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白银区史话

王树吉 编 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作者:

王树吉 编  

页数:

165  

前言

《甘肃史话》丛书的出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甘肃的过去,把握甘肃的今天,展望甘肃美好的未来。 甘肃曾有过骄人的辉煌和繁荣。地处黄河中上游的甘肃,对华夏文明的孕育和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以秦安大地湾为代表,遍布全省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以及羲皇和女娲的故事,都是灿烂的远古文明的见证,辉映着先民智慧的光芒。有文字记载并给华夏文明以重大影响的人和事,更是不胜枚举。周王朝的先祖就发祥于泾河流域和陇东地区,横扫六合、统一中国的秦始皇的先祖就崛起于天水一带。自西汉张骞通西域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甘肃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也曾孕育了一大批杰出人物,产生了李广、赵充国、金日碑、窦融、张芝、王符、马超、姜维等众多的英雄豪杰。到了魏晋南北朝,随着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进入兴盛时期.甘肃境内沿丝绸之路主干道上出现了一批旷古胜迹,这就是以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麦积山为代表的众多佛教石窟。进入隋唐时期,甘肃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一个鼎盛阶段。河陇地区沃野千里,胡商蕃客穿行如。织,《资治通鉴》记载“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政治上,李唐王朝周围聚集了一大批关陇贵族,众多的陇右籍政治家、文学家纵横政坛与文坛,风云一时。那个时期,可以说是甘肃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甘肃也有过长期的萧条和凋敝。自宋而降,随着海路的开通和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南迁,甘肃渐渐地失去了区位优势。成为偏僻之地。加之历史上各游牧民族同中原王朝在这里进行激烈的碰撞。使陇原大地烽火连绵,兵燹不断,生灵涂炭,生态毁坏,更兼天灾频仍,经济社会发展陷于停滞状态。到了近代,左宗棠坐镇陕甘时。发出了“陇中苦瘠甲于天下”的感叹。即使如此,这块土地因众多民族的融合繁衍,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甘肃正坚韧地走向崛起和复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甘肃历史发展的新纪元。甘肃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了大规模的开发与建设。依托资源开发,建成了以石化、有色、冶金、电力、机械制造、电子、轻纺、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产生了众多“共和国第一”,一批新兴工矿城市拔地而起,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面对贫瘠的土地,陇原儿女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建成了以景电、引大为代表的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将陡峭的山坡地修建成层层梯田,改写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同经济发展相适应,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也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相继建立。聚集和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使这块古老的土地焕发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甘肃的全面振兴带来了宝贵的机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甘肃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穿越历史的时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地区的兴衰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甘肃必将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们还可以领悟到,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甘肃各族人民淳朴敦厚、热情豪放的性格,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兼容并蓄、开放豁达的胸襟。在历史的长河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顾历史的进程,我们深深地感到,每一代人都承担着自己的历史使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发图强,加快发展,为甘肃的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知史明志,我们应当多一点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求无愧于历史。 我们坚信,甘肃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是为序。 2007年4月

内容概要

  《白银区史话》是甘肃史话丛书之一,由周德祥等编著。 《白银区史话》简介: 白银区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西部、黄河上游中段,是白银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是古丝绸之路和新亚欧大陆桥重镇。境内有强湾莲花山、王岘灰土涝,池齐家文化、武川宋梁西秦度坚山城、武川古烽燧等文化遗址,以及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扎巴子岗遭遇战遗址、西北抗日义勇军鹁鸽堂战斗遗址和红砂岘战斗遗址。

书籍目录

沧海桑田 建置沿革话古今 白银采矿业历史回顾 辉煌的军工企业 电力提灌兴农桑 新兴的铜城 红色记忆 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扎把子岗 遭遇战 西北抗日义勇军在白银 中国工农红军过武川 人民解放军解放水川 亲切关怀 邓小平视察白银 江泽民视察白银 朱镕基视察白银 吴邦国视察白银 温家宝视察白银 宋平视察白银 宋健视察白银 陈俊生视察白银 倪志福视察白银 钱伟长视察白银 费孝通考察白银 人物荟萃 曾维世投诉革赋制 苏景三造福桑梓 刘彦邦与碧口兵爆 民国甘肃省议长狄世襄 西北抗日义勇军战士李树昆 失散的西路军两战士 刘树信烈士 狄保海重获新生 早期中共党员李济川 复旦学子李树祥 “白大胆”白显明 张巨湘观象 魏德明的白银炼铜法 药剂师吕洪基 铜城第一任书记黄罗斌 宋叔和探矿 任震英规划铜城 在铜城的上海知青 前苏联专家在白银 梁希军烈士 硬骨头队长高学勇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魏公河 文物古迹 莲花山遗址 度坚山城遗址 元代古墓遗址 古道遗址 金厂遗址 覃恩诏 六德书院碑 玄帽塔三圣宫匾 老君庙匾 烽燧遗迹 石刻遗迹 土堡遗址 古柳 驿站 唐墩台遗址 红军渡河遗址 榨油作坊遗址 乌金峡上口古庙宇群遗址 敬天石坛 苏家湾窨子 黄河水车 风景名胜 金山寺 刘道纪念塔 北武当建筑群 金鱼公园 铜城开拓者纪念碑 四龙疗养院 大峡 乌金峡 人民广场 太阳岛 月亮湾 白银区八景 风味特产 风味小吃 土特产 民间文艺 聂家窑皮影 民间小曲 金沟口秦腔 李台黄河战鼓 剪纸 口头文学 传说故事 折腰山的传说 白石宫的故事 金山寺的传说 鲁班赶石架桥 广有山的传说 雪花盐的来历 禹王台的传说 大浪天险 玉石像的传说 嘹高山通天金柱的传说 月亮山的传说 黑石的传说 四龙口的传说 陶大王传奇 拾金不昧的刘起桂 曾神仙传奇 奇人曾老六 花庄大力神 陶打鼓的故事 牛顶子的故事 陶文其人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窑洞很深,从山前通往山后,里面有数十个偏洞,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敌兵没有目标的乱射击,并大喊大叫,气焰十分嚣张,敌兵直到把子弹打完,才调回马头撤出窑洞。临走时,恶狠狠地对村庄里的人说,以后你们要把这两个人交出来,不然下次来,要把你们都杀掉。 敌兵走后,李树昆与高汉书走出窑洞,他们知道敌人还会来的,所以不敢回家。高汉书在红丰碱地沟待了3天,后转移到三条岭子。15天后,又上了川口高山三转石避难30天。在这些日子里。高汉书饥寒交迫,度日如年。不久,国民党骑兵来抓人,抓走了高汉书的尕爹,即李树昆的丈人,名叫高席贞。高遭到毒打,并被拴在马尾巴上,马跑多快,叫人跑多快,坠着马尾巴一直跑到了一条山。天气炎热,不给水喝,渴急了喝马尿。高席贞因为是个教书先生,被敌兵抓到一条山经审讯,没有捞到什么稻草,最后放了回来。 1933年5月中旬,李树昆下山了。保长知道后,密告了敌兵,国民党派骑兵数十人抓捕李树昆。李树昆听到国民党骑兵来了,他骑了一匹骡子,快速进入红丰的一个山沟。他是那里长大的,山形地脉十分清楚。他选择了一个敌人不易发现的小道路口上到阴岔山上、敌兵看他上山了,也想上去,但找不到上山的路口,急得团团转。这时,敌人朝着李树昆上山的方向拼命地开枪,但李树昆已无影无踪了。这次,李树昆又脱险了。那天,同村的刘吉恩正在山上放羊,国民党骑兵追杀李树昆的情景被他看得清清楚楚,成为唯一的目击人。 红砂岘战斗失败后,留在皋兰北山失散的共产党员和战士坚强的意志和决心没有变,他们互相联系,四处打听消息,渴望尽快再组织起来,开赴战场,英勇杀敌。有一次,来了六个人来找李树昆,通过他打听到一些消息,了解到义勇军有关情况。那时,国民党正通缉失散人员,到处抓捕,他们的处境十分困难,六个人到李树昆家里,不能久留。为了不被人发现,李树昆背了一袋炒面,把战友带到榆树庄的泉子沟,以独特方式招待了这六位客人,借此机会畅谈革命大事。 泉子沟很早以前有人采过金,半山腰流出一股甜甜的泉水,水坑旁有人饮羊做了个石槽。

后记

《甘肃史话》丛书为甘肃省重点出版项目,旨在把甘肃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以生动活泼的文字、图片展示给广大读者。本丛书由原省委副书记马西林策划,两任省委书记苏荣、陆浩亲作总序。原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陈宝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励小捷和原副省长李膺也对该丛书的出版作出重要指示,给予了具体指导。 原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周德祥全盘规划和领导了丛书的出版工作。这套丛书高标准、高质量的出版定位,严谨鲜活的文风,图文并茂的装帧风格,是在他一丝不苟的要求下得以实现的。甘肃文化出版社社长谢国西在提出这套丛书的选题构想获得各方赞同之后,精心设计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这样一套卷帙浩繁、规模庞大的丛书出版工作得以有序进行。作为社长,他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在每一个具体环节上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省新闻出版局人事处处长罗和平是最早关注这套丛书出版规划的人士之一,早在这套丛书的计划阶段,他就提供了许多真知灼见,在丛书的整个出版过程中更做了许多指导性、服务性工作。甘肃文化出版社总编辑管卫中是本丛书的项目负责人,是这套丛书出版工作中最忙碌的人,他拟订了编纂体例,负责组织各册稿件,审改全部书稿。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安排排版、校对、印制,监督图书质量。实施宣传方案,他的热情、执著、严谨、刻苦的品质,恰巧成就他为这套丛书最合格的实施人。甘肃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车满宝既是本丛书的规划人之一,也是这套丛书的编校把关人之一,本丛书十分“养眼”的装帧设计,凝含着他、当然还有外聘美编房娴等人的智慧和心血。甘肃文化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原彦平是本丛书执行编辑之一,他为各册图书的编辑付出了细致而繁重的劳动。 原省史志办巡视员、省地方志学会会长张克复对这套丛书的编纂倾注了心力。他对这套丛书的贡献至少在三个方面无人可以望其项背:一是在对这套丛书的推动方面。他运筹帷幄,奔走南北东西,不遗余力宣传呼吁,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终使这一选题喜获各方赞同支持。二是在对各分册主编的遴选方面。本丛书各册主编无一不是当地颇有造诣的文史工作者,无一不对当地文化历史有如数家珍般的了解,张克复慧眼荐举他们担纲各册主编,保证了丛书稿件质量。三是在对书稿文体篇目的确定方面。他渊博的地方文史知识和丰富的编纂经验使得诸多疑难问题迎刃而解,使一些有缺陷的书稿最终达到了史实的确凿、布局的完善和表述的恰当。 《甘肃史话》丛书的出版还得到了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张家昌、副部长马成洋和省新闻出版局有关领导管钰年、李玉政、袁爱华、何远志、卢旺存及甘肃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孟臻等的支持。省人大、省政协的有关领导也对这一选题计划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部门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全省各市、县党政领导对这套丛书的出版高度重视,给予了鼎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他们的支持是本丛书得以成功出版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各市、县主持编写工作的宣传部、人大、政协、文化局、志办等单位领导同志的周密组织和编撰人员全身心的投入,保证了书稿的如期完成和文图质量。在本丛书的编校出版阶段,甘肃文化出版社的王奕、温雅莉、郧军涛、周乾隆及马映峰、王天芹、周桂珍、蒋潇、陶伟、何荣昌、宋姝鹏、史春燕、韩凤娜、李兰玲、贾立、马高强等以绣花般的细致,挑剔出所有的瑕疵,使该丛书的质量得到了最终的保证。 《白银区史话》为《甘肃史话》丛书之一。经过半年多时间紧张而有序的策划、撰稿、编审等工作,本书终于完稿。出于对故土的无限热爱和作为史志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办公室主任王树吉主动请缨,加班加点收集资料、撰稿编辑,时间紧、任务重。所幸的是,中共白银区委、区政府领导自始至终给予大力支持和热切关心,使编写人员充满信心。他们带着一种对白银区故土深厚的感情和对白银区历史文化执著的探求精神,全身心投入工作,翻阅史料,走访专家,分析梳理,撰写书稿。在具体编写过程中,编写人员根据专业特点分担具体编目的撰写任务,同时广泛征集有关照片。在大家的努力下,《白银区史话》终于完稿。 衷心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这项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他们为《白银区史话》提供资料,建言献策。本书以《白银区志》《世纪丰碑》《白银区文史资料》《闪光的白银》《白银民间民俗文化集·故事集》《白银风情》等书作为参考书籍,在此一并向作者表示感谢。 与一块地域的悠久丰富的历史和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相比较,任何文字的表述都是苍白的,都仅仅是撷取了几朵浪花。本丛书只是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寻访甘肃大地历史文化蕴藏的线索图。有兴致的读者朋友们不妨以本丛书为向导,顺藤摸瓜,寻幽探隐,以您的新发现,来批评、填补本丛书之缺憾。 《甘肃史话》丛书编委会


编辑推荐

《甘肃史话丛书:白银区史话》为甘肃省重点出版项目,旨在把甘肃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以生动活泼的文字、图片展示给广大读者。《甘肃史话丛书:白银区史话》资料翔实可靠,文字充盈丰润,内容简明适当,图文并茂且相得益彰,是白银区历史上一本全面展示当地历史文化风貌的通俗读物和乡土教材,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白银区史话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