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手册
2009-1
徐志伟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01出版)
徐志伟 编
442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疗效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中心(前身为上海新华医院小儿心胸外科)在近30年问见证了她在国内的发展过程。以丁文祥、苏肇伉教授为代表的老前辈把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事业带动起来,后来者在他们劳动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新的拓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随着全国学习班的不断开展,各个地区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事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虽然已经有丁文祥、苏肇伉教授主编的《小儿心脏外科学》和徐志伟教授主编的《小儿心脏手术学》相继出版,但是我们深深感到,为了更进一步普及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方面的知识,有必要出版一本临床医师的口袋图书,以便本专业的外科、内科医师参考。《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徐志伟教授在《小儿心脏手术学》的基础上带领心脏中心的骨干医师以及联合其他兄弟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编写了本手册。本书既然命名为诊治手册,其侧重点在于使本专业医师对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可以快速地了解,对其诊断和治疗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手册中主要包括先心病的诊治手段、先心病的介入治疗、体外循环管理、麻醉管理、围术期护理以及各个不同病种的概述。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各论中,章节安排内容包括:疾病概述、病理解剖、生理解剖、临床表现和诊断、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以及预后。
徐志伟教授在《小儿心脏手术学》的基础上带领心脏中心的骨干医师以及联合其他兄弟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编写了本手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手册》既然命名为诊治手册,其侧重点在于使本专业医师对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可以快速地了解,对其诊断和治疗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手册中主要包括先心病的诊治手段、先心病的介入治疗、体外循环管理、麻醉管理、围术期护理以及各个不同病种的概述。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各论中,章节安排内容包括疾病概述、病理解剖、生理解剖、临床表现和诊断、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以及预后。
徐志伟,教授,1952年生,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心胸外科主任,心脏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时还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胸外科学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上海心胸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小儿外科学会委员、《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委、《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编委、《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编委和《临床小儿外科杂志》编委。 负责学科研究课题多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0篇,发表在国外或中华级杂志41篇,主编《小儿心脏手术学》,参编专著8部。曾获得上海临床医疗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奖(金刀奖)等。 作为一名小儿心脏外科专家,徐志伟教授精勤不倦,博极医源,不断开拓,勇于创新,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开展了多项新手术。其中包括:1999年采用大动脉转换术纠治右心室双出口(Taussig-Bing畸形),在国内首次报道(中华心胸血管外科杂志,2001,17:132);2000年首创一期纠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狭窄(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3,30:490);2002年9月成功纠治出生后6小时的完全性大动脉错位,为国内该类手术的最小手术年龄;2002年开创了双调转术治疗纠正型大动脉错位(中华心胸血管外科杂志,2003,19:134);2003年首创快速二期大动脉转位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1.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方法2.先天性心脏病的食管超声应用3.先天性心脏病的放射诊断方法4.先天性心脏病的介人治疗5.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麻醉6.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围术期监护7.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护理8.姑息性手术9.小儿辅助循环10.动脉导管未闭11.血管环和肺动脉吊带12.主动脉缩窄13.主动脉弓中断14.房间隔缺损15.室间隔缺损16.房室间隔缺损17.永存动脉干18.主肺动脉窗19.右室双腔20.法洛四联症21.肺动脉瓣狭窄22.一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23.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24.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25.右室双出口26.完全性大动脉错位27.矫正性大动脉错位28.三尖瓣闭锁29.心室双人口30.三尖瓣下移畸形31.先天性主动脉窦瘤破裂32.左心室流出道梗阻33.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34.先天性二尖瓣病变35.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36.三房心37.体静脉异位连接38.冠状动脉畸形39.小儿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40.心脏肿瘤41.心包疾病42.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43.儿童心脏起搏44.小儿胸腔镜技术
1.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方法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是一种应用超声回波原理显示心脏结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无创性检查方法,1954年Edler和Herz最早应用超声波反射进行心脏成像,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心血管学科的重要诊断工具。超声心动图技术在儿科最为适用,原因有:①声波传播距离近,可使用高频探头提高图像的分辨率;②小儿胸壁薄、透声好;③小儿心血管疾病解决的重点是解剖学诊断,其准确性优于成人。一、超声心动图原理听觉器官能够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Hz,超过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和传导性,医学上应用的超声频率通常在2~10MHz。人体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大约为1560m/s。超声心动图系统由脉冲发生器、计时器、探头、图像处理器及显示器组成。脉冲发生器发生电子脉冲并转递到探头,探头发射一定频率的超声波,探头每次发射后即开始接收反射波信号并转变为电信号传送到图像处理器。在声波发射时计时器开始计时,记录声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探头时间,应用声波在人体软组织的传播速度计算反射界面与探头间的距离并标于显示屏上。二、超声心动图分类超声心动图包括四类,即A型、M型、B型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A型超声波属振幅调制型,它是组织界面的回声用脉冲波的振幅形式来显示反射波信号的强弱,主要用于测量界面的深度,临床较少应用。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手册》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简单易懂的手册!非常贴心!
不错 很实用简洁 废话不多 入门足矣
这本书很实用,遇到一些问题,可以随时翻阅,而且该书大小和白服口袋尺寸相符合,携带方便。建议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