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名称与遗产故事系列丛书9种-全9册

胡阿祥 等 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09-01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

胡阿祥 等 著  

内容概要

  《中国名称与遗产故事系列丛书(套装共9册)》此套装书共包括《中国国号的故事》、《中国地名的故事》、《世界国名的故事》、《中国雕塑的故事》、《中国古窑的故事》、《中国碑刻的故事》、《中国山水的故事》、《中国牌坊的故事》、《中国书院的故事》,为你带来中国文化的饕餮盛宴。专家学者写给社会公众的历史文化普及读物。开放式连续出版物,图文结合、深入浅出,学术研究通俗化大众化,面向所有能够断文识字的老百姓。

书籍目录

《中国国号的故事》《中国地名的故事》《世界国名的故事》《中国雕塑的故事》《中国古窑的故事》《中国碑刻的故事》《中国山水的故事》《中国牌坊的故事》《中国书院的故事》

章节摘录

  蒙古国名史话 蒙古是蒙古国(The State of Mongolia)的简称,位于亚洲中部的内陆,北与俄罗斯为邻,东、南、西三面与中国交界,面积约为156.7万平方公 里,人口275万(2004年),首都乌兰巴托(Ulanbator)。蒙古既是国家名称也是民族名称。蒙古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而蒙古族 却是一古老的民族。关于蒙古名称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的说源于山名,是 “银”的意思;有的说源自居住在蒙古高原一部落的分支,意为“孱弱”和 “淳朴”;又有的说是因成吉思汗“剿定诸国故日蒙,取居中驭外之义故日 古”。还有的认为是“永恒的河”,或为“长生(或永恒)的部族之意”;还 有人认为是“勇悍无畏”的含义,等等。不管“蒙古”一词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同音异译名称在唐代中国已经出 现,见之于《旧唐书》,这也是关于蒙古族名的最早记载。《旧唐书·北狄 传》在叙述室韦时写道“其河源出突厥东北界俱伦泊,屈曲东流,经西室韦 界,又东经大室韦界,又东经蒙兀室韦之北。”根据波斯史家拉施特著作《史集》所载,蒙古的最初读音是“Mtlinku”,同蒙兀音一致。可见,唐朝 时蒙古是我国北方民族室韦诸部落中的一个,即为室韦人的一支,居住在今 额尔古纳河的上游。这个部落在《新唐书》中称为“蒙瓦”,《宋史》中则 有“蒙古”之称,而《辽史》中称其为“萌古”,金人称之为“蒙兀”,或 称“萌骨”;此外,散见于宋、辽、金时的汉籍文献中的名称,还有“萌古”、“朦骨”、“蒙古里”、“萌古斯”、“萌古子”、“盲骨子”、“萌 骨”等几十种,它们都是“蒙古”的同名异译。直接以蒙古一词称之始的,见于无名氏《炀王江上录》,这是女真人对蒙古人的称呼。唐朝末年,蒙兀所属的北狄室韦诸部落之一的塔塔儿部逐渐强大起来,并形成以塔塔儿部为核心的部落联盟。“塔塔儿”,由于中原人称之为“鞑 靼”,所以这些室韦部落也自称“鞑靼”。这一名称往往与蒙古等同,南宋 “边吏因以蒙鞑称之”,显然来源于“蒙兀”与“鞑靼”的结合。随着蒙兀 部强大并统一室韦诸部,1206年各部落贵族在斡难河畔举行忽里台(大朝会),铁木真被奉为“大汗”,上尊号称“成吉思汗”,国号为大蒙古国。至忽 必烈元朝时,“鞑靼”一词遂由“蒙古”取而代之,蒙古也由部落名称变为 民族称呼。统一的蒙古谱写了亚洲绝大部分以及中东欧历史的新篇章。成吉思汗和 他的子孙多次西征,凭借强势迅猛的骑兵和血腥的征服,改变了世界上这块 最大大陆的格局。在13世纪上半叶的几十年时间里,被称为“上帝之鞭”的 蒙古人的铁蹄扫荡了大部分欧亚大陆,甚至也踏上了非洲、东南亚以及朝鲜 半岛、日本的土地,建立了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虽然这个帝国不久即分崩 离析,但其余响至今犹在。13世纪60年代以后,蒙古帝国分化为金帐汗国(也称钦察汗国,东起也 儿的石河,西到斡罗思,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北到北极圈附近)、伊儿汗国(东起阿姆河,西迄小亚细亚,北接金帐汗国,南至印度洋)、窝 阔台汗国(以塔尔巴哈台为中心的阿尔泰山地区)、察合台汗国(阿姆河以东 的中亚西亚、谢米列契和今天的新疆天山南北)和入主中原的元帝国。但是,元朝皇帝名义上仍然是蒙古大汗的继承者。一般而论,占人口极少数的外 族统治有两种命运,一种是被当地民族同化,另一种是其政权被推翻,而蒙 古人并未能改变这样的命运。14世纪中叶以前,四大汗国皆被当地的民族文 化同化,入主中原的忽必烈后裔又回到了其先民游牧的蒙古高原。回到草原的蒙古各部,除了达延汗时期外,一直因内讧而陷于长期的割 据状态,分成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并与明朝形成北南对峙局面。1636年,漠南蒙古49旗王公尊奉清太宗皇太极为可汗。皇太极旋即设立了 蒙古承政(俗称蒙古衙门),负责处理蒙古事务。1638年,漠北蒙古与清朝建 立臣属关系,清太宗又把蒙古承政改为理藩院。到18世纪80年代葛尔丹被击 败时,清王朝已经征服了整个蒙古。从区划上看,清朝把整个蒙古分为外藩 蒙古和内属蒙古两部分,外藩蒙古又分为外札萨克蒙古和内札萨克蒙古,约 相当于后来常说的外蒙古和内蒙古,皆受理藩院管辖。19世纪,晚清遭遇了前所未有内外交困。在西方列强武力进攻和威慑面 前,大清帝国屡挫屡退,而急欲东扩的沙俄也在北疆趁火打劫,并相继占领 外兴安岭和黑龙江下游地区,以及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甚至还把外蒙古划 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从最初的哥萨克骑兵,到露骨实施侵略的戈洛文、穆拉 约维夫,再到实施兼并蒙藏汉之全部东方的巴德玛耶夫商业公司,沙俄侵略 晚清之内、外蒙古时可谓不择手段,它怂恿、策动蒙古王公分裂,并向它投 靠。1911年,外蒙古僧侣上层和贵族王公请求沙俄支持保护,俄军进驻库伦 (今乌兰巴托)。当年12月1日,库伦活佛哲布尊丹巴宣布外蒙古“独立”,建立“蒙古国”政府。随即,沙俄又向南进军,意欲占领内蒙古,但被击败。1915年6月,“蒙古国”宣布取消“独立”,改称“自治”。1921年7月,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苏赫巴托和乔巴山领导蒙古人民义勇军进占库伦,宣 布建立“君主立宪”的人民革命政府。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正式宣 布成立。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规定,“外蒙古(蒙古 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并以此作为苏联红军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 之一。1946年1月5日,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但在苏联霸权 主义者的控制下,独立后的蒙古无论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外交,都成为苏 联的附庸,甚至还放弃自己的文字,转而用以俄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苏联解体以后,1992年2月改名称为“蒙古国”。P7-9《世界国名的故事》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名称与遗产故事系列丛书9种-全9册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