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本体的解构与重建

成中英 上海社科
出版时间:

2005-7  

出版社:

上海社科  

作者:

成中英  

页数:

42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辑的主题在探索本体诠释学在一个族群或一个传统的思想与文化转向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具有的地位。这种转向必须具有本体意识的结构和重构的两个方面。本辑即是以《本人本的解构和重建》为题,由作者邀请与任命韩君组稿并担任执行主编编辑形成。韩君与作者在第二届国际道家会议上认识,当时曾与他进行了有益的学术交流。后来,作者又与他在东京相会,他对作者发展的本体诠释学有深切的体会,作者对他进行日本近现代的学术和文化革新运动的研究也有兴趣,尤其是看重他对日本在18世纪前半期到19世纪初期古学的兴起及其影响的研究。此项研究日本学界也从无定谳之作,而韩君以其深厚的日文根底与丰富的中国古代与中世思想史的基础深入到荻生徂徕、太宰春台和海保青陵的原著之中,并参考大量中日文献,写出了备受中日学界重视的日本近世新法家研究的博士论文,并于2003年首用中文在中国出书,在本辑的集文中,我们更进一步从日本古学的发生与中国先秦儒家与法家的发展方面分析与彰显本体意典范的转化、结构与重建同时在方法学与本体学上极大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地分析与彰显了基于本体典范的诠释与对新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进行思想的整合和建立新的本体典范时代的重要性。在理论上,不但彰显本体意识包含了一个“效果历史”的重建,也彰明理解与诠释是重建社会价值和规范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又指出本体的意义不限制于“效果历史”之中,它具有深刻的本体论、知识论和价值哲学的含义。对于此点,作者在本辑特别著文予以说明和论述。

作者简介

成中英,1935年生于南京,祖籍湖北阳新县。美籍华人学者,哲学史家,被部分学者认为是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中英本科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但对哲学有兴趣,受方东美的影响较大,尤重视《易经》和《老子》。1955年为台湾大学哲学系研究生。1957年赴美国留学,先后获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哲学系硕士学位、哈佛大学哲学系博士学位。1973年在美国创办《中国哲学季刊》,并任主编。1985年创设美国远东高级研究学院。曾任台湾大学客座教授兼系主任、哲学研究所所长。现任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国际中国哲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易经》学会会长。
成中英为学以西方哲学家蒯因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思想,博采中国古代诸家之长,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方法,主要体现在其"本体诠释学”方而,此不具论。成中英并不承认自己是新儒家,他对道家和佛教中有价值的东西也加以肯定和宣扬,认为自己所关心的是“中国哲学”的整体,而不是儒家一家的的传统及其前途与重建。他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对儒学进行研究,认为孔子是以“仁”为中心,深切关注整个人类的福祉,孜孜不倦地探求自己内在和外在生命意义与真理;孔子以一种自我修养及精神成长的内在历程,给现代人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形式和发展并完成人的心灵与精神之具体范例。成中英对宋明理学也有一定的研究,他综合孔子、二程、朱熹的哲学,认为儒家思想的基本命题是理知即良知,良知即理知,知识与道德二者互为基础,这是中国哲学独有的智慧,这一智慧可以解救西方理性主义在现代社会中所遇到的困境,从而使人类文明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成中英对中国哲学如何落实到现实社会中去的思考,主要在管理哲学的方面有一定论述,以为中国哲学能够应用到现代管理科学中去。
成中英的著作主要有:《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科学真理与人类价值》、《知识与价值》、《中国现代化的哲学省思》、《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世纪之交的抉择》等:另有英文著作《归纳理论》、《心物同一问题》、《戴震〈原善〉研究》等。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 本体的解构与重建上编 近世·近代 本体诠释学的本体结构与诠释结构:兼论当代中国哲学的诠释思维结构 后现代性(解构本体)与后后现代性(重构本体) 本体诠释与创造历史:兼论日本近代思想的内部变革 本体诠释学视野中的日本现代哲学史 林罗山的孙吴兵法观 ——从与朱熹及南宋事功派相比较的观点出发 中江藤树与“孝”的思想 熊泽蕃山的“时处位”思想 从善的确立形态看伊藤仁斋的“道” 徂徕学中“道”的形态 太宰春台的“人情物理”论与法学哲学的展开 海保青陵与日本近世新法家 徂徕学与儒法治世观 日本近代史观对“仁”的次位安置下篇 现代·后现代 论“京都支那学”的开创者 ——狩野直喜的思想与性格 “场所”:来自根本处的思索 西谷启治的“退步”思想 ——通过“虚无”至“绝对的此岸” 丸山真男的思想世界 后现代语境中“思想性话语历史的固有秩序” ——柄谷行人的书写语言批判的思想性附录 作(译)者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以其深厚的日文根底和丰富的中国古代与中世思想史的基础深入到许多著名的相关原著中,并参考大量中日文献,探索了本体诠释学在一个族群或一个传统的思想与文化转向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具有的地位。在书中,我们可以更进一步从日本古学的发生和中国先秦儒家与法家的发展方面分析与彰显本体意识典范的转化、结构与重建同时在方法学与本体学上极大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分析与彰显基于本体典范的诠释与对新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进行思想的整合与建立新的本体典范时代的重要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本体的解构与重建 PDF格式下载



可能是方向的问题,这本书至于我,内容是比较啊晦涩的。本来是为选修课拟定的教师用书,结果其他同事看了普遍反映,言之有物,但的确比较难。这本书不适合一直不停的看,最好能够看一部分,思索一下,回味一下,也参悟一下。然后继续。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