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清福晋刘三秀

高阳 黄山书社
出版时间:

2008-9-1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作者:

高阳  

页数:

262  

Tag标签:

无  

前言

从事历史小说写作以来,二十余年心血所积,得书若干,计字又若干,说实话连我自己都不甚了了。约略而计,出书总在六十部以上;计字则平均日写三千,年得百万,保守估计,至少亦有两千五百万字。所谓“著作等身”,自觉无忝。上下五千年,史实浩如烟海,所以我的小说题材,永远发掘不尽;更堪自慰的是,世界华人社会,到处都有我的读者。有些读者奖饰之殷,期勉之切,在我只有用“惭感交并”四个字来形容心境。行年六十有五,或许得力于凡事看得开;更应庆幸于生活在自由自在、不虞匮乏的大环境中,所以心理与生理两方面,可说并未老化;与笔续盟,廿载可期。不过今后的笔墨生涯,一方面从事创作,另一方面亦须整理旧稿。新作单行本将仅交由联经及远景两家出版事业公司印行。与远景出版事业公司合作的开始,在个人的创作历程中,是一块很重要的里程碑,更是一种极愉快的经验,特缀数语,敬告读者。

内容概要

刘三秀是清初的一个绝色寡妇;清人笔记中数记其事,说她于顺治入关后,为下江南的清兵所掳;豫亲王多铎,一见惊为天人,时值福晋新亡,因以刘三秀为嫡福晋。多铎无子,娶刘三秀后,连举两雄云云。刘三秀之事,见于墅西野叟《过墟志》;清史权威孟森说这本书是至为趣味的小说。刘三秀所嫁的是豫亲王多铎?还是另一个下江南的端重亲王博洛?只凭《过墟志》的记载根本不够。而且清人笔记中,多说刘三秀嫁的是豫亲王多铎,何以高阳的笔下不是?请看本书。

作者简介

高阳(1926—1992),台湾已故著名作家。本名许晏骈,字雁水,笔名郡望、吏鱼。大学未毕业,入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当了空军军官。退伍后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并一度出任《中央日报》特约主笔。
高阳擅写历史小说,也是著名的“红学”专家。我国历史纷繁幻杂,高阳却能从容驾驭。“以历史入小说,以小说述历史”的独特著述手法令其蜚声文坛。
他一生著作90余部,读者遍及全球华人社会,著作在海内外发行量均在千万之上。因流传甚广,乃有“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之说,高阳誉满海峡两岸,由此可见一斑。

书籍目录

自序前记第一章第二章

章节摘录

在常熟,若问首富是谁,一定说是“大桥黄家”。“大桥黄家”财旺而人丁不旺,只得父子二人:黄洪、黄亮功。黄家祖先本姓王,原是陈氏家奴,背主而逃,改姓为黄,住在昆山。到了万历初年,黄洪的父亲黄元甫复回常熟——原来黄元甫的母亲曾受雇于昆山叶家做奶妈,所哺育的那个孩子,长大成人,少年得志,在山西做巡按御史,发了一笔大财,置田常熟,有三千亩之多,感念乳哺之恩,委托黄元甫经理佃租,才得复归故里。黄元甫是个肆无忌惮的小人,每年新谷尚未登场,便将自备收租的船开了出去,争议年成好坏、租额多寡,拍桌打凳地叫嚣不休。佃户不堪骚扰,公议每亩田在正租之外,另外送谷一斗作他的“脚步钱”。至于正租,自然以多报少、明侵暗吞,起码有三成好处。因此不下几年工夫,富名已经在外了。黄元甫有两个儿子,长子早天,次子就是黄洪,凶恶过于其父,从小好武,从名师练过拳;长大后酗酒渔色,动辄出手伤人。而且,黄洪还工于心计,曾经看中佃户的一个小女儿,是美人胚子,于是找机会借钱给这个佃户,三年不问,仿佛忘掉了这笔账似的,然后有一天突然上门算账,利上加利,照原借数目加了两倍不止,立逼清偿。结果是佃户拿他的女儿抵了债。及至爱弛生厌,打算转卖到广东。女的自怨命薄,寻了短见,她娘家畏惧黄洪,竞不敢追问。像这样的行径,自然为衣冠中人所不齿,所以常熟的缙绅先生,跟黄洪不但不通吊问,连遇见了点一点头、说句话都没有。钱虽多,身份始终抬不高,是黄洪最大的恨事。想弥补这桩恨事,在他亦仍旧只能在钱上打主意,想来想去,唯有大治园林,才能装点身份。打定了主意,侵削了主人家的几亩田,作为地基,然后请人画图样,指定要照“严文靖家的格局”①。黄洪的新居,规模跟严家一样,地基也有那么大,围墙也有那么高,但所花的费用,比严家当初所费少得多,因为地基不要钱,工费也很省,勒令佃户替他做工,只管两顿饭就可以了。工作经年,新居落成,地在常熟东面的众胜桥附近,所以称之为“大桥黄家”。围墙既高且厚,遥遥望去,楼台掩映于高槐长松之间,极其壮丽;但常熟的衣冠中人,不屑一顾,比之于董卓的郦坞,预料他一定及身而败。不道黄洪非但不败,反而更发达了。原来叶家的家运极坏,有出息的子弟相继而亡,留下的都是败家子,不事生产,挥霍无度,在常熟的三千亩田,四分五裂,尽归他姓。卖田都由黄洪经手,与买主勾串好了,高价低报,另有暗盘,几乎中饱了一半。这一来,黄洪不再当催缴田租的“催头”了。好在独子已长大成人,乐得将家业交了出去,逍遥自在地当他的“老太爷”。黄洪的独子名叫亮功,是个“跨灶之子”。黄亮功不如他祖父、父亲那么凶横,但性情之奸狡、心肠之狠毒、城府之深沉,远过于上两代。同时,他的吝啬,几乎亦是绝世无双。他的生财大道有两条:一是囤积居奇;二是放印子钱。家传本有几百亩田,黄亮功老早就卖掉了,这不能不佩服他的眼光——万历末年,辽东多故,到了天启年间,满洲崛起,已成了气候,增兵守关,靡费大批军饷,都在田赋上面加派。黄亮功看出兵连祸结,非短期内可了,军饷加派了一次就会加派第二次、第三次,受累无穷,不如将田地早早脱手。后来果然如他的看法,田地之“田”,由“昔为富之基”变成“今为累字头”,拱手相送,亦无人敢要了。这下使得黄亮功对自己的做法更有信心。其时朝政不修,水旱频仍,黄亮功以囤积米谷为主,旁及棉布杂货,低买高卖,日进斗金。而且大秤进,小秤出,暗中侵吞斤两。他做生意还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喜欢以物易物,这样在折算之中,又多一层好处。黄洪有时自亦不免过问家务,有一次跟他儿子说:“不如花几两银子捐个监生,有事亦可拿这个身份来做个挡箭牌。”黄亮功一听这话,立刻皱起了眉头,认为先要花一大笔银子上捐,捐了监生又有许多场面上的应酬,不到亦要“派分子”,为虚名,损实利,为之无益。再有一次,黄洪关切儿子的婚事,黄亮功答说:“我已经看中一个人了。”“喔,哪家的小姐?”“不是什么小姐,是寡妇——”他看中的一个寡妇姓陈,死去的丈夫是个卖鱼的经纪人,称为“牙行”。这个寡妇,黄洪亦见过,不由得诧异,“什么人不好娶,娶这么一个人?”他说,“又是寡妇,相貌又丑。”“可是,她有钱啊!”一句话塞住了他父亲的嘴。陈寡妇嫁到黄家有一千两银子压箱底;原来所住的房屋,过户到黄亮功名下,立刻脱手又卖了四百两银子。


编辑推荐

《大清福晋刘三秀》由黄山书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大清福晋刘三秀 PDF格式下载



永恒的高阳,经典的历史小说


高阳作品值得收藏


帮同事买的,说很好。


神速,质量也过得去


内心描写细腻 真实的在线了清朝的生活


看开头写的很引人入胜,可是由于那部分史料确实很缺乏,作者的侧重点放在了刘三秀的二哥和几个小混混骗钱的过程和人命案,感觉很多想看的内容意犹未尽,应该有续集才是. 然而也不能怪作者,谁让那部分史料缺失了呢? 刘三秀到底是什么结局,令人怅惘不已啊


事实加传奇,读来挺轻松。有趣。


以前看过 买来收藏


值得一看,作者高阳不愧是大家,揭露的淋漓尽致。


根本就没有结束嘛,写了一大堆几个地痞流氓的事情,最后三秀还没当上福晋呢,就突然没了,连个结尾都没有!也没说有没有一本下部!严重怀疑这个是否高阳作品大家千万不要上当了出版社太可恶!!!


原来想着高阳好歹是个名家,怎么都应该还可以吧,所以才买了。结果看下来,发现有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小学生写作文都知道了,一定要文要对题,内容和标题一致。这本书确是,标题是大清福晋刘三秀,内容却离题千里。全文说到刘三秀的地方一共才不到三分之一,而且,最后也没有说到她是怎么做福晋的。三分之二的篇幅在说另外一个故事,就是另外几个坏蛋串通,怎么利用刘三秀被扣王府,他们怎么去骗刘三秀女儿的钱,这样一个诈骗案。所以,看完我都觉得莫名其妙。不过,还有一种可能,可能高老先生本来就是借了刘三秀的名要写一个古时候的诈骗案,结果编辑为了扩大销售量,给改了一个叫人误解的标题我是大大的上当了,本来以为会看到一个女人的传奇,没有想到根本都没有怎么写这个女人,她只是一个被诈骗的工具。真是非常非常非常的后悔!


文章和内容太离谱了,简直就是跑题,关于福晋刘三秀说了只言片语,**了


情节简单,结尾似乎没有写完,看完很失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