩国的东学派亦强调“事人如天”。另外,东亚社会自近代以来,始终饱受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在东亚内部又受到日本军国主义的奴役,所以,东亚各地的人民深刻地领悟到:只有自己才能够救自己,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只有凭借自己的智慧才干,才能挣脱被殖民地化、被奴役的枷锁,才能使自己的民族挺立起来,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所谓“群体意识”是指东亚的“主体意识”不是囿于个体的主体意识,而是注重于整体的主体意识。例如中国哲学历来提倡人与自然合一并以人为中心的主体性;朝鲜半岛风流道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村屯、性别圈、以共同生活为目标的群体等,并由此形成韩民族的群体意识;日本学者中根千枝将日本“社会结构”称为是以“家”为基础的“纵式社会”,所强调的亦是大和民族的群体意识。群体主体性是群体内各成员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而形成的。


编辑推荐

《东亚与和合:儒释道的一种诠释》是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东亚与和合 PDF格式下载



很难再找到这么好的书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