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汉字解读

张闻玉 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  

作者:

张闻玉  

页数:

330  

Tag标签:

无  

前言

  如坐春风,如沐夏雨,本是形容读书人心交神会的习语,而今却已经成了官场寒暄奉承的套话,面对张闻玉先生的这本集子,我只能用战战兢兢,临渊履冰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了,先生两年前跟我谈及准备陆续写些关于汉字文化元素解构的单篇文章,然后集结成册,我当即非常赞许,认为这是一项千秋功业,表示希望先生能及早杀青。驹隙一瞬,两年来我自己一无所成。而先生的百篇文章已赫然在目。张先生年近古稀而仍然笃学覃思,勤勉不已,令我辈在赞叹之余亦深感愧疚。集子中的好些文章,在写作时先生也曾与我时有交流。我并因此而得享先睹之快,张先生的全部文章,都显示出一种子实确凿而又娓娓道来之风。现在都为一编,先生又嘱把我对汉字的个人见解缀文介绍,权充序言,我本来就常为先生暗发空谷足音之慨,现在就只好怀滥竽之心作续貂之文了。华夏先民生活中弥漫着语言崇拜情结,使用文字目的主要不是跟社会交流,而是向鬼神祖宗表达某些诉求。使用文字的场合充满了庄重神秘的色彩,就连文字的内容也多与祭祀祈祷的原始宗教有关。汉字发明使用的原始目的和功用在于记录事件表达观念。

内容概要

汉字的组合,千变万化;汉字的内涵,义蕴深厚。在西人的眼里,汉字简直就是神秘莫测的[东方魔块]。汉字是形象生动的奇妙世界,是严密深邃的理性王国,是优美高雅的艺术宫殿,是独特丰富的文化宝库。广袤宇宙的万千物象,史前时代的悠久存在,文明社会的真实情景,古代圣哲的智慧思维,华夏儿女的创造伟力。都积淀活跃在这一东方魔块一之中。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我们一辈子都在学习之、使用之。点横直撇,纵横交错平衡包容,万千变化,她带给中华儿女的是聪明,是智慧,是勤奋,是创造。

作者简介

张闻玉,1941年生,1979年秋-1981年春于安徽滁州张汝舟先生门下问学。1985年秋-1986年夏在吉林大学向金景芳先生学《易》。现为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讲古代汉语、古代历术、传统小学、国学导读等课程。
先后出版《古代天文历法论集》(1995年)、《西周王年论稿》(1996年)、《铜器历日研究》(1999年)、《逸周书全译》(2000年),《辛巳文存》(2001年)、《历史年代与唇术推演》(2002年)、《古音学基础》(2003年),《语文语法刍议》(2005年)、《古代天文历法讲座》(2007年)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参加过《中国儒学词典》(易经词目)、《四库大词典》(天文曆算词目)的撰写,也是《汉书补注》(天文志、律唇志)点校者之一。

书籍目录

序(张泽渡)认识“东方魔块”(汉字的文化解读·前言)天文时令 谈天说地 说“毕” 话说冬至 日有食之 春节之“春” 丰收之“年” 久旱逢甘霖 寒冬说“冰” 丰年说“灾”历史地理 有史以来 夏数得天 子与崽 祀与戎 昭王南征而不复 焚书坑儒 农耕之“农” 四面八方 分清左右 六合园中说“六合” 海阔天空 野旷天低树人事亲情 人类还在幼年 龙的传人 万族各有托 清明祭“祖” 任重道远的“士” 为“人民”服务 维民所止 谋事在人 形影不离 血浓于水(一) 血浓于水(二) 难兄难弟 之子于归 官宦人家 闲人免进 卧病在床 天增岁月人增“寿” 如丧考妣品德修养 慎于“言” 仁德之“仁” 恭敬与“出恭” 孝为先 积善成德 和为贵 “消极”的效应 权利与权力 说“贪” 处世要“正” 福至心灵 信誓旦旦 光阴似箭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 治国以礼 讳疾忌医言语事理 汉字戏说 从“打”说起 “为”不是母猴 富有之“有” 求同存“异” 说说蹇叔之“中寿” 胡取禾三百亿兮 匪夷所思 说“五行” 大与小 易与周易 道家与道 政通人和 说一不二 说三道四 说七说八 数“九” 你死我活 共同之“同”衣食住行 抱“布”贸丝 春蚕到死丝方尽 民以食为天 行行重行行 门当户对 安于泰山 客舍青青柳色新 归来吧,游子 葬与殉葬器物鸟兽 鞭策就是力量 说“火” 节约用水 弓矢斯张 桂林山水甲天下 众志成城 玉不琢不成器 他山之“石” 大笔如椽 快乐之“乐” 香如故 门可罗雀 苏武牧“羊” 很文化的“牛”后记

章节摘录

  谈天说地  人生天地间,天覆地载,天地就是人类的父母。人与天地的关系自然就十分密切,人对于天地自然就十分地敬重。汉字中的天地二字,我们得好好认识。  简单说,人之上为天,人之下为地。《说文》云:“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大,人的正面站立形。或作二,是古文的“上”字。会意,人之上为天。“颠”既是读音,又指头顶。天,当然的“至高无上”。  地,从土,也声。古文中,也和它是一个字,读tuo或to。地与天,读音相近,这叫“音根”。音根同,语音关系十分密切,体现天与地的彼此相应。古语“是也”,四川人说“对头”,“是”读对,“也”读头,正是古音口语的遗迹。它(也),像一条尾巴,又如同飘带,弯曲延伸。“首施两端”即首尾两端,这里的施就是尾。施,也声。施的本义指旗帜的飘荡,又有延伸的意思。“池”字(护城河)从“也”,“蛇”字从“它”,都从“也”取义。古人席地而坐,取坐势,人之尾即人之下,自然是“地”了。天在人上,地在人下,天地同源,语源相同。万事万物,彼此相应,学习语言就得重视汉字的语源、音根。理解万物的相应,就得寻根求源,认识事物的本体。  天地是人类的父母,人就得崇敬天地,所以就有祭天、祭地。帝王自称天之子,天子才有资格祭天,祭天就由帝王垄断了。《公羊传》载“天子祭天,诸侯祭土。”历代帝王泰山封禅,就表示在祭天。帝王也祭地,所以有天坛也有地坛。古人认为地中在阳城,即河南登封告成镇.武则天就曾到此祭地,以示“告成”。“诸侯所祭,莫重於社”,社指土地神主。最初的帝王祭地以后扩大到整个社会,民间的里社就有了土地庙。社就成了居民点的标志。  天地是华夏先民最早认识的大自然,先民的哲理也就以天地为核心。《周易》的阴阳观由此产生.乾为天,坤为地,乾坤二卦是《周易》八卦,六十四卦的主体。一切的演化、说解,都源于乾坤,本于天地.天地在华夏民族文化中的崇高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孔子倡导中庸之道,当今社会讲和谐,都源于《周易》的“阴阳协调”,最终还是来之于上天下地。  说“毕”  畢,从田苹,田网也,上“田”,田猎之义;下“苹”,像其形.畢,是一种网兔、网鸟的猎具。网小而柄长的叫毕。也用作动词:“毕之罗之”(《诗.鸳鸯》)。以上覆下,尽可取获,网罗无遗。故毕尽可通,毕就有完尽、完毕之意.这是“毕”字的常用义。  古人的天人合一观念,认为人间有的天上也有。世间有用于田猎的毕,天上也有主弋猎的毕宿。二十八宿,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毕宿有八星,用线条连起来,如同Y,形状就像田网的毕,下有长柄,上是网叉。昴、毕二宿,西方天文学划入金牛星座。  华夏先民对天象的观察十分勤劬,十分精细,涉及二十八宿,就流下很多优美的文字。就说毕宿,《诗.大东》载,“有梂天毕,载施之行”,是说长柄的天毕,横空排列.《诗渐渐之石》载,“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是说月亮行进在毕宿的位置,就要下大雨了。《幼学故事琼林》转写《尚书》上的话,“箕好风,毕好雨”,这明明是以天象说天气的。而成语“箕风毕雨”,是比喻人的好恶各有不同。我以为,值得重视的是古人以天文论天气的预报方法。上古时代,没有现代化仪器,华夏先贤却能作出准确的天气预报,指导民众的生产、生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汉字解读 PDF格式下载



把汉字形容的很好


很好。。。。。。。。。。。。。。。。。。。


中国人应该读一读的书,了解一下汉字的文化。


这本书是作者的小文章的合集,因此彼此间的逻辑性不强,可以当做小品文看看,增长一些知识


出货较慢,等到花儿都谢了。但书籍內容值得一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