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早让孩子知道的50个礼仪
2012-1
内蒙文化
黄占英
215
200000
文明礼仪就像一朵娇艳的花,历经岁月的洗礼永不凋谢,我们用爱心去灌溉,用行动去实践,让这朵礼仪之花永远开放在我们的心中。 文明礼仪就像一首悠扬的歌,在这美好的世界传唱,我们用真诚去呵护,用心灵去体会,让这首礼仪之歌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文明礼仪就像一座希望的灯塔,在黑暗中指引着方向,我们用真心去点亮,用热情去感受,让礼仪的灯塔永远亮在我们的心中。 礼仪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钥匙。南开大学有一则“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简练地概括了小学生应讲究的礼仪规范。 礼仪往往表现在一言一语,一举手一投足之间。从衣着打扮到礼貌用语,从孝敬父母到尊重他人,从同学相处到师生交流,几乎与社会活动的每一个细节都息息相关。时时表现合适的礼仪,能够使人如沐春风,其乐融融,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在人与人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让我们相互理解,彼此帮助。 小学生是21世纪的接班人,担负着祖国发展的希望,要做新时代文明礼仪的代言人。 孩童稚嫩,一举一动,稚气中流露礼仪。孔融让梨,尊敬长辈传为美谈;岳飞问路,颇知礼节,才得以校场比武,骑马跨天下;“程门立雪”更是为尊敬师长的典范。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这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所在。 孔子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孟子也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荀子亦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圣人之言犹如醇酒,历久愈加香浓。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在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熠熠生辉,传承千年的礼仪便如醇酒芬芳。 文明礼仪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基石,是我们茁壮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失去了最起码的道德底线。文明礼仪就像一颗种子,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发芽、开花、结果,指导着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让我们把文明之花播撤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本书告诉你孩子必须知道的50个礼仪礼节。
《好妈妈早让孩子知道的50个礼仪(插图本)》包括了:“善用手势传情达意”、“目光是心灵的语言”、“合作礼仪”、“尊敬长辈,关爱老人”、“一双筷子用出学问”、“文雅吃饭有益社交”、“了解传统节日
”、“远亲不如近邻”、“饲养宠物是把双刃剑”、“与同学和睦相处”
、“不给同学乱起外号”、“升旗肃立,国歌洪亮”、“踏进校门,精神高昂”等内容。
1.穿着打扮要得体
2.站有站相,挺胸抬头
3.坐有坐相,端正稳重
4.礼貌用语,素质彰显
5.握手知冷暖
6.善用手势传情达意
7.目光是心灵的语言
8.合作礼仪
9.尊敬长辈,关爱老人
10.一双筷子用出学问
11.文雅吃饭有益社交
12.了解传统节日
13.远亲不如近邻
14.饲养宠物是把双刃剑
15.与同学和睦相处
16.不给同学乱起外号
17.升旗肃立,国歌洪亮
18.踏进校门,精神高昂
19.上课的礼仪
20.学校住宿,有规有矩
21.爱护公物,人人有责
22.保护校园环境
23.谦虚礼让,让出美好
24.文明外出,文明乘坐
25.守时代表着信誉
26.访客礼仪
27.“礼”尚往来
28.接打电话,以礼相待
29.书信礼仪
30.遇到外宾讲礼仪
31.探望病人有讲究
32.引见的礼仪
33.文明观看比赛和演出
34.乘坐电梯的礼仪
35.风景中,留下你的美
36.网络文明不可少
37.遵守交通规则
38.在图书馆、阅览室的礼仪
39.微笑是最美的语言
40.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41.练出好口才
42.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
43.讲究卫生,保持健康
44.尊敬老师,听从教导
45.用赞美照亮别人的生活
46.学会与人分享
47.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48.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49.宽容是一种人生哲学
50.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版权页: 插图: 同样,有一位巴西商人到俄罗斯去做生意,经过买卖双方的努力,最终达成了协议,眼看就要签合同了。这位巴西商人高兴地做了一个交好运的手势,他把右手攥成拳头并把大拇指放在食指和中指之间。俄罗斯人见到这个手势后脸马上沉了下来。翻译赶快告诉巴西商人,这个手势虽然在巴西表示交好运,但它在俄罗斯却是侮辱人的一种动作。巴西人听后连忙道歉,才不致于使一笔利润丰厚的生意因一个小小的手势而告吹。 手势是我们在与人沟通中表现意见时用手所做的姿势,是非常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肢体语言。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手势被赋予了种种特定的含义,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成为人类表情达意的最有利的手段,在肢体语言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手势的运用场合很多,日常生活中的招手、欢呼、鼓掌等都属于手势的范围,我们在运用时应根据不同地域场合和目的恰当运用,不可过度。 “V”代表胜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个手势。那么,你知道这个手势起源于何时何地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入侵西欧各国,一个名叫维克多·德拉维利的比利时人流亡至英国。每天,他利用电台从英国向比利时进行短波广播,号召同胞们奋起抗击德国侵略军。1940年年末的一天晚上,他在广播里号召人们到处书写“V”字,以表示对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心。几天之内,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和其他城市的大街小巷、树干和电线杆上,影剧院里,甚至在德军兵营、岗楼和军官的住宅里,都出现了“V”字,搅得德国法西斯侵略军心神不宁,大大鼓舞了比利时人民的斗志。后来,“V”字不胫而走,传人欧洲各沦陷国。一时之间,朋友们见面用“V”字手势打招呼成为一种时尚。 1944年9月,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获得解放,同年11月10日,比利时发行了一套“胜利”邮票,共16枚,其中一枚的画面为比利时国徽上的狮子图案和象征胜利的“V”字。“V”字手势的流行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密切相关。据说有一次,他在地下掩蔽部内举行记者招待会时,地面上突然警报声大作,丘吉尔闻声举起右手,将食指和中指同时按住作战地图上的两个德国城市大声地对与会记者说:“请相信,我们会反击的。”这时,一名记者发问:“首相先生,有把握吗?”丘吉尔转过身,将按在地图上的两指指向天花板,情绪激动地大声回答:“一定胜利!”丘吉尔这一镇定威严的举止,刊登在了第二天出版的各大报纸上。从此,这一手势便在世界迅速流行开来。
《好妈妈早让孩子知道的50个礼仪(插图本)》中文明礼仪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基石,是我们茁壮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失去了最起码的道德底线。文明礼仪就像一颗种子,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发芽、开花、结果,指导着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让我们把文明之花播撤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