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都是父母的错

相部和男 相部和男、 张佶 海天出版社 (2004-01出版)
出版时间:

2004-1  

出版社:

相部和男、 张佶 海天出版社 (2004-01出版)  

作者:

相部和男  

页数:

200  

译者:

张佶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和孩子一起成长。相部和男先生从事问题儿童和犯罪青少年研究38年之久,研究了5000多名问题儿童和犯罪青少年的实例,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他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得出了结论:问题儿童和犯罪青少年都有早期家庭教育的根源,也就是说问题儿童和犯罪青少年是由父母造成的。要杜绝犯罪的火种必须从婴幼儿抓起。相部和男先生的著作最大的特点是事例详实,用事实说话,而不是泛泛而谈,讲些空理论,因此具有可读性,操作性,警戒性,希望广大家长,特别是刚刚结婚或准备结婚要孩子的年轻人认真读一读,读后必有所获。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相部和男 译者:张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走上家庭內暴力道路的 少年的家庭关系 第二章 害了孩子的家长——12种类型 类型1“偷工碱料”型 类型2 溺爱+哆嗦型 类型3 之度依恋型 类型4 分五裂型 类型5 昆凝土型 类型6 交换条件型 类型7 比较型 类型8 卖人情型 类型9 催促型 类型1O 不加考虑型 类型11 偏爱型 类型12 指导监督型 第三章 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教师类型——1O种类型 类型1 暴力型 类型2 铸铁型 类型3 说教型 类型4 但求羌过型 类型5 拍马型 类型6 驴子型 类型7 阿尔卑斯山类型 类型8 模范型 类型9 命令型 类型1O转嫁型

章节摘录

书摘  据说现在有很多潜在小偷。几个孩子一起去买食物的时候,孩子们所持有的钱数各不相同,比如,有的孩子有一百曰圆,有的孩子有五百曰圆,有的孩子有一千曰圆。只有一百曰圆的孩子只能用一百曰圆去买东西。因此他就会去偷东西。我希望家长不要无计划地给孩子零花钱,应该培养孩子的计划性。  在儿童幼儿时期给点心、给零花钱的方法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在这方面,父亲和母亲的教育方针必须一致。  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如果决定了每个月给孩子多少零花钱,就应该培养起孩子尽量在家长决定的范围内有计划地花钱的习惯。  如果决定了每个月给孩子多少零花钱, 但另一个家长或者爷爷奶奶却在背地里给孩子钱的话,那这个决定也就毫无意义了。  孩子在小时候,往往要求也比较低,随着他逐渐长大,他的要求也会慢慢膨胀,最终无法控制。  夫妻一体,教育方针也必须——体。如果父母的教育方针不一样,孩子的心灵就会发生混乱。           摘掉孩子心灵幼芽的父亲  有一天,一位有两个孩子的母亲向我诉说了她想离婚的原因。她泪流满面地说: “我丈夫每天都喝得酩酊大醉到凌晨才回来。他总说工作忙,把孩子教育都推给我。” “有一次,我让丈夫请假去学校参加孩子的家长会。丈夫说工作忙去不了。但是那天我八十五岁的婆婆发了高烧非常痛苦,我就往丈夫公司打了电话。结果人家说他正在休年假。他不去给孩子开家长会,一大早上就去打高尔夫球了。 “我对谎话连篇的丈夫感到非常气愤。每天晚上他都很晚才回来,有时我想跟他商量商量孩子的问题,他也一直睡到快上班才起来,而且我也有工作,夫妻之间根本没有时间交流。 “还有一件让我生气的事。 “十一岁的女儿想送我一件母亲节礼物。我知道女儿只有四百五十曰圆, 我也想不出她会送给我什么,——直满怀期待地等着。 “母亲节当天, 丈夫难得地和女儿一起出去购物。女儿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给妈妈挑礼物。可是丈夫那促三千日圆买了康乃馨和一套手绢,交给女儿说‘拿这个给你妈当母亲节礼物吧’。  三十几年前,问题少年的家庭中,父母双全的家庭仅占39%。而在经济状况方面,中层以上的家庭占30.6%。  现在怎么样昵?问题少年出身家庭中,父母双全的占75.7%。中层以上的家庭占86.8%。现在,即使在父母双全、生活富裕的家庭中,也会产生问题少年。  那么,在这三十几年间没有变的是什么呢?根据对超过一万多人的案例进行的归纳,与感情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人相比,得到感情过多,受到溺爱走上不良道路的人更多。而且没有贫富的差别,这一类型居然占了62%。 从溺爱到不良过程首先,幼儿时期被溺爱的儿童会变得“任性”。无论什么统计都有例外。但是幼儿时期被溺爱的儿童无一例外都绝对会变得“任性”。我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了“绝对”这个词。 孩子变得“任性”,逐渐家长无法管教,父母就会开始苦口婆心地对孩子哕嗦。这种小时候过分地溺爱孩子,等孩子不听话了以后又开始哕里哕嗦地批评孩子的父母就称为“溺爱+哕嗦型家长”。 不管怎么说孩子也不肯听,这种情况下家长就开始想使用“暴力”让孩子学好。孩子无法忍受,只好向外面寻找出路。而且因为感到寂寞,就会向一些坏朋友寻求心灵依靠。这就是所谓“不良交友”的开始。然后,就会走向不良的道路。 一个家庭出了问题少年,人们往往会说:“那是因为家长总打孩子。”或者有的人会说:“因为交了坏朋友才学坏的。”这两种都是很肤浅的想法。 反过来看,孩子学坏确实是因为交了坏朋友。那么怎么会开始“不良交友”的呢?因为“家里没意思”。那么为什么“家里没意思”呢?因为家长打孩子。那么为什么家长会用暴力方式来管教孩子呢?因为只用嘴说孩子已经不听了,所以家长才动了手。那么为什么家长必须这样哕里哕嗦地管教孩子呢?因为孩子已经很“任性”了。那么为什么孩子会变得“任性”呢?因为家长在幼儿时期过分地溺爱他了。也就是说,幼儿时期的“溺爱”正是其根源之所在。  幼儿时期被娇惯的孩子控制自己欲望的力量比较 弱。往往会照着自己的想法冲动地开始行动。只要想要一样东西,就算是偷,也要满足自己的欲望。  植物需要水和肥料。养育孩子当然也需要父母的爱。但给的水、肥料太多了,植物就会烂根。  被烈日曝晒而枯萎的植物,只要给它水和肥料就会重新生气勃勃。缺少亲情而学坏的孩子如果周围有温暖的感情,反而比较容易重获新生。  但是在幼儿期被溺爱而走上不良道路的孩子,即使周围有温暖的感情,因为他根本就不懂感情的“可贵”,很难再学好,就如同烂了根的植物很难活过来。  我在三十八年中,接触了一万个问题少年。其中也确实有缺少亲情走上不良道路的少年。但这样的少年,只要我像亲生父母一样向他们倾注感情,他们就会改好。  可是幼儿期被娇惯走上不良道路的孩子,无论我怎么努力,想改变他既花费时间,而且非常难见效果。  我在这三十八年中,亲眼见过了几百、几千个只因为幼儿时期过分溺爱孩子,而终身背负着不幸十字架的父母。  我对问题少年幼儿期的研究已经在拙著《不良的种子从三岁开始》中详细阐述过了,幼儿期的失误是无法挽回的。每个月给儿子一百万日圆在大阪经营大医院的K先生给我打来了电话。……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言  我们每一个人,脱离母体降临人世,作为一个社会成员,首先进入家庭生活。家庭是每一个孩子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家长,其中特别是父母,是孩子不可任意选择的首任教师,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接受着家长的影响和教育。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开端。  婴幼儿的头脑像一张白纸,很容易涂上各种颜色。家长和家庭生活对他们实施着各种各样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极为深刻的烙印,很难消失。在婴幼儿阶段, 孩子们的思想尚未定型, “心知未有所主”, 有很强的可塑性。孩子最初的言语是从父母那里学会的,最初的感情是受父母感染的,是父母手拉手教孩子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因此,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自然成为孩子们效仿的榜样。家长的教育成为孩子生活的准则,家长对周围人和事的评价标准, 成为孩子道德评价的标准,甚至父母的作风、 习惯、气质、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  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对于每一个人的德、智、体的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特别是对人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的形成,甚至可以说是起着型塑的作用。有人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 “孩子是家长的翻版”,这种说法,都说明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的发展水平有决定作用。正因为如i比,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很重视早期的家庭教育。《易经。蒙卦》说:“蒙养以正,圣功也。”意思是对蒙而无知的童子,及时教,使之不失其正,是圣人之功。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接受教育和影响所形成的习惯,就像是先天形成,和与生俱来的一样稳固,终生都会起作用。人们小时候如果在家庭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形成了良好习惯,将会使其终生受益无穷,给人的一生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西汉贾谊说:“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是说在孩子思想还未散滥的时候,就抓紧教育,教育效果很好,很容易达到预期的目的。  国外的教育家也同样重视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约翰.洛克认为,早期家庭教育对人一生的成长有极大的影响。他说:“我们幼小的时候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却有极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趋向,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  早期教育之所以对人的一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重要的原因是孩子还是一张“白纸”, 可塑性强,画上一个印记就印象深刻,经久不忘。在人的一辈子中 我们经历了成千上万的事情,成亿成亿的信息,很多是过眼烟云。而小时候家长对自己的教育却牢记心间。正如宋朝思想家张载所说:“勿谓小儿无记性, 所历事皆不能忘。”老舍先生曾深情地回忆母亲说:“从私塾到小说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有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里生命的教育就是指思想品德、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老舍先生爱花、爱清洁、爱整洁、守秩序、待人热忱、有求必应、为人正直、不畏强暴,这些良好的习惯和品德都是从他母亲那里学来的。……


编辑推荐

  和孩子一起成长。 相部和男先生从事问题儿童和犯罪青少年研究38年之久,研究了5000多名问题儿童和犯罪青少年的实例,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他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得出了结论:问题儿童和犯罪青少年都有早期家庭教育的根源,也就是说问题儿童和犯罪青少年是由父母造成的。要杜绝犯罪的火种必须从婴幼儿抓起。 相部和男先生的著作最大的特点是事例详实,用事实说话,而不是泛泛而谈,讲些空理论,因此具有可读性,操作性,警戒性,希望广大家长,特别是刚刚结婚或准备结婚要孩子的年轻人认真读一读,读后必有所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都是父母的错 PDF格式下载



本书内容和评价完全不同啊。没有参考价值,整本书就是在写作者遇到了多么多么无恶不作的少年们,作者把那些孩子做坏事的过程写得非常详细,那些少年呀,只要一见到作者是多么不约而同的和他叫爸爸。可是该如何处理、解决问题的步骤办法、预防措施、教育方法等等,什么都没有交代,难道这本书写出来的目的是用来作者对自己歌功颂德的吗,像是推销自己的广告一样。我不需要这种书哦,不小心被孩子以后看到了,哈,好嘛,犯罪过程写得那么详细并且反复,我可不希望在家里留个炸弹。退货懒得退了,草草翻看了一边,看得心情郁闷加压抑,就是吓唬你孩子会变坏,反复变坏,父母却没有办法,然后去找作者叫爸爸吧,叫了爸爸也未必能学好。评价的人是书托吧。真讨厌。建议,不小心看过此书的人,赶紧看看能够令人开心的书或者做些能令自己开心的事,并且,一定要去找正面积极的育儿书重新洗脑,忘记此书,千万要用正眼看孩子,这样才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但书里面说惯孩子娇惯坏了像树烂根,活不了,孩子缺少爱,就像树缺水,浇了水还能活,有救。这个观点我还是很赞同的。不过列举的那些例子啊,即使是日本的事实,我也真的看不下眼啊,哎~


看到这书名,不禁的反省自己,难道自己真的错了吗?作为家长。翻开这本书,看到的情景对话,看到,有些不正是家长的习惯吗?办公室里的妈妈们一致要求我这本书不准拿回家。看看04年出版的书,想着,教育,从古至今不就不是轻松的话题和作为。


很好的书,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好好研读的书,,,


不错的书,道理阐述的很直率,不像国内的作者,遮遮掩掩。很好,特别是孕期的妈妈们就该看看了。


推荐大家一定要买一本,真是本好书。看了以后才知道自己或者周围的人为什么会那样,为什么有人就能做出让世人惊叹的事情,原来背后都是长期划开的伤口。看了这本书你也许就可以避免去做一个毁了孩子一生的人,不管是父母还是教师。


刚看了一半,写的不错


非常好,非常快,不错


,确实值得一读.


书还不错,现在正好用。


教育的反思,题目不错,看看


還沒有看,相信不錯,相信京東


很好,一如既往的好,买来慢慢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