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
2008-6
吉林文史出版社
徐潜,栾传大 编
86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精髓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这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瑰宝,历经不同时代先辈们身体力行的汇聚,生生不息,深深烙印在炎黄子孙的心上,成为我们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根基。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高尚的民族情感、崇高的民族气节、良好的民族礼仪构成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奠基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基本价值观,像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立志修身、敬业报国、求真务实等。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格。“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华鲜明的好恶态度。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关德。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今天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的人格修养有三点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就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善社会风气,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使整个社会洋溢着和睦、和谐的氛围。这也是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各种各样的磨难,仍然能够不屈不挠、昂首挺胸地走过来,就是因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支撑、推动着我们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使我国保留了令世人瞩目的灿烂文化。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到近代社会,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中国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进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的人格修养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今天,当我们的祖国前进在改革开放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程上,八面来风带来了全球各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信息传输手段的多元化以及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等,各种思潮和思想纷纷涌入国门,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也面临着能否与时俱进、继续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占据主流地位的挑战。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价值观,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方针,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高度充分肯定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历史价值,也表明了弘扬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的重要意义。 这是一套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编辑出版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修养文库”,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希望这套书能为吉林省的农家书屋建设作出贡献,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必将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满的果实。 (作者系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2008年4月
这是一套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编辑出版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修养文库”,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希望这套书能为吉林省的农家书屋建设作出贡献,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必将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满的果实。 《孝敬父母》为其中之一的《孝敬父母》分册,书中收录了:《江革背母逃难》、《薛包对继母的孝行》、《王祥孝感继母》、《廉范笃行孝道》、《黄香扇枕温席》、《马钧孝母改织机》、《李密孝敬祖母》、《盛彦吐哺待慈母》、《恪守遗示葬孝经》、《仇览劝人敬寡母》等故事。
剡子扮鹿取奶孝双亲介子推背母上绵山颍考叔讲孝道感召庄公闵子骞感动后母曾参恪尽孝道子路背米乐正子春闭门思过卞庄子采蜜伺母孟子提倡孝悌缇萦上书救父班固孝继父业江革背母逃难薛包对继母的孝行王祥孝感继母廉范笃行孝道黄香扇枕温席马钧孝母改织机李密孝敬祖母盛彦吐哺待慈母恪守遗示葬孝经仇览劝人敬寡母世代家传研《周礼》拓跋宏为父吸痈乞伏保真心事继母吉■为父申冤秦族躬行孝道乐文德赤足奔父丧贺若弼成就父志孙思邈学医孝双亲沈季铨舍身救母殚精竭虑安父心欧阳修不忘母教岳飞是忠臣孝子杜环义奉常母千里寻母尽孝心
远在两千多年以前的周朝,在北方有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村中住着一个叫剡子的少年。 剡子个儿虽然不高,却很勇敢机智,又特别孝敬父母,村里的大人、小孩都特别喜欢他。 剡子常常对村里人说:“父亲、母亲生养了我,把我养大不容易,我要像父母爱我那样爱他们。” 剡子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剡子家十分穷困,全靠父母日夜操劳,一家人才勉强得到温饱。 岁月不断流逝,剡子的父母渐渐老了,二老的身体越来越不如以前了。 随着剡子一天天长大,他越发变得懂事了,知道自己应该为父母分忧。 他每天天刚蒙蒙亮就起床,帮助父母担水、做饭、打扫院落。侍候父母起了床,一家人吃完早饭,他背着绳索,拎着斧头上山去打柴。 剡子进了大山,凭借着矫健、灵巧的身子,爬上大树,抡起斧头使劲地砍起树权,斧砍树木的响声在大山里回荡。 山野里,有一群鹿惊奇地瞧着剡子,剡子友好地向鹿群招招手,学一声鹿鸣。由于他学得极像,同鹿成了好朋友。 常年的劳累使剡子父母的身体越来越弱了,二老的眼睛都快失明了,这下可急坏了剡子。剡子到山里为父母采来各种药材治病,总不见效。 一天,剡子的父亲说:“我很小的时候,吃过鹿奶,鹿奶的味道很不错,听说对人的眼睛也有好处。”母亲也补充说:“我也听老一辈的人说,鹿奶对人很有滋补作用。” 父母那么想吃鹿奶,上哪儿去弄呢?聪明的剡子突然想起了山间林子里的那群鹿。如果自己装扮的小鹿去采奶,母鹿一定肯帮忙的。 剡子为自己想出这个主意而高兴。他没有对父母讲,怕父母不让他去。他来到村里一户猎人家,向猎人借了一张鹿皮。 第二天,剡子提着一个小罐,拿着鹿皮进山了。进了林子,他老远就看见了那群鹿,他把鹿皮蒙在身上,装成一只小鹿,混进了鹿群。 他爬到一头母鹿身边,用手轻轻地往小罐里挤奶。因为剡子的动作轻柔,母鹿还以为是一头小鹿在吸奶,于是驯服地让剡子挤,剡子终于挤满了一罐奶。为了不让鹿群发现,他仍然爬行着离开了鹿群。 剡子回到家中,高兴地让父亲喝他带回的新鲜的鹿奶。父母问他是从哪儿弄来的,剡子这才把自己装扮的小鹿挤鹿奶的事告诉他们。 父母很担忧,劝他以后不要再去了。剡子却说:“只要二老身体一天天壮起来,我吃点苦不算什么!” 从此,剡子一次次地进入深山老林,混进鹿群去挤奶。一天,他混在鹿群中,刚挤了半罐奶,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鹿群四散逃走,只剩下剡子装扮的小鹿原地不动。 原来,是猎人们围猎,来到山林,猎人们拈弓搭箭,刚要射,剡子急忙掀掉鹿皮,站起来说:“别射!我是人!”他把为父母挤鹿奶的事告诉了猎人。 猎人们大吃一惊,并为剡子孝敬父母的精神所感动。一时间剡子扮鹿取奶孝双亲被传为佳话。 介子推,春秋时代人。春秋时晋国的公子重耳因受晋献公和骊姬的迫害,带着文臣武将狐毛、狐偃、赵衰、魏■、介子推等人逃难到临国,最后被秦穆公送回晋国,当了国君,称为晋文公。 晋文公在论功行赏时忘了一个人,就是介子推。介子推出身贫苦,他不做官,只好靠编草鞋养活老母。 邻居张解见了,劝介子推找晋文公请赏,介子推只是笑了笑,什么话也没说。 介子推的老母看儿子编草鞋养家糊口太辛苦,也劝儿子说:“我儿跟重耳逃难多年,立有大功,为什么不找他谈谈,说不定能得到荣华富贵,不是比你编草鞋强吗?” 介子推说:“主公当上国君,上顺天意,下合民心,我怎么能去争功夺利,我宁愿一辈子编草鞋来养活您。” 老母见儿子这样高洁,也就不再去难为介子推了。 过些时候,介子推跟母亲商量说:“我很爱附近的绵山,那里山清水秀,土地肥美,草丰林密,很适合隐居,我们到那里去吧!” “我儿志趣高尚,就依你吧!” 收拾了简单的行装,介子推就背着母亲上路了。 张解甚觉不公,替介子推不平,就偷着写了一篇讽刺诗贴在朝门外。诗中写道:“蛟龙逃难,没有深潭可以躲藏,众蛇随它周游四方。蛟龙饥饿,一蛇割骨肉献上。蛟龙返回龙潭,众蛇住进新房。只有一条蛇没有住处,背着老母流落荒野,十分悲凉!” 手下人揭了诗文进宫献给晋文公。重耳看了,恍然大悟,惊叹道:“啊呀,我简直是老糊涂了,怎么把介子推给忘了呢?快,快把介子推给我找回来!” 宫人来到介子推原来住的地方,只见一把大锁锁着房门,只好回宫禀告实情。 晋文公听后令官人把张解召到宫中,询问介子推的下落,并说:“能找到介子推,定有重赏。” 张解把介子推背母去绵山的经过对重耳讲了一遍,并答应领路到绵山。晋文公十分高兴,立即封张解为大夫。 ……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 几千年来,孝敬父母这一美德,熏陶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陶冶了不少杰出人物。“子路背米孝双亲”、“缇萦上书救父”、“岳飞精忠报国”等数不胜数的故事,或载入史册,或流传于民间。 《江革背母逃难》、《薛包对继母的孝行》、《王祥孝感继母》、《廉范笃行孝道》、《黄香扇枕温席》、《马钧孝母改织机》、《李密孝敬祖母》……《孝敬父母》收录了数十个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