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我的书房

董宁文 编 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

2005-5  

出版社:

岳麓书社  

作者:

董宁文 编  

页数:

2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谁说非要有个书房不可,我就不信。没有书房,书还得读。回想年青时太幼稚,召祸被戴帽,痛苦得要死,多亏躲在本单位的锅炉房内,读完《庄子》,得以自解倒悬,终身受用。此后又在拉煤拉米余暇,攻读《易经》、《诗经》、《楚辞》、《汉赋》,积有心得,使我不至为新诗所耽误,老来能混一碗饭吃。又后来机关图书馆扫除所谓封资修的黑书,数干珍籍被囚禁一室。人事科长怜我贫穷,吩咐说:“你进去住宿,好生看守着,房租就给你免了。”他于我有恩,没齿不敢忘。有书读,那就好,要什么书房。 遥想元明之际,王冕牧牛读书,陶宗仪耕田写作,不但书房,连书桌也没有。晚明归有光少年有书房,名叫项脊轩,有一篇《项脊轩记》,读中学背诵过,艳羡他。他生在宫宦人家,所以享有书房。寒门子弟居处逼窄,休想。不过,茅檐瓮牖之下历来都有才士颖出,以验证不公平的世道仍有公平在焉。旧社会再黑,也给读书人留了一条出路,使斯文一脉得以延续,薪火不绝。 最可怕的是二十世纪的十年文化浩劫,珍籍搜掠殆尽,无书可读。拿一本书给你,你也不敢读,装憨作傻,胼手胝脚,或有助于偷生保命。莽莽神州,此时仅有极少特权新贵如姚文元者,以及他手下的棍子们,能够徜徉于书房之内,翻档查籍,以构陷天下的臭老九。什么书房,我诅咒它! 天道好还,黑暗终有尽头,隧道终有出口,命大不死的老九们终于爬出洞来,抬头见到天日,且有自己的书房了。当然,有的精致些,有的简陋些,不一。好在“鹪鹩所栖,不过一枝”,都不在乎这个。精的固佳,陋的亦不坏。所憾者壮岁不复返,其间七老八十“春秋鼎盛”的在本书内已占绝大多数,而“富有春秋”的如伍立杨、刘俊也满四十岁了。愿我读者拭目看个仔细,这是一群天鸡,登金陵之凤台,啼文化之清声。事关风雅一脉,非徒娱入耳目。“烈士暮年,壮心未已”。声动金石,旨在呼唤大光明,瞻望新时代,而不是在各赞美其鸡窝,如胥靡小知者之沾沾自喜也。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三年前搬家到大慈寺路,总算有了专用书房(从前那个兼作睡眠与会友之所)。就怕自己驽骀成性,日无一得,对不起高书橱和大书桌。川剧《做文章》那个少爷逃学,三年才读完一本《百家姓》。叫读《论语》又认不得日字,惊叹道:“噫,三天不进书房,日字就长胖了!”我当引以为戒。

书籍目录

五十八个人写书房 董 桥序“我的书房” 流沙河我的书斋 绿 原说说我的书房 谷 林我的“静轩” 李文俊我的书斋 何满子我的“书房” 丰一吟有书无斋记 周有光关于书房 戈 革田问秋思 潘旭澜书房礼赞 范 用十全书室小记 朱 正我的书房 高 莽愧对书屋 田 原星屋小记 金性尧我与书房的情感 苏叔阳邃谷楼记 来新夏我的“知足斋” 纪 申流浪艺人的书斋情结 黄宗江我的书斋 牧 惠我与书房 止 庵且说蜗牛居 戴 煌我的书斋 许觉民我的书房 邵燕祥午梦斋 刘二刚我的书房 许渊冲我的书斋 朱健萱荫阁沧桑 屠 岸知道往哪儿去坐,也会安下心来 马振骋我的书斋 王浞华我的书房 周退密碧空楼与天问楼 舒 芜寒碜的冬青书屋 卞孝萱我的书房是分散性的 张威廉书房散墨 伍立杨闲话书斋 谢蔚明睡斋 刘 俊我的书房 王辛笛我的多功能厅 方 成“书斋”垮了 辛丰年小小书房敝帚自珍 吴岳添老牛堂依旧 王春瑜从无到有话寒斋 柯文辉如斯书房 李福眠吴祖光冲进我的书房 车 辐藏心书屋琐记 姚以恩我的书斋 黄 裳半橱书屋 韩 羽书房有张床 谢 泳不才从小有书房 韩石山全功能厅 庞 朴堆书的地方 陈四益书房 王稼句我的书房 杨 绛我睡在书房里 赵 衡书斋有无中 宋 词好书房设在家外 陈克希我的书房 陈子善偷懒的地方 彭国梁我的书房 龚明德一大乐事在书室 流沙河我的“何足道斋” 何卫东编后记

章节摘录

  直到两年前,我才有了一个可供堆书的空间,虽然这地方“四通八达”——有四个出口,但毕竟只是放我的书和书桌,称它书斋也无不可。在这之先,虽有堆书的地方,但依其主要功能,称之卧室或餐厅(家乡话叫吃饭间)更副其实。我写《新百喻》,大多是在床边的缝纫机上或饭后的餐桌上。今昔相比,也就算天上人间了。  我不是雅人,所以并没有什么斋名之类。有限的墙面,都做了书架,就算起个什么斋、什么堂、什么室的请来名家的法书,也无处悬挂,因此索性付诸阙如,不费那个神了。  书,总是聚了散、散了聚,但这二十多年,居处稍定,没有抄家的担忧,又有买书的癖好,所以越聚越多,有了堆书的空间也嫌不够,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内外两层、书上摞书,弄得要找一本书,爬高落下,里外翻腾。这也算是一种运动。  我的书,没有什么珍本秘籍,明刊宋椠固不必说,就是有限几部略有年头的书,也都是拜长者所赐。自己买的,大抵都是觉得有用、市面也常见的,只是于出版社和作者,常有拣选罢了。比如古籍,如果有多家出版社出了同一种书,我大抵买中华版或上海古籍版;校注本若有多种,则选见闻所及知道够资格的校注者,主编是谁倒是不大在意,因为知道那不过是挂名,以主编者的年龄,对书的质量他多半是不能负责的。这样拣选,只是求其比较靠得住罢了一这也是上过几次当才学乖的。  有年轻的朋友来闲谈,常常问:“这些书您都看过吗?”我只好老老实实回答说:“有些书是备查的,如工具类,不会从头到尾去读它;有些书曾随便翻翻,知其大概,并不曾细细读过;有的书看到一半,索然无味,插架之后不曾再动过;有的书因为喜欢,把它买来,准备有暇的时候再去看的。当然,也有的是细细读过并不止一遍的。”有一个书柜里的书,特别珍视,那都是师长和朋友赠送的著作,在书籍本身的价值之外,还包含着一份浓浓的友情。  坐拥书城,被认为是人生得意之事。我的书虽成不了“城”,一张书桌却也被团团围住,但我毫无得意之感,只觉得人生苦短,要看的书甚多而能看的书甚少。晋人阮遥集喜爱木屐,家中富于收藏,常常吹火蜡屐。但他感叹道:“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一辈子能穿几双木屐呢?要那么多干什么。面对许多一直想读而终于尚未读的书,我也有“未知一生能读几本书”之叹。哪一天,如果失去了阅读能力,生活将变得多么难耐。庄子放达,说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而随无涯,殆矣。但我想,人总是要“殆”的。与其在歌舞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殆”,不如在逐无涯之知中“殆”,因为那毕竟让人充实。所以我最喜欢的地方,还是我这块不大的堆书的地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我的书房 PDF格式下载



《我的书房》这本书是辗转通过岳麓书社网站上相关评论而得知的,从评论中觉得应该还是不错的吧,评论中尤其提到王世襄老人为该书题写了书名,对我而言,则平添了几分亲切,无疑促使我尽快买到手了。用两天的时间看完这本书,感觉良多。首先感慨的是书中诸位贤德的传奇人生。诸多上世纪初期生、历经坎坷岁月却书就貌似平淡实则辉煌人生的大家通过命题作文“我的书房”所叙述的与书籍、朋友的机缘读来让人心生敬佩。如果他们曾经所处的那些令人羡慕的能自由阅读、佳作迭出的年代能一直延续下去而不是被一场文化劫难所中断的话,我想他们也许对这个社会的贡献会更大。感慨良多的还有就是本书的策划、主编董宁文及其所代表的凤凰读书俱乐部以及“部刊”《开卷》的不易。一个自发组织的社团,以书籍为纽带,以思想交流为内容,却完全不以盈利为目的。一册册《开卷》、一本《我的书房》(当然还包括“我的”系列其他三本书籍)为爱书之人提供了一个清新淡雅的交流环境。空谷幽兰,喜闻其香,天成偶得,诸君共飨!


对于如我这样爱书的人来说,这是译本不可多得的陪伴。你可以尽情领略大学问家、大文化人、学者的读书习惯和学识修养,还有难得一见的他们的风格各异的书房。是一本很轻松,很质朴,很有味道的书,我喜欢,她使得我对书的情愈加激增。爱书的朋友应该读一读,并收藏之。


描写书房的书很多,但是本书写的很好,内容好,装帧也好,是好书。


爱书的人看到许多名家所写的自己书房的故事,多好啊!


何时自己才能有书房呢?自己的书在家中都堆满了呀!


非常满意的一本书!工作上的关系,评论晚了,已是拜读3遍了,正如分别逛了3次老前辈的书房……


好多名人谈书房,挺文艺的


希望自己能有一间书房。看此书是望梅止渴。


“吃笔杆子饭的人,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当是最大的快慰。”看到这句话,真是感同身受。这本书囊括了许多当代的优秀学者和文人的书斋感言,像韩石山,谢泳,陈四益,杨绛,陈子善等等。读来大气又真挚动人。书的装饰也沁透书香墨气。实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拿到這本書被書的裝幀和封面深深吸引 翻開書看到目錄 裏面或熟悉或陌生還有心底的名字,一種莫名的期待。。。細讀本書發現真的,這本書承載了多少的歷史與美好。沉痛中的釋然。。。雖然文字那麼的平實無華。可真的很打動人。。淚也落下了。這本書或許真的只適合與真正愛書之人,適合好好的珍藏。。因為有太多的東西已經不可能再重複了、、、···


买后悔了, 什么呀, 读得我也快变成老人了!


值得被拥有的好书!文章由名家出品,没得说,大多不长,一些看得出经历的痕迹。有一些也泄漏出作者的性格的某方面。每篇还配有图片。


长期以来,很是喜欢这一类题材的书籍。。。。。。


买来看看很开心


建议收集一套


好书。观后感如题。


书房随笔夏日的夜晚,独自坐在书房,很静,很热。书房,这是属于我的一片净地,属于我一个人的。在这里,我会感到踏实,感受真正的自我;在这里,心灵仿佛远离了俗世,不受干扰;在这里,我可以做很多喜欢的事,随心所欲;在这里,感受到一种真正的放松和舒畅。先来介绍下我的家。我家住在一个小镇上,我家房子是在我出生时造的,到现在也近30年了。它坐北朝南的结构,是一栋简单朴质没有任何修饰的二层小楼。楼下有一块18平米的水泥场地,夏天可在场上吃晚饭和乘凉。后院是我的一片小花园,种上了很多花草和果树,每到花开时节总引来彩蝶飞舞。楼下分为三间,东面一间为厨房,中间为客厅,西间为原来祖父现父母居住的卧室。楼上东面为阳台,中间为装修好的我的房间,西间为书房。在没装修前,我是没有单独书房的。那时,我住在楼上西房,我的房间门对着东面,开南北两面窗。房里摆放着床,衣柜,两张书桌和其他家具。书桌一新一旧。旧的靠在床边放电脑,新买的放在窗边,用于看书写字。又把原来放旧衣服的一个衣柜重新涂了红漆改做成了书橱。这样,书房便是卧室,卧室也即是书房了。书橱不大,开始书不多,还能放的过来。后来随着购书的增多,这“书橱”就无法满足了,于是把大部分的书排放在里面,把一些准备看的书堆在枕边,以缓解书橱的压力。前段时间,家里装修,父母搬到了楼下原来祖父的房间,我搬到了父母的房间。这样空出来的房间,就成了我梦寐以求的书房了。书房中书橱是必不可少的。于是装修时我要求木匠做了一个很大的书橱。它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有三隔,每隔有两扇玻璃橱窗,每隔又分为四层,每层能放35-40本书。下部为封闭的橱柜,可以放些杂物或资料之类。这样,我的这面书橱能容纳很可观的书了。书房,主要目的是为读书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看着书橱里的书渐渐多了起来。虽很多还没来得及看,心里却感到满足又不满足。满足,我的书在平辈中已经算多了,而且自己却真是个爱书人,有点自豪感;但不满足又是因为,自己看的也太少,自己还有很多方面的不足,文化功底还很薄弱,还算不得上个读书人或文化人。毕竟能成为真正文化人的不多。其实书房对我还有个很好的作用,就是避世。当不如意或感到压抑失落烦躁的时候,我常常愿意呆在书房里,暂时的逃避现实。虽只能给我片刻的安静和安慰,并无益于任何事的解决,但这已足够,至少有这个书房和这么多的书陪伴我,我会舒畅很多。余秋雨先生说,“书房,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这是学院派的语言,我不能全部参透但能有所领悟的。书房,能带给我快乐,能让我和书为伴,这已经是幸福的了。2009年7月21日晚,写于家中


这本书是许多作家描述自己书房的合集。读这本书对于了解我们看的书是在什么环境下写出来的有很好的帮助。作者的语言也很朴素,好似就在你身边和你唠嗑一样。不过相比国外作家的书房,他们的书房就像好多人自己说的一样,不堪称之为书房,毕竟太简陋了。


最先得到的是《我的书缘》,通过它,知道了“我的”系列还有另外3本,于是通过这里买到了《我的书房》。配有作者老照片的这本书,依然散发着缕缕书香,看了”真有如同回家”的感觉。我们读到的很多好文章,就是从许多兼顾了客厅、书房甚至卧室的地方写就出来,看得时候便多了一丝不再遥远的亲切。


都是些很有学问,经历又坎坷的名人写的书房的故事。爸爸也看了,很喜欢。印刷也很有特色。


本书是一本关于书房的合集,由五十八位作者合撰而成,大多是老一辈的文人。其实,按照有些作者所言,描述的对象不能算是书房,或者书房只是居室的功能之一。可以看出,由于种种原因,真正从事文字工作或学术研究的这些老人们所拥有的书房大半都比较逼仄,有的只是房中的一角而已,但他们却也能自得其乐,在与过往的比较中获得一丝心理上的满足和安宁。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配有照片,除了作者的文字描述外,读者还可以通过照片得到更加直观的感受。


有书的地方就是书房


住房房型不断创新,书房布局要多参考。


有点像命题作文,先有题目再写的稿子,有几篇显然是不好拂了编辑面子写的,所以没大有意思。


儿子要买的,说不错。封面蛮古香古色的。


不错的休闲好书


刚收到,相信不错。回头品读。


创意不错,可读吧


一般的书,不太值得。作者显然只有找齐一帮老人的手段,但没有真正读书懂书的本事,不推荐。


名家少一点,不是想象的那么好。


这本书不是我想象的好买的不值


所选作者知名的少,不知名的多。并且很多人不好好写,应付之作太多!


就是一本简单的征文合集,而且好多虽是名家,但却有应付之嫌,实在有失风范。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