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内部控制评价

杨雄胜//夏俊 大连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大连  

作者:

杨雄胜//夏俊  

页数:

233  

前言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随后,财政部又下发了《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内部控制鉴证指引》的征求意见稿。恰在此时,大连出版社与国内的专家学者一起筹划了这套丛书。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原因有三:  首先,自美国颁布《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要求公众公司的管理层发布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并由注册会计师进行鉴证,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意见以来,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公司外部治理内化的重要措施。为了保护相关者的利益,各国的证券监管部门都要求公众公司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但是,如果这种外部要求不能内化为企业的增值活动,反而成为企业的一种负担,显然有悖于公司治理的初衷。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把外部的治理要求内化为企业自身的增值活动。  其次,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否,关系到企业能否在变幻莫测、充满风险的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内部控制设计合理、执行有效,企业就能抓住机会、控制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  最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蒸蒸日上。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和努力,我国经济正处于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企业家的管理能力和学识,逐渐超越土地、资本等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正是锐意进取的企业家们急需的。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欣然接受大连出版社的邀请,参与了这套丛书的编审工作,对丛书的体系设计和具体定位进行了把握。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研究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论、方法及应用。本书结合审计学、管理学等理论及其最新研究成果,按照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演变历史,详细阐述了要素评价模式、管理控制评价模式、持续改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等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并结合案例详细说明其实际应用。本书最后结合居于管理学理论前沿的战略理论的研究成果,对内部控制评价进行了展望。

作者简介

杨雄胜,南京大学会计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内部控制、会计基本理论、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已在《会计研究》、《财政研究》、《经济科学》、《经济学动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中国经济问题》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出版专著、主编教材十余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承担了多项财政部会计重点科研课题。担任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财政部会计准则咨询专家;江苏省会计学会副会长。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内部控制评价原理 第一节 内部控制评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不同需求下的内部控制评价目标 第三节 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模型 第四节 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第二章 审计评价模式 第一节 审计评价模式的发展及特点 第二节 评价程序及相关技术方法 第三节 案例——“爱劳自动化”材料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评价第三章 要素评价模式 第一节 结构评价模式 第二节 风险控制评价模式 第三节 要素评价模式的技术方法 第四节 案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在宝钢的应用第四章 管理控制评价模式 第一节 管理控制评价模式概述 第二节 管理控制评价的评价程序 第三节 管理控制评价模式的几种实施途径 第四节 管理控制评价的技术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第五节 其他有借鉴价值的管理学上的评价方法 第六节 案例——亚新科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第五章 持续改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基于A公司实务 第一节 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发展和比较 第二节 持续改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案例 第三节 持续改善的内部控制评价的创新之处第六章 内部控制评价的展望——战略内部控制评价 第一节 战略理论发展的轨迹 第二节 战略内部控制概述 第三节 战略内部控制的构建 第四节 战略内部控制评价 第五节 风筝理论——战略内部控制评价的实际运用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内部控制评价原理  第一节 内部控制评价的历史发展  人类自从有了群体活动,就有了一定意义上的控制。早期西方的议会控制,我国古代的御使制度,均属控制制度的范畴。内部控制的实践,可以追溯到远古文明时期,但其真正的产生还是20世纪的事。内部控制首先得到了外部审计师的重视,审计师从其对审计的影响及重要作用方面去关注它;后来才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承认,企业管理者从其对管理目标的达成和经营效率的提高方面去关注它。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西方一些国家才开始应用“内部控制”一词。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评价,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一、内部控制概述  类似内部控制的活动在中外历史上都早有记载,如果详细探究,可以追溯至远古文明时期对公共资金的管理。西方《圣经》讨论了对财产实行多重保管、对称职诚实的官员的需求以及约束财产使用和职责分工问题。此外,在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历史中也都发现了内部控制的事实:古埃及在法老统治时期就设有监督官负责对全国各级机构和官吏是否忠实地履行受托事项、财政收支记录是否准确无误加以间接管理和监督,后来还在记录官、出纳官和监督官之间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部牵制制度,如谷物进出仓库,须经记录官、出纳官和监督官几道环节,他们各负其责,相互监督,以防差错和舞弊;古罗马帝国宫廷库房采用“双人记账制”,即每一笔财产的收付都要有两个记账员同时记载,然后定期或不定期地将两本账册进行核对,若记录不一致则说明财产记录失真或有舞弊行为;而古希腊对官吏的审查非常严格,官吏上任前要接受资格审查,任职期间要接受对其称职与否进行的信任投票,任期结束时要接受卸任审查,即对其经手的钱财进行稽考交接,当时的官吏提交会计账册让审计官审查蔚然成风。


编辑推荐

  在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内部控制评价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中国《基本规范》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和标准,立足于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及管理的现实,无论是制度要求的口径和范围,还是具体要素的内容和相互关系,较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尤其是著名的coso报告,在保持大体一致的前提下,又有一些适应我国现阶段内部控制要求的特点。因此,如何建立并评价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现成的做法,但国内恰恰又缺乏一本真正能指导实务和满足教学培训需要的内部控制评价教材。鉴于此,编者根据前阶段参加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评价指南研究讨论的体会,依据对一些公司内部控制咨询取得的现实体验,特编写了本书,以满足中国企业和社会各界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及高校进行内部控制评价课程教学的需要。本书结合审计学、管理学等理论及其最新研究成果,按照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演变历史,详细阐述了要素评价模式、管理控制评价模式、持续改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等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并结合案例详细说明其实际应用。本书最后结合居于管理学理论前沿的战略理论的研究成果,对内部控制评价进行了展望。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内部控制评价 PDF格式下载



内部控制理论是管理处效益的典型代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往往成为成本上涨、效率低下的替罪羊。本书力求厘清内部控制的脉络,重在评价机制,使内部控制真正回归合规性的出发点。


理论与与实务并重,非常好的一本书,对学习和研究内控很有帮助


刚好工作上需要用到相关内容,对我帮助挺大的


书不错,论文用


只提供思路,未提供模板。看你的喜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