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构成新语意

朱永明,陆叶 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

朱永明,陆叶  

页数:

8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根据高等教育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概括了构成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检验学生对设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本书作者就造型与审美规律的许多问题提出了他的探索性观点和看法。本书是一本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看得懂、学得会的很好教材。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从视觉艺术历史看平面构成形态的演化发展 一、人类视觉艺术语言发展的基本脉络 二、从平面、立体到多维视界的现代视觉传 三、平面构成原理与方法研究意义 四、学习准备第二章 平面构成形态的视觉审美原理 一、生物学基础上的生存经验、文化心理建构 二、力场与空间 三、整体观察与识别的知觉特征第三章 平面构成语言形态 一、平面构成语言基本形态 二、点、线、面作为形的情感语义特征第四章 平面形态的构成与组织 一、平面形态的空间关系 二、形的塑造与表现 三、分割与构图 四、平面构成的组合形态 五、意象空间与多维语境 六、肌理与材料表现第五章 构建与解构--形式的实验与创造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从视觉艺术历史看平面构成形态的演化发展  一、人类视觉艺术语言发展的基本脉络  人类视觉语言的缘起可以追溯到千万年前人类自然生存中迫切的社会化活动与交流的需要。它大体包括声音符号、实物(肢体)符号及绘制符号三类。就绘制符号而言,根据史学家研究和史料记载,我们可以从中发现符号演化的两个主要脉络:一个是从绘制图画符号、图画文字向象形文字与抽象文字演化,最终形成现代文字语言系统;另一个是原始图画符号继续向描绘方向发展。由于受当时造型技术与认识能力限制,在相对落后的制作材料、制作手段与方法的状况下逐渐演化为简化、秩序的图式与制作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走向两个不同的应用方向。  一个方向是逐渐走向装饰的功用。视觉形象更概括简化,以便于记录与制作,同时,许多原生图形、纹饰原有的记载、祭祀、象征等功能在漫长岁月中因为文脉断裂或异化等原因,逐渐转变为审美化的功能,并在造物装饰与信息传播美化设计中起到重要作用。  另一个方向是因为情景记录和再现的需要,视觉形象越来越接近自然的真实,走上模仿性艺术表现道路,也就是以模仿、再现客观世界物象,记录历史与现实生活、传播宗教与文化为目标。模拟再现的艺术追求在西方以古希腊和文艺复兴以来十五世纪至十九世纪为鼎盛时期;而通过再现事物抒意写情,则在东方的中国形成写意的水墨绘画传统,也是十九世纪中叶后西方现代绘画运动的重要目标与追求。这条线索最终走向现代视觉语言表达的自由艺术与设计发展道路,与装饰艺术语言一起不断融合发展,并在设计领域形成新兴的视觉传达设计学科。  尽管数千年前的早期人类已经可以熟练运用抽象概括的视觉元素与符号进行造物的装饰和意义的表征,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视觉构成研究与实践始于西方现代绘画运动的滥觞。  应该强调的是,在视觉艺术领域,除了文字的抽象化独特演化方向外,古老的装饰艺术与模仿再现艺术一样本质都是在寻找对自然的描摹,只是因为人类自身具有高度概括简化的本能和对生存世界秩序的灵性体验,逐渐发现和创造了具有装饰性的抽象概括的表现语言。这样的语言虽然因受当时造型能力与工具材料局限,呈现出简化的平面的视觉感受,却充满了神秘的宗教象征与图腾意义,体现了当时人类在群体生活中的精神文化语境与生存需要。


编辑推荐

  《构成新语意》是一本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看得懂、学得会的很好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构成新语意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