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和政史话

张廷华 编 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作者:

张廷华 编  

页数:

150  

内容概要

  《和政史话》分历史回眸、人物春秋、风景名胜、物华天宝、地方风韵、时代新歌,内容包括:和政古动物化石、建置沿革、九族飞地、王韶攻取河州、宁河等。

书籍目录

历史回眸和政古动物化石建置沿革九族飞地王韶攻取河州、宁河马占鳌、闵殿臣两度攻宁河闵福英围攻宁河城马仲英围攻宁河城“尕麻子”伏击“黑沟王”民国时期龙泉小学师生罢教罢课赵朱坡村民袭杀恶霸马尕三新中国建立前后的剿匪平乱人物春秋父子将军朱隆、朱芾马恕名医杨华武师张玉润热心教育的白瑛起义将军马全良烈士黎世祥张英杰、张英奎兄弟刽子手马得胜进步活佛肋巴佛著名民族学家牙舍章白氏四兄弟烈士朱亮烈士牙克新科学家潘瑗公安英模侯维政风景名胜四大古城宁河五关和政多泉太子山览胜松鸣岩花儿会高珠山趺沟和政寺沟及花儿会柳梅滩风光三岔沟田园风光南阳山佥剑山清虚观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碑文碑刻地方风韵和政秧歌宁河“花儿”咪咪酒曲古关诗韵和政“牛犊爷”法师打醮插钢钎燎和尚猪平伙汉族丧告禀物华天宝竹柳编宁河山珍蕨菜啤特果“二月二”话蚕豆“擦娃”酒水秀灵石时代新歌和政县经济发展概况以工代赈在和政和政县教育概况交通网络水资源利用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打醮的专业人员在当地被称为法师,所用的法器主要是旋鼓,俗称“羊皮鼓”、“扁扁鼓”。民间相传,“羊皮鼓”为《封神演义》中的赵公明所创。赵公明始创羊皮鼓时以柳枝为圈,犬皮蒙面。鼓声响起后,山摇地动,惊动了天庭的玉皇大帝。玉帝派使者拨开云层一看,发现旋鼓于民有利,就封赵公明为花花教主,封其所制柳圈鼓为神鼓。后来,柳枝鼓圈改为钢圈,鼓面则多用山羊皮绷制,鼓面直径约一尺五寸,鼓把长四寸,四棱形,把角为三环,称“三皇”;圈上有大环,为“玉帝”;大环上又套九个小环,为“九耀星”。施法敲打时,九个小环“呛啷”有声。敲鼓用的“鼓条”是在铜条上缠绕牛皮制成,长约一尺二寸,传说原型为三霄娘娘的法器“量天尺”。羊皮鼓的打法花样甚多,点式快慢各有千秋,因打醮的内容、目的而定。悦庙醮、搭神醮等规模较大的法事,有法师十数人甚至数十人。打醮时,法师手持单面桃形羊皮鼓,边敲边舞,口中念念有词。每次打醮,总有一名法师在臂上插钢钎(一种自制的金属扁针,长约三寸),有时还在额上或腮上插钢钎,场面惊险骇人。传说在远古时代,部落先民为了祭祀神灵,献牲时用童男童女祭献,到了汉代,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体现儒家“仁”的思想,将人祭改为血祭,由法师钢钎蘸血代替童男童女献身祭神。在插钢钎之前,法师的鼓点紧张急促,口中念念有词,对所供的神一次次叩首念祷,用牛角制的卦爻讨卦。如果卦爻一阳一阴相对,则说明神同意插钢钎。这时,准备插钢钎的法师迈上搭好的高台,在胳臂上用特制的钎一挑,血就出来了;或在腮上插钢钎,插之前先用花椒在两腮处使劲搓揉,感到两腮麻木了,就即刻将准备好的长钎戳进腮。插钢钎后,将滴出的鲜血蘸在黄表纸上焚化,以敬献神灵。插钢钎的场景富有戏剧性和刺激性,吸引得人们争相观看。一般来说,插钢钎有插“双钎”和“单钎”之分。


编辑推荐

《和政史话》为甘肃史话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和政史话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