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

2001-9  

出版社:

岳麓书社  

作者:

罗贯中  

页数:

596  

字数:

64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三国演义》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它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四大奇书”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历史演义开山之作。近年来,很多人深入挖掘《三国演义》的文学之外的意义,使其成为一部集人才学、领导科学、军事战略学、智谋策略学等为一身的百科全书。《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三国演义》所本三国故事,在魏晋以后就在民间流传。随着说话技艺和戏剧的兴盛,这三国故事题材也自然被艺人所看重。宋元时期,三国故事即在勾栏瓦舍上演。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有30多种。元代还刊出了《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作注所搜集之史料,注入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24卷本,是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俗称“嘉靖本”。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现今通行的120回本,是为《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是《三国演义》最流行的本子,俗称“毛本”。《三国演义》描绘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塑造了众多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展现了社会历史的变迁。罗贯中继承了民间故事中拥刘反曹的政治倾向,以刘备的蜀汉政权为正义的一方,表达了对“仁政”的向往,对汉民族复兴的渴望。《三国演义》的伟大之处在于其精彩地描写了大大小小40多场战争,被认为是中国人写的描写战争的史诗性作品。作者视野广阔,构思宏伟。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从战事的起因,交战各方力量对比、作战方略及内部争执,到战争的过程及其变化,胜负的决定及其缘由,主要人物在战争中的作用,都叙述得具体而生动。特别是赤壁之战,作为曹、刘、孙三方同时卷入、决定三国鼎立之势的关键性战争,小说中用整整八回的篇幅,通过铺排和虚构,写得矛盾冲突不断、戏剧性的转折接连、波澜壮阔、高潮迭起,读来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值得称道的是,《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品格性情各个不同,如刘备宽厚仁爱、曹操雄豪奸诈、关羽勇武忠义、张飞勇猛暴烈、诸葛亮谋略高超与勤于国事、周瑜聪明自信与器量狭小。这些形象都极富于生命力,几百年来,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是非常高超的。如写诸葛亮的出山,先借司马徽、徐庶之口,侧面虚写其非凡才能;然后在三顾茅庐这一段,从刘备等三人的眼中观察这位“高人逸士”的生活环境,引起读者的兴趣;最后诸葛亮千呼万唤始出来,一场“隆中对”,纵论天下大势,展现他的政治才能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之下,令人觉得他是有大才,且日后必有大用之人。

内容概要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的历史小说。第一,它把高文典册的史书陈寿《三国志》通俗化了。使本来只有高级知识分子才读得懂的史书,变成几乎连半文盲式的一般人都可以勉强看下去,虽有种种原因,而文字通俗最为主要。 第二,把正史变成小说,为了把一件事说得娓娓动听,把一个人说得栩栩如生,容许更多夸张、虚构、无中生有,化不可能为可能,几乎可以说是使作者得到解放,从必然王国走到自由王国。 第三,反过来说,《三国演义》不只把通俗化了的高文典册放在一般人手里,还把一般人看的通俗读物放在知识分子乃至高级知识分子手里,使他们更有兴趣地了解了高文典册,使他们发现:那些典重文字竟还可以写成这样奇趣横生的通俗文字,通俗文字还能如此驰骋于神出鬼没想像不到的境界。这就使他们的眼界之一宽,文风为之一变,甚至使没有读过陈寿《三国志》这样一部重要史书的人,因为读了《三国演义》,实际上没有什么重大的遗憾。而读过《三国志》的人,又会得到更多的启发。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1400)系元末明初人,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祖籍山西太原。传说他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有一些交往,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但一生不得志,到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就隐居著书。他写过杂剧,现存有《宋太祖龙虎风云会》;他写的小说,相传有数十种,现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尚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三种;他还是《水浒传》的编著者之一;他也写过词曲,但多未流传。

书籍目录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九回 除凶暴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听贾诩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第十三回 李?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损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三 十 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沦 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 十 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 十 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第五十九回 许褚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间韩遂 第六 十 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第七 十 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第八 十 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八十三回 战?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九 十 回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第九十四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一百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中计 第一百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第一百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第一百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第一百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第一百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第一百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第一百十一回 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第一百十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第一百十三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第一百十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第一百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第一百十六回 锺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第一百十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第一百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第一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第一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章节摘录

书摘  卓遂起兵二十万,分为两路而来:一路先令李催、郭汜引兵五万,把住汜水关,不要厮杀;卓自将十五万,同李儒、吕布、樊稠、张济等守虎牢关。这关离洛阳五十里。军马到关,卓令吕布领三万军,去关前扎住大寨。卓自在关上屯住。 流星马探听得,报人袁绍大寨里来。绍聚众商议。操曰:“董卓屯兵虎牢,截俺诸侯中路,今可勒兵一半迎敌。”绍乃分王匡、乔瑁、鲍信、袁遗、孙融、张杨、陶谦、公孙瓒八路诸侯,往虎牢关迎敌。操引军往来救应。八路诸侯,各自起兵。河内太守王匡,引兵先到。吕布带铁骑三千,飞奔来迎。王匡将军马列成阵势,勒马门旗下看时,见吕布出阵:头戴二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王匡回头问曰:“谁敢出战?”后面一将,纵马挺枪而出。匡视之,乃河内名将方悦。两马相交,无五合,被吕布一戟刺于马下,挺戟直冲过来。匡军大败,四散奔走。布东西冲杀,如人无人之境。幸得乔瑁、袁遗两军皆至,来救王匡,吕布方退。路诸侯,各折了些人马,退三十里下寨。随后五路军马都至,一处商议,言吕布英雄,无人可敌。 正虑间,小校报来:“吕布搦战。”八路诸侯,一齐上马。军分八队,布在高冈。遥望吕布一簇军马,绣旗招飐,先来冲阵。上党太守张杨部将穆顺,出马挺枪迎战,被吕布手起一戟,刺于马下。众大惊。北海太守孔融部将武安国,使铁锤飞马而出。吕布挥戟拍马来迎。战到十余合,一戟砍断安国手腕,弃锤于地而走。八路军兵齐出,救了武安国。吕布退回去了。众诸侯回寨商议。曹操曰:“吕布英勇无敌,可会十八路诸侯,共议良策。若擒了吕布,董卓易诛耳。” 正议间,吕布复引兵搦战。八路诸侯齐出。公孙瓒挥槊亲战吕布。战不数合,瓒败走。吕布纵赤兔马赶来。那马日行千里,飞走如风。看看赶上,布举画戟望瓒后心便刺。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剑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着玄德面上,虚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三个那里肯舍,拍马赶来。八路军兵,喊声大震,一齐掩杀。吕布军马望关上奔走;玄德、关、张随后赶来。古人曾有篇言语,单道着玄德、关、张三战吕布:“汉朝天数当桓灵,炎炎红日将西倾。奸臣董卓废少帝,刘协懦弱魂梦惊。曹操传檄告天下,诸侯奋怒皆兴兵。议立袁绍作盟主,誓扶王室定太平。温侯吕布世无比,雄才四海夸英伟。护躯银铠砌龙鳞,束发金冠簪雉尾。参差宝带兽平吞,错落锦袍飞凤起。龙驹跳踏起天风,画戟荧煌射秋水。出关搦战谁敢当?诸侯胆裂心惶惶。踊出燕人张翼德,手持蛇矛丈八枪。虎须倒竖翻金线,环眼圆睁起电光。酣战未能分胜败,阵前恼起关云长。青龙宝刀灿霜雪,鹦鹉战袍飞蛱蝶。马蹄到处鬼神嚎,目前一怒应流血。枭雄玄德掣双锋,抖擞天威施勇烈。三人围绕战多时,遮拦架隔无休歇。喊声震动天地翻,杀气迷漫牛斗寒。吕布力穷寻走路,遥望家山拍马还。倒拖画杆方天戟,乱散销金五彩幡。顿断绒绦走赤兔,翻身飞上虎牢关。”三人直赶吕布到关下,看见关上西风飘动青罗伞盖。张飞大叫:“此必董卓!吕布有甚强处?不如先拿董贼,便是斩草除根!”拍马上关,来擒董卓。正是:擒贼定须擒贼首,奇功端的待奇人。未知胜负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却说纪灵起兵长驱大进,已到沛县东南,扎下营寨。昼列旌旗,遮映山川;夜设火鼓,震明天地。玄德县中,止有五千余人,也只得勉强出县,布阵安营。忽报吕布引兵离县一里、西南上扎下营寨。纪灵知吕布领兵来救刘备,急令人致书于吕布,责其无信。布笑曰:“我有一计,使袁、刘两家都不怨我。”乃发使往纪灵、刘备寨中,请二人饮宴。玄德闻布相请,即便欲往。关、张曰:“兄长不可去。吕布必有异心。”玄德曰:“我待彼不薄,彼必不害我。”遂上马而行。关、张随往,到吕布寨中,人见。布曰:“吾今特解公之危。异日得志,不可相忘!”玄德称谢。布请玄德坐。关、张按剑立于背后。人报纪灵到,玄德大惊,欲避之。布曰:“吾特请你二人来会议,勿得生疑。”玄德未知其意,心下不安。 纪灵下马入寨,却见玄德在帐上坐,大惊,抽身便回。左右留之不住。吕布向前一把扯回,如提童稚。灵曰:“将军欲杀纪灵耶?”布曰:“非也。”灵曰:“莫非杀大耳儿乎?”布曰:“亦非也。”灵曰:“然则为何?”布曰:“玄德与布乃兄弟也,今为将军所困,故来救之。”灵日:“若此则杀灵也?”布曰:“无有此理。布平生不好斗,惟好解斗。吾今为两家解之。”灵曰:“请问解之之法?”布曰:“我有一法,从天所决。”乃拉灵入帐与玄德相见。二人各怀疑忌。布乃居中坐,使灵居左,备居右,且教设宴行酒。 酒行数巡,布曰:“你两家看我面上,俱各罢兵。”玄德无语。灵曰:“吾奉主公之命,提十万之兵,专捉刘备,如何罢得?”张飞大怒,拔剑在手。叱曰:“吾虽兵少,觑汝辈如儿戏耳!你比百万黄巾何如?你敢伤我哥哥!”关公急止之曰:“且看吕将军如何主意,那时各回营寨厮杀未迟。”吕布曰:“我请你两家解斗,须不教你厮杀!”这边纪灵不忿,那边张飞只要厮杀。布大怒,教左右:“取我戟来。”布提画戟在手,纪灵、玄德尽皆失色。布曰:“我劝你两家不要厮杀,尽在天命。”令左右接过画戟,去辕门外远远插定。乃回顾纪灵、玄德曰:“辕门离中军一百五十步,吾若一箭射中戟小枝,你两家罢兵;如射不中,你各自回营,安排厮杀。有不从吾言者,并力拒之。”纪灵私忖:“戟在一百五十步之外,安能便中?且落得应允。待其不中,那时凭我厮杀。”便一口许诺。玄德自无不允。布都教坐,再各饮一杯酒。酒毕,布教取弓箭来。玄德暗祝曰:“只愿他射得中便好厂只见吕布挽起袍袖,搭上箭,扯满弓,叫一声:“着!”正是: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一箭正中画戟小枝。帐上帐下将校,齐声喝采。后人有诗赞之曰:“温侯神射世间稀,曾向辕门独解危。落日果然欺后羿,号猿直欲胜由基。虎筋弦响弓开处,雕羽翅飞箭到时。豹子尾摇穿画戟,雄兵十万脱征衣。” 当下吕布射中画戟小枝,呵呵大笑,掷弓于地,执纪灵、玄德之手曰:“此天令你两家罢兵也!”喝教军士:“斟酒来!”各饮一大觥。玄德暗称惭愧。纪灵默然半晌,告布口:“将军之言,不敢不听;奈纪灵回去,主人如何肯信?”布曰:“吾自作书复之便了。”酒又数巡,纪灵求书先回。布谓玄德曰:“非我则公危矣。”玄德拜谢,与关、张回。次日,三处军马都散。 不说玄德人小沛,吕布归徐州。却说纪灵回淮南见袁术,说吕布辕门射戟解和之事,呈上书信。袁术大怒曰:“吕布受吾许多粮米,反以此儿戏之事,偏护刘备。吾当自提重兵,亲征刘备,兼讨吕布!”纪灵曰:“主公不可造次。吕布勇力过人,兼有徐州之地;若布与备首尾相连,不易图也。灵闻布妻严氏有一女,年已及笄。主公有一子,可令人求亲于布,布若嫁女于主公,必杀刘备:此乃疏不间亲之计也。”袁术从之,即日遣韩胤为媒,赍礼物往徐州求亲。 胤到徐州见布,称说:“主公仰慕将军,欲求令爱为儿妇,永结秦晋之好。”布入谋于妻严氏。原来吕布有二妻一妾:先娶严氏为正妻,后娶貂蝉为妾;及居小沛时,又娶曹豹之女为次妻。曹氏先亡无出,貂蝉亦无所出,惟严氏生一女,布最钟爱。当下严氏对布曰:“吾闻袁公路久镇淮南,兵多粮广,早晚将为天子。若成大事,则吾女有后妃之望。只不知他有几子?”布曰:“止有一子。”妻曰:“既如此,即当许之。纵不为皇后,吾徐州亦无忧矣。”布意遂决,厚款韩胤,许了亲事。韩胤回报袁术。术即备聘礼,仍令韩胤送至徐州。吕布受了,设席相待,留于馆驿安歇。 次日,陈宫竟往馆驿内拜望韩胤。讲礼毕,坐定。宫乃叱退左右,对胤曰:“谁献此计,教袁公与奉先联姻?意在取刘玄德之头乎?”胤失惊,起谢曰:“乞公台勿泄!”宫曰:“吾自不泄,只恐其事若迟,必被他人识破,事将中变。”胤曰:“然则奈何?愿公教之。”宫曰:“吾见奉先,使其即日送女就亲,何如?”胤大喜,称谢曰:“若如此,袁公感佩明德不浅矣!”宫遂辞别韩胤,人见吕布曰:“闻公女许嫁袁公路,甚善。但不知于何日结亲?”布曰:“尚容徐议。”宫曰:“古者自受聘成婚之期,各有定例:天子一年,诸侯半年,大夫一季,庶民一月。”布曰:“袁公路天赐国宝,早晚当为帝,今从天子例,可乎?”宫曰:“不可。”布曰:“然则仍从诸侯例?”宫曰:“亦不可。”布曰:“然则将从卿大夫例矣?”宫曰:“亦不可。”布笑曰:“公岂欲吾依庶民例耶?”宫曰:“非也。”布曰:“然则公意欲如何?”宫曰:“方今天下诸侯,互相争雄;今公与袁公路结亲,诸侯保无有嫉妒者乎?若复远择吉期,或竟乘我良辰,伏兵半路以夺之,如之奈何?为今之计:不许便休;既已许之,当趁诸侯未知之时,即便送女到寿春,另居别馆,然后择吉成亲,万无一失也。”布喜日:“公台之言甚当。”遂入告严氏。连夜具办妆奁,收拾宝马香车,令宋宪、魏续一同韩胤送女前去。鼓乐喧天,送出城外。 时陈元龙之父陈硅,养老在家,闻鼓乐之声,遂问左右。左右告以故。珪曰:“此乃疏不间亲之计也。玄德危矣。”遂扶病来见吕布。布曰:“大夫何来?”硅日:“闻将军死至,特来吊丧。”布惊曰:“何出此言?”硅曰:“前者袁公路以金帛送公,欲杀刘玄德,而公以射戟解之;今忽来求亲,其意盖欲以公女方质,随后就来攻玄德而取小沛。小沛亡,徐州危矣。且彼或来借粮,或来借兵:公若应之,是疲于奔命,而又结怨于人;若其不允,是弃亲而启兵端也。况闻袁术有称帝之意,是造反也。彼若造反,则公乃反贼亲属矣,得无为天下所不容乎?”布大惊曰:“陈宫误我!”急命张辽引兵,追赶至三十里之外,将女抢归;连韩胤都拿回监禁,不放归去。却令人回复袁术,只说女儿妆奁未备,俟备毕便自送来。陈硅又说吕布,使解韩胤赴许都。布犹豫未决。 ……

后记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故事从刘、关、张桃园结义开始,以王溶平吴结束。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的社会统治集团的矛盾斗争活动。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一定程度的反映。书中的描写,为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提供了大量的生动的素材。全书结构宏大、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长期以来,《三国演义》深受各阶层读者喜爱,成为我国历史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本次校点,在海天出版社1996年本的基础上,参校诸本,并参酌史籍,择善而从。均不出校记。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三国演义》的全称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这部享誉海内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把我国小说艺术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对其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时期的史实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的优秀历史小说。它的内容丰富多采,为读者留下了深厚多面的认识价值。故事起于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结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编辑推荐

这就使他们的眼界之一宽,文风为之一变,甚至使没有读过陈寿《三国志》这样一部重要史书的人,因为读了《三国演义》,实际上没有什么重大的遗憾。而读过《三国志》的人,又会得到更多的启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三国演义 PDF格式下载



四大名著里,最喜欢三国演义,人物丰富、性格多样,耳熟能详


放在家里书柜了,三国原来每年都要读最少一到两遍,很久前岳麓书社版的弄丢了,喜欢这个版本的,留着等崽长大点给她看


百看不厌是三国


很喜欢三国


曾经在大学读过一遍,现在工作多年,还是要再看看这部名著小说,领略其内涵和魅力!这个岳麓书社的版本是个性价比高的好版本,推荐!


这本书我小学的时候就看过了,那时候买的就是岳麓书社这个版本的。后来被人借走后书就没了。。。一直想要买回原来那个版本的。虽然不是精装但是可能有感情了吧。这次买到了很高兴价格也很实惠。。这本书读几遍都感觉很精彩。唯一的缺点是送到的时候书有点湿了~~


从小读四大名著就是岳麓出版的。。。这个价格比十多年前的还便宜。。。


买来送人的~~~朋友以前买过这版本的一套书,应该是不错的~~~


这个版本不错,前言写的挺好。价钱也便宜,只是印刷的纸张质量没有期待中的好


名著没得说,内容很喜欢。简装本算性价比比较好了。。


挺实惠的 字稍微有点小 版面要是能更宽松一些会更好


还没看呢~质量没得说~!


必看名著,***e on baby


这本书等了n天才降价,终于买到了,买来是收藏的,很早之前看过了,这一系列的四大名著都很好的


岳麓书社 经典名著


字得排列不错啊啊啊啊


不错,字还蛮大个的!


快捷超级无敌nice


好书强力推荐,很适合青少年阅读。


goodgood ,非常好看


用来收藏用的,质量很不错。


书很好,是全本。好书。


价格便宜,还不错,很多学生买,老师也有推荐


我买过岳麓书社的书,挺值得。


非常好 质量也不错。


价钱很便宜,质量也不错


买来收藏的,总体来说性价比很高


在如今的图书市场上这个价格已经很难买到装印这么好的书了,岳麓书社的书不亏是经典~~


经典的咯。专门买到。是可以慢慢看的那种。


价格比较满意,里面纸质有待提高


不错.下次再光临


纸质上乘,印刷精美,物美价廉。


老师说书很好,价格很便宜。。


还好吧,就是字有点小


很奇怪前面有人评价不高,封面字颜色貌似是变了


书不错,就是其中好多字都不认得,嘿嘿,要查字典的


头天晚上订的,第二天一大早就到了,快递巨给力!这一点不能抹杀!


这本书实惠,但是印刷不是很好,用纸也比较差,纸张很薄的。


好薄啊 真怕买到浓缩版的


书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价钱便宜是大实话,就是纸张不是太好,不过也对得起这个价钱了,可以置于案头,翻翻看看~


当当网全网性价比最高的书


不是很厚,不知道内容全不全


纸质不行。包装也不好。


哎,是文言文版的,失误了


书角打邹了,是我喜欢的书!


我看过之前同学买的那本,封面和当当上面这本的一样,三国演义四个字是绿色的,觉得作为普及版很不错,而且我也有这个版本的西游记和红楼梦,所以就买了。结果拿到书一看,非但封面不一样,三国演义四个字是黑色的,而且脏兮兮的,里面的纸也很薄。看了看版权页,版次应该没错,可能是重印之后改了封面……唉,失望,要是想收藏,还是买其他版本的吧……


我定的明明是这本书啊,可是为什么当当送来的书和这本不一样,而且纸张很薄,封面弄的皱皱的~~~~~~里面的字也很小个,当当有没有搞错哦!~~~呜呜~~~~~~~~


很喜欢。小孩子看了比较好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的历史小说


岳麓书社之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好书


  三国演义这部书的人物形象性格显露无遗、活灵活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写的是就是三国时期的事情。www.cszhibei.com
  
  在刘备起兵七十万水陆并进攻吴为关羽报仇时,张飞冲动鞭打两个部将,在晚上两个怀恨在心的部将因一怒之下杀死了酒醉未醒的张飞,一代虎将死于非命。也告诫了我不要鲁莽行事,意气用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部书的人物形象性格显露无遗、活灵活现,也说明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性格好坏都不能隐埋,所以我们要改掉缺点,才能把每件事做的更好。


  代开秦皇岛办单身证明【ΩΩ:535982237】秦皇岛代开无房证明-办离职证明无犯罪证明代开秦皇岛办单身证明【ΩΩ:535982237】秦皇岛代开无房证明-办离职证明无犯罪证明代开秦皇岛办单身证明【ΩΩ:535982237】秦皇岛代开无房证明-办离职证明无犯罪证明代开秦皇岛办单身证明【ΩΩ:535982237】秦皇岛代开无房证明-办离职证明无犯罪证明代开秦皇岛办单身证明【ΩΩ:535982237】秦皇岛代开无房证明-办离职证明无犯罪证明


  对于《三国演义》,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有人喜欢看斗智,有人喜欢看战争,有人喜欢看武将对战,也有人为“谁的武力更高”之类的问题争论不休。其实这类问题是很难说清楚的,三国时期名将如云,有许褚、典韦等猛将,有张辽、关羽诸帅才,各人擅长的东西不同。在真正的战场上,聪明的武将会以自己的长处攻击对方的弱点,武力弱的武将可以靠拖刀计之类的小计谋斩掉强者,勇冠三军的大将可能因为刚愎自用中了小人的暗算。对于影响战果的各种因素,我们都应该有一定的分析。比如,大将张郃中了埋伏被诸葛亮射死,你不能说张郃的武力不如诸葛亮;再如,一出祁山时赵云遇姜维,俩人单挑打了个不分胜败,这样似乎可以说俩人是平手,但彼时赵云已经七十岁了,姜维还是个小伙子,咱又得考虑到赵云的身体状况问题。所以,对于三国武将的武力排名,需要排除很多制约因素,我觉得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对比原则:
  
  一是年龄问题。咱们看书的人对于书中的人物常缺乏时间感,比如关羽,刚出道的时候是25岁,温酒斩华雄的时候也不到30。对于一个武将来说,30岁正是身体素质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而战场经验也有了一定积累的阶段,因而是武将战斗力的巅峰。关羽打的最后一次硬仗是在荆州与庞德单挑,两百回合打了个平手,关羽说:“庞令名真吾敌手。”很多人以这句话为依据,认为二人是棋逢对手,但是大家都忽略了,关羽当时已经57岁,而庞德才30多岁。可以想象假如关羽处于巅峰时期,拿下庞德根本是不在话下的。所以,比较武力,应该将巅峰与非巅峰区分,非巅峰武将与巅峰武将打平手,则前者应算作胜出。
  
  二是装备问题。影响武将战斗力的因素主要是:武器、铠甲和战马。典韦勇猛无比,所以张绣在对付典韦之前,先派胡车儿盗走了典韦的双戟,影响了典韦战斗力的发挥,才将他杀死;关羽杀文丑时,骑的是超凡的赤兔马,文丑以常理推测关羽的冲击速度,结果出了差错,被关羽脑后一刀,砍于马下。吕布在下邳城被围时也曾说:“吾有画戟、赤兔马,度水如履平地,有何惧哉。”可见,良好的装备在战场上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但是这些装备并不能与武将合二为一,所以,评判武将,应将外界因素去掉,一个超凡装备过的武将和一个普通装备的武将打平手,则应算前者落败。
  
  三是中计问题。计谋属于智力的范畴,它可以是武将的能力之一,但不能与武力混为一谈。诸葛亮出岐山时遇到魏国大将王双,全蜀国的将军没有一人能敌得过。最后诸葛亮设下计策,由魏延偷袭王双成功。这应该算诸葛亮杰出,算不得魏延武力高于王双。大将张辽是在战场上被吴国丁奉暗箭射伤,最后箭疮迸裂而死,这属于阴沟里翻船,不是实力的体现,当然也不能算。
  
  四是伤病问题。伤病可以严重影响到武将能力的发挥。吴国的大将甘宁死得比较冤枉,他出征的时候染了重病,不料在退兵时被沙摩柯遇见,力不能战,逃走时被射中头部,死在富春江边。这并不能说明“百骑劫魏营”的甘宁的真实能力。赵云长坂坡一战,杀得混身是血,人困马乏,怀里还抱着个阿斗,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张郃仍无法战胜他,在这种情况下,赵云应该算作胜出。
  
  五是战势问题。当一场战争分出胜负的时候,由于大军的溃退以及战斗信心的问题,败方的武将会比较难以在单挑中取胜。这时,单挑的武将是处在不平等的位置上,所以,如果双方战成平手,则应算溃退的一方胜出。公孙瓒和袁绍在磐河曾有一战,袁绍方的文丑带兵杀得公孙瓒军七零八落,这时赵云出手截住文丑单挑,双方战了五十多回合不分胜负。在这种情况下,赵云应该算胜出。
  
  确定了以上几个原则,武将的武力问题才可以有比较的可能。武将的武力排名只有在对战中才看得出来,没有交手的武将双方则应以第三者作为参照物。下面以几场大战讨论三国演义中几个主要武将排名。
  
  1。虎牢关之战。当时,吕布30多岁,刘备也30出头,关羽、张飞与刘备依次差三岁。书中说,张飞自己去战吕布打不过,加上一个关羽才打了个平手,把刘备算上去,才将吕布打退,毋庸置疑,巅峰时期的吕布应当算是三国中武力第一人。有人说张飞年龄太小,战场经历不多,那么还有另一场战争可以参照,那就是张飞和吕布的徐州单挑,那时张飞30岁左右,正值巅峰,而吕布已经40了,早过了巅峰时期,两人依旧打了个难解难分,可见吕布的确是强于刘关张的。
  
  2。长沙之战。关羽战黄忠,两人共打了两场,第一场黄忠战败,原因是黄忠的战马失蹄,将黄忠掀翻在地。第二场关羽战败,黄忠用箭射中了关羽帽缨,关羽知趣地退走了。两场战斗都打到两百回合以上,若无意外事故,双方是势均力敌的。但当时关羽40岁左右,手拿青龙刀,跨下赤兔马,而黄忠是60多的皓发老将,不但已经过了巅峰,简直都进了衰老期了。所以要说黄忠比关羽武力更强,想必没人会有意见。
  
  3。葭萌关之战。这次是张飞战马超。这是一场耐力之战,两人白天打了一天,马都累了,人还不累,换了马接着打。天黑之后,点上火把继续战,始终不分胜负。最后刘备动了爱才之心,加上与马腾有过衣带诏的交情,所以下令暂时休战。这个时候,马超与张飞都已经过了巅峰时期,张飞奔50了,马超也快40岁,考虑到年龄的差距,张飞应当比马超略胜一畴。
  
  4。白马之战。这场战役可以对比汉将与曹营诸将之间的实力。在关羽斩颜良之前,颜良曾大发神威,先后斩了宋宪、魏续,并打伤了徐晃。最后颜良被关羽一招斩掉,虽然是因为缺少防备,但两将正面交锋,一招就被杀,怎么着也说不过去。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关羽强于颜良,而颜良又强于徐晃。
  
  5。许褚裸衣斗马超。这场战役发生在长安西部,两人阵前先是骑士一般长枪对大刀,后来许褚不斯文,光着膀子上阵,丢了刀,扭断枪,两人撕扯下马,打得跟混混一般。由于书上记载不详,我们无法知道许褚的年龄,姑且将二人算作同一梯队。许褚和典韦年轻时曾有过一翻较量,两人也是打了半天,不分胜负,所以,马超、许褚、典韦三人武力相当。
  
  6。神亭岭之战。这一年,孙策二十岁出头,太史慈比孙策大9岁,正值巅峰时刻。两人骑马交战二百多回合,不分胜负,后滚下马撕打到晚上,也是不分胜负。但是当两人滚下马来的时候,“策却手快,掣了太史慈背上短戟,慈掣了策头上兜鍪”,显然,在步战中,太史慈更被动一些。而且太史慈自二十岁出道与刘关张合力解救北海城以来,他的作战经验比孙策丰富得多,在神亭岭之战中没能取胜,只能说孙策微胜于太史慈。
  
  7。编外名将。有一些武力也很高的将军,如夏侯惇、夏侯渊、曹仁,都是一代名将,但他们更长于带兵,很少有一对一的硬仗表现。三国后期的文鸯出生太晚,没有与三国前期的名将们一较高下。但他曾单枪匹马闯入由两百名魏将组织的战阵,枪挑鞭打,杀了数十人,假如早生六十年,当是吕布关羽的对手。吴国自来都以战略取胜,如丁奉、徐盛、蒋钦、凌统等人都只在对阵时带兵冲杀,单挑功夫没有体现出来。丁奉90岁的时候还能“雪中奋短兵”偷袭魏营,年轻时肯定也相当了得,但是在诸葛亮祭风之后,他和徐盛两人去追杀孔明,想被赵云一箭射断帆缆,吓得面无人色,可见东吴诸将在个人武力方面并没有突出的人才。
  
  根据各种对比,可以得出以下排名:
  第一梯队:吕布、黄忠
  第二梯队:关羽、赵云、张飞、孙策
  第三梯队:马超、许褚、典韦、太史慈、张辽、张郃、孟获
  第四梯队:文丑、徐晃、庞德、颜良、甘宁、魏延
  
  这种列表不全,因为三国中的名将实在是太多了。比如刘璋手下的严颜、张任,武力都是非常高的,最起码应与魏延水平相当,但是他们都没有与名将打过比较有说服力的仗,所以不敢列出。诸葛亮治蜀时期,魏国大将王双曾连挑蜀国四员上将,但当时蜀国的将才太缺乏了,连当年给黄忠当牙门将的陈式都成了大将军,所以王双的武力就没法得到承认。魏延是蜀国五虎将之后的第一猛将,刘备入蜀之后,曾让他独力镇守汉中,可见他是智勇兼备的人才,但他生前挑战过的名将实在不多,真正实力没有办法界定。最可惜的是孙策,17岁就曾一回合杀两将,人称“小霸王”,但是年少气盛,遭人暗算,尚未达到能力的巅峰便于26岁英年早逝。若再给他几年成长时间,应当是飞将吕布的敌手。
  
  其实,仅仅以武力高低为大将们排序,只是后人的一种娱乐内容。谁都知道真正的将军不是仅靠武力就能打天下的。在战场上永远都有一种法则,那就是,武力从属于战术,战术从属于战略。纵观三国演义里的各场大战,胜败的决定性的因素都是统帅的智谋,而不是某个武将杀人水平。因为一个人的武力是有限的,吕布够强,仍被曹操吊死在白门楼上;孙策人称霸王再世,却被许贡的家客暗杀;王双英勇无敌,但是诸葛亮一个小埋伏就把他干掉了;文鸯以一人之力抗二百魏将,最后还是要投降。以武力取得战果最大的应当是关羽,他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直打到离许昌两百里远的地方,吓得曹操要迁都。这应该算是三国中一个武将所获取的最大成就了,可他仍然被吴魏联合的大战略夺去了性命。可见,武力永远不可以作为唯一的依靠。


  用KPW看书时做的笔记。
  由于是墨水屏,不好打字,所以都很简短。
  
  
  2013-08-15 15:43:02
  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
  注: 大耳贼……
  
  
  2013-08-15 15:44:18
  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注: 原有家产
  
  
  2013-08-15 15:44:58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注: 好关公
  
  
  2014-01-03 23:10:40
  搦战
  注: nuo3zhan4
  
  
  2014-01-03 23:15:19
  张辽大笑曰:“兄此言岂不为天下笑乎?”公曰:“吾仗忠义而死,安得为天下笑?”辽曰:“兄今即死,其罪有三。”公曰:“汝且说我那三罪?”辽曰:“当初刘使君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使君方败,而兄即战死,倘使君复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复得,岂不负当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刘使君以家眷付托于兄,兄今战死,二夫人无所依赖,负却使君依托之重。其罪二也。兄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其罪三也。兄有此三罪,弟不得不告。”
  注: 说者,以对方的利益出发,皆为关考虑。
  
  
  2014-01-03 23:16:27
  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望文远急急回报。
  注: 名正言顺,操名不正。
  
  
  2014-01-03 23:30:09
  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
  注: 正史说能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者惟关羽也,即斩颜良,故关公威名无双。
  
  
  2014-01-04 00:01:41
  为首一将,乃是蔡阳
  注: 张蔡在此被关羽一齐了结
  
  
  2014-01-05 22:54:00
  那将见了玄德,滚鞍下马,拜伏道旁。原来果然是赵子龙
  注: 此处突然出现
  
  
  2014-01-05 22:56:22
  时玄德、关、张、赵云、孙乾、简雍、糜竺、糜芳、关平、周仓部领马步军校共四五千人
  注: 前事暂结
  
  
  2014-01-05 23:06:14
  “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注: 策、权。权领东吴的确只算保全,并无外扩
  
  
  2014-01-05 23:29:57
  于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左右曰:“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操曰:“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
  注: 查之无益且乱军心
  
  
  2014-01-08 00:04:40
  修曰:“兄弟者,左右手也。今与他人争斗,断其右手,而曰我必胜,安可得乎?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彼谗人离间骨肉,以求一朝之利,原塞耳勿听也。”
  注: 袁谭不听,袁绍之子相争。
  
  
  2014-01-08 00:22:37
  操曰:“河北义士,何其如此之多也!可惜袁氏不能用!若能用,则吾安敢正眼觑此地哉!”
  
  
  2014-01-09 19:28:31
  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童子曰:“我记不得许多名字。”
  注: 童子可爱,将相公侯,皆是虚名
  
  
  2014-01-09 19:34:19
  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2014-01-14 19:41:27
  魏延与文聘交战,从已至未,手下兵卒皆已折尽。延乃拨马而逃,却寻不见玄德,自投长沙太守韩玄去了。
  注: 魏延本欲投刘备,备坑人不浅
  
  
  2014-01-14 19:42:04
  玄德泣曰:“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
  注: 后亦不见其以人为本
  
  
  2014-01-14 19:51:44
  云应声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
  注: 子龙威风
  
  
  2014-01-14 19:52:24
  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遂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因此赵云得脱此难。
  注: 操实爱才,若杀之则除一大患
  
  
  2014-01-14 19:54:03
  遂解视之,原来阿斗正睡着未醒。云喜曰:“幸得公子无恙!”双手递与玄德。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注: 经典一摔
  
  
  2014-01-14 20:11:32
  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注: 孔明高见!
  
  
  2014-01-14 20:20:28
  孔明曰:“江东去此两人,如大木飘一叶,太仓减一粟耳;
  注: 大小乔,实激公瑾
  
  
  2014-01-14 20:24:18
  所惧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注: 前与孔明说时有刘备,现少刘备,可见孙权实轻之。
  
  
  2014-01-15 18:42:30
  瑜摇首顿足曰:“此人见识胜吾十倍,今不除之,后必为我国之祸
  注: 公瑾本欲吸纳孔明为吴谋士,共辅东吴,可见并非妒忌而害之。杀之实为国家长久考虑。
  
  
  2014-01-15 23:49:27
  至操寨边,瑜命下了矴石,楼船上鼓乐齐奏。
  注: 何为钉石。ding4,亦作“碇石”。指稳定船身的石块或系船的石礅。
  
  
  2014-01-15 23:57:07
  瑜曰:“吾料诸将不知此计,独有诸葛亮识见胜我,想此谋亦不能瞒也。
  注: 非妒忌,实惜之
  
  
  2014-01-15 23:58:08
  孔明嘱曰:“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
  
  
  2014-01-16 00:02:07
  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
  注: 火箭奈何?
  
  
  2014-01-16 13:40:19
  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
  注: 罗贯中杜撰,孔明被赋予太多魔幻色彩
  
  
  2014-01-16 13:41:25
  操笑曰:“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
  
  
  2014-01-21 20:43:47
  玄德喝教斩首。孔明急止之,
  注: 孔明之计,备不会要求杀人。双簧
  
  
  2014-01-21 20:45:11
  玄德不信其言。
  注: 看一步者不输,看两步者赢。
  
  
  2014-01-21 21:05:37
  肃曰:“未也。”权曰:“然则何如而后为显耶?”肃曰:“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使肃名书竹帛,始为显矣。”权抚掌大笑
  
  
  2014-01-21 21:15:30
  孔明嘱曰:“子敬回见吴侯,善言伸意,休生妄想。若不准我文书,我翻了面皮,连八十一州都夺了。今只要两家和气,休教曹贼笑话。”
  注: 孔明实有大野心。
  
  
  2014-01-21 21:16:55
  肃闻言,呆了半晌,曰:“恐玄德不负我。”
  注: 鲁肃呆萌
  
  
  2014-01-21 21:28:24
  国太大怒,骂周瑜曰:“汝做六郡八十一州大都督,直恁无条计策去取荆州,却将我女儿为名,使美人计!杀了刘备,我女便是望门寡,明日再怎的说亲?须误了我女儿一世!你们好做作!”乔国老曰:“若用此计,便得荆州,也被天下人耻笑。此事如何行得!”说得孙权默然无语。
  注: 孙权之死
  
  
  2014-01-24 08:11:05
  便教诸将尽都上台,各赐蜀锦一匹,诸将各各称谢。
  注: 射箭华丽
  
  
  2014-01-24 08:12:33
  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又复何望哉?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注: 非假也
  
  
  2014-01-24 08:17:11
  孔明说罢,触动玄德衷肠,真个捶胸顿足,放声大哭。
  
  
  2014-01-28 22:47:34
  孔明祭毕,伏地大哭,泪如涌泉,哀恸不已。众将相谓曰:“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鲁肃见孔明如此悲切,亦为感伤
  注: 真真假假,英雄相惜
  
  
  2014-01-28 22:50:04
  肃曰:“某当作书奉荐,公辅玄德,必令孙、刘两家,无相攻击,同力破曹。”
  注: 鲁肃老实人。
  
  
  2014-01-30 16:31:28
  马匹困乏,各回军中,
  注: 是马困乏故停战,非人困乏,更显双将威武
  
  
  2014-01-30 17:05:50
  况刘备世之枭雄,先事曹操,便思谋害;后从孙权,便夺荆州。心术如此,安可同处乎?”今若召来,西川休矣!
  
  
  2014-02-01 11:26:03
  操以鞭指曰:“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注: 生子当如孙仲谋
  
  
  2014-02-01 11:29:08
  书背后又批两行云:“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注: 英雄
  
  
  2014-02-01 11:38:27
  玄德曰:“吾闻昔日武王伐纣,作乐象功,此亦非仁者之兵欤?汝言何不合道理?可速退!”
  注: 帝王心
  
  
  2014-02-02 17:26:55
  庞统暗思:“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将此书相阻耳。”
  注: 庞统亦有此心,孔明算得到周瑜,算不到庞统
  
  
  2014-02-02 17:46:38
  庞统惊曰:“吾道号凤雏,此处名落凤坡,不利于吾。”
  
  
  2014-02-02 18:11:54
  孔明曰:“北拒曹操,东和孙权。”
  注: 基调
  
  
  2014-02-02 18:26:39
  当先一员大将,挺枪跃马,与吴懿交锋;只一合,生擒吴懿,战退敌军,救出张飞。视之,乃赵云也
  注: 太巧
  
  
  2014-02-02 18:32:53
  魏延引一千枪手伏于左,单戳马上将;黄忠引一千刀手伏于右,单砍坐下马。
  注: 漂亮
  
  
  2014-02-02 18:38:48
  孔明乘四轮车,纶巾羽扇而出,两边百余骑簇捧,遥指张任曰:“曹操以百万之众,闻吾之名,望风而走;今汝何人,敢不投降?
  注: 孔明这一副装扮,高逼格
  
  
  2014-02-02 18:40:27
  孔明命斩之以全其名。
  注: 名胜于命
  
  
  2014-02-02 18:48:29
  阜身中五枪,犹然死战。后面夏侯渊大军赶来,马超遂走。只有庞德、马岱五七骑后随而去。夏侯渊自行安抚陇西诸州人民,
  注: 此节血光大起
  
  
  2014-02-02 20:29:42
  孔明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用法暴虐,万民皆怨,故高祖以宽仁得之。今刘璋暗弱,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残;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著矣。
  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只见表面而囿于历史典故
  
  
  2014-02-02 20:40:17
  肃如痴似呆,看关公船已乘风而去。
  注: 鲁肃实在是。。。。太萌了。。。。。
  
  
  2014-02-03 00:12:33
  帝曰:“君若肯相辅则幸甚;不尔,愿垂恩相舍。”
  注: 献帝已被逼到绝地
  
  
  2014-02-03 00:22:47
  贾诩曰:“某知张鲁手下,有一谋士杨松。其人极贪贿赂。今可暗以金帛送之,使谮庞德于张鲁,便可图矣。”
  注: 臭名远扬
  
  
  2014-02-03 00:26:04
  曹操教休追赶;提兵入南郑,见鲁封闭库藏,心甚怜之。
  
  
  2014-02-03 00:26:30
  曹操叹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
  注: 得陇望蜀
  
  
  2014-02-03 12:15:24
  操令众将以弓箭射之。忽然狂风大作,走石扬沙;所斩之尸,皆跳起来,手提其头,奔上演武厅来打曹操。文官武将,掩面惊倒,各不相顾。
  
  
  2014-02-03 12:22:26
  看盘石上有二人弈棋:一人向南坐,穿白袍,其貌甚恶;一人向北坐,穿红袍,其貌甚美
  
  
  2014-02-03 12:22:43
  穿红者,南斗也;穿白者,北斗也。颜曰:吾闻北斗九星,何止一人?辂曰:散而为九,合而为一也。北斗注死,南斗注生。今已添注寿算,子复何忧?
  
  
  2014-02-03 12:23:18
  辂卜曰;“三八纵横,黄猪遇虎;定军之南,伤折一股。”又令卜传祚修短之数。辂卜曰:“狮子宫中,以安神位;王道鼎新,子孙极贵。”
  
  
  2014-02-03 12:24:35
  忽合淝报来:“东吴陆口守将鲁肃身故。”
  注: 鲁肃在,则后关羽不死也,刘备不死也,张飞不死也
  
  
  2014-02-03 12:39:26
  张郃骤马到面前,一枪刺倒,却是一个草人。
  注: 张飞善用假张飞
  
  
  2014-02-03 12:43:48
  忠曰:“老将严颜,可同我去。但有疏虞,先纳下这白头。”
  注: 两老头,漂亮文章
  
  
  2014-02-04 14:15:04
  云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
  注: 好子龙,好枪
  
  
  2014-02-04 14:24:34
  操大笑。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桓反,操令彰引兵五万讨之;临行戒之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徇情,尔宜深戒。”
  
  
  2014-02-04 14:26:49
  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注: 太聪明
  
  
  2014-02-04 14:32:11
  孔明曰:“主公平生以义为本,未肯便称尊号。今有荆襄、两川之地,可暂为汉中王。”
  注: 先说为帝,后退一部为王。鲁迅说:要装窗先掀屋顶
  
  
  2014-02-04 14:33:06
  张飞大叫曰:“异姓之人,皆欲为君何况哥哥乃汉朝宗派!莫说汉中王,就称皇帝,有何不可!”玄德叱曰:“汝勿多言!”孔明曰:“主公宜从权变,先进位汉中王,然后表奏天子,未为迟也。”
  注: 李逵,宋江,吴用
  
  
  2014-02-04 14:34:03
  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魏延为汉中太守
  
  
  2014-02-08 09:27:49
  皆北方强壮之士。
  注: 不识水性,淹之,此处已伏水淹七军
  
  
  2014-02-08 09:30:22
  声价
  注: 名声
  
  
  2014-02-08 09:44:13
  蒙曰:“主公若以蒙可用则独用蒙;若以叔明可用则独用叔明。岂不闻昔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事虽决于瑜,然普自以旧臣而居瑜下,颇不相睦;后因见瑜之才,方始敬服?今蒙之才不及瑜,而叔明之亲胜于普,恐未必能相济也。”
  注: 将将不和更难
  
  
  2014-02-08 09:56:24
  化大恸告求,刘封、孟达皆拂袖而入。廖化知事不谐,寻思须告汉中王求救,遂上马大骂出城,望成都而去。
  
  
  2014-02-08 10:01:12
  权即赐马忠骑坐。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
  注: 赤兔马
  
  
  2014-02-08 10:13:35
  普净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
   注: 一将功成万骨枯
  
  
  2014-02-08 10:15:04
  吕蒙接酒欲饮,忽然掷杯于地,一手揪住孙权,厉声大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众将大惊,急救时,蒙推倒孙权,大步前进,坐于孙权位上,两眉倒竖,双眼圆睁,大喝曰:“我自破黄巾以来,纵横天下三十余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计图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当追吕贼之魂!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
  
  
  2014-02-08 10:14:54
  只见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
  
  
  2014-02-08 10:18:30
  孔明曰:“荆州危矣!可使人替关公回。”
  注: 昔日定计,联吴抗魏
  
  
  2014-02-08 13:07:43
  帝国奏大惊,半晌无言,觑百官而哭曰:“朕想高祖提三尺剑,斩蛇起义,平秦灭楚,创造基业,世统相传,四百年矣。朕虽不才,初无过恶,安忍将祖宗大业,等闲弃了?汝百官再从公计议。”
  
  
  2014-02-08 13:08:40
  帝大哭,入后殿去了。百官哂笑而退。
  注: 这百官也太明目张胆了
  
  
  2014-02-08 13:15:08
  孔明听罢,从榻上跃然而起,将屏风一击,外面文武众官皆入,拜伏于地曰:“王上既允,便请择日以行大礼。”
  注: 孔明太狡猾
  
  
  2014-02-08 14:10:47
  时先主已到秭归,闻奏怒曰:“量此小儿,安敢与朕抗耶!”
  注: 前三国的将领都是年老口气越大,不过曹操反倒是越死越窝囊了
  
  
  2014-02-10 23:25:13
  先主曰:“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
  注: 伏挥泪斩马谡
  
  
  2014-02-11 08:39:28
  盛曰:“法非臣所立,亦非大王所立,乃国家之典刑也。若以亲而免之,何以令众乎?”
  注: 法律是高于帝王的
  
  
  2014-02-11 08:49:30
  谡曰:“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丞相大军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师之日,必用北伐曹丕;蛮兵若知内虚,其反必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孔明叹曰:“幼常足知吾肺腑也!”
  注: 孔明未见伯约时,是想让马谡继承衣钵的
  
  
  2014-02-11 09:37:32
  孔明垂泪而叹曰:“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左右将士,无不感叹。
  
  
  2014-02-11 09:41:26
  和面为剂,塑成人头,内以牛羊等肉代之,名曰馒头。
  
  
  2014-02-11 10:12:18
  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注: 孔明骂王朗,骂得好
  
  
  2014-02-11 12:54:32
  言毕,以目视魏延。延低头不语。
  注: ?伏魏延心中不服孔明
  
  
  2014-02-11 13:08:08
  孔明曰:“汝欲斗将?斗兵?斗阵法?”懿曰:“先斗阵法?”孔明曰:“先布阵我看。
  
  
  2014-02-11 13:15:21
  后主无言可对;良久,乃曰:“朕久不见丞相之面,心甚思慕,故特诏回,一无他事。
  注: 后主有点搞笑。。。
  
  
  2014-02-11 13:48:47
  正哭之间,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空,一声霹雳响处,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地雷不震,火器无功。
  
  
  2014-02-11 13:49:13
  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2014-02-11 14:08:29
  权遂取金鈚箭一枝折之,设誓曰:“朕若负前盟,子孙绝灭!”又命使赍香帛奠仪,入川致祭。
  注: 孙权一直想连蜀
  
  
  2014-02-11 14:34:07
  爽掷剑而叹曰:“我不起兵,情愿弃官,但为富家翁足矣!”
  注: 死于安乐
  
  
  2014-02-11 14:44:11
  和因与全公主不睦,被公主所谮,
  注: ?谮着,谗也
  
  
  2014-02-12 23:01:42
  芳脱下龙凤汗衫,咬破指尖,写了血诏,授与张缉,乃嘱曰:“朕祖武皇帝诛董承,盖为机事不密也。卿等须谨细,勿泄于外。”丰曰:“陛下何出此不利之言?臣等非董承之辈,司马师安比武祖也?陛下勿疑。”
  注: 历史一直重演
  
  
  2014-02-12 23:24:06
  向事于魏,因武侯在蜀为相,因此不得重用;
  注: 诸葛诞。当时家门的重要性
  
  
  2014-02-13 22:53:40
  兵在夜而不惊,将闻变而不乱:真将才也!
  注: 姜伯约!
  
  
  2014-02-13 22:59:30
  后主良久乃曰:“朕不疑卿;卿且回汉中,俟魏国有变,再伐之可也。”
  注: 哎,后主
  
  
  2014-02-13 23:02:52
  时太傅司马孚入内,见髦尸,首枕其股而哭曰:“弑陛下者,臣之罪也!”
  注: 司马孚是唯一横跨汉魏晋的大臣
  
  
  2014-02-13 23:26:32
  会曰:“蜀若闻我兵大进,必求救于东吴也。故先布声势,作伐吴之状,吴必不敢妄动。一年之内,蜀已破,船已成,而伐吴,岂不顺乎?”
  注: 远见卓识
  
  
  2014-02-13 23:42:11
  其文云:“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
  注: 真假?
  
  
  2014-02-13 23:46:20
  令人哨探,回说孔明之子诸葛瞻为大将,瞻之子诸葛尚为先锋。——车上坐者乃木刻孔明遗像也。
  注: 隔了多少回又出现,好
  
  
  2014-02-13 23:50:45
  后主叱之曰:“汝小儿岂识天时!”谌叩头哭曰:“若势穷力极,祸败将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奈何降乎!
  注: 刘谌
  
  
  2014-02-13 23:57:09
  会令左右尽退。维袖中取一图与会,曰:“昔日武侯出草庐时,以此图献先帝,且曰:益州之地,沃野千里,民殷国富,可为霸业。
  注: 此图尚在
  
  
  2014-02-14 00:02:51
  维仰天大叫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
  注: 昔哉姜维
  
  
  2014-02-14 00:05:23
  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注: 乐不思蜀
  
  
  2014-02-14 00:09:21
  炎大怒曰:“吾与汉家报仇,有何不可!”
  注: 司马炎反而要帮汉家报仇了
  
  
  2014-02-14 00:12:21
  武昌土地险瘠,非王者之都。且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注: 出此地
  
  
  2014-02-14 00:17:41
  祜曰:“拜官公朝,谢恩私门,臣所不取也。”
  注: 好羊祜
  


  没有你,我就懒得整理这些了。都是晚上读书跟你聊天的心得。
  既然聊了,那就干脆记一下。免得以后忘了。
  
  1. 刘备怎样自曹操处召回关羽
  刘备真是个虚伪小人,你看他知道关羽在曹操那里,怎么给关羽写信的哦:
  “备与足下,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君必欲取功名,图富贵。备愿献首级以成全功,书不尽言,死待来命。”
  其中包含了多重意思:
  1、回想往昔桃园结义,誓同生死——>以情动人
  2、责备关羽为了功名富贵就背叛了曾经的义气——>激将法+舆论指责
  3、虽然你背叛了,但我还是会成全你,用我的绳命来成全你!——>以退为进+舆论压力+友情压力
  ----------------------------------------
  2.官渡之战为何袁绍失败了
  主要原因有:
  1、他自己毫无主见。他手下有不错的谋士,但他每一次都犹犹豫豫,听的意见都是反的。
  曹操很果决。曹操也问谋士意见,但问之前他自己心里都有谱了,谋士只是给他更全面更多层次的分析而已,选择都是曹操自己定的。
  主公要听取谋士意见,但是一定要有主见、要果决,做错了要勇于承认要改过。(这些你都做得很好呢。)
  2、他手下的谋士争名夺利,心不合
  田丰、沮授有计谋,但不被用。审配、郭图无能,还互相竞争互相压制。谋士不同心也是主公自己控人不行。否则大家目标一致,不会不同心。
  3、文臣武将叛变
  许攸叛变简直是袁绍失败的主因。他完全熟悉袁绍的排兵布阵,简直是深入袁绍内部,直接获得一手信息。袁绍不败都不可能了。
  颜良和文丑一早被关羽砍了,武将张邰、高览也叛逃了,袁绍手下已经没有牛逼的武将了。
  ----------------------------------------
  3. 诸葛亮为何出山
  “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
  诸葛亮都过这样神仙般的生活了,为什么还要跟着刘备混呢?他又不缺钱,也不缺名。
  1、刘备实在是太死缠烂打了,来来回回拜访了三次,被他缠上,太难拒绝了。就感觉欠了人情一样,不回报都不好意思。
  2、诸葛亮心里想必也还是有建功立业再功成身退的想法。他这样的人,不走出去看看、不挥斥方遒一番,是不会死心的。谁知这一走就回不来了。
  其他跟诸葛亮一起隐居的好朋友(司马徽,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刘备都见过、聊过,给他们的评价是隐者、腐儒。诸葛亮不是这样的腐儒,他一直就在观察天下格局,他本身就有出山之心。刘备来访,也算是一拍即合。
  ----------------------------------------
  4. 徐氏:好牛叉的女人!
  原文如下:
  却说孙权弟孙翊为丹阳太守,翊性刚好酒,醉后尝鞭挞士卒。丹阳督将妫览、郡丞戴员二人,常有杀翊之心;乃与翊从人边洪结为心腹,共谋杀翊。时诸将县令,皆集丹阳,翊设宴相待。翊妻徐氏美而慧,极善卜《易》,是日卜一卦,其象大凶,劝翊勿出会客。翊不从,遂与众大会。至晚席散,边洪带刀跟出门外,即怞刀砍死孙翊。妫览、戴员乃归罪边洪,斩之于市。二人乘势掳翊家资侍妾。妫览见徐氏美貌,乃谓之曰:“吾为汝夫报仇,汝当从我;不从则死。”徐氏曰:“夫死未几,不忍便相从;可待至晦日,设祭除服,然后成亲未迟。”览从之。徐氏乃密召孙翊心腹旧将孙高、傅婴二人入府,泣告曰:“先夫在日,常言二公忠义。今妫、戴二贼,谋杀我夫,只归罪边洪,将我家资童婢尽皆分去。妫览又欲强占妾身,妾已诈许之,以安其心。二将军可差人星夜报知吴侯,一面设密计以图二贼,雪此仇辱,生死衔恩!”言毕再拜。孙高、傅婴皆泣曰:“我等平日感府君恩遇,今日所以不即死难者,正欲为复仇计耳。夫人所命,敢不效力!”于是密遣心腹使者往报孙权。
    至晦日,徐氏先召孙、傅二人,伏于密室韩幕之中,然后设祭于堂上。祭毕,即除去孝服,沐浴薰香,浓妆艳裹,言笑自若。妫览闻之甚喜。至夜,徐氏遗婢妾请览入府,设席堂中饮酒。饮既醉,徐氏乃邀览入密室。览喜,乘醉而入。徐氏大呼曰:“孙、傅二将军何在!”二人即从帏幕中持刀跃出。妫览措手不及,被傅婴一刀砍倒在地,孙高再复一刀,登时杀死。徐氏复传请戴员赴宴。员入府来,至堂中,亦被孙、傅二将所杀。一面使人诛戮二贼家小及其余党。徐氏遂重穿孝服,将妫览、戴员首级,祭于孙翊灵前。不一日,孙权自领军马至丹阳,见徐氏已杀妫、戴二贼,乃封孙高、傅婴为牙门将,令守丹阳,取徐氏归家养老。
  从中可看出:
  1、徐氏肯定长的特别美,特别擅长操控男人,她说的话男人都拒绝不了那种。所以她才能要求妫览在月底娶她,妫览还真同意了。这就很牛逼了,女人没技巧,男人等不了。
  2、她能秘密召孙高、傅婴两人入府。说明:1)她对她老公手下那批将领很熟悉,知道该喊谁。2)她身边有听她使唤的人,还能有一个秘密接待的环境。3)她老公手下的将领听她的,让武将听从一妇道人家的,这在古代太难了。
  3、她的复仇计划安排得很妥当,一边派人告诉孙权,一边安排在新婚之夜杀孙、傅二将。她自己沉着冷静、面不改色。整个杀人的过程干净利索,只动用了少数武力,没有发生大的动乱,孙权到来之后顺利完成兵力交接,完善地保存了丹阳军队的战斗力。
  ----------------------------------------
  5. 诸葛亮怎样巧夺南郡、荆州和襄阳
  三国演义到五十二回了,赤壁之战后, 诸葛亮妙计巧夺南郡、荆州和襄阳。实在太漂亮了!简直是兵法史上的教科书
  诸葛亮是这样做到的:
  本来三郡都是曹操的,让曹仁守南郡和荆州,让夏侯惇守襄阳。
  1)诸葛亮先按兵不动,让周瑜和曹仁打,争夺南郡。等两败俱伤,曹仁弃城,周瑜猛追之际,南郡空虚,诸葛亮拍赵云夺了南郡。
  2)夺了南郡之后,伪装成曹操的人,派人去荆州请救兵,荆州空虚,诸葛亮派张飞夺了荆州。
  3)夺了荆州之后,伪装成曹操的人,派人去襄阳请救兵,夏侯惇出兵营救,襄阳空虚,诸葛亮派关羽夺了襄阳。
  周瑜打了半天,最后被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都夺了。
  ----------------------------------------
  6. 马超的复仇
  三国演义六十四回
  马超好牛逼呀!
  杨阜假意投降,联结了姜叙、尹奉、赵昂叛变,把马超的城池夺了,当着马超的面,把他老婆杀了从城墙上抛下来。把他三个儿子一刀一个都砍死了。马超被尹奉、赵昂、夏侯渊三路大军追杀,马超二话不说,且杀且走,杀到最后只有五六十骑随同了,毅然决然冲进历城,(守城的以为是尹奉、赵昂的军队,竟然直接放人进城了!)把姜叙、尹奉、赵昂全家老幼都杀了!然后投奔四川的张鲁去了。
  这就是男人雪恨的方式呀!太霸气了
  ----------------------------------------
  5. 周泰救主
  第六十八回
  靠!周泰太牛逼了!!!有这样忠肝义胆的勇士,在那样风云变幻的时代一展雄风,太爽了!
  原文如下:
  ……………………
  孙权在濡须坞中,听得曹兵杀到江边,亲自与周泰引军前来助战。正见徐盛在李典军中搅做一团厮杀,便麾军杀入接应。却被张辽、徐晃两枝军,把孙权困在垓心。曹操上高阜处看见孙权被围,急令许褚纵马持刀杀入军中,把孙权军冲作两段,彼此不能相救。主
   却说周泰从军中杀出,到江边,不见了孙权,勒回马,从外又杀入阵中,问本部军:“主公何在?”军人以手指兵马厚处,曰:“主公被围甚急!”周泰挺身杀入,寻见孙权。泰曰:“主公可随泰杀出。”于是泰在前,权在后,奋力冲突。泰到江边,回头又不见孙权,乃复翻身杀入围中,又寻见孙权。权曰:“弓弩齐发,不能得出,如何?”泰曰:“主公在前,某在后,可以出围。”孙权乃纵马前行。周泰左右遮护,身被数枪,箭透重铠,救得孙权。到江边,吕蒙引一枝水军前来接应下船。权曰:“吾亏周泰三番冲杀,得脱重围。但徐盛在垓心,如何得脱?”周泰曰:“吾再救去。”遂轮枪复翻身杀入重围之中,救出徐盛。
  ………………
  御人之术——主公都是怎么奖赏这些义士的!
  曹操一般是实际性的奖赏:例如封爵封侯,例如金钱官职。也有动之以情的,逢年过节哭一场,凡是战事失利就哭郭嘉和典韦。
  曹操培养了一批虎卫军,以许褚为首,贴身保护曹操的,曹操对他们厚爱有加!曹操喜欢亲自上阵杀敌,没有许褚和虎卫军,都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
  孙权的是这样奖励周泰的(我看了也很感动)
  孙权知陈武已亡,董袭又沉江而死,哀痛至切,令人入水中寻见董袭尸首,与陈武尸一齐厚葬之。又感周泰救护之功,设宴款之。权亲自把盏,抚其背,泪流满面,曰:“卿两番相救,不惜性命,被枪数十,肤如刻画,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卿乃孤之功臣,孤当与卿共荣辱、同休戚也。”言罢,令周泰解衣与众将观之:皮肉肌肤,如同刀剜,盘根遍体。孙权手指其痕,一一问之。周泰具言战斗被伤之状。一处伤令吃一觥酒。是日,周泰大醉。权以青罗伞赐之,令出入张盖,以为显耀。
  刘备就不要说了,流三滴眼泪,跟关张二人同寝同食,兄弟相称。搏些虚名而已。(最是不屑!)
  望你学曹操和孙权,因为刘备的际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关张这样的兄弟哪里那么容易碰到。但你学了曹操和孙权,总会收服几个许褚和周泰!
  ----------------------------------------
  7. 曹操的二儿子曹彰(黄须儿)
  曹彰:“大丈夫当学卫青、霍去病,立功沙漠,长驱数十万众,纵横天下。”
  曹操尝问诸子之志。
  彰曰:好为将。
  操问:为将若何?
  彰曰:披坚执锐,临难不顾,身先士卒;赏必行,罚必信。
  ----------------------------------------
  8. 关羽之死
  2014.02.10 22:05:25
  关羽败走麦城了。
  关羽老来托大,自视甚高,到处得罪人。
  2014.02.10 17:05:21
  我在路上走了。刚刚读三国到关羽死了。我真不喜欢老年的关羽!!
  自以为是,不听人劝。王甫多次献计而不能用
  ----------------------------------------
  9. 2014.02.12
  我看到曹操死了,曹丕和刘备都自立为皇帝了。
  一下子觉得好没劲,人都老了
  02:16:09
  他们年轻的时候,多意气洋洋呀。年老了总是觉得好多事情来不及做。曹操就这样平平淡淡的死了。。。
  02:17:53
  尼玛,就因为刚刚多看了几百字,连张飞也被我看死了!死得楞的窝囊,睡觉的时候被人捅了刀子。
  02:20:33
  好凄凉。
  孙权肯定觉得无趣极了,原来互相熟悉的老对手们突然就没了,然后要跟陌生的子侄辈斗了。
  ----------------------------------------
  10. 2014.02.21 司马师之死
  司马师眼睛下面长了个又大又黑的肉瘤,上面有十几根毛。真够丑的
  白鹰 22:51:16
  这么可怕
  流泉影 22:51:20
  然后他把肉瘤割了(为了变美进行整容?)
  结果割了之后疼痛异常。
  割了肉瘤之后,东吴来袭。他带病出征。这一段太震撼了——
  原文如下:
  师为眼下新割肉瘤,疮口疼痛,卧于帐中,令数百甲士环立护卫。三更时分,忽然寨内喊声大震,人马大乱。师急问之,人报曰:“一军从寨北斩围直入,为首一将,勇不可当!”
  师大惊,心如火烈,眼珠从肉瘤疮口内迸出,血流遍地,疼痛难当;又恐有乱军心,只咬被头而忍,被皆咬烂。
  白鹰 22:56:51
  这是癌症吧
  白鹰 22:56:53
  肉瘤
  流泉影 22:59:17
  本来我对司马师没什么好印象的,丑得无极限。
  结果看了一段,太爷们了!钢铁汉子!意志力太强大了!
  流泉影 23:07:40
  在网上搜了这一段——
  司马懿发动政变后不久就去世了,魏国的大权就落在了他的大儿子司马师的手上,司马师是一位相当有才干的政治家,其政治手腕不下于曹操,魏国在他执政的期间 (嘉平三年八月到正元二年二月,计四年有余)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演义中第一次描写司马师的相貌是这样的:“前面又一军杀到;为首一员大将,纵马横刀而出。 那人生得圆面大耳,方口厚唇,左目下生个黑瘤,瘤上生数十根黑毛,乃司马懿长子骠骑将军司马师也”(第一百七回)。
  而在一百十回中介绍司马师的死因却是这 样的:“却说司马师左眼肉瘤,不时痛痒,乃命医官割之,以药封闭,连日在府养病”“师大惊,心如火烈,眼珠从肉瘤疮口内迸出,血流遍地,疼痛难当;又恐有 乱军心,只咬被头而忍,被皆咬烂。”“昭急欲问时,师大叫一声,眼睛迸出而死。”
  从对司马师相貌的描写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实在不是个英俊的人物,尤其是左 目下的带毛黑瘤,更是大大的污点。从瘤上能生数十根黑毛的情况看,这个瘤并不小,不但面积大,而且皮下的部分很深,直接长在了眼眶下方的肌腱上。司马师左 眼肉瘤,不时痛痒。在医学上,瘤和痣的脱毛、发炎、痛痒、扩散、溃烂等症状,一般就是癌变的先兆,尤其是中年人发病最为普遍,现代医学一般是利用激光灼 除,效果非常好。但是在医学相对落后的古代,只能用外科手术的方式切除。由于司马师身处高位,医疗条件在当时可以说最好,早发现、早治疗,加上名医应该有 一定的切除手术经验,从文中的描写来看,手术的效果还是很成功的。
  但是为什么最后司马师会眼珠迸出而死呢?
  从解剖学上来看,人眼所谓的眼眶,由一圈肌腱包 裹,正是这一圈有弹性的肌腱,才能卡住我们的眼球,保护之不会掉出来。而司马师切除瘤的部位,正在这层肌腱上,由于司马师的瘤又大又深(数十黑毛),切除 手术的时候就不得不割断肌腱,从而将痣细胞彻底切除。但是切除以后的处理上,书中是说“以药封闭”。这可是大大的不妥,正常情况下应该以线缝合,在肌腱没 有完全长好之前借外力的作用来保护眼球,这是正道,也是正常外科手术的必经程序。但是可能是当时没有曲形缝合针的原因,在眼球附近不便于用直针,也许更是 为了术后外观自然无疤,司马师选择了用药封闭的疗法。在府中静养的时日他也是小心保养,但是淮南的叛乱使得他不得不率众出征。由于文鸯的劫营,使得司马师 “大惊”,人在惊吓后的第一下意识的反应应该是眼眶肌腱后拉扩张,眼睛瞪大,但是司马师这种状况正是一种悲剧,眼球就掉了出来……
  
  流泉影 23:09:33
  你说对了,果然是癌


  功到雄奇即罪名
  ——邓艾蒙难
  
  
  王材任:“鱼贯悬崖邓艾军,衔枚一夜度连云。巴渝从此俱安席,莫待相如《谕蜀文》。”
  
  我对邓艾的了解不多,仅限于一些零星资料。差不多十六年前看演义时就喜欢上他了,因为能打。演义作者无疑是偏爱邓艾的,给了他那么多精彩桥段。相比之下,姜维急躁轻进,而邓艾气定神闲。
  后来再看老三,更喜欢了。王洪光饰演的邓艾简直就是个老革命嘛。可以与士兵们同甘苦,可以用早年的贫寒身世教育儿子,也可以长驱直入建下不世之功。《偷渡阴平》那集的加戏令人热血沸腾,战场上的惺惺相惜又为邓艾加了分。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转而去喜欢了姜维。可依然对邓艾有好感。我并没有像一些粉丝那样对本命的宿敌愤恨不已,即便邓艾毁了姜维的全部希望。
  因为他的正直。
  
  阅读三国志,能明显地感受到,陈寿对邓艾才干与品德的认同。“艾所在,荒野开辟,军民并丰”,“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汎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起于微末,奋发图强,为国殒身,终不自嫌。这个人物被一笔扫入叛臣传,天实为之,谓之何哉。有两个地方令我很感动,一处是:
  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称谢……迁汝南太守,至则寻求昔所厚己吏父,久已死,遣吏祭之,重遗其母,举其子与计吏。
  
  另一处是:
  艾在西时,修治障塞,筑起城坞。泰始中,羌虏大叛,频杀刺史,凉州道断。吏民安全者,皆保艾所筑坞焉。
  
  当年有位军事家曾说过一句话:“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邓艾就是栽在这上面了。已经荡定巴蜀,功无可封了,竟还想着要乘机克吴。这让洛阳的那些大人先生们怎么受得了?
  于是白起之酷复见于今。
  魏晋之交是门阀政治,所谓“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像邓艾这样的草根出身试图分一杯羹,注定遭到士族的联手扼杀。鸟尽弓藏只是表面现象,高标见嫉才是埋在骨子里的毒。
  但是日久见人心。
  邓艾身后,不断有人为他上书申冤,其中甚至包括蜀汉的旧臣。他被朝廷配享武庙,在五百年后。
  
  
  顺便转几段有意思的资料~
  
  南朝宋 刘义庆《幽明录》:
  邓艾庙
  邓艾庙在京口,上有一草屋。晋安北将军司马恬于病中,梦见一老翁曰:“我邓公,屋舍倾坏,君为治之。”后访之,乃知艾庙,为立瓦屋。隆安中,有人与女子会于神座上,有一蛇来绕之数四匣。女家追寻见之,以酒脯祷祠,然后得解。
  
  王明儿
  东莱王明儿居在江西,死经一年,忽形见还家。经日命招亲好叙平生,云天曹许以暂归。言及将离语,便流涕问讯乡里,备有情焉。敕儿曰:“吾去人间,便已一周。思睹桑梓。”命儿同观乡闾。行经邓艾庙,令烧之。儿大惊曰:“艾生时为征东将军,没而有灵,百姓祠以祈福,奈何焚之?”怒曰:“艾今在尚方摩铠,十指垂掘,岂其有神?”因云:“王大将军亦作牛驱驰殆毙,桓温为卒,同在地狱。此等并困剧理尽,安能为人损益?汝欲求多福者,正当恭顺尽忠孝,无恚怒,便善流无极。”又令可录指爪甲,死后可以赎罪。又使高作户限,鬼来入人室,记人罪过,越限拨脚,则忘事矣。
  
  ——这段说教故事极具戏剧性。樊建曾稽首奏晋武帝:“臣窃闻天下之论,皆谓邓艾见枉”,武帝遂起用邓艾后人。可以说这件公案在西晋就有了定论,到了南朝人笔下,邓艾却成为“不忠人主,死后受罪”的典型。刘义庆即《世说新语》的作者。当时宗室间互相残杀,刘为避难力辞要职,与文人相亲近,极有可能是感于时势,才录下这一故事,告诫人们因果报应。
  
  
  清 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
  邓艾庙
  四川剑州有小庙,祀邓艾,余欲告州守废之而未果,追赋一诗云:“申屠曾毁曹瞒庙,常侍(高适达夫)还焚董卓祠。剑阁至今思伯约,蜀巫翻赛棘阳儿。”后阅唐彦谦诗云:“昭烈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谯周。如何千载留遗庙,血食巴山伴武侯。”三代之直,古今人所见略同也。
  
  ——王渔洋的行为不亚于当今网上的NC粉
  
  
   2014年2月


   刘备这个人,我是瞧不上的。我素不喜刘备,在未读三国前便是如此,读了以后,便更甚厌恶了。在当初学《鸿门宴》时,我便觉得十分可笑,堂堂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居然用尿遁这种不甚光明的手段脱困,这让我很是嗤之以鼻。没有想到多年后他的后人刘备也玩这一招,太丢我们刘家人的脸了,看人家刘禹锡多有气节的,虽然他没有像他们一样建立丰功伟业,但至少人家人格高尚啊!
   讨厌一个人并不是毫无缘由的,我觉得刘备十分做作,虚伪,而我恰好最讨厌的就是这种人,一看就想抽。在第十四回中,曹操附密信一封给刘备,让刘备杀吕布,可刘备却说:“他势穷而来投我,我若杀之,亦是不义。”他这是要作死的节奏啊!我实在是无奈了,这话虽然表面上看去十分仁义,但实则虚伪至极。在那样的年代,讲究仁义道德的人已是凤毛麟角,刘备若真是如此,他就不会争夺天下,使得血流成河,生灵涂炭。不要跟我说他是为了建立一个太平盛世,需要先以暴制暴,我一口盐汽水喷死你,他要是真这样想就鬼了。更何况,以他的心智,应该猜到了曹操的意图所在,他完全可以解释给张飞听,让此事随风散去。可是他没有,他应是了解自己兄弟的性子的,依张飞的鲁莽,看到吕布后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杀出去,他再适时地阻拦。由旁人说出这一切,自是比他自己亲口和盘托出要更有可信度,如此,虽不至于让吕布对他心存感激,但好感定是增添了不少的。
   在第四十二回中,赵云千辛万苦地救回了那个传说中扶不起的阿斗,刘备却将其掷于地下,道:“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通过这个举动,也足见他的无耻与狠辣。虎毒不食子,可他却为挽回一名大将的心,活生生的将自己的独苗掷于地下不顾,真不知该怎样的说他好,只能说他的确有做大事的杀伐果断吧!
  在第十九回中,有一个让我觉得心寒的细节,刘备借宿在一个位猎户家中,那人欲寻野味供食,一时不能得,便杀妻以供玄德食用,并谎称此为狼味。我真是无语了,你可真行,就是因为刘备仁义,为了他能吃好,便杀了与自己同床共枕多年的妻子,简直叫人难以置信,我已经无力吐槽了。
   水镜先生曾对刘备说:“卧龙,雏凤,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既然这两人这么牛,应该早就出山叱咤风云了才对了啊,又怎会等到刘备去请时才出仕,而且如此惊才绝艳之辈怎会不扬名一方呢?应该早就被挖走了才对啊,而且就他们做事低调,别人不清楚他们的真才实学,但孔明他哥总是知道他弟有几斤几两吧,为何没有让孙权把他弟也挖过来,兄弟俩共侍一主呢?这令人很费解。而且刘备把卧龙和凤雏这两人都“追”上手了,实在是太狗血了有木有啊!主角光环也不带这样的呀,运气真是好到爆。
   我一直觉得很奇怪,关羽和张飞为何对刘备忠心耿耿,如此“专情”,一片痴心不改,说他们一见如故,我认为毫无说服力。他们才见了一面便结拜为兄弟,张飞更是奇葩,直接将自己所有的资产双手奉上,这对于患有严重的金钱渴望症的现代人来说实在是匪夷所思。就是刘备人缘再好,再有人格魅力也不至于此吧!张飞就算智商不再根号内取值,也该知道个人财产要妥善保管吧!他就不怕遇上个骗子吗?至少也得看看人家的“身份证”呀,免得到时候查无此人,他上哪儿哭去?古代的户籍制度应该是挺严的吧,就算那也有办假证的,但总得图个心安不是吗?而且诸葛亮那么有才,为何非要拘在刘备那里,他完全有能力自立为王,雄霸一方,还不用小心翼翼地对待上司,自己做主不是更好吗?俗话说的好,不想当主公的谋士不是好谋士,不想当正室的小三不是好小三,若诸葛亮这神一般的男人单飞了,他会不会让历史的车轮改变转动的方向呢?无人知晓……
   总之,对于刘备,我是半点好感都谈不上,《三国演义》中总说他仁义,我不这样认为,如果说仁义与虚伪之间有一条分界线的话,我想,他应是站上了这条线之后。我希望,待我长大成人,我不会如此,我也始终这样坚信着。
  ps:可能言语有点偏激,因为当时写的时候心情不太好,其实后来刘关张三人的情比金坚也说明了刘备的确重情重义,张飞死后,刘备要是不去报仇一定能将蜀国发展壮大,但他却选择了兄弟,不得不说,值得称赞。。。


   貂蝉,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有着“闭月”之容。传说她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花杏花一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宫里的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她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当然,这其中夸张的成分居多,但是不可否认,她一定是个绝美的女子,不然,也不会引得英雄豪杰竞折腰。
   貂蝉无疑是四大美女中最迷人的,因为她竟让英雄豪杰为之神魂颠倒;也属她是最不可捉摸的,因为人们至今还未弄清楚她的真面目。关于她的身份也有四种观点:
  ①王允的歌姬:《三国》貂蝉便是以这种身份出场,同时王允也是貂蝉的义父。在《三国》的描述中,我对他最深的印象,便是忠心于朝廷,忠于皇上。他崇羡卫青,霍去病的威猛和气度,同时也佩服他们誓死卫国的精神,但这也预示了他最后的结局。
  ②董卓的婢女:我一直觉得《三国》中的董卓过于粗鲁,我怀疑是因为罗贯中被个人情感所影响,故意丑化了他。在我心里董卓应该是意气风发,十分爽朗的硬汉形象,在他掌权时,曹操,刘关张三兄弟,孙权等后来扬名万世的人们都还是蒙尘的珍珠,因此,我一直对他心存敬佩。我绝不相信董卓会是《三国》中描述的那样不堪,虽然,他可能很残暴,但作为上位者,铁血手腕是必不可少的,这我可以理解。而且就算没有他,天下也必将大乱,不能把所有的罪责都扣在他的头上。
  ③吕布之妻:他善弓马骑射,臂力过人,有飞将的美誉,同时也有“三姓家奴”的恶名,也因《三国》被评为“三国第一猛将”,民间也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说法。在民众心中,可能吕布与貂蝉是最相配的一对,关于他们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也不在少数。
  ④吕布部将秦宜禄之妻:从《三国志·关云长》中推断而出,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个不靠谱,但是元杂剧《关公月下斩貂蝉》就是依此创作而成。
   自古美人多薄命,貂蝉亦是如此。三国中最后一次提到她是在跟吕布一起在白门楼被曹操围困时,后来吕布兵败身死,就没有对她的说明了。在历史价值被榨干之后,她遭到了主流文人的抛弃。但仍有一些人在孜孜不倦地追问她的下落,继而任意编篡,勾勒,描绘各种缠绵悱恻的动人故事。因此她的结局分成惨死和善终两个系列,且每个系列都有4个版本。在我的幻想中,吕布身死人手后,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男人:王允、董卓和吕布都已离她而去,她如果留下来,又会回到原来的生活,被当成货物送来送去,还要挑拨别人的关系,她已经很累,不想再继续下去。但如果她隐姓埋名,找个老实人踏踏实实地过日子也是不现实的。在那样一个乱世中,不是有权有势的人,以她的美貌根本保不住她,她又会辗转多人之手。所以,她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亡,等到芳魂归去的那一天,她也就解脱了,毕竟,害死十分宠爱她的人,她最亲密的夫君在她面前死去,尽管她再有心计,也承受不住这么大的打击,她也只是一个女人而已。也许,死才是她最好的归宿。
   《三国》中描绘的貂蝉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女人,但我不这样认同。首先,她一定十分聪颖,不然王允也不会选择她作为美人计的实施者,董卓吕布二人也不会因为她而反目成仇,因为空有一副美好皮囊的笨女人不会值得他们如此。其次,她让那些枭雄为之癫狂一定不是只凭相貌和智慧,她一定还有着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他们。而且董卓和吕布乃是当世之枭雄,貂蝉只是一名微不足道的歌妓,就算再有心机,也不可能瞒得过老谋深算的董卓,更不可能让董卓如此宠爱。因此,我想,貂蝉应是一个聪颖,爱国,富有正义感,心机深沉,但又十分善良的复杂性格。我一直难掩对祸水们的好感,尽管外界对他们褒贬不一,但在我心中,她们都是美好的,我不愿让她们变得丑陋不堪,我希望,貂蝉也会如我想象的那般温柔,善良,可人。


  应该是这个版本吧,首先是那篇前言震撼登场,满山都是,有关三国演义的坏话,这还真让我大吃一惊,他用另一个角度解读三国演义,用马克思的理论,总之就是蛇鼠一窝的意思,把百姓当作草芥,那时候,谁会考虑那么多啊,三国演义,总之,就是给我提供一种可能,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解读被当作经典的意思,还有就是,经典并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就像每一个被称为伟人的人都是有无数说不得的过去的,经典,首先是时代的产物,脱离了那个时代,也就算不上多么经典,我也知道了,三国演义虽然挂着罗贯中的名字,但是,这是无数代人的结晶,是无数个人的意志写成的,就如同道德经一样,我想起了,中国的书籍,一般而言是没有版权一说的,也很忌讳标准的概念,没有尊重原版的兴趣吗,甚至对于书籍,由于他本身的政治立场,也体现出一种不尊重,书籍的地位从一开始就只是一个有关正统的故事,历史上对于出版这一块管得很严,可见,我们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会玩政治的民族,也就是整人学。历史书,或许也只有这种书改动是最少的吧,但是这些写书的人本身就是经过严格挑选的,也不是谁都可以写历史的,三国演义,应该在古代就有改动历史的嫌疑吧,把曹操刻画得这样一个人物,现在就有点诽谤的意味了。这是一本有关政治斗争的小说,有关军事的小说,很多人读他,首先就是带着学习的态度来的,学习怎么谋略,我想更多的是怎么整人的,引用他的地方大多是开始整人的时候,讲究谋略的时候,如同资治通鉴一样的作用,这方面,三国演义可以说是整人方面的入门书了,首先在于他的普及度,然后是他确实不厚。


  好奇怪,周瑜打了半天把曹仁打跑,一回城赵云已经拿了南郡,这件事孔明实在是做得缺良心,但一气周瑜反而把周瑜塑造成了反面人物。看来是罗叔的三观存在问题而不是我的!也许吧= =+
  
  说实话看这遍之前我对吴国的情况一无所知,以前根本不知道樊城之战时吴国为什么要插一脚暗算关羽,也不知道陆逊为何火烧夷陵,是有多大仇?看看这前面,孔明一而再再而三耍弄吴国上下君臣,这就是仇!
  
  或许出于理性,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我是坚定的三分论者,认为吴国不和蜀联盟就是死路一条,但放在三国演义当中,我可能也是炸毛那一党,笃定两分,绝不想和刘皇叔那种伪善者联手,也不想听孔明这个奸诈之人的摆布。所以我简直太佩服鲁肃了,也许看起来愚蠢,但他是真正有大谋的人,与其说他是被诸葛亮利用,不如说他也在利用诸葛亮,忍得欺负,信仰坚定。


  前 言
  
  由于《三国演义》是基于史料加工而成的历史演义小说,所以一问世就有人研究它到底有几分真,三百多年来最权威的说法是章学诚的“七实三虚”,已被大部分学者接受。近年来,在虚实问题上,先后出版了盛巽昌的《三国演义》(补正本)和张国光的《三国演义》(文史对照插图本)。最近有人另立高见,认为《三国演义》五分真都不到。文中言之凿凿,似成一说,但毕竟为一面之词,仅算一家之见。由于没能分析全书,所以每出一说,均有支持者,不乏反对者。
  
  一.史实与虚构的划分
  
  我自幼酷爱《三国演义》,亦喜《三国志》,有时为之而通宵达旦,每逢绝处常常拍案称奇。最近终于将传记体的《三国志》改成编年史的《三国志》,并完成了《<三国演义><三国志>对照本》。该书的排版方式为:左边是《三国演义》,右边为裴注的《三国志》,中间夹了一点《资治通鉴》资料。到了这一步应该说《三国演义》中的史实一目了然,其实大谬不然,全书排完后才发现史实与小说并不一致的方式很多,但不少地方是真中夹假,一时无法定论,大致有如下类型:
  1.《三国志》简略,《三国演义》详细
  《三国志》中记载了某件事,但很简略,廖廖数字;而《三国演义》中则为长篇大论,通情达理,且是某一回中的重头戏。以三请诸葛亮为例:
  《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仅有12字: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而《三国演义》则从第三十七回中开始,至三十八中,用了整整一回篇幅,近4,900字来描写“凡三往”。从这一例中可以看到,刘皇叔是去了三次隆中,也见到诸葛亮,这些全为史实,但远非《三国演义》所说的如此活灵活现,那么这一件事能说有几分真呢?
  2.《三国演义》更换角色
  《三国志》原有记载,而到了《三国演义》中却换了主角。常常把他人的功劳贴到某人的脸上,或者把某人干的坏事栽赃到大白脸的头上,这类例子颇多,下面仅举二个例子予以说明。
  如《三国演义》中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虽非全为事实,但确有详载,相差亦不太大。而“博望坡军师初用兵”却差别较大,博望坡确有一把火,放火者非“军师”,而为刘先主所点,而且烧的是自己的营房!
  《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云:
  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又《三国志·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第十八》载:
  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区区144字,可到了《三国演义》中则起于第三十九回:“自是文官大备,乃聚武将商议南征。夏侯惇进曰:… …”跨越第四十回,至第四十一回:“令大军分作八路,一齐去取樊城。”洋洋洒洒,凡7,073字。经罗贯中的描写,自夏侯惇之辈到张飞、关公们,从视诸葛村夫为无流之徒,一跃进为战无不胜之神人!也是罗贯中这一笔,可苦了要弄清“真虚”之辈,是耶,非耶?公论何在?
  3.以上情况兼而有之
  许多情节实际是上述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如世人津津乐道的关公温酒斩华雄,就是一例,《三国志·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第一》记载着:
  坚复相收兵,合战於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三国志》中仅为24字,而《三国演义》中则从“华雄遣人赍鲍忠首级来相府报捷,卓加雄为都督”,一直到:“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计1,640字。书中华雄是先后斩了:鲍忠(且生擒将校极多)、祖茂、俞涉和潘凤,还大败了孙坚,一位如此之当世豪杰,却为关英雄不费吹灰之力而斩之。
  如果说上述两例还马马虎虎凑合着,这一例却不一样,但八鞭子也能挨得着:关公、华雄真有其人。
  由此可见,要确定一个事件的真假还不太容易,必须定个标准或假定,再分析全书。本文中最重要的标准有三条:
  ①移花接木者。两书中叙述相同,仅仅是《三国演义》中说明较细,描述居多,本人假定“基本属实”一般定为0.8到0.9。只要字数相差不太多,仅换一个当事者时,将真实程度定在0.5 到0.7之间。
  ②由于本人已经将《三国志》改成了编年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大量不一致之处,本人选取与《三国演义》最接近的史实。
  ③对于裴注中的一切说明均认为是史料,本人不打算考证裴注内容的真假,同时都假定《三国演义》参考了这一部分内容。
  以上标准和假设仅作一家之说,欢迎与大家商榷。
  
  二.各回虚实的分析结果
  
  将《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对照本排列出来后,笔者按以上标准列出两书中所述事件之间的差别。
  本文采取的真实度的标注方法为:如0.95意味着95%的内容录源自于史实,以此类推,0.2则基本为虚构,即与史实相近程度不到20%,这种标明真实度的方法取自于数学。
  现先举一例来说明这一编排方法。
  第一回 0.9
  虚构的主要故事:三人桃园祭天地,三人救董卓
  虚构人物:程远志
  其实际意义为:第一回中有80%的叙述与《三国志》相同,在《三国志》中仅“三人桃园祭天地”和“三人救董卓”没有记载,本回中还虚构了一人物“程远志”。
  下面是各回对照结果,以及相应的一些说明,见下页。
  将上述120回的真实度相加后得75.8,再除以120回,仅得0.63,即《三国演义》全书只有六分真,准确地说仅有6.3分真。这与章学诚的“七实三虚”非常接近,因为本人还没有将《后汉书》与《晋书》对照的结果加上去,如能加上这两书,真实度肯定会有所提高!
  
  三.作者虚构故事的主要目的
  
  《三国演义》中除了文学艺术加工的需要外,那么虚构故事主要用在哪些地方?主要是神化关云长和诸葛亮,同时丑化曹操。
  1.塑造关云长——虚构最多的部分之一
  在对照本排到18回时,我发现《三国演义》所用的史料较多,很多回的真实度在80%以上,尤其是一些人物的妙语,几乎全抄史书。但关云长一出现后,虚构部分急剧增加,其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如下:
  (1)移花接木法。
  第一例为“温酒斩华雄”,华雄被斩是事实,时间和地点也还一致,但为孙坚所杀。上面已有说明。
  第二例是斩文丑,这一例的情形与上一例几乎相同,文丑是在官渡之战的初期被杀,但是曹操所为,与云长挨不上边。
  第三例举了不值一提的小将——蔡阳。这是刘皇叔大作,即使是这位——仁兄加皇叔的功劳,也敢贴到了云长的脸上。
  (2)纯为艺术而创造的人物。
  《三国演义》中虚拟的大将级人物不多,但为云长特设两员:关平与周仓。即使在《资治通鉴》中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究没能查出个“据何典籍”来。
  (3)突出关云长虚构的故事
  为了突出云长,《三国演义》中虚构了“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且前后达二回半之长,1万余字。文中写得栩栩如生,所用笔墨仅次于诸葛亮。它成功的描述了一身正气的云长:不近女色;信誉卓著;忠君。而大奸雄曹操为了拢络他,前所未有的大发慈心,对云长是上马金,下马银,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请。至于生活,怎一个“无微不至”了得,更有甚者还用上了十多位美女作三陪。到头来换得个“来去明白,真丈夫也”。当然后面还有华容道一说。
  (4)关公显灵。
  关公显灵共2处。除了“玉泉山显圣”外,第一次显圣是杀吕蒙,第二次在第九十四回的“诸葛亮乘雪破羌兵”中,时值关兴被西羌国的铁车密围无法走脱,此时“看看至近,只见云雾之中,隐隐有一大将,面如重枣,眉若卧蚕,绿袍金铠,提青龙刀,骑赤兔马,手绰美髯,分明认得是父亲关公”。
  《三国演义》中虽将关云长写为理想伟人,但罗贯中还是提到了他的一些坏脾气,主要的是待人太傲,能在他眼中算上个英雄的人不多,初来时的诸葛亮他也曾不买账,还想胁迫刘备用“水”去挡曹军。即使听了令,又打算与难弟张飞来个秋后算账。黄忠老将军名字排在他的后面,居然声称“终不与老兵为列”,诸葛亮的一番夸耀使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当然最终其命也送在“傲”上!
  2.神化诸葛亮——虚构用得最多的地方
  历史上的诸葛亮确是伟人,《三国志》全书为830,000字,《三国志》中为皇帝以外的大人物单独立传者仅有两人(另一人为陆逊),诸葛亮传用了11,722 字,不仅如此陈寿又用了1,000余字对他作了一个全面评价,最后的“评曰 ”,加上裴松之注达3,000字,其评语之多,评价之高,均属史学罕见。而且《三国演义》问世前,后人对他的溢美之词几为空前,最为著名的如苏轼的《赤壁赋》,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更不容易的是,直到今天,没人说过他太多坏话(除文革外),由此可见他的人品确是无可非议。
  《三国演义》中,有六分真,近四分虚,这四分虚构中有三分之一用在诸葛亮身上,为了描述这位伟人,在他仍在隆中时,就声名远扬,越接近他的出场,对他的赞美之词越多,与其他英雄们相比,则是萤火与皓月,燕雀与鸿鹄之比,绝不能同日而语!
  (1)三顾茅芦
  《三国演义》中要见上诸葛亮一面很难,小老百姓免谈,就是皇叔之一晤,也迁宕时日,从年底到来年的阳春三月,“凡三往”,最后是“乃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何其隆重!
  到了草堂,还不能赐见,只能“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这一立又是数个小时,达半晌。
  他翻个身亦需惊天动地,先有豪言壮语作先导,后洗梳半响,让皇叔再凉一会儿。在他手下和身边的亲朋好友没有一个是等闭之辈,连青童也出口不凡,能得与他同辈的四大人物之一者,便可得天下。
  诸葛亮的出场是从“元直走马荐诸葛”到隆中对,计5,809字,伟人必竟是伟人,出个场竟那么难。在5,809字中,除了名字以外,几乎全为虚构!
  (2)赤壁之战——《三国演义》中虚构的故事最多
  接下来的一大段是“火烧赤壁”,这八回几乎全为艺术杜撰,经过这么一笔,诸葛亮成了通天文,晓地理,明阴阳,精阵法,算风云,擅长于火攻水淹,陆战水战车战马战无一不精的神人。
  从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到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计八回,约37,900字,几近一中篇小说,其中的故事绝大部分为虚构。
  在第四十三回中近5,200字,其中“诸葛亮舌战群儒”一回除了人名外,所有对话均为虚构,但这一对话中立论如此正确,反驳如此准确有力,一言便击中对方要害,以致立论方全无招架之余地,更谈不上组织反击,最终置对方全无容身之地。可以这样讲“舌战群儒”乃一千古绝唱。
  第四十五回中有5,507字,史书记载少而又少,这一回中引用了一段“江表传”中蒋干的事迹,前半部分还算给蒋干一些面子,可后半部分纯属虚有,大丈夫蒋干成了一跳梁小丑,这一切全了为描写周瑜的雄才大略,当然仅为诸葛亮垫个底。《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记载如下:
  《江表传》曰:初曹公闻瑜年少有美才,谓可游说动也,乃密下扬州,遣九江蒋干往见瑜。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乃布衣葛巾,自托私行诣瑜。瑜出迎之,立谓干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干曰:“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瑜曰:“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因延干入,为设酒食。毕,遣之曰:“适吾有密事,且出就馆,事了,别自相请。”后三日,瑜请干与周观营中,行视仓库军资器仗讫,还宴饮,示之侍者服饰珍玩之物,因谓干曰:“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干但笑,终无所言。干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计344字。从史实中可知,蒋干是奉命行事,绝非为了邀功。回来后的报告是“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确是实事求是,并没有做任何小动作,害得他人屈死曹操刀下。
  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为4,819字,而史实更少,借箭回中的《三国志·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弟一》仅有记载如下:
  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从记载中可以看到,借箭的始作俑者,孙权也。但到罗贯中笔下,却成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而且是《三国演义》中最成功的故事之一,同时我也常常在想如果把这一节再还给孙权,效果会怎么样呢?
  火攻一计的故事又是如出一辙,几乎成了借箭的翻版,《三国志·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弟一》载:
  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到了《三国演义》中一切全变了,想出火攻之计的有两人--诸葛亮和周瑜,而且两英雄所见略同,手掌中全为“火”字,可见两人的判断是如此准确,真神了。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整个这一段中属于史实的很少,多为虚构。但也有一点:这一段中,除了诸葛亮与周瑜外,其余数人的业绩均属史实,而周瑜这个人物的描述也有史实部分——只要不与诸葛亮在一起。
  整个赤壁之战中,先是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和周瑜,草船借箭,议用火攻,神借东风,三气周瑜,抢占彝陵,智算华容道,最后这样一位完美的神人就造出来了!
  别小看这段故事中虚构居多,它是民间流传最广,也是最得人心的部分!
  (3)七纵七擒孟获
  七纵七擒孟获在历史上还真这么一回事,《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中有样一句话: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凡36字,如果把裴松之的注全加上去也仅334字,其书云: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诏赐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事在亮集。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到《三国演义》中整个面貌焕然一新,从第八十七回“征南寇丞相大兴师,抗天兵蛮王初受执”到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的前半部分,共4回半,过23,000字。七擒孟获与火烧赤壁还不一样,虚构的故事特别多,其中的人名也多为乌有,如:鄂焕,董荼那、阿会喃,蛮将不说,诸葛亮手下的大将也冒出来一二位如关索。
  《三国演义》的第八十八回情节在史书中是有一些记载,但不太多。到第九十回,史实就更少,仅《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记载:
  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
  其中第八十九回就赤膊上阵了,没有任何记载可言。
  由此可见,这几回全为虚构故事,通过上述艺术加工一个伟人,一个家喻户晓的神人就横空出世了。
  一个根据史实创作出一个伟人,而且成功到了史无前例,很可能是空前绝后的,只要读过该书的人都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有了诸葛亮就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谁要是背离这个原则,哪里不执行这一方针,哪里就要掉脑袋,就要走向失败。对老百姓是如此,大将是这个结局,连皇叔大人也不例外。本书中的例子信手可拈:李平运粮,不按这一正确路线,结果削职为民,终为左衽,要知道李大人是白帝城五大托孤人之一。马谡自以为熟读兵书,占山立寨,则失街亭,最后是挥泪斩之。魏延大人胆敢另有主见,活着用你一技之长——勇猛,死后成了马岱的刀下鬼,而且背上一个黑锅叫他永世不得翻身!以上仅为小例,皇叔大人才为典范,不听老人言,七十万大军葬送在夷陵,本人漂流他乡,屈死白帝城!
  反过来,在诸葛亮出山前,刘皇叔及两位难弟们,只有失败的份儿,如丧家之犬:投靠于袁绍,栖身于曹操,屈辱于吕布,寄迹于刘表,朗朗乾坤,大刘江山,竟无皇叔的立锥之地!自亮出山,如鱼得水,火烧数十万大军于赤壁,借巧豪夺荆州于孙权,霸占益州于刘璋,扫荡孟获于南蛮,造木牛流于祁山,火烧司马懿于上方谷,射死张郃于木门关… …。
  三国历史上与诸葛亮同辈的谋士不下五人,东吴有吕蒙、陆逊,曹操手下有郭嘉、贾诩及司马懿、邓艾和钟会辈,但经过《三国演义》的加工,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的谋士全消失了,数百年来诸葛亮家喻户晓,人人称颂,杜撰之小说能有如此神通,尚有何言哉!
  3、受伤最深的人——周瑜
  周瑜死时年仅36岁,可他一生战果辉煌,为人豁达,精通音乐,陈寿专门为他立了一传,计4,952字,对周瑜的为人评价也不低:
  (1).瑜长壮有姿貌。
  (2).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於庐江。
  由此可见,时人对周瑜的评价极高,度量不下于笑口常开的弥勒佛,程普“数陵侮瑜”,而瑜从不计较,“折节容下,终不与校。”,以致于程普发自内心地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瑜之人品无瑕可击矣!而且他对音乐的造诣也极高,史云:
  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可以这样讲,历史上的周郎是标准的男子汉,大丈夫,应有的才华他全占了,到罗贯中笔下也是无瑕可击,但一碰到诸葛亮,周瑜的一切就改变了,最为特出的例子是在“火烧赤壁”的战场上。
  (1)赤壁之战中的周瑜
  历史中确有赤壁之战,而且不是一场小战,此时的刘备已经走投无路,鼠窜到了夏口,曹操士气正盛,灭掉刘备易如反掌,只等时机。此时诸葛亮最先看到了这一点,而且想到了出路,《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曰:
  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还是老办法,不过换个瓶子,即再找个投靠主人——孙将军。诸葛亮与刘备的意见可能不一致,他首先想到的是苍梧太守吴巨,大概是怕孙权架子大,瞧不起这位皇叔。所以当鲁肃一提出去东吴闯荡时,刘备大喜过望,似有迫不及待之歉。《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云:
  肃故进前,与备相遇于当阳。因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臣)〔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使自结于东,崇连和之好,共济世业,而云欲投(吴臣)〔吴巨〕,(臣)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大喜,进住鄂县,即遣诸葛亮随肃诣孙权,结同盟誓。
  这就是大战前的态势,《三国演义》中亦忠实于史书,出入不大。——即刘备已是无地自容,能投靠的都投靠过了,此时只要有奶就是娘,正巧鲁肃送上门来,诸葛亮来个顺水推舟,刘备则渔翁得利,大喜过望。
  到了东吴,诸葛亮在促成孙刘联盟中起了很大作用,此时东吴大臣们已闻风丧胆,诈词一发,个个腿软股栗,像是少了膝盖骨,唯有下跪才能保全江东。当时主战者仅有鲁肃。孙权虽被一时说服,大臣们一发高见,他又会动摇。
  此时的诸葛亮确有高明之处,他的说人方法很特别,先假借激将法,一激之下的孙权竟勃然大怒:“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然后又是一番高论(此论不亚于隆中对)和精辟分析,据《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
  豫州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此论虽子牙亦不为之过,说得孙将军心花怒放。在联孙抗曹中,诸葛亮确实功不可没。此时还有一位促成孙刘联盟的最关键人物——周瑜。在做孙权的思想工作中,更有举足轻重之劳,他先分析曹操之后患,一步一步入情入理地分析,一句一句切中主题,然后才发豪言壮语,真可为功到自然成,瑜云(《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此论一出,效果立显,孙权勃然大怒(《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这时孙权的决心之大,已经形影于色(《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权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周瑜的高明之处还在下一着,以数量对比开解孙权的狐疑之心,以坚定必胜信心,并使其付之于行动(《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及会罢之夜,瑜请见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原将军勿虑。”权抚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文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顺带一句,从这一怒还反应出一个情况,刘备还是一无名小卒!
  由此可见说服孙权的功臣有三人,鲁肃、诸葛亮和周瑜,其中功劳最大的要数:周公瑜!
  概而言之,促成孙刘联盟者全非由亮用“自有对答之语”来舌战群儒,智激孙权,计拨周瑜所奠定的基础。而是周瑜先分析曹操的致命弱点,再以数字开解孙权,最后是用实际行动担当起将曹操赶回老巢去的重任!
  此乃战前,以后的赤壁之战与诸葛亮就无缘了。《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中对火烧赤壁的过程记载最全,摘录如下: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江表传》载盖书曰… …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江表传》曰: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于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公退走。备与瑜等复共追。
  区区540字,战役过程中有特写(火烧的全过程),有详载,地点人物一一交代得清清楚楚,绝无含糊之处——即此场战役的总设计师是黄盖,总指挥者是周瑜,具体负责人还是黄盖,此时的诸葛亮在云里,在雾里,在风中!
  回过头来再读一下《三国演义》,前前后后达8回,回回均是诸葛亮的重头戏,处处都是孔明的神机妙算,事事不出亮之所料,大致过程为:
  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最后是他在隆冬季节借来了三天三夜的东南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也有可能孙权周瑜早已灰飞烟灭。
  此时的周瑜又干了些什么,主线有两条:一是为了东吴远大前程,处心积虑要谋害诸葛亮,二是积极备战对抗曹操。应该说第二件还是符合历史潮流,就是这一点,罗贯中还是没有饶了他——坑害了同窗学友蒋干仁兄,害得黄盖大吃皮肉之苦,庞统枉跑一趟曹营。题外之言少说,先谈一谈谋害诸葛亮的过程,共四步:
  聚铁山断曹操粮道——谋杀刘备——草船借箭——七星坛追斩诸葛亮。
  这一回要说明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将诸葛亮逼上死路,而且是屡败屡战,至死不回头。每一次阴谋诡计又是由于诸葛亮巧施诡谲小计,化险为夷,而每一次遇险后,亮均不介意,常常付之一笑,何等的大度!
  各方面的备战也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一点上确实没有歪曲周瑜,大体如下:
  说服孙权——利用诸葛谨为兄长的特殊地位,引进诸葛亮这一人才——三江口曹操折兵——计赚蒋干,借刀杀害蔡瑁、张允——用黄盖的苦肉计诱使曹操上钩——派遣庞统打入敌人心脏——三江口周瑜纵火。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一点:只要周瑜不碰上诸葛亮,便八面玲珑,处处威风,小日子过得还真滋润!
  (2)孙权嫁妹与借荆州
  赤壁之战后,格局已定,东吴空前巩固,上下一心,可《三国志》中不知何故在《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第二》冒出了一句:
  权稍畏之,进妹固好。
  按字面理解,孙权想巴结刘备,送上了自己的妹妹,这在当时的环境中,亦不失为一着高招,无可非议。可到了《三国演义》问题就复杂化了,而且连累了无辜——周瑜。嫁妹是家事,是隐私,谅公谨也不敢横插一杠,更不敢奢想用皇妹作美人局手段。果真如此,则成何体统!
  其实孙权妹妹亦非常人,《三国志·蜀书七·庞统法正传第七》载有:
  初,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故言如此。
  这是典型的英雄遇美人,千年难逢之公主见王子的言情小说,没有什么计中套计,一环连一环。再详细一点,从史载中可以看到,孙权嫁妹中主角是孙权,是想傍大树乘凉,与旁人无关。
  在《三国演义》中,孙权嫁妹是周瑜先出了个馊主意——用现在的话来说叫放鸽子,只是这个鸽子大了一点,想钓对方的荆州,话说回来女方的代价也不小,是孙大人的妹妹。
  这场戏很怪,双方主角——周瑜和诸葛亮均没有出场,全在遥控,周瑜占尽地利,所以每出一计均可以直接传达,诸葛亮没有那么方便,但他神通广大,叫赵云贴肉带了三个锦囊。
  结局是可想而知的,周瑜是一步一步走向失败,可每失败一次,又能找到更好的妙计,实在无计,则图尽匕首现,最后结论是千古绝句——陪了夫人又折兵,还说是周瑜闯的祸。事实呢?《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云:
  刘表故吏士多归刘备,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到,刘备诣京见孙权的目的非常明确,认为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因此求都督暂借荆州。此时的周瑜确实干了一件不光彩的事,出了一个馊主意--向孙权奏了一疏,用“三陪小姐”使老刘乐不思蜀,三兄弟天各一方,这美人局手段太上不了台面。
  (3)三气周瑜
  在小说气死一员大将或一开国老臣的情况不多见,但在《三国演义》却发生了两起,一起是我们下面要说的气死周瑜,另一起是王朗。用一计二计三计而气死一个大军事家,这在历史上恐怕是难得之怪例,
  先读一下《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了解一下周瑜死的整个过程:
  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廖廖数语,全部才18字,但有一点很明确,周瑜是去巴丘的路上病逝的。现在回过来看一看三气周瑜吧。
  一气周瑜是为争夺南郡而金枪迸裂,差点一命呜呼,既然上面已有说明,这一步就不多谈。二气周瑜是由于上一节中“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一美人局手段失败而气出来的。第三是想用“假途灭虢”之计,结果又是反遭暗算,这次把性命都搭了进去。
  本来人死,恩恩怨怨也该结束了,可又冒出了“柴桑口卧龙吊丧”,这一次不光诸葛亮表现出色--一纸祭文,两行伤心泪,赢得了东吴的一片同情声,还引来一凤——庞统大谋士。这一本万利之行,只有卧龙先生才能有此神力。
  
  四.《三国演义》的伟大艺术成就
  
  现在再回到正题,《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均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四大史书中有《三国志》,四大名著中有《三国演义》的《三国演义》绝不逊色于《红楼梦》、《水浒》和《西游记》,而且仅次于《红楼梦》,绝不逊色于《水浒》和《西游记》。那么《三国演义》中引用了近65%的《三国志》史料,应该说这是典型的抄袭行为。可其实不然,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而且《三国演义》比《三国志》更为深入人心,例如现在还有关帝庙,人们还在崇拜诸葛亮,神州大地处处有人在研究《三国演义》,年年均开《三国演义》研讨会,人们还苦苦寻找《三国演义》的作者。而且不仅在中国,在日本、东南亚也是如此。其魅力何在?
  1.虚构故事及历史影响
  《三国演义》中虚构故事不太多,但每一个故事都流传极广,下面仅仅列出其中的几例,这些均为罗贯中们创造,且从下面18例借以窥一下《三国演义》的成功之处。
  (1).第一回中有一小插曲,即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2).第五回中关公温酒斩华雄。
  (3).第八、九回王允利用貂蝉设连环计。
  (4).第二十一回中的曹操煮酒论英雄和望梅止渴。
  (5).第二十七回整个一章“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6).第三十七回中的刘玄德三顾草庐。
  (7).第三十九回中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8).第四十回中的诸葛亮火烧新野。
  (9).第四十一回中长坂坡赵子龙单骑救主。
  (10).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
  (11).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
  (12).第四十六回的草船借箭和黄盖的苦肉计。
  (13).第四十九回诸葛亮借东风。
  (14).第五十回华容道义释曹操。
  (15).第五十一回到第五十六回中的孔明三气周公瑾 。
  (16).第七十九回中兄逼弟曹植赋诗。
  (17).从第八十八回到第九十回的烧藤甲兵与七擒孟获。
  (18).第九十五回的马谡失街亭和诸葛亮的空城计。
  在这18个故事中能得一者就能永垂史册,更何况它们还不是《三国演义》的全部精华。
  2.描写各种人物死的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有目共睹,研究人员之多,范围之广非局外人能想像的,因此由我来谈《三国演义》太不合适,但讨论一下该书中最不引人注意的小处——描写各种人物的死,来说明一下《三国演义》文学艺术成就。下面为本人的一点读书体会。先看一下壮士们英雄牺牲的场面。
  ①诸葛亮之死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写得太长,又夹了不少装神弄鬼之处,但是临终遗言仍不失为字字珠玑。
  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叹息良久。
  此时他尽力去做的是“出寨遍观各营”,最先想到是“不能临阵讨贼”,革命了一辈子,到死还没有想到为子孙捞好处,为本人树碑立传!也正因为这一点,后人没有忘记他: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他的子子孙孙也因此荫福绵延,要我说,这才是最大的遗产!
  又如史太慈之死。在《三国演义》中史太慈算不上革命家(大英雄),所以对他的死没作任何评论,只是临死时大叫曰:“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作者的情感一览无遗,就这短短的29字,胜过了气吞河山的豪言壮语,激励了一代代的读者们。
  ②忠臣之死
  《三国演义》中写忠诚之士的死很多,本文仅举两例——沮授和审配,从这一不起眼的水珠来反射出《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沮授乃于营中盗马,欲归袁氏。操怒,乃杀之。授至死神色不变。操叹曰:“吾误杀忠义之士也!”命厚礼殡殓,为建坟安葬于黄河渡口,题其墓曰:“忠烈沮君之墓。”
  沮授壮举不仅为河北义士引以为傲,而且感动了杀人如麻的曹操,使他幡然悔悟:“吾误杀忠义之士也!”为了纠正这一错误,曹操命“厚礼殡殓”,树碑纪念。“忠烈沮君”竟出于杀害他的敌人之手,谁还会怀疑他的忠诚之心呢!
  忠义之士审配之死是用另一角度来描写,即重点“突出”他就义时的一瞬间:
  临受刑,叱行刑者曰:“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乃向北跪,引颈就刃。
  这36个字中没有一个字是豪言壮语,没有一句要后人背下的“好字好句”,可字字催人泪下,处处使人想到审配的忠烈情景:大义凛然的审配叱吒行刑者的形象、向北而跪的忠义场面、引颈就刃的壮举,将永远铭刻在读者心中,且无情地鞭鞑着一切贪生怕死的小丑们!同时也说明英雄不是树出来的,更不能全靠吹。是英雄,自己人不会忘记,敌人也会肃然起敬。
  壮烈场面能写到如此,审配虽死犹生!
  其实最为壮烈的死是孔融二子之死,共41字,从这二子的一句话,计9个字,就能看到他们的未来,甚至可以这样说“有子倘能如此,死复何恨!”《三国演义》曰:
  左右急报曰:“尊君被廷尉执去,将斩矣!二公子何不急避?”二子曰:“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
  我相信:再也找不到比它更能表示面对死亡而临危不惧的遗言,而且这是出于两个不懂事的孩子!
  ③.小肚鸡肠人——周瑜之死
  以上全是“朱时茂”们扮演的正面人物,其实反面人物也写得各有千秋,例如写小肚鸡肠人的死——周瑜之死就是一例,其遗言仅六字,但足以遗臭万年。《三国演义》云:
  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请注意不是死而是亡,不是一声而是数次)。
  从这一长叹中可以看到,周瑜的度量何其小也!“既生瑜,何生亮!”是小家子人物的最成功的绝妙写照,是空前,亦为绝后。
  ④最著名的遗言之一——刘备嘱儿
  刘备戎马一生,为人宽厚,自认为曹操占天时,孙权有地利,而他只能取人和,所以在他的遗言中全谈道德的重要性。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
  ⑤曲折但扣人心弦的杀人
  最为曲折但扣人心弦的杀人过程是杀吕布前一段对话,从这157字中可以看到吕布的求生渴望,曹操的犹豫不决,刘备的奸雄,吕布最后一句话揭穿了刘备处世的圆滑。全文如下:
  布告玄德曰:“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玄德点头。及操上楼来,布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操回顾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布目视玄德曰:“是儿最无信者!”操令牵下楼缢之。布回顾玄德曰:“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
  第一步吕布为了活命,全面展开外交攻势,先向刘备求助,玄德老奸巨猾只是“点头”,不置可否,不显山水,没露庐山真面目,可称滴水不漏。到了楼上,吕布的“叫曰”成了最成功的说人术之一,仅28字就彻底打动了曹操的心,此时刘备如能念及“辕门射戟”,一言就能活吕布,可刘备毕竟是一代枭雄,11字就击中曹操的要害,且一锤定音。此时吕布才明白刘备为人:“是儿最无信者!”布走前说道:“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这一句,无情地鞭鞑了刘备的良心,也用事实向曹操说明这个忘恩负义之徒的为人。


  我最怜君中宵舞
  ——陈宫就义
  
  
  我们常说的历史,“一方面由客观的存在演化而成,是一种(至少曾经)客观存在过的主体;但另一方面,作为人们描述中的历史和历史学之中的历史,它又具有间接性和主观性。在讨论史实对历史小说的影响之前,我们不得不注意到,所谓的‘史实’,有可能已经是渗透了权力而远离真实的话语”(晚树:《从史书到小说:事实的叙述与事实的构造》)。这一点在三国演义的取舍中显得格外鲜明。
  
  譬如陈宫在白门楼上的结局,演义几乎照搬史书上的记载。但由于小说中,陈宫与曹操的旧日瓜葛迥异于历史上的“靡不有初”,就使得这一段故事染上了自己的价值判断色彩。
  
  我更喜欢正史上的曹陈关系。“刚直烈壮”的陈宫的道德意识和使命感极强,可以为了曹操深入兖州游说:“今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助他成就霸王之业;也可以因为曹操屠城、杀名士,作恶多端,愤而背叛了他。不单是一走了事。三国志载,“会张邈与陈宫叛迎吕布,郡县皆应。荀彧、程昱保鄄城,范、东阿二县固守,太祖乃引军还”——几乎给曹操带来了灭顶之灾。然而后来在吕布手下,陈宫又有可疑行动(详见裴注中曹性事件)。“布欲降,陈宫等自以负罪深,沮其计。”献帝春秋说得干脆利落:“逆贼曹操,何等明公!今日降之,若卵投石,岂可得全也!”
  这种情况下,别说陈宫不肯投降,就是从军法上说,也不该饶过。因为还有一句话,“昔曹氏待公台如赤子……”
  
  演义里,陈宫有恩于曹操。价值观上的分歧被浓缩为一个戏剧性的情节。京剧《捉放曹》有一段唱词相当精彩:
  “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背转身自埋怨自己作差。我先前只道他宽洪量大,又谁知是一个量小的冤家!马行在夹道内难以回马,皆因是花随水,水不能随花。这时候我只得忍耐在心下,既同行共大事,必须要劝解于他……恨曹狠毒真难渡,将来曹董一样人!”
  
  粉墨登场的曹操和陈宫不约而同地被脸谱化了。曹操成了心胸狭隘的小人,陈宫则成了纠结迂腐的懦夫。所幸我们还有电视剧可以看。
  
  
  94版曹操为报父仇大破徐州那集,陈宫曾为生民去求恳他,毫无悬念地被拒绝了。盛怒下的曹操甚至说出“公昔弃我而去,今有何面目复来相见……公虽为陶谦游说,其如吾不听何”的言语。而后陈宫投了吕布——因为吕布是有能力对抗的曹操的大军阀——这几乎是带有赌气色彩的报复行动。遇到这样一个“每不从其计”的主公,是陈宫的不幸。然而我是忠臣控,这一点毫无办法。陈宫的运筹、忧心、悲悯、刚烈,被演员修宗迪表现得淋漓尽致。
  
  白门楼,座上客,阶下囚。
  曹操劝了。劝的语言与史上无异。曹操不是宋江,不可能跪下来求对方投降~
  “奈卿老母何?”“若卿妻子何?”已是他最大的低头。
  而陈宫没有接受。
  “请出就戮,以明军法。”
  就这样固请一死。
  
  后汉书载,“布及宫、顺皆缢杀之,传首许市”。三国志载,“太祖召养其母终其身,嫁其女”。鱼氏典略还补充了一个细节:“太祖泣而送之,宫不还顾”。
  我没有办法不感动。尽管曹瞒传中有句话很煞风景:“其所刑杀,辄对之垂涕嗟痛之,终无所活。”
  
   94版白门楼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曹陈临终对视,曹操面露不忍,陈宫由漠然转淡然,画外音响起两人昔年的话:“我欲弃此县令,随君去图大事。”“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那个震撼感~
  
  最后提一笔新三~ 斯基瞒的啰嗦没法看。只有那句怒斥“胡说!我怎么会流泪!”让我找到了一点感觉。
  
  
  2010年9月初稿,2013年11月改定
  


三国演义里就是主角光环。放在学术上叫做“正统论”。蜀汉是正统,所以是正面人物。另外,罗叔在三气周瑜之前,已经于赤壁之战里把周瑜写成了一个心胸狭窄的人,造成“他气死,他活该”的错觉。


多谢指点!
其实我也就是吐吐槽,我是非常佩服罗叔的,也非常喜欢他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刻画。以前我无脑恨吴国,现在总算是黑转路人了,嘻嘻。
以前我也因为演义里对周瑜性格的塑造而对他不屑一顾,这次细细读来,发现演义里还是有不少对周瑜地位、才能、用兵的描绘,我对他的印象改变了很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