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元曲鉴赏辞典

傅德岷,余曲 编 傅德岷,余曲、余曲、 傅德岷 长江出版社 (2011-04出版)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傅德岷,余曲、余曲、 傅德岷 长江出版社 (2011-04出版)  

作者:

傅德岷,余曲 编  

页数:

317  

前言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①正所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②文随时变,时促文学,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元曲,据近代以来诸多学者的研究,应分为散曲和杂剧两大类。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源于词的小令,但到元代,其义有了变化,元燕南芝庵在《唱论》中说:“成文章者日乐府,有尾声名套数,时行小令唤叶儿……,街市小令,唱尖歌清意。”③这里的“小令”(又叫“叶儿”),指民间市井俚歌。直到元末,“小令”不再专指俚歌,而明确成为与套数相区别的散曲体裁。“小令”有:“只曲体”,指一支曲子一韵到底;“重头连章体”,指同一曲调重复写若干首;“带过曲体”,是一个曲调兼带另一个或两个音律相互衔接的曲调,最多能用三支曲调相连接的一种体式;“异调间列问答体”,即用几支不同曲调交错表现某一事件,并用代言体一问一答的体式。“套数”,是将同属一个宫调的若干支零散曲子联结成为一套曲,它是以“套”计数的曲子,不同于以“支”计数的一支曲的“小令”,故称“套数”。“套数”一般有“首曲”,中间有若干支曲子作为“过曲”,结尾有“尾声”,但须一韵到底,是曲中衬字不拘平仄,多以方言俚语充之。杂剧,金末元初的蒙古时期(1206-1271)产生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新生的剧种,它是以北曲演唱为基础的戏曲形式,它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剧本体裁一般是:每本分为四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脚色有正末、正旦、净等。一剧基本上由正末或正旦一种脚色唱到底。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创作和演出先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后转移到杭州并流传到各地。从金末到明初的元杂剧作家有128人左右,著名的有关汉卿、王实甫等。元曲之所以兴盛为一代之文学,是和元蒙贵族入主中原后的政治文化背景分不开。元世祖忽必烈于1279年灭亡宋王朝统一中国后,剧烈尖锐的民族矛盾和斗争就一直长期存在。元蒙统治者在政治上实行武力镇压,种族岐视,民族压迫,对汉族知识分子更是严酷打压和控制,中断科举考试长达78年,知识分子被降到比娼妓还要低下的地位,故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之说。知识分子“臭老九”之名自此而始。同时,元蒙统治者又借儒学、理学和宗教禁锢来麻痹人们的思想意识,以巩固其统治,使中国的文化学术论入衰退的境地。另一方面,元代城市经济又特别发达,外来文化的输入,加上作为统治者的蒙古族一直喜爱和支持歌舞,因此以戏曲为代表的市民文学就大大地发展起来,取代了以诗文为主的正统文学的地位,而古文、诗词则黯然失色。这是因为诗文受到元蒙统治者的压制和排斥,他们认为诗文“何关修身,何益于国”。加上诗文作家大多是官宦,脱离大众,脱离生活,受到重重思想束缚,不能写出反映社会现象的作品;而杂剧作家身居下层,了解和熟悉市民生活,受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的思想影响较少,较能自由地进行创作。再就是诗文作家政治上得不到尊重,思想苦闷普遍存在。有的不满现实而留恋赵宋王朝,有的向往山林的隐逸生活,与元蒙统治者离心离德……这一切,使文人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裂变,所谓“学而优则仕”的仕途已不通,政治上无前途,文人们便追求耳目声色口腹之乐,或成为“书会才人”与优伶为伍创作民间杂剧,或遁入湖滨林泉,纵情山水,过一种亦隐亦俗的生活……这就是元代文人从愤世、叹世、隐世到玩世的特殊文化心态。这种文化心态和市民化的文化土壤,就催生了市俗化程度高且具有博杂、诙谐、直白、泼辣等艺术特征的元曲发展与繁荣。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普及元曲的阅读与欣赏,我们编著了这本《元曲鉴赏辞典》。本书共选元代105位作家及无名氏作家的散曲和杂剧共358首(折),并对每首(折)的思想和艺术作了鉴赏分析。“鉴赏”文字力求简明、准确、清晰,不作繁琐考证,为读者阅读欣赏提供一种借鉴。本书由傅德岷教授、余曲副教授主编,并负责全书的组稿、改稿、定稿工作。参加撰写“鉴赏”者有:傅德岷撰21篇,余曲撰31篇,聂元明撰11篇,王栩撰55篇,汤宏建撰4l篇,郑宗荣撰41篇,向学春撰32篇,宦书亮撰38篇,孙天波撰27篇,毛义玲撰40篇,吴玲撰18篇,邓永辉撰16篇。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参阅了《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元曲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元曲鉴赏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等书籍和资料,在此特向有关作者表示衷心谢意!本书的缺失在所难免,敬祈有关专家、学者批评赐正。编者

内容概要

  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为我国古代文苑里的三朵奇葩,诗词贵典雅,曲贵俚俗;诗词贵含蓄,曲贵直露。

书籍目录

篇目表正文附录读曲常识名句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越调]小桃红江岸水灯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①,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注释】①可怜:可爱。【鉴赏】盍西村的小令只有十几首,分为两组:一为“临川八景”,一为“杂咏”。这首小令属于前一组,是描写临川元宵节水上夜景的。江边和江中灯火辉煌,绵延十余里。人潮涌动,拥向“春桥”看花灯。花灯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有的像飞舞的凤凰,有的像展翅的鸾风。河中挂着彩灯的画舫上香烟缭绕,笙歌喧闹。这些袅袅的香烟,悠扬的音乐在水面上飘荡,似乎要飞上天空的玉楼。沉浸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夜景中,使人恍如到了蓬莱的仙境。作者写的是元代水边都市的华丽夜景。他先从整体写起,写江边江中的全景,然后写有特色的景,即“舞凤翔鸾”的灯。为了形容这夜景之美,作者将它拟作蓬莱岛的仙境。先是实写,后是虚写,都是为了显示临川元宵的夜景之美。最后,又将虚实结合:“香烟乱飘”、“笙歌喧闹”,这是实;“飞上玉楼腰”,则是虚。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和想象四个角度的描写各有特色,最终呈现出了一个美如仙境的临川元宵夜景图。[越调]小桃红杂咏杏花开候不曾晴①,败尽游人兴。红雪飞来满芳径。问春莺,春莺无语风方定。小蛮有情②,夜凉人静,唱彻醉翁亭。【注释】①候:时候、时节。②小蛮:指歌女。【鉴赏】这是一首惜春之作。一般的惜春之作都是从春天之美起笔,道尽它的种种好处之后,最后归结到这一主题。而这首曲子开篇却说此时春天的不好之处:杏花开得漫山遍野,煞是美丽,偏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吹起了风,这真是大煞风景,让游人觉得兴味索然。然而,这风雨却造就了另一番景致,那就是杏花纷纷坠落,铺满了小径。不禁想问树上的春莺:老天既然创造了这么美丽的春景,为什么又要亲手破坏它呢?春莺也无言以对。风雨无情,春莺无语,然而歌女有情。在这绵绵的细雨中,歌女舒展歌喉,“唱彻醉翁亭”。曲中既有对春的赞美和留恋,也有对青春易逝的感叹,这样一份春景虽然已被破坏,但残损的美更能打动人心,更令人想到青春的脆弱,红颜的易老。这首曲子的思路与一般的惜春诗有很大的不同,它以残损的春景为描写对象,却超过了写完美的春景者所能达到的效果,犹如断臂的维纳斯给人的艺术感受一样。[越调]小桃红杂咏海棠开过到蔷薇,春色无多味。争奈新来越憔悴①。教他谁?小环也似知人意。疏帘卷起,重门不闭,要看燕双飞。【注释】①争奈:岂料。【鉴赏】这是一首伤春之作。曲中的主人公很像《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她大约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想做到“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在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百鸟争鸣的日子里,仍然是足不出户。海棠花开过了,蔷薇也著花了,时令由仲春已转入暮春了。这么大好的春天快要过去了,主人公的内心有许多的惆怅和无奈,觉得似乎整个春天的春色也没有多少兴味,因为这一切好像都不属于她。但实际上,她已因为这春的逝去,内心起了很大的波澜。她像杜丽娘一样,也想“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这象征着她的青春随着春天一天天地消逝,她似乎感到了自己的红颜日渐枯萎,精神越来越颓唐,面容越来“越憔悴”。她多想挽留住这春天呀,可她所受的封建礼教教育使她不敢有小小的越轨行为。她觉得想多看一眼窗外的春景似乎也有过错,便不敢自己卷起窗帘,打开重门,让春天涌进门来,也让她观赏一下双飞双栖的燕子的互相亲昵。这也正如杜丽娘的游园一样,春天之美之诱人在她内心激起了伤春、思春的情感。而这时丫头“小环”“似知人意”,完成了她的心愿——卷起疏帘,打开重门——她该是多么欣慰呀!这首曲子短小而意味深长,虽没有《牡丹亭》那样酣畅淋漓的展开,但其中蕴含的意味不减于它。[越调]小桃红杂咏绿杨堤畔蓼花洲①,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捕鱼舟,冲开万顷玻璃皱。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注释】①蓼:一种水草,开花。【鉴赏】这首曲子描写的是洞庭湖的秋景。秋日的傍晚,洞庭湖中的洲旁红蓼盛开,岸上杨柳浓荫笼罩。远处,青山隐隐,流水潺潺,衬托着整个洞庭湖的秋景。整个湖面上烟水茫茫,凉风也起了。这时,几只渔舟冲开波浪,去湖中打鱼。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在一片夕阳之中,乱云涌动,晚霞璀璨,好像给整个洞庭秋天的夜晚上了妆似的。这好像是在描写一幅自然界的风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没有对自然的陶醉和爱是写不出这么美的景色的,没有一种融进自然、化入山水的心境是达不到这样的境界,品不出这样的韵味的。因而,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胸襟与性情。这是作者经历了人生的甘苦,经过了思想感情的反思凝炼之后对自然之美的一种观照。对自然的美谁都会欣赏,但像作者这样既能细细品味,又能与自己人生社会的感受相融合,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的。


编辑推荐

《元曲鉴赏辞典(图文本)》编辑推荐: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为我国古代文苑里的三朵奇葩。诗词贵典雅,曲贵俚俗:诗词贵含蓄,曲贵直露:诗词贵庄洁,曲贵谐谑;诗词创新求奇贵不失大方,曲却提倡以尖巧来出奇制胜。所谓“俚必有实情,直必有至味,显必有深义”,正是元曲的“本色”、“当行”。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普及元曲的阅读与欣赏,我们编著了这本《元曲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图文本)》共选元代105位作家及无名氏作家的散曲和杂剧共358首(折),并对每首(折)的思想和艺术作了鉴赏分析。“鉴赏”文字力求简明、准确、清晰,不作繁琐考证,为读者阅读欣赏提供一种借鉴。《元曲鉴赏辞典(图文本)》由傅德岷教授、余曲副教授主编。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元曲鉴赏辞典 PDF格式下载



书没有坏的地方 质量也很好 比较有名的曲基本都收录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