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薛定谔的猫

罗特莱因 百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1  

出版社:

百家出版社  

作者:

罗特莱因  

页数:

110  

译者:

俞建平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丛书旨在作为茫茫知识海洋中的航标,导引我们遨游自然科学和技术研究的最为重要的专业领域;文笔通俗易懂,重点放在基础性、关键性的知识和理论,并且自始至终刻意地省略了艰深的细节问题。  担纲本丛书写作的是一些杰出的科普作家,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向人们讲解复杂深奥的科技内容。  量子物理长期得不到承认,而爱因斯坦的那句评论“上帝不掷色子”,愈发增添其神秘色彩。本书以十分形象的方式向我们展示量子理论工作者的卓越工作,是他们确立了量子理论在物理界的地位。现在它已有了十分成熟的技术,并不断地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这其中,最有代表的例子就是激光技术。

作者简介

  布里吉特·罗特莱因  出生于1949年。物理学硕士毕业;1979年又获得了新闻学、教育学和自然科学史博士学位。她主要的兴趣在于基础理论研究。自1973年以来,她为各种报纸和杂志以及电视和电台撰写科学文章。1993年至1996年,她在自然撰稿之余还办了一份名为《当时》的历史杂志。主要著作有:《破译大脑的秘密》(1993)、《静谧的月亮海——1969年7月20日的科技革命》(1997)、《物质的最深处——核物理学导引》(1998)、《薛定谔的猫——玄奥的量子世界》(1999)等。

书籍目录

导言一只猫名扬天下经典物理学宇宙观的变革光--是微粒,还是波玻尔原子模型量子数让世界有序化一项引发众多争论的实验波函数和概率海森堡测不准关系隧道效应--本不该发生的事两个粒子之间神秘的遥感宇宙学和多元世界量子物理世界最新的实验量子物理如何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激光超导医疗技术中的量子物理微电子学和数据存储量子计算机附录术语释义其他文献

媒体关注与评论

  正如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海森堡等人指出的那样,量子理论从基础上改变了人类对周围及至宇宙的认识,爱因斯坦曾风趣地比喻为“上帝的色子尚未掷下”。许多实用技术如激光等,已无从规避量子物理学的影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薛定谔的猫 PDF格式下载



  上帝的色子是:只有统计数对自然进程给予咨询,因果已经被扬弃。
  
  经典物理学的依据是假设——或者说是幻想——我们可以在不谈论自己的情况下描述世界。长期以来客观性作为衡量科学成果价值的最高标准。但测不准原理打破了这一切。
  
  世界能够以宏观的尺度继续存在,并且也在那里继续遵循经典物理学的规律,其原因仅在于粒子的数量特别巨大是可以使那些不确定因素大大减小,就好像那些均匀地分布在空间里的某种气体的分子,其速度的方向分布是均匀的。
  
  没有量子力学,就不会有半导体、不会有计算机、没有激光器、CT、超导和原子钟。
  
  对于观察者来说,存在只是一个可能的世界,即他/她自己选定的那个世界,与此同时,他/她无法与其他的平行世界取得联系。通往未来的路有很多很多,它们中的任何一条都将在我们眼前开辟一片崭新的视野。回首一段清楚的往事,我们可以说出自己走在哪条路上,然而未来将仍然是无法辨认的,因为未来的种类是那么的繁多。


  现代量子论、相对论的出现唤醒了人类对于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绝对世界的迷梦,客体世界无法完全做到独立于主体之上。《物理学与哲学》也认为,量子力学的预设前提,恰恰在于这些公理即传统科学的预设前提的消失。如自然的一致性消失了;外部世界的精确知识不可能;自然的进程不可能在一个时空构架中充分表现;主体与客体的截然区分不再可能;因果性失去意义;如果有一个根本性的因果律,也在现象世界之外,非我们所能达到,等等。
  
  当我们把物质的最小单位调到纳米尺度时,材料的性质就会发生惊人的变化,更不要说调到量子的尺寸了,那样整个世界都会发生变化。
  
  在传统的线性系统、封闭社会,一切都是单一的,一切也都是可以解释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非线性系统和开放社会,传统的因果关系一筹莫展。传统的看法是基于这样一种假定:在观察过程中发生的一切都可以被严格地加以控制。然而当代的假定却是在观察过程中主体的干扰是无可避免的。在过去是对事物过程的规定,而现在却只是对事物过程的描述。主体的立足点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从过去的旁观者变成现在的参与者。
  
  在传统的因果观,原因和结果之间有着确定无疑的联系。然而在当代,原因与结果之间却只具有或然联系、概率联系,往往无法用必然、一定来说明,这种概率因果观其实比经典因果观更深刻地揭示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性质。要素是指参与事物相互作用过程并构成一定原因的事物,所谓“原因”则是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传统看法之中,原因与要素没有分化,要素被直接等同于原因,在这当中,被忽视了的是原因的过程属性。洛伦兹的研究也证明,只要有三个初始变量存在,系统未来的变化轨迹就是根本不可预测的。而世界要复杂得多,初始变量何止三个?所以费耶阿本德才会喊出:怎么都行。
  
  能够去追问的,不是万物之间的相同,而是相通。意义不存在单一性、固定性、永恒性,而存在着多义性、变化性、相对性、瞬间性。普遍、抽象、永恒、本质之类的“什么”都不存在,真实存在着的,就是“怎么样”,即自身无穷无尽的可能性。人们自以为是在谈论世界本身,但实际上只是在谈论自己对世界的设定,世界完全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
  
  世界这艘宇宙飞船根本就没有驾驭者。它自身的条件之复杂,使得它足以进行无数的排列组合;它自身的条件之充分,又使得它足以展现无穷魅力。对于世界来说,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什么也都有可能不发生。非决定性是生命之源,正是因为有了它,生命本身才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所谓必然也并不规定事物的发展变化必定如何,而是指当它一旦具备某些条件,就有可能如何。我们不必推翻决定论的祭坛,但是更不必在决定论的祭坛上做无谓的自我牺牲。对于物来说,本质先于存在;对于人来说,存在先于本质。只要我们去大胆地加以研究,就不难发现,这个世界比我们过去敢于去设想的更具有可塑性。
  


  我被智慧撞了一下腰
  哎哟哟
  生活就是个玩笑
  谁跟它认真,就被它嘲笑
  
  生活是什么
  我真的真的不知道
  你真的真的想知道?
  我看你就那薛定谔的猫
  
  可是如果你微笑
  它就跟你舞蹈
  哎哟哟
  我被智慧撞了一下腰


上帝的色子是:只有统计数对自然进程给予咨询,因果已经被扬弃。


什么是非线性系统?
然而当代的假定却是在观察过程中主体的干扰是无可避免的? 是“干扰”吗?
一个说法是,你只能看到世界的一面,你观察到速度的时候,观察不到位置,而观察到位置的时候,观察不到速度。这可不是人有意或无意的干扰可以办到的吧


传统的因果律也不必然,不过已经发生的事情是必然的,如此而已。
“在传统看法之中,原因与要素没有分化,要素被直接等同于原因,在这当中,被忽视了的是原因的过程属性”这里的原因的过程属性,也就是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再展开详细说说吗
“能够去追问的,不是万物之间的相同,而是相通。”相通之处不正是相同之处吗?
另外,人类的确很自以为是,不过正是这样的自负,才使得人类无所畏惧。哈哈


能够去追问的,不是万物之间的相同,而是相通。喜欢这句。
似乎未必是相同,又不是分类学=。=


你藏得够深的.


呃。。。这都被你发现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