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诗论史(上中下)

霍松林主编 黄山书社
出版时间:

2007-1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作者:

霍松林主编  

页数:

全三册  

字数:

150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改革开放之初,各高等学校文科都开设了中国古代文论方面的课程;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比较差,师资力量也显得薄弱。因此,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便联合了17所高校的古文论教师编写出《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详注》和《中国近代文论名篇详注》两部教材,在几经讨论修改后先自行印刷,供编写单位试用。在经过申请被列入国家教委1985-1990年高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以后,又进行了认真的加工,分别由上海古籍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于1986年出版。 这两部教材出版之后,曾在编写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漆绪邦、梅运生、张连第三位教授和我商量,打算在整理我国古文论遗产方面继续努力,撰写一部上起先秦、下迄晚清的《中国诗论史》,仍推我任主编。经过申请,这一课题被列入国家教委“八五”重点科研资助项目,使我们深受鼓舞。 我们如此选题,出于两种考虑。第一,如果撰写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则涉及面太广,我们很难胜任;这类著作已经很多,我们也很难有新的开拓。第二,当时尚无全面系统的中国诗论史著作,而这样的著作涉及面相对集中,有利于以简御繁,触类旁通。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最基本的文学样式。作为最基本的文学样式,不仅产生了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元曲,而且被其他各种文学艺术样式所利用。例如以元人杂剧和明清传奇为主的戏剧,除了比重极小的宾白,便是曲--唱词,所以一般不叫戏剧而叫戏曲。

内容概要

我国诗歌被我国其他各种文学艺术所利用,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诗情、诗意、诗美,是我国一切文学艺术的本质和灵魂,甚至是数千年中华灿烂文化的本质和灵魂。中华民族从《诗经》、《楚辞》以来创造了无数辉煌瑰丽的文学艺术珍品,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那无数文学艺术珍品,其中的诗歌当然是诗情、诗意、诗美的集中体现;其中的散文、戏剧、小说、音乐、绘画等等,也无不洋溢着诗情、诗意、诗美。苏轼称赞王维“画中有诗”,鲁迅推崇司马迁的《史记》是“无韵之《离骚》”,类似的评论很多,无烦辞费。 正因为中国诗歌与其他中国文学艺术有如此密切的联系,所以中国诗论中的物感、神思、风骨、情采、兴寄、兴象、意象、情境、意境、气韵、滋味、兴趣、性灵、情景、神韵,以及味上之旨、韵外之致、言外之意、象外之象等许多概念、范畴和术语,或适用于其他文学艺术,或与其他文学艺术理论相通。这一切,也正是中华文化民族特色的突出体现。 基于上述种种考虑,我们决定撰写一部体现中国特色的《中国诗论史》,为增强当前诗歌创作的民族特色服务,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艺学服务。 在撰写《中国诗论史》的准备阶段,我们对历代诗词曲论专著进行逐一研究。凡重要者介绍其作者、时代和版本情况,概述其主要的理论内容,评价其在中国诗论史上的地位;凡理论价值不高者则列入“存目”,只作简介。全书分诗论、词论、曲论三类,各按成书先后编排,包含诗论专著302种,词论专著104种,曲论专著31种,总计437种。取名《中国历代诗词曲论专著提要》,由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

书籍目录

中国诗论史:上 序 第一编 先秦两汉诗论 概说  第一章 中国诗论的滥觞和“诗言志”说的提出   第一节 中国诗论的滥觞     第二节 春秋赋诗、引诗和“诗言志”说的提出  第二章 儒家诗教的建立——孔门诗论   第一节 孔子及其思想   第二节 孔门诗论   第三节 孔门诗论的评价和影响  第三章 战国诗论   第一节 战国墨、道、法、杂诸家诗论   第二节 孟子论《诗》   第三节 荀子论《诗》   第四节 屈原诗论  第四章 汉代今文经师的《诗》学   第一节 三家《诗》   第二节 刘向的《诗》论   第三节 《礼记》论诗  第五章 《毛诗》和郑玄论《诗》   第一节 《诗》毛氏传   第二节 《毛诗》序   第三节 郑玄论《诗》  第六章 汉代非正统诗论   第一节 《淮南子》论诗   第二节 司马迁论诗  第七章 汉代屈原论   第一节 西汉屈原论   第二节 班固和王逸论屈原 第二编 魏晋南北朝诗论  概说  第一章 曹魏诗论   第一节 曹丕、曹植的诗论   第二节 阮籍、嵇康的乐论  第二章 两晋诗论   第一节 陆机与西晋诗论   第二节 东晋评诗的风气与葛洪、李充的诗论 第三章 诗学日尊与诗体的律化——文笔之辨和诗的声律说   第一节 文笔之辨与诗学日尊   第二节 永明体与声律论  第四章 南北朝诗论派别的分野(上)   第一节 古体、今体与宫体之界别与论争   第二节 本之雅什,兼重缘情绮靡——沈约、萧子显与萧绎  第五章 南北朝诗论派别的分野(下)   第一节 萧统与《昭明文选》   第二节 颜之推与北朝诗论  第六章 刘勰的诗学巨著《文心雕龙》(上)   第一节 刘勰与《梁书·刘勰传》   第二节 “文之枢纽”与“唯务折衷”   第三节 “剖情析采”与“以裁厥中”  第七章 刘勰的诗学巨著《文心雕龙》(下)   第一节 以构思为中心的创作论——《神思》兼及《养气》   第二节 对体制风格的认知与创作规范——《体性》与《定势》   第三节 批评论中的“圆照”、“博观”、“六观”和“见异”——《知音》  第八章 钟嵘的评诗专著《诗品》   第一节 钟嵘的身世和《诗品》的体例   第二节 明体与评诗的理论体系   第三节 评体与评诗的标准和审美原则中国诗论史:中中国诗论史:下

章节摘录

第九章清代词论(下)(附曲论) 清代词学的发展与词派的更替,是与政治社会的变化紧密联系的,而社会的发展与政治的兴替,又常常首先反映在哲学思想变化上。在中国文化思想处于支配地位的经学思想,是中国思辨哲学的集中体现。中国文学思想的内涵,又常常是以哲学亦即经学思想为其内核的。清代的经学,据皮锡瑞的《经学历史》的阐释,又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国朝经学凡三变。国初汉学方萌芽,皆以宋学为根柢,不分门户,各取所长,是为汉宋兼采之学。乾隆以后,许、郑之学大明,治宋学者已鲜,说经者皆主实证,不空谈义理,是为专门汉学。嘉、道以后,又由许、郑之学导源而上,《易》尚虞氏以求孟义,《书》宗伏生、欧阳、夏侯,《诗》宗齐、鲁、韩三家,《春》宗《公》、《谷》二传。汉十四博士今文说,自魏、晋沦亡千馀年,至今日而复明。 张惠言兄弟于嘉庆二年编刻的《词选》,是常州派初发轫的标志。乾嘉之交,正是清王朝由盛转衰的一大转折,经学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康乾时代的承平景象以及适应这种承平之世的文治--《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大型类书,都相继编纂成册。通训诂,重考证的古文经学就盛行于世,形成了有名的乾嘉学派。歌颂这个承平之世的以醇雅精工为审美原则并兼重用典的浙西词派,也应运而出,并长期统治着清代前期的词坛。乾隆后期,政治腐败,贿赂公行,各种衰败的迹象已经出现,大动乱的征兆也已显示。以揭露和批判黑暗现实著称的长篇巨著--《儒林外史》和《红楼梦》就产生在这一现实之中。嘉庆初年,广开言路,招纳贤才,更新吏治,是政治变革的一种努力。重视微言大义和经世济用思想为一重要特征的今文经学,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并盛行起来。文士们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甚至是“己溺己饥”的切肤之感,也出现在他们的著作里。

后记

在霍松林先生的主持下,我们从1988年开始进行中国诗论史的研究和撰写工作。在此前的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文论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我们对中国古代诗歌和诗论就多有了解。我们深深感到,中国之所以是诗的国度,不仅因为诗歌本身的发源早,数量多,质量高,还因为诗歌对其他文学体裁,诸如散文、骈文、戏曲、小说等,都有很深的影响和渗透作用,诗歌浸润了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形成了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诗化的特点。这是中国古代文学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文学的一个明显的特点,也是一大优点。对此,霍松林先生在本书的序中已作了精辟的阐述。与此相联系,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对诗歌的评论,也是起始最早,数量最多,质量最高,而且诗论对其他文体的理论,从概念、范围到一些重要理论命题的形成,其影响也都是显而易见的。这与西方文论以戏剧、小说理论批评为主体所形成的特点,有明显的不同。因此,抓住了中国的诗论,也就抓住了中国文论的牛鼻子,也有助于登堂入室,探本求源,更深层次进入中国文论。我们是基于这样的感受和认识,投入这个课题的工作的。 这个课题的预期成果,是如下两部书:《中国历代诗词曲论专著提要》和《中国诗论史》,前者早已在1991年出版。自《提要》出版后,又用了十一二年的时间,《中国诗论史》才得以撰写成稿。撰写的时间所以拖得这样长,不仅因为执笔者教学科研任务繁重,不可能全力以赴撰稿,还因为要写好一部中国诗论史,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并不是咄嗟可办的事情。由于诗论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突出地位,历来为文论史研究者所重视,在许多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对诗论的论述都要占很大的比重,诗论研究的单篇论文及专题著作更是浩如烟海。我们撰写中国诗论史,对既有的研究成果当然应该充分尊重,用心参考,但我们又不能人云亦云,随人作计。从主观愿望说,我们希望这部书稿能有自己的特点,能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获。在这方面,我们体会到,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是对古人原著的认真研读,不但要认真研读诗论专著和有关诗论家的所有著作,还要认真研读与诗论相关的思想文化方面的原著。


编辑推荐

《中国诗论史》对历代诗词曲论专著进行逐一研究。凡重要者介绍其作者、时代和版本情况,概述其主要的理论内容,评价其在中国诗论史上的地位;凡理论价值不高者则列入“存目”,只作简介。《中国诗论史》分诗论、词论、曲论三类,各按成书先后编排,包含诗论专著302种,词论专著104种,曲论专著31种,总计437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诗论史(上中下) PDF格式下载



当下,诸多学术著作皆是大量材料之堆砌,且所得结论亦多是前人已论及的。但此三卷本《中国诗论史》却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综观此书,材料丰富,论述详实,见解独到,著者是在分析了大量的材料之后才得出己见的,很好的运用了胡适先生的“小心求证”这一学术研究之法。另外,此书从写作到付梓达十多年,著者有此坐冷板凳的真功夫,实在难得,令人敬佩!


同学毕业论文需要用到的书,正好当当活动价格特别优惠,赶紧入手


读过很受益。感觉是近年来比较严谨的古代诗论研究著作。虽然霍松林先生没有参与很多,但是西部高校的诸位确实耐得住清苦和寂寞,对学术有所坚持。


发货及时,书也很好,正在研读中!~


邮寄很快,两天到了;收到后书很整洁,厚厚三大册。这是导师推荐的书目,有待细读。


该书内容丰富,印刷质量好,值得收藏。但内容稍显冗长,不够精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