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一汪情深:回忆汪曾祺先生

苏北 上海远东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上海远东  

作者:

苏北  

页数:

216  

字数:

171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苏北老兄:得《温暖的汪曾祺》(即系本书,后改此名——编者注)一册,漫读一过。颇有所感。曾祺弃世十年矣。还有人记得他,为他编纪念文集,这使我感到温暖。也许我的感觉不对,今天记得曾祺的人正多,只是未见诸文字、行动。年来闭户索居,耳目闭塞,为我所未见、未知。总之,曾祺身后并不寂寞,他的作品留下的影响,依然绵绵无尽,这是肯定无疑的。  先说他的作品。除了流誉众口的《受戒》等两个短篇,我的感觉,足以称为杰作的是《异秉》(改本),能撼动人心的是《黄油烙饼》和《寂寞和温暖》,这两篇都含有“夫子自道”的成分。《七里茶坊》也好,但采取的是旁观态势。最晚的力作则是《安乐居》。  值得一说的是他的《金冬心》。初读,激赏,后来再读,觉得不过是以技巧胜,并未花多大的力气就写成了,说不上“代表作”。说来颇有意思,我也曾对金冬心发生过兴趣,编过一本《金冬心事辑》,从雍乾间冬心朋辈的诗文集中辑取素材,原想写一篇清前期扬州盐商、文士、画人之间关系的文章,一直未下笔,见曾祺的小说,未免激赏。后来重读,觉得这正是一篇“才子文章”,摭取一二故实,穿插点染,其意自见,手法真是聪明,但不能归入“力作”。

内容概要

我虽不敢枉称是汪先生的学生,但我可以说是读汪曾祺最认真、最持久、最痴迷的一个……我就是这么不讲理的、痴迷的、像追星似的,可话说回来,天下文章不能给姓汪的一个人做了。我自己也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可我就是痴迷,发自内心深处的痴迷,谁又奈何得了我呢? 苏北,安徽天长人,记者,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先后在《上海文学》、《大家》、《散文》、《文汇报》、香港《文汇报》、台湾《联合报》等几十家报刊发表作品一百多万字,作品入选多种选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是汪曾祺老先生超级粉丝,本书为其学汪老先生的文风而写著。 作者积十多年研究,写出这部与汪曾祺老先生的文风颇为契合的回忆性著述。他多年追随汪老,深得汪先生三昧。同时他收藏有汪先生手稿、书画和书籍等资料,其中大多不为人知,在书中首度公开。

作者简介

苏北,安徽天长人,记者,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先后在《上海文学》、《大家》、《散文》、《文汇报》、香港《文汇报》、台湾《联合报》等几十家报刊发表作品一百多万字,作品入选多种选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书籍目录

也说汪曾祺(代序)自序一 这些片断 片断之一:眼神的品位 片断之二:小驴有舅舅吗? 片断之三:由《花》想到的 片断之四:鸳鸯湖中老高邮 片断之五:老爷子又有蛋了 片断之六:“老汪今天怎么啦! 是不是有什么外遇?” 片断之七:最后一面 片断之八:告别汪曾祺二 1988:里下河行走笔记三 灵狐 与黄裳谈汪曾祺 不疯魔,不成活四 呼吸的墨迹 听沈从文说话 盛夏读书记 呼吸的墨迹 两篇手稿 亦有蹙眉处 梦 “贴”着人物去写 鲜活与灵动 又读《大淖记事》 又读《晚饭花集》 读《艺术家》《牙疼》及其他 关于《昆明猫》 小鱼堪饱饭 读书解暑 有关品质 击倒读者的文字五 再识六 2006:高邮高邮 鲜藕·菱角·芋头 那是人间烟火的味道 绣花·大淖 晚饭花·李小龙 民俗博物馆 小英子·老头子 “高邮鸭蛋是第二,我是第三”七 温暖而无边无际的包围八 春天,京郊去看一个人附录一 花·果子·旅行 街上的孩子 理发师 他眼睛里有些东西,决非天空附录二 读一本新笔记体小说附录三 沉醉是一点也不粗暴的,沉醉极其自然 ——早期“笔会”上的一组汪曾祺佚文后记 他给了我一种向上的力量

章节摘录

  一 这些片断  片断之二:小驴有舅舅吗?  我同孩子到汪先生家。闲聊中我对先生说到孩子。  一个秋天,我送孩子上学,我们骑车方向一直向东。那是一个云很重的早晨,太阳努力将光芒刺透云层,云层绚烂。我问孩子:太阳哪去啦?孩子望天,望了半天说:没有呀!我说:找光芒的地方呀!孩子指着绚烂的云层说:在那儿——,愣了一会,孩子蓦地问我:爸,太阳有腿吗?我用成人的毫无想象的思维说:没有。孩子追问:那它为什么会跑呀!我仍然简单处理:在天上滚呗!  过了一会,孩子又冒出了一个怪念头:爸,太阳会老吗?这叫我怎么回答呢?孩子呀,你为什么有这么多新鲜的念头!我犹豫着:说不老吧,与唯物论相悖;说老吧,太阳又不是人,他又何止千万年。我掂量着,说:太阳会老的。孩子立即追问:他老了,没有阳光,我们怎么办呢?我说:他老了,我们早没了。  我的这番蠢话多么索然!  汪老听完嘴咧了一下。汪老不是那种哈哈大笑的人。我注意到汪老是在专注地听着。他的眼神告诉了我。汪老愣了一会,他说:我的孩子像陈浅这么大的时候,有一次他舅舅来,我们要他叫舅舅。他叫了。过一会,正好有个小驴车过去,孩子又接着追问:爸爸,小驴有舅舅吗?这是汪老的幽默。

媒体关注与评论

  苏北写汪曾祺的文章我都看了,写得很有感情。  ——著名作家 林斤澜  苏北对汪曾祺的崇敬与喜欢,已经渗于苏北的写作中,并给他的文字和文风以极大的影响。苏北的文字,淡泊、内敛,显然得了汪曾祺先生自然,清奇的神韵。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评论家 白烨  苏北对汪曾祺的钦仰,真的可堪包斯威尔之于约翰逊了。这种近距离的观察,加上作者畅达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世俗的、也更加可爱的汪老头。  ——山西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传记作家 韩石山  苏北在文章里写了汪先生许多有趣的细节,使我恍惚中又见到这位我最喜欢的老作家。汪先生的率性、天真,对生活和对人的真正的审美的态度,宛然如在眼前。亦看到苏北对汪先生的炉火纯青的文字的评论,感同身受。  ——湖南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 何立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一汪情深:回忆汪曾祺先生 PDF格式下载



这本记汪小书里的文字亦十分的温暖,你温暖地阅读,一定会有收获。


这本书在淘宝上找了很久没有合适的,在当当买到了,同事很满意


苏北的书很简单,和汪曾祺先生一样,但缺乏味道,就没有汪先生的神韵了,所以不大耐读。他们都没有深度和厚度,这点上赶不上周作人先生,靠一点生活底子玩味,是不能够对中国文化做大的贡献的。


读介绍,以为是有关汪先生的鲜为人知的奇闻异事。汪先生本是那么有趣雅致的人,其友也当不差,但看其文章,太一般了,那么介绍,不太对题。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