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稻盛和夫的实学:经营和会计

稻盛和夫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2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作者:

稻盛和夫  

页数:

13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稻盛和夫的实学》(经营和会计)从会计的角度表现作者的经营要义和原理原则,是有些过激,但是,不懂会计怎么能经营?这种想法促使作者出版了这本书。请理解这是作者在这混沌时代呕心沥血般的疾呼。期待,大家读了这本为经营服务的会计学后,对改善经营多少有一点帮助。

作者简介

  稻盛和夫,1932年生于鹿儿岛,技术员出身,白手起家缔造两家全球500强企业。他创立的京瓷是惟一没受到泡沫经济影响的日本大公司,人称其为日本“经营之圣”。

书籍目录

序 现在更需要“为经营服务的会计学”文库版前言序章 我的会计学思想1 我的会计学是怎样诞生的我的经营原点和会计和财务部长反复争论产生了我的会计学2 我的会计学基本思想方法(追求本质的原则)根据原理原则追求事物本质,以作为人什么是正确的来判断折旧和根据原理原则判断不被常识支配的判断标准3 我的会计学和经营销售额最大化和费用最小化价格决定经营夜间乌东面摊贩和经营不懂会计就不能成为真正的经营者第一部 为经营服务的会计学(实践的基本原则)第一章 以现金为基础的经营(现金为基础经营的原则)1 赚到的钱怎么样了?2 是资产还是费用——从“香蕉抛售”看不同3 在土依正中间相扑4 账面对但钱不足第二章 始终贯彻一一对应(一一对应的原则)1钱、物的动向和票据对应2 在美国的经历——销售额和进货的对应3 美国当地法人的会计审查4 赊销和赊购的对冲5 “一一对应”和道德第三章 贯彻收入费用配比经营(收入费用配比的经营原则)1 用二手货克服2 坚持健全会计——陶瓷石块论3 警惕“固定费用”的增加4 不投机——汗水换来的利润价值高5 预算制度合理吗——“即用即买”的精神第四章 贯彻完美主义(完美主义的原则)1 宏观和微观2 必须百分之百实现目标3 严格确认以求完美第五章 双重确认保护公司和个人(双重确认的原则)1 防止犯罪于未然2 双重确认体系的具体做法第六章 支持提高效益(提高效益的原则)1 何为单位时间效益核算制2 追求附加价值的“阿米巴经营”3 单位时间效益核算和会计的关联4 作为管理会计报告的单位时间效益核算制度5 根据售价还原成本法经营6 怎么看“阿米巴经营”和售价还原成本法中的成本7 注入灵魂才可以活用单位时间效益核算制第七章 经营透明化(透明经营的原则)1 光明正大的财务2 公司内部的沟通3 光明正大,信息公开4 经营道德和会计应有的做法5 保证公正的一一对应原则6 资本主义经济中会计的作用第二部 为经营服务的会计学的实践(取材自盛和塾经营问答)[经营问答1]关于先行投资的想法答——投资要随机应变,控制间接人员,增加利润[经营问答2]关于和大公司合作筹措资金答——不能提高收入却扩充大务,十分危险[经营问答3]关于扩充业务导致借贷增加答——应该看损益表理解数字[经营问答4]关于如何确定经营目标答——经营目标是高层的意志[经营问答5]关于“成本管理”的问题答——厂家的利润由制造产生结束语年谱附录致新时代的中国领导人为什么经营企业需要哲学?试谈中国经济发展: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

章节摘录

  不被常识支配的判断标准我想以年轻时经历过的例子说明,所谓常识是如何有力地支配着人心。以前,“强制提存的定期存款和套利存款”十分普遍。1959年京瓷创立之初,每次在银行贴现票据,理所当然地要被强制提存一定比例的定期存款存在银行里。这是因为到银行贴现票据时如果被拒付,银行不会承担风险,客户必须自己承担拒付票据。银行担心我们不依约买回拒付票据,“强制提存定期存款”就是为这种情形而设的担保。这种做法可以看作是“为了平衡银行的风险”,但是这种强制存款随贴现票据越积越多,即使超过了票据的贴现余额,也不能豁免强制存款。于是有一次公司内部开会,讨论银行要求提高强制存款比例时,我提出强制存款本身并不能接受。但是以财务人员为首,周围的人都笑我,说强制存款是常识,我不接受是非常不合情理的,没有人理睬我的意见。  可是不久后,这种强制存款和套利存款的习惯做法被废止了,说那只不过是银行为了提高实质收入。经历过这件事,我有了自信:“无论是不是常识,不合理的事,最终大家都会明白那是不合理的。”另外,在销售额与销售费用和一般管理费用的比例上也有对所谓常识的迷信。比如某个行业,销售费用和一般管理费用占销售额的百分之十五,此乃常识。大概因为各公司的销售组织、销售方法都类似吧。因此,新人行的企业就以花百分之十五销售费用和一般管理费用为前提经营,这样,这家新企业的经营自然地就和同行业其他企业类同,从而自动放弃了从根本上考虑“为了更有效地销售自己的产品,到底要采取怎样的销售组织和销售方法”的机会,而是去模仿其他公司。不仅如此,比如,如果所谓“这个行业这个规模的话,税后利润是百分之五六”的常识成了框框,那就再怎么努力,利润都会停留在那个水平上。很奇怪的,每年工资虽然上涨,还是能实现那个利润水平,但却怎样也不能突破。我认为,这些例子正好说明了,所谓的常识,很容易束缚人们的思想,虽然事后会觉得不可思议。  当然,我也不是说要不分青红皂白否定所有的常识。问题出在把本来在一定条件下才成立的“常识”,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囫囵吞枣。在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中,我们有必要警惕被这样的“常识”绑住手脚,要看透事物本质,累积正确判断的经验。以上所述,是形成我的思想原点的基本思想方法,也是经营中所有想法的出发点,是在会计领域必须贯彻始终的思想。P6-7


编辑推荐

  是什么招致了日本的泡沫经济?又是什么原因令泡沫经济崩溃后不景气拖了这么长时间?什么是企业经营的原理原则?《稻盛和夫的实学》(经营和会计)从会计的角度表现了作者的经营要义和原理原则,是日本“经营之圣”献给创业中的企业家和危机中的经营者的礼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稻盛和夫的实学:经营和会计 PDF格式下载



  一、以现金为基础的经营(现金为基础经营的原则)
  把焦点集中在“现金的动向”上,以事物本质为基础,扎扎实实地经营。会计必须是为以现金基础经营服务的。
  只有从企业活动中得到的利润才是“现金”的最大源泉。
  二、始终贯彻一一对应(一一对应原则)
  在经营活动中必然会有钱和物的活动,这时,一定要保证钱或物和票据一一对应。
  “一一对应”的原则,不仅要作为会计处理的方法严格遵守,而且还要在规范企业和企业员工行为、实现透明经营上起重要作用。
  三、贯彻收入费用配比经营(收入费用配比的经营原则)
  1、如果想建立一间真正强壮的企业,经营者就必须有坚强意志,能抵御想把自己和企业装扮得比实际情况更好的诱惑。
  2、为要实行收入费用配比的经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单要降低原材料费等与开工率连动的浮动开支,而且也一定要尽量降低固定费用,以提高利润率。
  3、不投机。企业的使命是靠自由的、富创意的活动创造新的价值,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作出贡献。我把这些活动的成果,这样获得的利润叫做“汗水换来的利润”。
  4、少做预算,“即买即用的原则”。
  四、贯彻完美主义(完美主义的原则)
  1、经营者需要同时充分明白公司整体宏观的工作和部下所做围观的工作。
  2、必须百分之百实现目标。追求完美是难的,但是有了追求完美主义的态度,就不容易出错。
  五、双重确认保护公司和个人(双重确认的原则)
  1、在管理进出款项方面,原则是管钱的人和开票的人必须分开。
  2、处理小笔现金时,每天合计的现金余额和从票据做出的余额表一致是理所当然的。
  3、妥善保管公司图章。
  六、支持提高效益(提高效益的原则)
  这一章没看懂,就不作笔记了。
  七、经营透明化(透明经营的原则)
  1、财务部门的全体人员应该随时保证堂堂正正和公正的态度。
  2、不仅经营的高层对公司的现状了如指掌,员工也要知道公司的状况,知道高层在干什么。
  2、要把高层在考虑什么,有什么目标准确地传达给员工。
  3、信息公开。


   对于经营者应该反思他们对于会计对管理的作用的无知和忽视-------是一种极大的无知,也是一种浪费。更应该反思他们对于会计的利用方向,有的时候根本是歪曲了。好一点的利用税收筹划合理避税。很多时候经营者却在自欺欺人,利用会计,美化或者伪造业绩,或者随意利用会计达到任何他们想要、需要的目标,实现了短期的个人的利益,却严重第伤害了企业本身的健康。最好的,也因为忽视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把握住会计的本质,却追求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这些都给企业经营带来了风险,不走运的,甚至造成决策错误。
  


   稻盛和夫作为日本的经营之圣,把会计摆到了一个经营的根本支柱之一的位置上了:靠着会计提供的信息准确地把握企业的经营状况、靠着财务制度的严格执行控制住资金安全、防范人为风险、靠着对现金的实时追溯和监控保证经营的安全和余地,改良会计核算方法贯彻留有余地的经营理念、始终把控制费用、增加销售作为追求目标,还有实行各事业部独立核算制度确保了他的另外一个经营支柱----阿米巴经营的开展和考核。这对于普通的经营者和广大的财务工作者应该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启发。
  
   对于经营者应该反思他们对于会计对管理的作用的无知和忽视-------是一种极大的无知,也是一种浪费。更应该反思他们对于会计的利用方向,有的时候根本是歪曲了。好一点的利用税收筹划合理避税。很多时候经营者却在自欺欺人,利用会计,美化或者伪造业绩,或者随意利用会计达到任何他们想要、需要的目标,实现了短期的个人的利益,却严重第伤害了企业本身的健康。最好的,也因为忽视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把握住会计的本质,却追求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这些都给企业经营带来了风险,不走运的,甚至造成决策错误。
  
   对财务工作者的启发是,复杂的花哨的会计技能可能能够显示你的专业,使你在人才市场上卖个好价钱,但如果无益于企业经营获利和发展,不关心经营的需要、不致力于对经营的帮助、提升管理,那么那个追求是错误的。对会计的本质并没有理解。也许,很多从事这一行的人是可悲的。
  
   在此就不展开叙述稻盛和夫的经营理念和如何用会计工作来支持的了。只是再一次赞叹这位经营之圣抓住问题本质的伟大天赋和艺术。仅援引书中一例而做注解。
   一次,一位企业家就如何制定经营目标,产生了很多困惑,并向稻盛和夫讨教。究竟经营目标制定的高一些好,还是低一点好呢?究竟是自下而上地制定好呢,还是由上而下好?众所周知,目标制定的过高,人们会产生畏难情绪、压力太大而效果不好,目标制定低了,也激发不起员工的热情,工作起来会懒洋洋的,没有一丝紧张感。假如自下而上地制定,员工们肯定不会拿出很有挑战性的计划,只求好混,若是自上而下地制定,人们又会接受无力,觉得是被强迫的、发情绪。真是两难的问题。到底什么才是应该重视的?决定目标是否有一个客观标准呢?看看稻盛和夫的回答吧!
  
   首先,他明确经营目标是高层的意志。一点没打混。如果企业是人体,经营者相当于人体的大脑,必须比谁都为公司着想,着想在先。换句话说从制定目标是自上而下好还是自下而上好这种思路,绝对不能经营的好。这个说法体现了他本人极强和贯彻于实际的责任心。然后他指出:制定目标是怎样处理人心的问题。经营者的工作就是把人心凝聚在一起,把经营者的意志转变成全体员工的意志,带动他们向着目标前进。不仅是企业经营者的问题,学校的老师、球队的教练,都必须这样去带动人心,这是最重要的工作。
  
   最后讲点从别的地方看来的这位大师年轻时候书生气到呆气的一面。因为他本人初入社会的时候一开始很不顺、自怨自艾,后来是横下一条心搬着被褥到工厂实验室里废寝忘食地去投入工作,从而逐渐地领会到工作乃至人生的意义了,活出滋味了。所以当他自己组织一帮技术人员开了一家公司,想干一番事业的时候,也没有想别的,仍然认为带领大家一起专注地工作、干一番事业就是唯一的重要的事情。结果被一帮员工堵到家里了,死活逼他要散伙,说不挣钱、没前途----钱途、不想干了。无论他怎样用他的伟大目标去感召、去说服,奈何都不起作用,对牛弹琴、夏虫语冰,经过激烈的交锋,最后通过他拍着胸脯保证一定挣钱这才安抚了闹事的员工把他们劝了回去。这才逼他正视现实,从此以后经营目标改为赚钱。老先生在书里还像总结什么发现新大陆的经验似的总结他的这一认识:原来经营目标必须是赚钱啊!哈哈。一个如此成功的商人,年轻时可真是呆的紧。对世事人情不洞悉到这种地步的啊!
  


  这本书看过两遍,虽然自己不是财务人员,但最后还是把这本书推荐给我身边从事财务工作的同事。
  稻盛先生的书,总是充满智慧。本书从思想性来说,无非打破了一些墨守的规矩,提供了一个从真实的角度思考工作的思路。从操作性来说,我想最要牢记的应该是抓住真相、抓住本质,从需要去设置功能的原则吧。
  实学,务实之学。我想个人的成就是人心境的修炼成正比的,稻盛先生深邃地思考和洞察,正是京瓷和KDDI成功的原力吧。
  向稻盛先生致敬,也像中国历代先贤的思想致敬。
  


  一周前,疯狂船长向我推荐了稻盛和夫的《实学》,马上去卓越下订单。昨天,书寄到,浏览了一些章节,发现这确实是很好的财务初学者读本。谢谢疯狂船长。
  
  稻盛和夫现在是日本京瓷集团老大,公司初创时,他只是个技术出生的年轻人,对会计完全不懂,不过,他有股顽固而可爱的求实精神,不迷信传统会计学的各种原理和计算方法,在不懂与求实之间追求本源,甚至不惧与公司的会计师较量,最终磨合出一套独有并具有实操性的会计学思想。这种精神同时贯穿了京瓷的经营理念并升华为经营哲学。
  
  稻盛和夫的会计学思想并不复杂,甚至其核心思想很老土,他遵循的是原始的以现金为基础经营的原则。所有普通小商贩都是这样做生意的。但是,我相信很多企业不理会这套最根本也是最实在的会计手法。
  
  书还在看,更多的感想还谈不上,不过,稻盛和夫不满足于传统,力求探索常识本源的劲头让我大为感慨。正如稻盛和夫所说:世界所谓的复杂,不过是简单东西经过投影后的复杂反映。这这种理念下,你愿意得到简单东西还是想去理解复杂反映?坚持追求本源(也就是简单东西),能够从根本上吃透事物本质;迷信复杂反映,要么心生畏惧所以裹足不前,要么迷信这雾障而误入歧途。
  
  世界虽大,值得去探索本源的事物并不多,我想,但凡无需付出一生去追求的东西,我们都不必苛求自己追本溯源,但如果真要投入,光有精神恐怕远远不够,它需要基本的方法。从这个层面看《实学》,就是从会计角度为切入,探索事物本源的方法论。
  
  更多感想,读完书再谈。
  
  
  来源:http://lanpicn.blogbus.com/logs/22925076.html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