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曲史话/甘肃史话丛书
2009-12
甘肃文化出版社
宁文芳 编
142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甘肃史话》丛书的出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甘肃的过去,把握甘肃的今天,展望甘肃美好的未来。 甘肃曾有过骄人的辉煌和繁荣。地处黄河中上游的甘肃,对华夏文明的孕育和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以秦安大地湾为代表,遍布全省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以及羲皇和女娲的故事,都是灿烂的远古文明的见证.辉映着先民智慧的光芒。有文字记载并给华夏文明以重大影响的人和事。更是不胜枚举。周王朝的先祖就发祥于泾河流域和陇东地区,横扫六合、统一中国的秦始皇的先祖就崛起于天水一带。自西汉张骞通西域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甘肃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也曾孕育了一大批杰出人物,产生了李广、赵充国、金日碑、窦融、张芝、王符、马超、姜维等众多的英雄豪杰。到了魏晋南北朝,随着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进入兴盛时期,甘肃境内沿丝绸之路主干道上出现了一批旷古胜迹,这就是以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麦积山为代表的众多佛教石窟。进入隋唐时期,甘肃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一个鼎盛阶段。河陇地区沃野千里,胡商蕃客穿行如织,《资治通鉴》记载“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政治上,李唐王朝周围聚集了一大批关陇贵族,众多的陇右籍政治家、文学家纵横政坛与文坛,风云一时。那个时期,可以说是甘肃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甘肃也有过长期的萧条和凋敝。自宋而降,随着海路的开通和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南迁。甘肃渐渐地失去了区位优势,成为偏僻之地。加之历史上各游牧民族同中原王朝在这里进行激烈的碰撞,使陇原大地烽火连绵,兵燹不断,生灵涂炭,生态毁坏,更兼天灾频仍,经济社会发展陷于停滞状态。到了近代,左宗棠坐镇陕甘时,发出了“陇中苦瘠甲于天下”的感叹。
玛曲拥有中国最美的湿地。黄河在境内环流里程达43讼里,形成了“黄河自东向西倒流”和“天下黄河第一弯”的壮美景观。玛曲是甘肃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境内草原广袤,河流纵横。拥有1000多万亩连片集中、草质优良、耐牧性强的天然优质草场,号称“亚洲第一”。盛产浑身是宝的“高原之舟”、阿万仓牦牛、“东方神骑”河曲马、“藏羊之王”欧拉羊和四大名犬之一的“河曲藏獒”。
县域概述天下黄河第一弯/3说古道今话玛曲/5往事如歌辽远的玛曲——羌人迁徙的足音/9唐时玛曲草原的部落变迁/11格萨尔文化和玛曲民俗文化的演变/12“政教合一”的拉卜楞寺流官制部落/15甘青藏民族大同盟/16红四方面军到玛曲齐哈玛/18剿灭残匪/19平息叛乱/20西哈岭天子珊瑚城遗址/21人杰地灵第一世参智合堪布·云丹智华/25第二世萨木察仓·久美南卡/25第二世嘉堪钦·智华坚赞/26第一世夏休仓·哈塔次知达吉/27第四世霍尔藏仓·久美丹贝尼玛/27第三世哲贡巴·巷却丹巴热吉/28第三世参智合堪布·贡曲乎成来华桑布/28第二世夏休仓·饿项丹白加措/28第一任县委书记马负图/29光明的使者——李亚资/30“红色医生”——李贡/31尕藏成来活佛致力振兴民族教育/32阮亚寿高原养殖虹鳟鱼/33弹唱大师华尔贡/35致富带头女能人才让卓玛/36第一部《玛曲县志》主编陈忠仁/40物华天宝得天独厚的天然牧场/47“高原之舟”——牦牛/48“东方神骑”——河曲马/49河曲藏獒/51藏系绵羊/52异军突起的矿业/53丰富的药材/54首曲湿地/59九曲连环的贡赛尔喀木道/61东方神骑的故乡——河曲马场/63灵动清幽的大水泉/64“大海螺山湖”当庆湖/64采日玛日出/65七仙女峰/66万玛沟/66帝美朵合塘——香染马蹄/67民俗风情自由开放乏的婚嫁习俗/71独具高原风格的游牧民族僧俗服饰/72风味浓郁的民族饮食文化/74朴实的玛曲藏民性格/78游牧民族的生态家园/79热情诚挚的待客之道与传统礼节/81古朴迷离的信仰习俗/82古老神秘的丧葬习俗/83亘古传承的格萨尔赛马大会/85佛教文化佛教在河曲的兴盛/91河曲藏传佛教教派/91河曲藏传佛教艺术/92河曲藏传佛教寺院/95河曲藏传佛教节日/103民间艺术根植民间的藏族舞蹈/111民间艺术奇葩——玛曲藏戏/112民间说唱/113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说唱/114濒临灭绝的牛角琴演奏/115精品文苑/116辉煌成就封建牧主经济/131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经济/132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成就/133后记
《甘肃史话》丛书为甘肃省重点出版项目,旨在展示甘肃省各市、州、县、区悠久的历史、浓郁的地方文化、秀美的山川和丰富的物华,弘扬甘肃的人文精神,赞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促进经济腾飞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志批准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丛书的编纂和出版得以顺利实施。 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原局长周德祥全盘规划和领导了丛书的出版工作。这套丛书高标准、高质量的出版定位,严谨鲜活的文风,图文并茂的装帧风格。是在他一丝不苟的要求下得以实现的。甘肃文化出版社社长谢国西在提出这套丛书的选题构想获得各方赞同之后,精心设计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这样一套卷帙浩繁、规模庞大的丛书出版工作得以有序进行。作为社长,他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在每一个具体环节上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处处长罗和平是最早关注这套丛书出版规划的人士之一,早在这套丛书的计划阶段,他就提供了许多真知灼见,在丛书的整个出版过程中更做了许多指导性、服务性工作。甘肃文化出版社副社长管卫中是本丛书的项目负责人,是这套丛书出版工作中最忙碌的人,他拟订了编纂体例,负责组织各册稿件,审改全部书稿,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安排排版、校对、印制,监督图书质量,实施宣传方案,他的热情、执著、严谨、刻苦的品质,恰巧成就他为这套丛书最合格的实施人。甘肃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车满宝既是本丛书的规划人之一,也是这套丛书的编校把关人之一。本丛书十分“养眼”的装帧设计,凝含着他的智慧心血。 省史志办巡视员、省地方志学会会长张克复对这套丛书的编纂倾注了心力。他对这套丛书的贡献至少在三个方面无人可以望其项背:一是在对这套丛书的推动方面。他运筹帷幄,奔走南北东西,不遗余力宣传呼吁,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终使这一选题喜获各方赞同支持。二是在对各分册主编的遴选方面。本丛书各册主编无一不是当地颇有造诣的文史工作者,无一不对当地文化历史有如数家珍般的了解,张克复慧眼荐举他们担纲各册主编。保证了丛书稿件质量。三是在对书稿文体篇目的确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