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回族民俗文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外 新疆美术摄影
出版时间:

2006年12月  

出版社:

新疆美术摄影  

作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外  

内容概要

  《回族民俗文化》为你介绍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回族文化也值得我们去学习,无论我们是哪个民族,都要对其他的民族要尊重,在我知道的里边,当着回族人民说猪,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书籍目录

在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的回族先辈迁徙西陲边疆生产习俗娴熟精湛的耕作技术独具特色的商业经济生活习俗品种繁多的饮食绚丽多彩的穿戴居住婚姻家庭其乐融融的大家庭遗产继承子女教育人生礼仪 见面礼待客礼婚姻礼仪婴儿降生礼仪割礼葬礼禁忌信仰民俗伊斯兰教的信仰教派及门宦制度礼拜寺节日习俗开斋节(肉孜节)宰牲节(古尔邦节:其他宗教节日文学艺术故事或散文体羹民歌或诗歌类谚语及歇后语民间舞蹈当代文学艺术语言艺术词汇语法经堂语体育娱乐绊跤方连武术放风筝碰鸡蛋赛走马荡秋千踢毽子

章节摘录

  回族伊斯兰教派及门宦制度,是随着回族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的。回族  形成初期,实行单一的教坊制度,通常在一个穆斯林居住点或农业区建立一  座清真寺,形成一个教坊。教坊小则一二十户,大则两三百户不等,期问没  有隶属关系,这是回族伊斯兰教的一种普遍形式。随着回族的发展,农业经  济的扩大,以教坊制度为基础,产生了门宦制度。门宦制度是一种更集中更  扩大的教坊.它不仅是教主兼地主的制度,而且是一种世袭罔替的封建特权  制度。  随着回族迁徙新疆并在此繁衍,各教派、门宦传入新疆则是必然之事。  各门宦中,除西道堂及灵明堂等少数地区的门宦进入新疆的较少或没有外,  其余各主要的教派门宦在新疆几乎都有所分布。新疆回族伊斯兰教教派主要  有格迪木、伊赫瓦尼和门宦。从教派归属上说,格迪木和伊赫瓦尼属于逊尼  派,门宦属于苏非派。回族伊斯兰教又有老教、新教、新新教之分。此种区  分是在哲合仁耶和伊赫瓦尼产生以后出现的。哲合仁耶产生后,为了将其与  在此之前产生的格迪木和虎夫耶门宦相区别,哲合仁耶遂被称“新教”,后  者称为“老教”。在哲合仁耶之后出现的伊赫瓦尼,则被称为“新新教”或  “新兴教”。回族伊斯兰教还有大坊、小坊之区分。格迪木和虎夫耶门宦称  为“大坊”,哲合仁耶门宦称为“小坊”。“大”与“小”并无褒贬的涵  义,只不过是指寺坊和教民的多少而言。  格迪木派“格迪木”系阿拉伯语的音译,又译为“格底木”、“阁底木  ”等,意为“老教”、“古行”、“遵古教”。该派属无门宦教派,较为宽  容,在坚持逊尼派教义和仪规的同时,也接受了什叶派的一些影响,把苏非  派的道乘修持视为副功,不朝拜圣徒、圣墓,但也不断然反对,在礼俗上也  接受了汉族的一些影响。格迪木派传人新疆的时间无法考定,应当说自元明  时期回族形成以来新疆就有了格油太派。格迪木派广泛分布于新疆回族聚居  地区,阜康一带主要是元朝在新疆“屯田、牧养”后留居下来的回族格迪木  ;玛纳斯、吉木萨尔、乌鲁木齐则是清代从陕甘迁至新疆参加屯垦的,有很  多是该派的回族;白彦虎、刘四伏带进新疆的数千名残存回民队伍中,很多  也是属格迪木派,他们有一部分逃往沙俄,大部分都落脚于开都河两岸。新  疆回族格迪木派具体人数不详,各地名为“陕西寺”的清真寺,均为格迪木  派的清真寺,这是因为陕西回族穆斯林多为格迪木派之故。  伊赫瓦尼派“伊赫瓦尼”系阿拉伯语的音译,原意为“兄弟”。清光  绪年间由河州(今甘肃临夏)东乡族阿訇马万福(又称马果园)创立。该派受瓦  哈比派影响较大,主张“凭经立教”、“遵经革俗”,故又称“遵经派”  、“圣行派”。因创立时间晚,又有“新兴教”之称。伊赫瓦尼派于民国初  年由马万福传人新疆。目前伊赫瓦尼派信徒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昌吉和伊  犁地区。信仰伊赫瓦尼派的除一些回族穆斯林外,主要是东乡族。乌鲁木齐  的河州寺,是该派在新疆具有代表性的清真寺。后来,伊赫瓦尼派分裂为两  支,一支以尕苏哈只为首,奉行原宗旨,称为“苏派”,因主张礼拜时一抬  手,俗称“一抬派”;一支以尕白庄马得宝哈只为首,改革原宗旨,称“白  派”,主张礼拜时三抬手,俗称“三抬派”。三抬派主要分布在伊犁地区。  18世纪中后期,内地门宦随着回族大量迁入而相继传人新疆。目前,新  疆门宦主要有虎夫耶、哲合仁耶、嘎得林耶和灵明堂。  虎夫耶门宦虎夫耶系阿拉伯语的音译,原意为“低声的”、“隐藏的”  ,该派主张低声默念迪克尔词(苏非派赞词),故又称“低念派”。虎夫耶与  新疆白山派均源于伊斯兰教著名苏非派教团纳合西班底耶。其支系多达20多  个。虎夫耶在新疆的分支主要有妥明所传一支,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昌吉  等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回族民俗文化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