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亚洲史

(美)罗兹・墨菲 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0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  

作者:

(美)罗兹・墨菲  

页数:

763  

字数:

88000  

译者:

黄磷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亚洲是地球上一个辽阔而又姿多彩的区域,它有着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和超过一半的世界历史经历,承载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传统。无疑的,亚洲和及其文化“代表着全人类历史中最重要、最丰富、最多彩的篇章”。 《亚洲史》叙述了从史前直到21世纪的亚洲历史,它对这一区域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着较为详尽的考察。全书尤其突出其“社会和文化史”的功能,是一部富有参考价值的亚洲历史著作。

作者简介

罗兹·墨菲是一位中国历史和地理专家,出生于费城,1950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64年任密歇根大学教授。此前曾经在华盛顿大学任教,也曾任台湾大学和东京大学客座教授。从1954年到1956年,他是驻亚洲外交官联合会主席。1974年获密歇根大学突出贡献奖。作为亚洲研究协会前主

书籍目录

出版前言作者序作者致读者亚洲地图:印度次大陆亚洲地图:东亚及东南亚年表(一)年表(二)伊萨基引 言 季风亚洲——一个完整的研究学习单元第1章 史前的亚洲第2章 亚洲的宗教及相关文化第3章 亚洲的传统社会第4章 古印度文明第5章 古中国文明第6章 中世纪印度和东南亚第7章 中国的黄金时代第8章 远古、古典和中世纪日本和朝鲜第9章 莫卧儿时代的印度和中亚第10章 中华帝国的新辉煌:明王朝第11章 西方人来到亚洲第12章 满族统治下的中国和德川家族统治下的日本第13章 英国势力在印度的上升第14章 帝国主义在亚洲的胜利第15章 中国和印度的屈辱、民族主义和革命第16章 争夺亚洲第17章 日本复兴和中国革命第18章 现代朝鲜和东南亚第19章 南亚:独立、政治分裂和发展第20章 21世纪开始时的亚洲推荐网址补充读物索引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地理在地理上,习惯认为亚洲大陆起始于苏伊士、伊斯坦布尔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前苏联的乌拉尔山脉,因此,它占据了整个欧亚大陆块东边五分之四地区,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英里,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块大陆。但是,这些习惯的分界线,特别是乌拉尔山脉,并不代表自然景观或文化的重大或突然改变的地方。乌拉尔山脉比较低,容易跨越,覆盖大部分北欧和北亚的北方松柏林带在它的两边延伸,很少间断,这是一个人口稀疏、降雨量少、季节极端温度差很大的地区。 与此类似,苏联在乌拉尔山脉以东地区的南部三分之一,也是其西部地区的延伸。这是一个干旱地区,它向东融人人烟稀少的沙漠地带,它那传统游牧或逐水草而居的文化,至今仍与俄罗斯文化以及印度、东南亚、中国和日本的文化形成鲜明对照。中亚这个干旱沙漠地区的很大部分,在公元8世纪初就被穆斯林人侵者征服,后来逐渐变得与其西边的阿拉伯国家和与其毗邻的伊朗相似。中亚的大多数居民起源于土耳其族;有些土耳其人族群曾经不断向西迁徙,到15世纪征服安纳托利亚,即今土耳其的亚洲部分。 亚洲南部和东部边缘地带,无论在自然条件还是文化特征方面,都与中亚地区完全不同。这里的降水量一般很充足,仅仅某些地方偶尔有干旱,在海洋的调节下,气候相当温暖;除最北边外,冬天也很少严寒。这就是我们称之为“季风亚洲”的地区,它与亚洲其余部分之间多有高山阻隔,使海洋对气候的影响达不到中亚。在夏季,比地球上任何地方离海洋都要远得多的巨大欧亚大陆块中央区迅速升温而形成热空气团。热空气上升时,周围海洋上饱含水蒸气的较冷空气涌人,到达陆地上空后便释放所含水蒸气,形成降雨。特别是遇到丘陵或高山时,被迫上升的湿气团迅速冷却、凝结而成豪雨。 因此,在欧亚大陆东南部新月形地带和中亚之间的山脉的近海一边,夏季降雨量较大。到了冬季,受海洋调节作用较少的欧亚大陆中央区便迅速降温,到12月之前就被较重的冷空气团控制,海洋则因保存着夏季吸收的热量而较温暖,于是风向反转,从中央区吹向有着温暖上升空气的海洋。在季风亚洲的北部,这些向外吹的冬季风温度很低且不含或仅含很少水汽,因为它们来自干燥的中亚。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这是一部独一无二的著作,它通过对季风亚洲——印度、中国、东南亚、朝鲜和日本——这个地区的介绍,展现了从古到今的生气勃勃的亚洲史。 ■罗兹·墨菲,亚洲史权威学者,它以生动迷人的风格,带领读者对绵延五千年的亚洲史进行了一次全面而均衡的探索。《亚洲史》用内容广博的分析及大量照片、插图、地图和原始材料,将亚洲复杂而多样的政治史、社会史、学橠史和经济史融为一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亚洲史 PDF格式下载



了解其他季风亚洲国家的同时,也了解了很多国外对与中国历史的观点,受益


作为亚洲人,看了这本书才知道了解很多亚洲的事情。作者虽然是美洲人,写起亚洲历史来还挺不错。


以一个西方人的观点来解释亚洲历史,觉得比中国人写的更客观


了解亚洲


新颖的历史观、客观的历史评价,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感觉,也让我们知道了很多以前教科书上没有和错误的东西!希望这种好书能多出一些!


原来日本人不是中国人的后代!!!万恶的中国教育害了我二十多年!


值得推荐的一本书,就是太厚了,阅读起来不太方便,但内容真是值得一读。


那些习以为常的想法一直是我们做事的准则,但是当外国人据此来评说时,或感到了警醒的似的恍然大悟,或感到解读的过于简单。相信在这本书里,你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族群以及西方的思维。


当当的服务不错,货到的很及时。书虽然还没有看完,但感觉非常不错。


朋友来家里做客,看到了不由分说抢走了,呜呜。只好再买一本了!


我本人是不喜欢大开本的书的,因为拿着看太吃力,可是此书就是16开的,我觉得出版社应该把这书分成两册比较好,干嘛非要弄这么大啊。。。。。


还好,不过近代史不是很详细,总的来说有80分


内容挺厚的,泛泛介绍而已。看看罢了。


  从地理学定义上来讲,亚洲是西起苏伊士运河和乌拉尔山脉,东到西太平洋沿岸,北临北冰洋,南部由印度次大陆、中南半岛和不计其数的岛屿组成,是幅员最为辽阔的一片大陆。不过亚洲的各个部分地理环境迥异,墨菲教授则根据气候的不同,将同受季风强烈影响的亚洲地区作为一个单一的整体进行研究和讲述。和人口稀少的西亚、中亚、西伯利亚等地区相当不同,在“季风亚洲”,因为降雨丰富气候温和,文明早期的农业即能养育大量人口,形成发达的农业文明。但因为地理因素造成的隔绝,使得在“季风亚洲”形成了数个进路大不相同的文明,其中最主要的即是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    罗兹·墨菲是密歇根大学的教授,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师从美国著名的汉学家费正清教授。费正清是美国汉学界中的泰山北斗,哈佛大学中专事研究东亚问题的东亚研究中心,在1977年时更名为“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以示敬意。费正清是卷帙浩繁的《剑桥中国史》的重要编著者。数年前阅读他的《美国与中国》、《观察中国》,给我打开一个全新的认识中国的视角,书中的史料、结论尤其是研究方法,在许多方面和我之前阅读的国人评写自己历史的书籍大有不同,予人裨益甚多。费正清认为,在研究汉学时,不应当只利用西方的资料,更要贴近中国本土,利用中国自己的史料和档案。墨菲教授涉足亚洲事务长达40 余年,并在亚洲长期居留进行研究和观察。    《亚...洲史》此书对“季风亚洲”的中国、印度、日韩、东南亚地区的文明社会,既分别详细讲述,也综合分析比较,尤其注重各个文明社会之间的历史联系。同时,此书不局限仅仅讲述亚洲文明社会各自的发展历史,对于近代以来西方社会与亚洲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变迁,也是着墨甚多。比如说我们所了解较少的英国与印度之间的关系史,在书中专门辟出一章,详细探讨讲述了自莫卧尔帝国崩溃至大英帝国在印度取得完全控制权力的历史。另外,对素来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的东南亚各个文明社会,在本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虽然因为各种原因,这些社会本身在历史中所遗留的文明财产相比中国、印度而言是非常稀少的,但是墨菲教授也尝试尽可能多地描述它们的历史,以使人们对整个“季风亚洲”的历史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如果在国内要选择一本总览亚洲主要文明历史的入门书籍,这本书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阅读更多 ›


这本书只是一个指引,它告诉我们古代的亚洲,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十分强大,近现代各个国家都过得很委屈,除了日本作为一本教材,他已经梳理出亚洲历史的脉络但是翻译还是有点点异样,光绪,是慈禧的外甥吧,译者,还把他翻为侄子?


但是封面设计和印刷质量应该更上一层楼,更好才对得起这本书。书的内容没得说,经典!


看自己的书,让别人写书去吧


此书堪称西方论述亚洲史的一部杰作,内容广博而细致且通俗易懂,通过西方人的眼光才更能看清东方人的历史


欧美史中国史太多了 我们往往忽略了亚洲自己的历史 而去关注飘洋过海的欧洲 非洲历史 早应该看这本书拉


上面那个图片是前面的彩插,而里面的图印的就比较模糊了,很多都看不清,这么说吧,看彩插像正版,看内插像盗版……


历史,本就该多角度的看和读,读西方作者关于我们的史书,你会有种不同的感觉--魏国公子敬推。


在市面上比较全面地介绍亚洲史的书还是比较少,没想到这部优秀的作品出自美国人之手。文字通俗易动,没有那种高深晦涩的学术词句,很合对历史感兴趣的普通老百姓的胃口。看过之后,对我们亚洲的历史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


我非常喜欢。虽然生活在亚洲但从没想过亚洲的历史。正如没有想过世界的历史对我的意义一样。对我来说一直只有中国的历史是唯一的。但那太无知了。。因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亚洲各国成长中原来还有那么强的帮助和威信的力量。


如果有人买了,我说你应该只是冲着这个书名,全书内容多而且杂,他并没有将亚洲合为一个整体来介绍,而是纷繁复杂的自说自话,亚洲的中心是哪里?相信大家都说是东亚,中国!可印度人也许不这么认为,其他国家也一样!所以,这部书唯一完整的就是书名.看看目录吧,一个分裂的亚洲!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