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世界文化之谜

施宣圆 文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02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作者:

施宣圆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埃及开罗南700多公里的尼罗河西岸,曾是古代埃及都城底比斯所在地。第十八王朝(约公元前1570-前1090年)时,继法老图特摩斯一世在此建造了完全隐蔽的地下墓室后,其余的30多个法者竞相仿效,死后全部葬在这里。因而该地亲被称为“帝王之谷”。几千年来,“帝王之谷”内的帝王陵寝一直成为盗墓贼、旅行家、考古学家们涉猎的目标。到加世纪初,几乎无一处求被骚扰、掠劫。
  但在“帝王之谷”内,有一座差不多被人们遗忘的陵墓,即三千多年前十八王朝的一位法老图担卡蒙的陵墓。
  图坦卡蒙是著名的阿蒙霍普特四世(即埃赫那吞)王后尼费尔提提的女婿。他是一位政绩平平、无所作为的君主。据估计,他于公元前1361年登基,时年仅10岁,娶了一个12岁的少女。19岁时他便死去了(也有人认为他死时18岁)。关于他的生平,见于史料和传说的仅限于此。但是由于图坦卡蒙的陵墓发现时差不多原封求动,所以它依然属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完整、最有价值的古代埃及法者的陵墓。……

书籍目录

帝王(总统)将相(总理)墓中谜团 力坦卡蒙法老因何猝死叱咤风云 远征十年 马其顿王亚历山大死于何因一顶金皇冠 查理大帝的加冕事出偶然吗权欲与阴谋 伊凡雷帝是否死于非命皇权的牺牲品 囚徒沙皇伊凡六世死于何人之手红色风暴 是谁下令枪杀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纳粹头目下场奇闻 希特勒是怎样死的战争与和平的英雄 埃及总统萨达特何以被杀反殖民族英雄 卢蒙巴总理是怎样惨遭杀害的群英枭雄揭竿而起 普加乔夫起义是俄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吗意大利统一功臣 马志尼的起义计划为何一再流产法西斯独裁者的“背叛” 佛朗哥为何没有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革命领导人的悲剧 格瓦拉为何在古巴胜利后出走“沙漠之狐” 隆美尔是反希特勒的英雄吗学者名流航海家的归宿 麦哲伦是怎么死的危机中的牺牲品 教皇约翰·保罗一世猝死之谜一张活命的通行证 巴枯宁写《忏悔书》出于何因统治者的凶残 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被害的真相如何为革命坚持到底 阿连德的死因何在世界公仆的鲜血 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舍尔德死于谁手政事要闻罗马城空前大灾难 谁是国马纵火者扩张侵略者的谎言 “门户开放”政策是不是海约翰的首创奴隶者的福音林肯发表解放宣言的动机是什么“巨大的实验”美国为何在日本投掷原子弹暴虐者的心态度 纳粹德国为什么要杀害犹太人同样一纸空文工团 1939年苏德条约是否附有秘密议定书强暴下的屈死鬼鞋 布哈林“认罪”出于何因阴谋者下场 贝利亚是怎样被处决的拥抱、谈话和告别 瓜亚基尔会晤的内幕究竟如何逸闻趣事变态如情爱 亚历山大一世有恋妹之好吗死人复活了 沙皇尼古拉二世之妇曾生还于世吗难解“孤独”女人心 肯尼迪夫人为何嫁给希腊船王狼狈为奸的买卖 法国“王后项链诈骗案”的真相如何是男是女难显真面目 希特勒为什么不娶妻妾文苑英华戏曲音乐书法美术文献典籍科技博物文物考古古迹方舆宗教民族民众风情神话传说

章节摘录

书摘 从事和完成这一划时代发现的是英国的埃及学家霍华德·卡特。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的旅行家纷纷来到“帝王之谷”,挖陵掘墓,风行一时。此时卡特也来到了埃及。他把已被掘陵的帝王名字和古文献中记载的加以对照,认为还有一位早亡的法老图坦卡蒙葬身于“帝王之谷”,不为人们所知。他确信,图坦卡蒙之墓就在“帝王之谷”,而且一定能找到。其时,持这种观念的人似乎只有他自己。 在卡特之前,曾有一个腰缠万贯的美国富翁于1902年来到“帝王之谷”进行发掘。5年的时间里,除发现一个小坑,里面葬有40几只陶罐和几只泥制杯子外,再无它物。有价值的是,在一块包裹着破损陶器的白布上,写着图坦卡蒙的名字。然而,这并未引起他的注意。不久他就放弃了发掘。卡特及其富有的资助人——一个英国的贵族接替了那个美国人的发掘。正值他们制定了庞大的发掘计划,准备动工之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发掘工作也被迫搁置在一边。直至战后,他们的计划才得以付诸实施。 发掘的工作量是巨大的。在不到1万平方米的范围内,人们靠锄头、镐、锹、小筐等工具搬走了大约30万吨沙子、砾石。从1917到1921年共进行了两次发掘,结果一无所获。卡特的资助人几乎失去了信心。就在这时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经过对1907年发掘出的器物的研究鉴定,学者们认为这些东西是制作图坦卡蒙木乃伊大典时所使用的,以及封闭坟墓之前举行8人宴会时使用的礼器。这说明图坦卡蒙之墓距此不远了。卡特的资助人终于同意作最后一次发掘。一次划时代的发现才未半途而废。 最后一次发掘成功了。古老、神秘的图坦卡蒙之墓终于重见天日。消息传开,轰动了全世界,在考古学、历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里,人们发现了基本上完整的法老墓葬,第一次看到了法老的葬制。 墓大体上由前室、墓室、耳室、库室组成。除墓室外,所有的地方邮放满了家具、器皿、箱、匣等各类器物,其中包括墓主人的宝库。每件器物,无一不是以金银珠玉装饰而成。两尊真人大小的乌木镀金雕像,据认为是图坦卡蒙本人的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充分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的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想像力。卡特在墓中发现了2000多件文物,共用了8年的时间(一说用了10年的功夫)才清理完毕,墓中奇珍异宝之丰富,由此可见一斑。 图坦卡蒙的木乃伊,密封在重重棺椁之中,外面4层是涂金的木椁。最里面是黄金打制成的棺椁,而且打造成了法老本人的形象,罩盖在木乃伊上。但是当揭开裹在木乃伊脸部的最后一层亚麻布时,人们完全惊呆了。图坦卡蒙的脸上靠近左耳垂的地方有一处致命的创伤!创伤是怎样造成的?凶手是谁?年轻的法老在何处丢掉了性命?这一切都成了谜。 结合出土的壁画文物和上文提到的文献、史料的记载,我们粗略得知:图坦卡蒙年幼登基,只得同老臣阿伊共掌大权。19岁时突然死去。他死后,年轻的王后曾请求赫梯王派一王子与她完婚。可是赫梯王子在来埃及途中被人杀害。老臣阿伊继承了王位。 然而,零散的资料与传说都不足以揭示图坦卡蒙猝死之谜,无法告诉人们事情的全部经过。谜底到底在哪里呢?也许仍埋在地下,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期望能有充足的考古资料揭开这个谜。但也许很难找到谜底,这就将给人们留下无限的悬念。 1975年,82岁的佛朗哥死了。他是法西斯独裁者中唯一寿终正寝之人。他统治下的西班牙是唯一没有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法西斯国家。他曾经宣称:在一个受尽苦难和蹂躏的欧洲中,西班牙是一块快乐的绿洲。这是“国家主义运动”的成绩。 1939年的欧洲,战争已如上弦之箭,一触即发。佛朗哥告诉墨索里尼,他准备竭尽全力使欧洲相信:发动一场全面战争是无意义的。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3日,英、法对德宣战。同一天,佛朗哥公开呼吁使战争局部化。他声称,愿意和其他国家一起来商讨结束一场有可能导致“亚洲式的野蛮残暴”的战争。4日,西班牙宣布了“中立”。 是佛朗哥有“保卫和平”的善意?或者是他有未卜之明,知道轴心国必遭失败?否则,作为欧洲三大法西斯国家之一,且又和德、意在刚刚结束的西班牙内战中结成了非同寻常的关系,西班牙为什么不和德意同步而却独树一帜呢? 有人认为,佛朗哥不参战是因为国内经济、政治危机。当时,西班牙内战刚刚结束,国民经济濒于停滞状态,食品严重不足,灾荒频繁,人心浮动。必要的进口工业材料和设备供给不足,黄金、外汇储备十分短缺。政治方面,共和派、君主派右翼集团和共产主义者左翼集团依然保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和影响。长枪党内部酝酿着的种种不和、猜忌、争斗又削弱了党的独裁统治能力。故而佛朗哥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发展国民经济、稳定政局、确保独裁统治。显然,这种看法的问题在于:国内危机并非是不参战的可靠理由,解决上述危机的最快捷而有效的方法,可能正是对外战争。 另一种说法是,佛朗哥不参战是因为同盟国的利诱、拉拢。西班牙和直布罗陀、丹吉尔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盟国担心,一但西班牙加入轴心国作战,直布罗陀海峡必为其控制,大西洋与地中海航路中断,后果不堪设想。为此,1940年3月,英国同意向西班牙提供200万英镑的贷款,并允许它从盟国进口某些禁运的工业原材料,英国还从阿根廷快速运送一批食品到西班牙以解决其燃眉之急。1941年初,美国以红十字会的名义援助西班牙价值150万美元的食品和药物。随后,罗斯福又设法让国会同意放松美国商人向西班牙输出石油的控制。这种说法也有明显不足之处:人所共知,佛朗哥和希特勒、墨索里尼的“兄弟式”关系,没有德意的直接插手,佛朗哥难以建立其独裁政权。而且,1940年5月,意大利宣布把西班牙的债款从70亿里拉减少到50亿里拉。德国则始终向西班牙提供军火、机械、精密仪器。1940年10月23日,在昂代会谈中,希特勒表示,如果佛朗哥参战,他可指望得到梦寐以求的直布罗陀,在战后分赃时更能大捞一笔。希特勒同意向西班牙提供部分石油、小麦、棉花、橡胶和肥料等物资。由此观知,如果说佛朗哥“唯利是图”,那末德、意所提供的“利”是超过盟国的。而且,当时形势德、意极有胜利可能,“分赃”并非全是空言。佛朗哥为什么不贪此“利”呢? 关于这次瓜亚基尔会谈的内帚就此成为历史上一个始终被人争议的课题。后人根据当时形势,圣马丁和玻利瓦尔公布的信件,两人之间的关系和在会谈前后各种迹象,进行了种种猜测和揣度,不少历史学家还在著作中进行分析。较普遍的看法是:会谈涉及的内容有玻利瓦尔、圣马丁两支军队协同作战、两人军事指挥关系、瓜亚基尔归属、独立后拉美政体形式、秘鲁建立何种形式政府及如何确定秘鲁北方疆界等。由于两人观点悬殊,不欢而散,以致圣马丁决定让贤,以便玻利瓦尔在没有任何妨碍下独自完成领导南美取得独立的任务。 但一部分人不这样看,认为圣马丁当上秘鲁护国公,迎合了秘鲁封建贵族势力的要求,这既违背了他参加的爱国组织劳塔罗的宗旨——为拉美共和制的建立而斗争,也导致了下属的不满,以致后来阿根廷、秘鲁都不支持他,他自己也“了解到他在那里无论做什么都是不合适的”,加上长期戎马生涯,体力衰竭,又缺乏坚毅的性格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甚至到后来意志消沉,产生厌世情绪,这在他自己致奥希金斯的信中也直言不讳:“你会责备我没有完成事业就罢手。你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我的道理比你的更充足。……我的健康情况相当恶化,这个国家里的气温将把我送进坟墓。总之,我牺牲了自己的青年时代为西班牙人服务,牺牲了自己的中年时代为祖国服务,我现在有权利安排自己的晚年了。”因此当他会谈时看到玻利瓦尔精力那么旺盛,对一切充满自信,而他的两军联合作战方案又未取得玻利瓦尔同意,只答应派出3个营支援,这时他实际上已决心放弃指挥权,会谈的结果也就在人们意料之中了。 委内瑞拉、阿根廷等一些拉美历史学家、美国历史学家及我国一些学者,都认为独立后拉美的政体形式是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并认为两人在这问题上存在着尖锐分歧。圣马丁一贯主张拉美独立后各国实行君主制,甚至希望有一位欧洲亲王来治理秘鲁,而玻利瓦尔则极力主张实行共和制,主张实行联合。玻利瓦尔在1817年致拉普拉塔联合省领导人胡安·普埃伦东的信中说:“一个单独的共和国应该成为所有美洲人的祖国,……我们将以极大的兴趣通过我们共和国立刻着手订立‘美洲条约’,把我们所有的共和国组成一个政治实休。”1818年他公开宣布“我们的座右铭是:南美的联合”。以后他又讲过“应该把我们这个大陆各共和国联合成为一个国家”。美国历史学家艾·巴·托马斯指出,“玻利瓦尔不能接受圣马丁关于被解放国家特别是秘鲁的未来政体的君主制思想”。 玻利瓦尔的秘书何塞·加夫列尔·佩雷斯认为两位巨人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关于瓜亚基尔,圣马丁说他没有必要卷入到这个问题中去;关于美洲各国政府的政体,圣马丁倾向于君主制,具体到秘鲁,主张把王位交给一位欧洲亲王,但玻利瓦尔对此表示坚决反对;至于建立西班牙美洲联盟问题,圣马丁高兴地接受了玻利瓦尔意见;至于秘鲁与哥伦比亚之间的疆界问题,双方没有分歧,均认为无权决定。 委内瑞拉杰出历史学家奥古斯托·米哈雷斯则认为,这次会谈没有什么重要性,因为第一,要讨论的瓜亚基尔地位问题,实际已解决;第二,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在短暂会谈中只能对许多美洲问题泛泛交换看法;第三,两人都无权谈判或缔结任何协议;第四,圣马丁当时在阿根廷、秘鲁的声望正下降,没有什么力量支持他。 阿根廷学者恩里克·德甘迪亚认为,圣马丁的瓜亚基尔之行主要是为了与玻利瓦尔商讨秘鲁、哥伦比亚两国军队联合起来尽早结束对西班牙战争,认为圣马丁不再任职不是什么辞职,不是因为遭到失败,更不是由于玻利瓦尔有野心,圣马丁自任秘鲁首脑之日起就表示执政不超过1年。 而委内瑞拉玻利瓦尔研究会出版的《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传略》则持下面观点:瓜亚基尔会谈“主要目的是谈判瓜亚基尔的前途问题”,但“未能实现,因为当时该省已加入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上述都是各家之言。玻利瓦尔本人在1822年7月29日也即会谈结束后的第二天致桑坦德信中谈及此次会晤时也没讲出实质性内容,说“这可以称之为不折不扣的访问,因为我们没有做别的事,只是拥抱、谈话和告别。”因此瓜亚基尔会谈的内幕究竟如何,这将可能永远成为一个历史之谜。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世界文化之谜 PDF格式下载



这是一本介绍文化历史上逸闻趣事的作品,内容选题有趣,文字生动,是我们了解历史趣闻的好书。


一般知识性了解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