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船政风云

肖云天 海峡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作者:

肖云天  

页数:

130  

内容概要

  船政数十年,在历史上是弹指一挥问,但 在中国近代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至今仍留下物质 的和精神的财富。船政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在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进程中,我们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发展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 务,抓住机遇,增强综合国力,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这过程中,要扩大对外开放,吸收人类社会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 加快发展,为实现现代化做出积极的贡献。《图说福建:船政风云》适合大众阅读。

作者简介

  肖云天,原名陈天中,儿童文学作家,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笔名话童、天中、肖云天、晨钟。现任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儿童文学编辑.已累计发表百余万字童话、科幻、小说等作品。成为5家少儿报刊专栏作家,发表插画、卡通数百张,部分作品入选《中国童话年选》《中国儿童文学年选》《中国最佳故事年选》《当代儿童文学阅读新经典》《中国儿童文学新名家精品》等。编辑的部分图书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儿童文学图书奖、华东少儿图书编辑一二等奖、畅销书品种奖等,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向青少年推荐百种图书。创作的作品先后获福建省“百花文艺奖”和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中篇小说银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船政渊源——中国古代造船及河运1 造船的传说2 让船爬山的灵渠3 唐宋之前的造船术4 世界上最长的大运河5 隋唐以后的河运6 明朝的航海及造船业7 中国古代水军第二章 船政的开端——中国近代造船技术的兴起1 造船技术绥慢发展2 第一次鸦片战争3 第二次鸦片战争4 洋务运动5 晚清重臣——曾国藩6 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李鸿章第三章 船政文化的发展——中国选秀技术的飞跃1 福州马尾船政2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3 船政局创始人左宗棠4 船政发展的失去者沈葆桢5 外国造船工厂入侵第四章 船政文化的鼎盛——中国机动轮船时期1 “师夷长技”开启我国自造轮船时代2 蒸汽机模型的试制3 国内第一艘机动轮船的诞生4 制造大型兵舰5 江南制造局造船技术的发展6 船政局造船技术的发展7 试造内燃机8 试造潜艇第五章 船政文化的成熟——中国海军学校成立1 福州船政局的技术引进2 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3 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严复4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第六章 船政文化的没落——中日甲午战争1 马江海战2 北洋水师的建立3 中日甲午战争(上)4 中日甲午战争(中)5 中日甲午战争(下)6 签订《马关条约》7 民族英雄邓世昌第七章 船政文化的影响

章节摘录

  1 造船的传说  我国最早的船只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问世。早期人类以捕鱼、打猎为生。捕鱼需要下水,打猎也要经常过河。我们 的祖 先发现,木头和树叶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于是,有人走进水中抱着一块大木 头试 了试,发现自己不但不会沉入水里,还被漂在水中的木头托了起来。有了这 样的 尝试,很多人也学着他的样子抱着木头渡河了。可是,双手抱着木头无法腾出手来捕鱼,怎么办呢?有人把砍下来的树 干一 面削平、挖空,造出了最原始的独木舟。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坐在独木舟 上捕 鱼了。也有人发现把几根树 木捆扎在一起也可以载着人 在水面上行驶,这就是木筏 的雏形。聪明的祖先们还找 来树枝或竹竿来控制独木舟 或木筏在水上行驶的方向。木筏在制造和使用上都比独 木舟容易些,于是木筏很快 被加以推广使用,人们过河 或者下水捕鱼再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了。受到木筏的启发,人们把所有能浮 在水 面上,并且能捆扎在一起的东西,都拿来尝试。于是,人们又制成了竹筏、草筏 和羊皮筏等。其中最受人们欢迎的是竹筏,竹子质地坚韧,重量轻,中间空,浮 力大,容易捆扎,并且不怕水长时间浸泡,用它制作成竹筏,又方便又耐用。把 儿只竹筏串成一排能运更重的东西。独木舟和筏的发明大大拓宽了人们在自然界中活动的范围,人们水上捕 捞和 迁徙航行从此变得更加方便了。我国古书上曾记载了一些祖先发明独木舟的故事,其中大禹制作独木舟 的神 话就很有趣。传说,在远古时期,古老的神州大地到处闹洪水,大片土地被 洪水淹 没,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躲避洪灾。禹的父亲鲧(g百n)接受尧帝的命令负 责治 水,可是连续治水9年却没有取得成功。后来,舜继承了尧的帝位,任命禹 负责治 水。禹接到治水命令后,亲临治水第一线实地考察水情。禹为了指挥治水发 明了历 史上第一只独木舟。他听说四川有一棵特大的梓树,直径达一丈多宽,就带 着木匠 去砍伐,树神知道后化成一个童子阻止他们砍伐。禹非常生气,严厉地谴责 树神,然后砍下大树,并把树中间挖空,造了一只既宽大又灵巧的独木舟。禹乘坐 这独木 舟指挥治水。他总结并吸取了父亲的经验教训,采取以疏导为主,辅之以拦 蓄的综 合治水方法,很快就取得成效。经过禹13年的艰辛努力,洪水终于被治服了。由于 禹德才兼备,治水功绩显赫,在舜的推荐下被大家推举为首领。这个故事虽然只是个传说,但是它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 早在 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发明船了。至于古代传说中提到黄帝的大臣共鼓、货狄 发明 舟,部落首领颛顼(zhusn xo)发明桨、篙,帝喾(妯)发明舵和橹,尧发明纤 绳等等,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民群众发明创造的。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祖先对独木舟和筏不断加以改进,这 样木 板船慢慢就诞生了。据考证,木板船的发明可能在夏朝之前。应该说,由独 木舟 和筏发展到木板船,这是人类造船史上的飞跃。商朝的甲骨文上有“舟”字,说明当时已经有木板船了。据记载,在商 代后 期,船常被奴隶主用作镇压奴隶反抗的工具。商王武丁时期,王室的奴隶曾 大批 逃跑,武丁下令驾船追击。这些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前后用了15天,终于 把奴 隶捕捉回来。这件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商代航行技术已经有所发展。最早出现的木板船叫舢板,原名“三板”。顾名思义,“三板”是用三 块木 板构成的船,三块木板分别是一块底板和两块舷板。几千年来,人们在使用 中不 断对三板船加以改进和创新,于是就有了各种船只。除了舢板这种单体木板 船 外,当时人们还受木筏制造原理的启发,把两只以上的船体并列连接起来,增加 了船的宽度,提高了船的稳定性和装载量,造出了舫(fSng)。舫的制作起初 是 用绳索把两只船捆在一 起,后来才演化成用木板 或木梁放置在两只船上,用钉子钉在一起,两船之 间也保留一定间隔,大大 加宽了船的宽度。除了由 两只船体构成的舫外,在 历史上还出现过由多只船 体构成的船只。这种船行 驶更平稳,上面甚至还可 以建造屋舍。木板船抗风能力较差,无法进行远程航行。传说大禹受到一种叫鲎 (hOu)鱼 的启发,发明了帆船。有一天,大禹像往常一样乘船到一条大河察看水情,当时 天气阴沉沉的,不时还刮起了风。突然大禹发现有一个高约七八尺的像旗帜 一样 的怪东西出没在河面上,而且还能随着风的大小改变方向。于是,大禹让士 兵开船 追寻,可是转眼间那个“怪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第二天,大禹又来到同 一个地 方视察水情,那只“怪物”又出现了!大禹这次有备而来,他让兵士驾着十 几只船 把“怪物”围了起来。那“怪物”急得在河上打圈圈,这回大禹看清了。原 来,它 是一只长得很奇怪的鱼,它的背上长有高七八尺的鳍(qI),看起来就像一面 旗 帜。大家正准备投掷标枪的时候,河面上突然刮起大风,那鱼竖起了它背上 的鳍,乘着风势一下子就游得无影无踪。上岸后,风刮得更大了,大禹带着兵士往 回走,前头扛旗的士兵走得特别快。大禹看着士兵扛着的被风刮得哗哗响的旗,又 联想到 刚才遇到的怪鱼,突然来了灵感,他让士兵扛着旗坐在船上,结果在顺风的 时候船 只的航行速度大大提高。这以后,大禹不断对船只上的旗帜进行改进,把旗 杆固定 在船上,用各种办法来控制旗的方向来控制船速,于是旗慢慢演变成帆,帆 船由此 诞生。不管这个传说是否真实,但是帆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船只的航行速度,帆船得 以迅速发展,为人类河运航海事业打下基础。P1-4


编辑推荐

  《图说福建:船政风云》介绍了船政的创办和发展是中国从闭关锁国到对外开放转变的标志之一,船政开了对外开放之先河。其中很大因素来自于外部的压力(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同时也来自于观念上的转变,例如从对外部世界的盲目自大到“师夷”的转变。没有这种对外开放的观念的树立,难以成就船政后来的发展。从林则徐第一人放眼世界,到魏源提出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进而提出以造船制炮为主体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具体方案,又提出创办造船厂与火器局,延聘外国工匠和舵师来华,向从闽、粤选出的巧匠精兵传授造船制炮和行船放炮技术,再到左宗棠雇请日意格和德克碑到福州,共商设厂造船大计,发展中国造船事业。这一切颇为难能可贵。开放给船政的发展带来生机活力,是船政发展的基本条件,也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船政风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