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風と木の詩/风与木之诗

竹宫惠子 白泉社/中央公論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5月  

出版社:

白泉社/中央公論社  

作者:

竹宫惠子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ジルベール.コクトー
わが人生に咲き誇りし最大の花よ
遠き青春の夢の中
紅あかと燃えさかる紅蓮の炎よ
きみは わが梢を嗚らす
風であった
風と木の詩が きこえるか
青春のざわめきが
おお
思い出す者も あるだろう
自らの青春のありし日を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風と木の詩/风与木之诗 PDF格式下载



   看这个之前,是因为这部《风与木之诗》是号称BL的鼻祖,虽然看到是欧美风的时候难免觉得失望了,故事情节似乎也不是很明确,到底谁有爱上谁?到底最后的他们都走到了哪里?
   但是看完之后心中却是留下了淡淡的一点沉淀,这种挣扎着的生活与爱恋正因为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过而觉得格外的沉重,对于那些被同性吸引的人们,正因为我没有被吸引,所以更加不能领会他们挣扎着的生活与内心。
   我没有记住书中人物的名字,但我记住了那倔强的眼神,仿佛真的出现在眼前一般,好像时刻都包含着备受折磨的眼泪,又从不流下,我想这种情形才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吧,只要自己来承受不是更加简单?
   懦弱的人们不能得到幸福,但或许懦弱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坚强的人倔强地走向了绝路,他们也不知道那些随波逐流的生活是什么模样。
   作为早期的BL作品,它包含了沉重,但没有教化,可在这样的故事中,我还是找到了一丝神韵,不是欢笑与幸福带来的,而是那一点心头上的沉淀,你会留下它。


   吉尔贝尔·考克托  
   绽放在我人生中最美的花朵呦  
   在遥远的青春梦境中  
   绚烂燃烧的红莲之焰呦  
   你是那摇曳我枝头的风  
   听见了吗 那风与木之诗  
   那青春的喧嚣  
   啊 会有人想起来吧  
   自己青春年少的那些日子  
   他们正直青春的花季  
   处于性的边缘  
   带着对成人的憧憬和厌恶  
   在通向未来的数万条错综的岔路  
   正要迈出脚步  
   缔结他们的是自由之律  
   他们是刚刚点燃的蜡烛  
   这是支配情感的地方  
   怀疑 嫉妒  
   热泪盈眶的满足  
   无论好事 还是坏事  
   一切都为了满足他们的渴求而到来  
   隐藏起利爪  
   用迷人的目光培育自我的紧张时期  
   青春……  
   吉尔贝尔·考克托  
   你是那摇曳我枝头的风  
   听见了吗 那风与木之诗  
   那青春的喧嚣  
   啊 会有人想起来吧  
   自己青春年少的那些日子


  封面上这个漂亮小公子就是主人公吉尔贝尔。他的人生简约如下:由于父辈恩怨,一出生就被母亲抛弃的吉尔贝尔在佣人的抚养下孤独成长,到4,5岁时与愤世嫉俗的生父相遇,两人以叔侄的身份度日,在父亲怪异的教导下长成了一个孤高,乖戾又不谙世事的小公子哥。由于他天生的美对人有不可思议的吸引力,终究落入色狼的圈套成了同性爱的牺牲品,并把父亲也卷了进来。及至长成少年,他被送进寄宿学校,极富吸引力的容貌和孤傲的性格又终成祸水。暴力色情始终围绕着他,使他在学校里成为谈虎色变的避嫌对象,直至赛琼的出现。由于赛琼的不离不弃,吉尔贝尔的冰冷的心一点点融化,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没想到生父奥格采用种种卑鄙手段一再破坏二人的友情,可是性格倔强的赛琼反而越贴越近,终于也背离了正道被拉下水。在赛琼的坚持下,两人逃出了学校。出了校门的两人很快便堕入贫困的漩涡无法自拔,赛琼不再有能力照顾吉尔贝尔,吉尔贝尔的容貌再次为他们带来厄运。。。
  
  由于吉尔贝尔沾上了同性恋,他性格中的许多方面就不便涉及,我只把这个人物的阳光的一面做一个介绍。他是个热爱自然的小孩,视金钱如粪土,藐视人间一切苟且的营生,甚至连为了谋生的权宜之计都无法忍受。围绕着吉尔贝尔的人生,书中借许多人物的口吻以客观的视点做过深刻的剖析,称吉尔贝尔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少年”。对于他的出路,书中的意见是用金钱的力量建立起一个保护层,让他与世隔绝地生活,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对于赛琼的何去何从,许多同学朋友的角色也都有过劝诫,因为他没有保护吉尔贝尔的能力。但我个人对此还是有保留意见的。
  
  吉尔贝尔这个角色的最大悲哀在于孤独--每到人生的关键时刻,总是欠缺一个成熟的人去带领他走出自己性格的局限。他的生父做不到,因为一事当前,他总是先顾及自己的心伤而把吉尔贝尔拒绝在心门之外,是个没有能力爱的人。并且是他灌输给吉尔贝尔爱就是肉欲的错误人生观,导致吉尔贝尔人生的破败。而赛琼尚未成熟的肩膀是吉尔贝尔找到的唯一依靠。吉尔贝尔依靠赛琼比回到性格乖戾的父亲那里饱食终日不思进取,最终堕落成性要好得多。虽然他至死都没能脱离同性恋的阴影,但是比起小时候和在学校里堕落的生活,他与赛琼的辛酸日子里透出一种纯真与坚决。书中称他与赛琼的情感是浸染上了“爱的毒药”,但是在我看来,正是赛琼健康无私的爱让吉尔贝尔懂得什么是为他人牺牲和奉献,是他健康人生的起点。不过正如书中所说,赛琼是他的伴侣而非他的父亲,许多应该从父亲那里吸取的东西在吉尔贝尔的生命里都不存在,所以赛琼也无法将已经长成的他所受的错误教育一一抹平。从两人的结局上来看,有些事情似乎很悲哀,然而人生是只管努力不问结果的,最终的是非要由神来判断。我觉得吉尔贝尔尽力了,虽然交了一份不尽人意的答卷,然而他为了抗争自己的命运以他自己的方式做出了努力,是值得认可的。
  
  书中有一幅画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吉尔贝尔在无尽的性骚扰中愤慨至极,想到要与赛琼逃出学校,心情激昂,眼里射出愤怒又充满希望的光,想象自己象鸟儿一样腾空飞去。然而背上的翅膀却薄如蝉翼。在那一瞬间似乎就预示着悲剧的来临。书中屡屡称两个主人公为天使,但我觉得不总是如此,只有吉尔贝尔在挣脱生父的控制向自由冲刺的一刹那的确具备了天使的风采。在笼中喂养的美丽的小鸟向往自由怎么办?是逃离牢笼在大自然中死去,还是一辈子挣扎在笼子里好?如果是我,就为了那一瞬间的自由去拚命。
  
  写下书中4个主要人物的故事,我也象卸下了心里的一个包袱。因为跨越10几年的时间,我终于对书中人物的命运逐一有了一个确定的评价。这全都应该归于主耶稣的荣耀。主的教诲在书中也一再出现,只是那时的我还没有发现这是一个唯一能给出答案的存在。神的慈爱在这里把虚幻的和现实的境界统一在了一起。


  《风和木之诗》这本书的各个人物的结局困扰了我10年,每每思量都找不到答案。书中的主人公吉尔贝尔的生父August(オーギュスト、オーギュ、奥格)是个极富争议性的角色。对他的性格我谨遵主耶稣的旨意--不要主动寻求试探--不作更深的探讨,只把他的故事梗概和我对这个人物的一些见解进行阐述。
  
  August(オーギュスト、オーギュ、奥格)出生在孤儿院,很小的时候被姓コクト(考库托?)的大户人家收养,以满足当家少爷的性变态欲望。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充斥着这样的凌辱。少爷成年之后娶了妻子也没有改变恶习,直至互相报复的恶趣在August和妻子之间上演。结果妻子怀上了August的孩子接近精神崩溃,August也因为女人的背叛而身心受创一走了之。及至若干年后重回故地,发现少爷一家早就撇下了年幼的吉尔贝尔不知去向。他开始以叔父的身份和吉尔贝尔低调度日,其间发生了许多事情,两个人的关系逐渐变得暧昧。August为躲避世间耳目,在吉尔贝尔长大后将他送进了寄宿学校。后来因Serge(セルジュ、赛琼)的出现两人展开了残酷的争夺,结果吉尔贝尔和Serge双双逃出学院,直至后来吉尔贝尔悲惨地死去,August再也没有见过他。
  
  书中以August这个人物作为副线进行描述,当主人公脱离他的控制以后他的故事也戛然而止,只在结尾番外篇《幸福的鸽子》中从侧面提及一些。线条纤细优雅,在社交界以诗人著称,美女粉丝一大把,同时冷漠无情,做事没有底线,对想控制的人毫不留情地给予身心的重创,这样多面的August的性格是最难以把握的。书中对这个人物的心理刻画细腻无比,从某种程度上胜过主人公吉尔贝尔。如果吉尔贝尔的人生是“果”,那么August的人生就是复杂的“因”。他的性格和好恶取舍直接造就了吉尔贝尔的悲剧人生。
  
  我早年间对这个人物有着同情(对于他的身世),喜爱(对于他的容姿才情),不解(对于他的部分所作所为),对其中的错杂纠葛无法释怀,如今明白其中的不解是由于对他的喜爱而不愿意相信他的恶所致。他最大的恶莫过于由于幼年的遭遇无法原谅周围的人,继而对社会生出了恨。由于对社会的失望与仇恨,他认为社会是黑暗肮脏的,把如同一张白纸一样的吉尔贝尔任性地培养成了一个与社会常识格格不入的人,如他的自白所言,这样是对自己的人生和社会的一种复仇。他的仇恨式教育致使吉尔贝尔日后在校园和社会无法正常融入团体的生活,从而使他的人格无法自立成熟而导致了人生的失败。
  
  August的性格随着年龄的变化呈现出斑斓的色彩,他的故事副线使整部书的层次丰富而深邃,只是书中对他的行为是没有客观评价和导向的,这致使读者们对这个角色或喜爱或憎恶,评价很极端。在我读这部书时,喜欢上August是个最大的泥潭,由于同情他小时候的遭遇,差一点就连他成年后扭曲的灵魂也接受了。但是现在明白人可以遭难,但是不能把自己的心交付给仇恨和沉沦,每次经历磨难后我们借主耶稣的爱和祈祷来平复心伤,把负面影响的重担交托给主,我们仍做欢欣活泼的生命,这种升华是最重要的。August这个角色正是缺乏了这一点,是个不再喜乐,无法再播撒爱的灵魂。吉尔贝尔离开他是完全正确的选择。只是想想这样的灵魂独自终老也是一种可悲的境地,不由得把他的人生与阿斯兰的人生做对比,各中百味无法一一陈述。
  


  《风和木之诗》这本书的各个人物的结局困扰了我10年,每每思量都找不到答案。如今托主耶稣的教诲终于想通其中最重要的几个关节,回头看看十分后怕,因为书中的内容差一点变成了我的心伤。不要轻易涉足这部书,一不小心你就会被无尽的无奈与悲哀所淹没。
  
  要探求两个主人公的命运主线,需要从他们的父辈谈起。
  
  主人公Serge(セルジュ、赛琼)的父亲阿斯兰是个集才气,财气与帅气于一身的贵族公子,酷爱钢琴,然而由于家里是贵族不能从事“下里巴人”的行当,得不到严父的许可,只能默默攻读学位,走“上层人”路线,做父亲眼中“争气”的儿子。这时阿斯兰的小小抗争就是拼命做到学习和练琴两不误,由于过度劳累罹患了肺结核-这在当时是不治之症。他一个人到瑞士山区养病,病情好转回国后一口气越级攻下了学位,得到了父亲的嘉奖-提前承认他为独立的一家之主的身份。正当阿斯兰因为失去了奋斗目标对前途茫然无措的时候偶遇吉普赛血统的青楼女子派娃。在经历了痛苦的心灵挣扎之后,阿斯兰抛弃了自己的贵族地位与家庭决裂,派娃舍弃了被包养的优越生活,两人私奔到他曾经养病的山区过起了男耕女织的生活。
  
  其后夫妻俩生下了Serge(セルジュ、赛琼),清贫的日子里充满了温馨的天伦之乐。然而穷苦的生活迫使阿斯兰超负荷地劳动,终于在几年后一个寒冷的冬日里结核病再次发作。派娃在他最后的日子里始终相守不渝,直至迎来了阿斯兰的父亲。当老父抚摸着儿子生前一凿一斧亲手做成的粗糙门板时老泪纵横,后悔一时意气用事,为了社交界的闲言碎语置儿子的生死于不顾。
  
  子女反抗父母的意见抛弃家庭私奔的故事古来有之,并不稀奇,只是阿斯兰在弥留之际对爱妻派娃说,他很早就预感到自己的病会复发,命不久长,派娃身上所蕴含的生命力是他最恋慕和需要的东西。为此他不顾一切地与她走到一起,是不是一种自私?派娃毫不后悔,以一种半自杀的方式作了回答--与一个肺结核病人亲吻。
  
  葬礼之后阿斯兰的父亲提出了要收养年幼的Serge(セルジュ、赛琼)的要求,这对刚刚丧夫的派娃来说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与Serge(セルジュ、赛琼)度过的最后一个冬天里,派娃也染上了结核。。。
  
  人是保全身体细水长流好,还是利用身体在短暂的人生中实现自己的愿望重要?人怎样才会觉得自己长大了,成为了独当一面的“成年人”呢?这是阿斯兰和派娃的故事带给我的最深刻的思考。中国古人说能长寿是一种智慧和德行,那么“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行为是没有德行的蠢动吗?
  
  男欢女爱的原动力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是“性”,有人说是“情”。而婚姻古往今来都是被社会所接纳的手段和过程,是责任。这和个人对爱的欲望和追求真是相去甚远。需要理性,势利的婚姻里掺杂着情感,这就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很矛盾的现象。当二者不能统一的时候,何去何从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因为人和人不一样,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正如阿斯兰面对家里人的责难和诘问时做出的回答是:“你们没有错,但我也是同样的正确!”
  
  父母们常对子女说:“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然而什么是好?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需要的东西也不一样。两岁时需要奶粉和呵护,二十岁时需要人格的独立。阿斯兰的生命一直都是在为“彰显自我,追求人格独立”而奋斗的典范,为此他拼上了性命。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感情,满足了弹钢琴的夙愿(虽然不能总弹),留下了自己的骨血,养活了妻小,甚至为年幼的儿子弄到了一架小钢琴。他尽力了。更为可贵的是,他的惊世举动促使许多书中人物做了人生的思考,也包括我。
  
  玫瑰终究是玫瑰,长大了就要绽放,就要飘香。抒发自我迸放活力是每个生命的主题。不仅是阿斯兰,相信许多人都会勉力去争取的。只要心把持正,不要受邪欲的侵袭,就勇敢地抒发自我吧。个性的花朵会令这个世界更精彩。
  
  


我有一套书,不过总是没有力气看完


楼上的,跪求此书汉化全套!!!哪里都下不到!!!


楼上上,同求啊!


恩,感觉说的很对,在错误的时间和地点遇到了相对正确的人么,可惜了,最后的悲剧在预料之中但还是让人心痛不已啊。。。看完之后想买却找不到合适的版本,看得是朋友很早时候买的翻译本,翻译很恶劣。。。不过这不影响剧情发展,除了看完之后感慨自己算是幸运而幸福的以外,还爱上了这凄凉惊艳又蛋疼的画风。。。


当初看这部长达一小时的OVA,就觉得他爸是个变态!!后来想买书,哪里都买不到。到淘宝一搜,中文全本要一千多啊。。。。


动画看了,但更想看漫画。可是找不到。遗憾。


很深刻呵……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