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史纪年

孙继南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作者:

孙继南  

页数:

487  

内容概要

  《中国近代史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2000)(新版)》收录18402000年间中国音乐教育发展过程的相关事件及史料、图片。包括纪年正文、史料附录、索引三种和引用书目及文目举要四个部分。
  一、纪年正文
  1.纪年正文采用编年体,以年月为纲纪事。每事成一条目,以阿拉伯数字依序固定编号。
  2.编号从001至850。其中有空缺者,如无016编号;亦有赘以子号者,如0441。前者为在原《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2000)》(增订本)基础上调至他处或删除的条目;后者为在其基础上新增的条目。实收录条目854个。
  3.收录条目的原则以政府、社会、机构、个人等有关音乐教育之政策、举措等发生事件为准。如某校创建时并无音乐课或音乐专业设置,则不按该校创建年月收录,而据其具体实施音乐教学或开设音乐系科的时间入编,其校史沿革则随该条文略加追述。
  4.条目之间有关系密切者,以“参见条目XXX”为引注。

作者简介

  孙继南,1928年生,安徽芜湖人。1947年从教,任小学音乐教师。1952年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毕业,留校任教并进修于上海音乐学院。历任山师及山东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教授,兼任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第1-3届委员、中国音协音教委委员、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文联副主席等职。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为主要研究方向。代表性著作有《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主编之一)、《黎锦晖评传》、《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黎锦晖及黎派音乐》及相关论文等。1993年获国务院“为发展艺术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奖励。1994年离休。

书籍目录

代序 廖辅叔
凡例
纪年正文
001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
002 《南京条约》[1842]
003 马礼逊学堂设音乐课[1842]
004 《黄埔条约》[1844]
005 崇信义塾(育英义塾)设音乐课[1845]
006 清心书院女校设音乐课[1861]
007 登州文会馆设乐法课[1872]
008 《基督教会与教育关系》(狄考文)[1877]
009 学校教科书委员会(益智书会)[1877]
010 圣芳济书院设音乐课[1880]
012 鹤龄英华书院设音乐课[1881]
013 中西书院设琴科[1881]
014 汇文书院设艺术科[1890]
015 中西女塾设琴科[1892j
017 《论幼学》(梁启超)[1896]
018 《劝学篇》(张之洞)[1898]
019 时敏学堂设唱歌课[1898]
020 经正女塾设琴学课[1898]
021 《请开学校折》(康有为)[1898]
022 《请选派宗支出洋游历折》(荣惠等)[1898]
023 养正书塾设音乐课[1899]
023 天津小站军乐队[1899]
024 毓璜顶幼稚园设听钢琴、依节奏动作课[1900]
025 两江总督与湖广总督会奏教育变法事宜[1901]
026 宏文书院设速成音乐科[1902]
027 沈心工留学日本[1902]
028 《钦定小学堂章程》[1902]
029 《钦定蒙学堂章程》[1902]
030 务本女塾设唱歌课[1902]
031 音乐讲习会(东京)[1902]
032 严氏女塾设音乐课[1902]
033 《蒙学科学全书》[1902]
034 《饮冰室诗话》(梁启超)[1902]
035 南洋公学附属小学设唱歌课[1903]
036 爱国女校设唱歌课[1903]
037 《中国音乐改良说》(匪石)[1903]
038 《论教育之宗旨》(王国维)[1903]
039 湖北幼稚园(武昌蒙养院)设唱歌课[1903]
040 《乐理大意》等(曾志态)[1903]
041 《请奖励职官游学片》[1903]
042 毓正女学堂设音乐课[1903]
043 圣玛利亚女校设琴科[1903]
044 天津军乐训练机构[1903]
044 《通州师范学校校歌》问世[1903]
045 《奏定学堂章程》[1904]
046 乐歌讲习会(上海)[1904]
047 《教育唱歌集》(曾志忞)[1904]
048 《学校唱歌集》(沈心工)[1904]
049 《音乐教育论》(曾志忞)[1904]
050 亚雅音乐会(东京)[1904]
051 《乐典教科书》(曾志忞)[1904]
052 启明女校设音乐专科[1904]
053 江苏师范学堂设音乐课[1904]
054 广文学堂设音乐普修课[1904]
055 城东女学设文艺科[1904]
056 上海龙门师范学校设乐歌课[1904]
057 张之洞通饬各府改中学堂为师范学堂[1905]
……
史料附录

章节摘录

  按查本校前奉部令,准予改专。方庆政府倡导艺术教育,中国歌剧事业日益增进,不意又奉部令改制展缓。近复派陈督学来校视察指导,尚未回部之时,风声钧部有将本校并人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意,本校全体师生至为震骇。自前奉部令改专,旋又变更,师生已难心安,以为钧座对于本校真相未尽明了或有从拟议。本校师生等主持正义,纯出于光明磊落之怀,维护中国歌剧事业,特发起国立歌剧学校护校运动,说明本校师生为歌剧事业二十年牺牲奋斗经过及现况,恳请明鉴。  原歌剧事业在欧美如法、英、美、苏、德、意等国,无不尽力提倡,以为国家艺术文化之最高表现。本校师生早负此志,均以创造中国歌剧为终身事业。始于1929年在山东创立山东省立实验剧院;1935年(按:应作1934年11月一编者)改为山东省立剧院,培养戏剧音乐人才;1937年抗战内迁,由现任本校校长王泊生先生率领全院教职员生路经鲁、苏、豫、湘、鄂数省人川,沿途作抗战宣传工作。当时鲁省政府经费来源断绝,仅由教育部每月补助五百元,靠员生演剧自力支撑,流离困苦情形莫可名状,乃于1938年秋季觅定校址私力筹划复校。当日纯以旧日自鲁出奔员生演剧收入,除建筑实验剧场外,并先后在大阳沟、张家花园等地设立合唱团、乐团、剧团,开办学校,按月补助二千元左右。虽不敷甚巨,然由于员生之奋勉,曾在国剧方面建设为内迁唯一保留之团体;有加无已,在管弦乐团方面参加教育部三大管弦团联合演奏,成绩最优。其他如合唱团及话剧团亦均斐然可观。以一毫无实力之团体支持此项事业,每感困难,而对社会各机关团体之募捐偕助及对政府供纳捐税,抗战八年以来已不计其数。每年教育部社会教育运动宣传周及招待外国使节,亦由本校剧团及乐团为主干。在实验剧团阶段曾由理事会决议,提高学生资质,招考高中毕业学生继续培养音乐及戏剧专门人才,由郑志声主其事。  至1942年4月始奉部令改组为国立歌剧学校。今经数载建设,学校已具有规模,教师皆有声一时,均为歌剧事业集中本校,学生亦均优秀,过去每年音乐会及歌剧实验演出成绩年有增进。今传说中拟合并本校之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其经费两倍于本校有奇,其对外名义及延聘教授政府所予便利自亦远过本校。该校自抗战后由南京迁川,继又退至江安,先后迁移五次之多,每次都由政府供给大批之迁移费,所耗国家款项至巨,然论成绩,绝少表现。年来,其内部各主任及教授多与学校当局不合,纷纷辞职。现由该校校长一人身兼教务、训育、乐剧科、话剧科各主任要职,藉维残局。话剧科除英文、国文课外,主要课程无人,均有事实可查。乐剧科更无成绩,该校乐剧科一科经费即等于本校经费全额,有函为证。如本校毕业同学刘宗元等,以高职三年级程度即被聘为该科教师,教导该乐剧科高年级学生。且其有意造谣本校学生不能动笔写一便条者。岂不闻每届重庆市举办之论文及演讲竞赛,本校学生均获其冠军,社会共知之。本校教育,以数百人之苦心血汗,积二十年之刻苦,仰无愧于国家民族,俯无愧于青年学子,全校师生正努力谋国家艺术事业之建树,竞遭该校以政府最优厚经费不事其学校自身之发展,反而企图破坏另一较有成绩之学校,异常悲愤。彼前畏轰炸逃居江安,而当时本校师生尚在轰炸大火中,生死存亡置之度外,奋斗抢救本校校舍及剧场。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史纪年 PDF格式下载



孙继南编的书都值得专业方向的人看一看,这一本收集了许多资料,也较全面,相信写论文的话一定用的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