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儿科分册

贺兴东 等总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贺兴东 等总主编  

页数:

282  

前言

中医药学术发展史业已证明:历代名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凸显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而其学术经验之精华集中反映于医案。医案在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学术地位,在中医的学习、临证、科研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承启作用。医案,又称诊籍、脉案、方案、病案,萌芽极早、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传承久远、覆盖广阔,是中医记录、解析个案的诊疗全过程的、叙议结合的传统临证文本,具体体现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综合应用。比较研究中医医案和现代医院病历的结果表明,医案与病历在性质、内容、表述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区别,病历是资料性的、全面收集诊疗内容的、表述规范化和表格化的、即时采集形成的、无按语的、具有法律地位的、主要用于查阅、追询的医疗文本;医案是学术性的、收集诊疗重点内容的、表述无固定模式的、整理提炼形成的、可有按语的、具有重要学术地位的、主要用于研究和指导的中医医疗文本。所以,病历是基础,医案是病历的升华。名老中医典型医案,是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的范本;是中医药理论创新发展的源泉;是构建和创新中医药理论的重要依据和支持。两千余年来,历朝历代政府和学界都尽力保存了先贤的医案,这是宝贵的中医文献,对传承和交流历代名医学术经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当时以及后世研究与弘扬中医药留下了巨大财富和发展空间。

内容概要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儿科分册》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及传承方法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的课题成果,是当代名老中医儿科医案的选粹之作。本书共收集了37位医家的210则典型医案,涉及病症64种,基本覆盖了中医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中医治疗独具特色与优势的部分疑难病症,展示了当代名老中医关于儿科疾病的临证思辨特点和处方用药经验,对中医工作者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新生儿疾病 第一节 胎黄 陆长清医案 第二节 初生儿腹泻 1.王静安医案(3则) 2.张珍玉医案 3.倪珠英医案 第三节 奶癣 1.王文春医案 2.王静安医案 3.吴康衡医案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肺炎喘嗽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 心动悸第四章 五官疾病 第一节 鼻渊 第二节 鼻血衄 第三节 口疮 第四节 舌痈 第五节 弄舌 第六节 啮齿 第七节 痄腮 第八节 乳蛾 第九节 梅核气 第十节 喉痹 第十一节 喉喑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第六章 泌尿系统疾病第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第八章 小儿皮肤病第九章 其他病证病证名索引医家名索引

章节摘录

第一章新生儿疾病第一节胎黄胎黄是以婴儿出现皮肤、黏膜、巩膜发黄为主要表现的疸病类疾病。中医又称之为“胎疸”。见于西医“新生儿黄疸”。共收录陆长清医家1则医案。陆长清认为临床以湿热邪毒偏重的阳黄多见,治宜清热利湿退黄。基于桂枝、大黄、山楂、苦参、乌梅等能改善微循环,有利于血清中胆红素的结合与排泄,故常用之。陆长清医案新生儿黄疸从湿热内盛辨治。组方于茵陈五苓散外,辅以改善微循环之药。刘某,女,8天。2005年10月7日。黄疸6天。初诊:患儿出生后第二天开始出现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在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新生儿黄疸。”予退黄药(具体不详)口服,症未减,且有加重的趋势。大便干,2日1次。舌淡,苔黄,指纹淡沉。诊其为黄疸(新生儿黄疸),此为先天不足,湿热内盛,胆汁外溢肌肤所致。鉴于大便秘结,腑气不通,湿热之邪没有出路,故治拟清热利湿退黄法,方取茵陈五苓散加减。


编辑推荐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儿科分册》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儿科分册 PDF格式下载



祖先留下的精神食粮,儿科医生的参考书、提升医术的良师益友,受益匪浅。


好东西 值得收藏 值得我们传承


建议有小孩的父母都来读一读这本书,对小儿健康很有帮助


精华之精华


学习中药,做个家庭医生,慢慢摸,中药负作用小,成本小,所以支持中药。这本有很小的毛病,不过可以接受的


书真的挺不错。


不错哦书籍哦!!


比较满意的一本书,有案例有分析。


内容有限,编写粗糙,参考价值一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