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宗族制度与谱牒编纂

冯尔康 冯尔康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1-05出版)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冯尔康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1-05出版)  

作者:

冯尔康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宗族制度与谱牒编纂》内容简介:我对中国宗族史和谱牒学史的研讨,可以说是历有年所,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表读书札记,迄今将近半个世纪。研治内容。主要是在清代时段,对宗族通史、谱牒学史亦下了一点工夫,就中对两汉、南北朝、宋代和近当代宗族史饶有兴趣。关注的焦点,起始是在宗族政治功能方面,跟随主流意识,以族权为封建主义“四权”之一予以批判,揭露其对族人的控制、迫害。80年代中期起,逐渐注意到宗族的社会功能,从正负两方面评论宗族活动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与此同时,致力于近当代宗族、宗亲会史研治,以至进行田野调查,认为其活动的正当性不宜贬抑,如若宗族、宗亲活动中出现不良行为或倾向,宜加引导,而非制裁。

书籍目录

自序绪论宗族制度、谱牒学和家谱的学术价值——《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代序宗族形态与社会秦汉以降古代中国“变态型宗法社会”述论——以两汉、两宋宗族建设为例南北朝的宗族结构与士族社会特质论纲膏粱——士族的最高等第拟制血亲与宗族20世纪中国社会各界的家族观及家族活动20世纪上半叶变异中的家族形态和类型20世纪最后二十年宗亲宗族活动当代宗族与现代化关系18世纪以来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族谱及其学术价值古代官府与民间编纂谱牒简史古代宗族乱以名贤为祖先的通病——以明人《新安萧江宗谱》为例20世纪上半叶的家谱修纂与谱例的改良当代家族谱编修与文化取向宗族文化观念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当代意义宗族史在“二十五史”中的表现形式与内容——忽视民众史是“正史”的缺憾宗族史与家庭史、姓氏文化姓氏来源与姓氏文化——《百家姓书系》序当代的州郡谱——《徽州大姓》读后关于“尔”姓姓源浅说家庭史的研究历程与趋向第一部中国家庭“通史——评张国刚主编的《中国家庭史》附录从宗族与婚姻形态理解汉代皇权——《汉晋家族研究》序宗族转型期的一种个案研究——《宋代眉山苏氏家族研究》序诚可效法的创新体例秉笔直书的家谱——《月塘康氏家谱》序新时期早期的族谱——1988年《徐氏宗谱》序关注精神文明建设的家族史——《徐氏芳名录》序清代宗族史研究论文存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像《潜山琅琊王氏三修宗谱》卷1《家箴》,明言大祭不到的罚谷一硕。被祭祀的是全族的始祖、始迁祖及于他们辈分接近的人,附祭的是子孙认为值得纪念的先人。有的宗族,如宜兴襟里任氏以“德”、“爵”(官职)、“功”(对宗祠的贡献)为标准。允许晚出的先人陪祀①,这样把祖先以社会地位和财产状况分出等第。宗谱关于祭法的记载,说明宗族内部的等级制,参加祭祀活动的长期性。宗规家训,是族谱中异常丰富的资料。家训、家诫,是祖先对后人的训诲,主要讲应当怎样做人;宗规、祠禁,是宗祠允许族人进行哪些活动,不允许族人出现哪些行为。《宜兴镖里任氏家谱》族例:宗人到祖宗坟山樵采放牧,到族人田地园圃山场偷盗或践踏庄稼,均责打三十板。这是保护宗祠和族人的财产。族规的另一内容是干预族人立嗣。《毗陵修善里胡氏宗谱》卷1《祖训》要求,族人立继嗣,“当请命族、分长集议,写立过房,告之祖宗”。宗约还规定和限制族人的职业。《澄江袁氏宗谱》祠规不许族人做奴仆。益阳《熊氏续修族谱》规约禁止宗人做巫师、胥吏。《平江叶氏族谱》宗约警告族人“不可左道惑人,结盟会匪”。在婚嫁丧葬上,《即墨杨氏家乘》家范要求族人,“男子定婚,女子许字,必谋于家长,既决而告庙”。族人有了丧事,房亲要出面主持,族亲不得躲避偷懒,以便孝子得尽守灵之责。对于族人的文艺及闲暇生活,《毗陵修善里胡氏宗谱》家诫要求,不得“唱曲吹弹”,“勿阅淫邪小说”,“勿笼禽鸟、养蟋蟀、放风鸢”,“勿学拳棒”,以免落入下流。宗谱还记载各家族对违背族规的宗人的处罚手段,上述《胡氏宗谱》家规,对“干名犯分”的族人,“押入祠中,笞五十,仍罚银两,若强悍不服,则送官究治”。宗规家训制约族人的思想和行动,是宗族立法,刘王瑞成说它“将道德说教和人的悟性结合起来,把社会伦理同宗教信仰结为一体,在叙述伦理的真谛、风习和法规时,族规将这三者寓于其中,使之成为浑然一体的约束工。


编辑推荐

《中国宗族制度与谱牒编纂》是中国古代宗族社会与宗族观念丛书之一。南开大学985工程二期“中国社会与思想研究”创新基地资助项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宗族制度与谱牒编纂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