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水浒解密

洪东流 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作者:

洪东流  

页数:

559  

Tag标签:

无  

前言

  解密《水浒》,开启通晓《水浒》之门,是读通《水浒》、理解宋江的 一个关键前提。 《水浒》是怎样一部书?宋江又是什么样一个人物形象?世人看法,历 来不同。旧社会阶级对立,各方评论意见相应地针锋相对,理所当然。而到 了新社会,各家评价意见,却仍然是大相径庭。单看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有 关评论,褒、贬之间落差之大,就可说是天殊地别。褒扬者们把他捧至天上 ,赞扬《水浒》,描写一支农民起义军发生、发展、失败的“全过程”,塑 造起义“英雄领袖”宋江光辉形象,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伟大 “史诗”;贬抑者们则将他打入地底,严斥《水浒》只反贪官,不反天子皇 帝,摒晁盖于108人之外,歪曲起义英雄形象,通过宋江“宣扬投降”,是 “反面教材”;又有介于两者之间的褒贬兼之者,说《水浒》“本身存在着 矛盾”,不能“各执一端”,简单地“全盘肯定”或否定,应予以“全面的 ”分析、评论。诸如此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同样一部《水浒》,世人 对它的评论竟如此大相径庭,原因何在?追根究底,种种内在、外在的主、 客观因素,当然很多。而《水浒》本身精妙的艺术表现手法,不能不被视为 其中一种直接的诱因。 超一流长篇小说《水浒》,其艺术表现手法精妙含蓄,非比寻常。在许 多篇章关节处,埋伏笔,设关子,如同密码保险,闭门上锁。等闲不察其中 奥妙,难以入门。书中有关徽宗,以及宋江形象的描绘,具有鲜明的代表性 。《水浒》对昏君奸臣,极为不耻,抨击贪官,直言不讳,毫不留情;而鞭 挞徽宗皇帝,却投鼠忌器,不便也不敢明目张胆直述明议,而故布疑阵,散 布一些“大仙临凡”、“至圣至明”的虚言,以作烟幕、幌子,并在其中巧 设机关伏笔,点喻暗示,进行名扬暗贬。《水浒》对被昏君毒杀的宋江,深 怀同情,对其长处,光明面,赞颂之辞,溢于言表;而对其短处,并不怎样 光彩的一面,则不愿,也不忍直议揭短,却暗伏机关诀窍,寓意其中,让事 实说话。所谓“败絮其表”,“金玉其中”,犹如老子所言:“被褐怀玉” 。由于直接映入人们视觉的,首先是一些“败絮”、“粗褐”之类的烟幕、 幌子,容易使人堕入五里雾中,产生这样那样的错觉、误解。留心探寻其中 的伏笔密码,细细揣摩,自能心领神会。 《水浒》解密,就是探寻破解《水浒》各有关篇章中那些闭门上锁的关 键性的保险密码,以便开锁入门。“密”,所指即伏笔机关、暗示诀窍。“ 密”在何处?主要就潜伏于《水浒》有关鬼神、梦幻、醉言的描述中。表面 看似荒诞的梦幻、鬼神的描述,涉及《水浒》不少回目篇章,而具有关键意 义能够开锁入门的伏笔机关,主要具体落实于第三十九、四十二回和最后一 回中。尤其是第四十二回,乃是承前启后,对《水浒》开锁入门的总伏笔所 在。形象地说,这三回犹如《水浒》三道带密码保险的关键之门。三十九回 ,好比庭院前门;四十二回,如同中堂正门;结尾一回,就像后院内门。 《水浒》第三十九回是“浔阳楼宋江吟反诗。”“吟反诗”,只是烟幕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才是伏笔的机关所在。宋江的“ 凌云志”,决不是起义造反,而是升官封爵,青史留名;他“笑黄巢”,就 是“笑”晁盖,表明他对晁盖起义造反行为不以为然,不愿认同合流。俗话 说“酒后吐真言”,“反诗”其实不“反”,恰恰是宋江潜藏心底不愿起义 造反的“真言”。 第四十二回“遇九天玄女,受三卷天书”。“梦幻”、“玄女”云云, 不过是故弄玄虚的幌子、烟幕。开锁入门的关键密码,就巧布在“玄女娘娘 法旨”中,宋江由梦得灵感,怀揣着“忠君报国”的政治目标,以及相应的 既定方针、行动纲领和具体策略手段上梁山来了。宋江是有备而来,上梁山 不是为了起义造反,而是权时避难,伺机率众招安投降,做官封爵。宋江身 在梁山,心在朝廷,自始至终按照在玄女庙中既定的目标、方针、纲领、策 略,贯彻执行,积极行动,直至最后一回,至死无悔。 《水浒》结尾一回,“神聚蓼儿洼,梦游梁山泊”,“神聚”是虚诞; “梦游”可真有。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埋藏于人们心底的那 些不可告人的、日思夜想的,而又挥之不去的隐情、隐私,尽管极其隐秘, 不为人知,却往往会在梦中,由梦呓和盘托出。通过这梦幻,《水浒》巧妙 地揭示,徽宗帝乃是残害忠良的正主元凶,只因心中有鬼,才得恶梦。“梦 游”一节,把徽宗皇帝祸国殃民的阴暗心态,揭露得入木三分。《水浒》结 尾一回和第四十二回,都是借助虚梦反映真情实事的绝妙文章,其思想性和 艺术性高度结合,融为一体,出神入化,天衣无缝,达到了文艺作品的巅峰 境界,是《水浒》特有精彩篇章的双璧。这“神聚”、“梦游”一回,堪称 《水浒》的龙尾。 破解了第三十九、四十二回和结尾一回中的伏笔玄机,好似武侠小说中 ,习武大侠一旦打通“任”、“督”二脉,便进入了“一窍通”、“百窍通 ”的高境界。由上述三回伏笔玄机举一反三,对于《水浒》其他各回篇章中 的伏笔机关,就有可能一一予以破解。解密《水浒》,开启了通晓《水浒》 之门,对《水浒》的独有特质和非同寻常的思想,便能有了根本的认识;对 宋江形象的特殊本质,也便会有实质性的透彻理解。作为《水浒》,既不是 反映农民起义的“史诗”,也不是“宣扬投降”的“反面教材”,而是一部 令人荡气回肠的投降挽歌伟大悲剧。主演这场悲剧的主角——梁山领导集团 中招安投降的代表人物宋江,根本不是农民起义的“英雄领袖”,而是封建 统治王朝的孝子忠臣,货真价实的“忠义”的化身。《水浒》的悲剧,就是 宋江的悲剧,“忠义”的悲剧,也是处身于末代王朝昏君奸臣倒行逆施的乱 世,坚定不移出类拔萃的正派孝子忠臣的悲剧。《水浒》对腐朽的封建统治 者给予无情的鞭挞,尖锐地揭露了他们已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反抗昏君奸 臣无罪,起义有理,坚持起义斗争,事业就兴旺;向昏君奸臣屈膝投降,充 当走卒爪牙,就死路一条,自取灭亡。这当然不是“宣扬投降”,而是用血 淋淋的恶果,深刻地揭露和批判投降,批判得既有力而又深刻,放射出稀世 瑰宝耀眼的思想异彩,博得进步文士和广大下层民众的普遍喜好和欢迎。同 时,也招致反动统治者的憎恨。封建统治者把《水浒》视为洪水猛兽,严加 查禁。封建文人金圣叹,出于其阶级本能,对《水浒》深恶痛绝,无法忍受 ,不能接受。他恶狠狠地拦腰一刀,砍去《水浒》的龙尾,尚不解恨,又对 剩余部分细割碎剐,必欲使《水浒》“一旦尽废”而后快。 《水浒》解密,不仅在思想主旨方面可以撇清对《水浒》的种种模糊认 识,而且对《水浒》纷繁版本的分类序列,紊乱作者谜团的梳理辨伪,清理 在版本和作者研究方面的一些干扰,也具有实际意义。作为投降挽歌的伟大 悲剧,《水浒》前七十一回和后数十回,因果承接,首尾一致,构成一部不 可分割的完整的统一体。作为梁山领导集团招安投降挽歌悲剧的担纲主角宋 江,在前七十一回的表演,虽然精彩,却还停留在引言、楔子、序幕阶段; 而剧情的铺开、发展、高潮,以及最后的精彩结幕,都在第七十一回之后。 《水浒》的后半部,才是宋江担纲主演的投降挽歌的正本大戏。《水浒》中 的宋江形象,前后一贯,不可分割,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金圣叹所谓“ 狗尾续貂”说,乃属骗^。的鬼话。金氏腰斩的正是《水浒》的龙尾,是投 降挽歌的伟大悲剧的正本大戏。如此论断,对金圣叹骗术的打击是致命的, 使金圣叹凶狠地反《水浒》的真面,鲜明暴露,无所遁形。把金氏“贯华堂 古本”从“正本《水浒传》系列”清出,让它归位于“反《水浒传》系列” ,顺理成章,名副其实。同时相关,挂靠金氏“古本”的江阴梅氏《古本水 浒》,也跟着显露出其仿、续本的原形本色,也就自然而然地对号入座,归 位于“《水浒》仿书、续书”系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相应连带所 及,金圣叹苦心经营虚拟的“东都施耐庵”,江苏江阴梅氏散布的半神仙人 物“祝塘施耐庵”,及其副产品、虚实杂糅的“苏北兴化施耐庵”,都跟着 在光天化日之下,一一显现本相,犹如泡影,随之破裂消失。

内容概要

  《水浒传》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之一。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但作品歌颂、美化宋江,鼓吹“忠义”和“替天行道”,表现出严重的思想局限。本书为其研究专著。

书籍目录

开场白 解密《水浒》开启通晓《水浒》之门上编 投降挽歌《水浒传》的独有特质第一章 祸国殃民的首恶元凶在朝廷第一节 乱由上作官逼民反第二节 封建权势是祸根第三节 矛头直指天子皇帝第二章 除暴安良英雄义士聚水浒第一节 晁盖英雄颂诗担纲主角第二节 群星璀燥各放异彩第三节 形象逼真个性鲜明第四节 如实反映并非歪曲第三章 荡气回肠的投降挽歌第一节 投降结局不等同起义失败第二节 投降责任该谁承担第三节 是投降挽歌非投降赞歌第四节 伟大悲剧的龙尾解密徽宗梦游第四章 宋江《水浒》悲剧担纲主角第一节 艺术形象非同历史人物第二节 出类拔萃的孝子忠臣(一)具有一定财势的开明地主家庭(二)一心忠君至死无悔(三)出类拔萃 才智过人(四)“反诗”不反解密浔阳楼吟诗第三节 投降挽歌的头号主角(一)虚梦寓实情解密玄女庙梦受天书(二)应对晁盖遗言的绝妙高招(三)招安投降的代表人物(四)对官军仁义对起义者无情第四节 宋江形象的巨大意义下编 《水浒》纷繁版本和作者谜团甲篇 纷繁版市简明序列第一章 《水浒》胚根系列第一节 水浒胚胎根系崭露的尖尖角(一)著录单篇说话篇目的《醉翁谈录》(二)宋江说话话本人物的画像赞语(三)长篇说话话本的出台亮相(四)对说话话本借题发挥的“水浒戏”第二节 现代评话话本的启示第二章 正本《水浒传》系列第一节 施氏《水浒传》和罗氏《宋江演义》第二节 精品巨著《忠义水浒传》(一)《忠义水浒传》成书年代(二)是兼收并蓄非由简演繁(三)误会引起早期版本的混淆第三节 精品巨著的正宗嫡嗣(一)容与堂系——精品巨著归隐所在(二)武定板——修饰打扮的精品巨著(三)打扮后背上罗氏包袱的精品巨著(四)一宗两嗣的大同小异第四节 精品巨著的旁宗支系(一)残存现知主要简本(二)以变异求生存的持简就繁、标古立异(三)罗氏草创古本的变异、变种第三章 反《水浒传》系列第一节 金圣叹腰斩肢解《水浒传》第二节 俞万春的《结水浒传》——《荡寇志》第三节 反《水浒传》——《水浒传》发展中的逆流第四章 水浒续书、仿书、改编系列第一节 五花八门的续书、仿书、改编本第二节 陈忱《水浒后传》第三节 江苏土产《古本水浒》乙篇 作者疑团梳理辨伪第一章 奠定水浒根系的第一作者群体第一节 诗文交汇又说又唱的体裁特征第二节 说话、话本独具的语气特色第三节 五湖四海的方言土语第二章 祖本《水浒传》首创者施耐庵第一节 与众不同的“施耐庵的本”第二节 贡献在首创(一)施号耐庵者其人(二)首创《水浒传》祖本立头功第三章 古本《宋江演义》编次者罗贯中第一节 郎瑛目睹《宋江演义》第二节 罗贯中其人其事第三节 罗氏古本的特色标识第四节 编次《宋江演义》功不可没第四章 集撰精品巨著的天才巨匠第一节 明中叶隐姓埋名者第二节 天才巨匠的丰功伟绩第五章 虚、实杂糅的“江苏施耐庵”第一节 施彦端家族是实,有真为证第二节 施耐庵祖孙三代是虚,以伪为据(一)公讳子安,字耐庵,决非彦端(二)子云清,与施让并无瓜葛(三)孙述元与施文昱毫不沾边第三节 虚实杂糅的来龙去脉第四节 施惠非同苏北施耐庵后记

章节摘录

  作为投降挽歌悲剧,《水浒》对封建统治者的罪行,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强烈的控诉,以义正辞严的诉讼状词,将腐朽的封建统治者置于被告席上,进行了严厉的谴责和强有力的鞭挞。“状词”的担纲丑角是徽宗皇帝和蔡京、高俅、童贯等一批权奸。“状词”的内容,贯穿于《水浒》全书始终,自第一回,直至最后一回。“只反贪官”,“不反对天子”,曾一度被定为《水浒》的一大罪状。其实,在《水浒》中,昏君奸臣、贪官污吏,是被作为倒行逆施、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加以着力描绘的。贪官污吏、昏君权奸,正是《水浒》揭露、控诉、鞭挞的主要对象。《水浒》不只限于揭露、控诉昏君奸臣、贪官污吏的具体罪行,还将这种罪行与封建社会制度联系起来,深刨了造成昏君奸臣们得以为非作歹的老根——封建皇权制。揭示出,正是不合理的封建制度,赋予了昏君奸臣们至高无上的权势,使得他们得以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拉尿拉屎,祸国殃民。乱由上作,罪在封建朝廷,内乱外患源自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水浒》如此揭露、控诉,矛头所向朝廷统治者,直指天子皇帝,不只反贪官,而且也反皇帝,锋芒尖锐,态度鲜明,反得深刻,反得有理。第一节乱由上作官逼民反祸乱,是来自下层“乱民”,还是源于上层朝廷?在封建社会中,官府和起义者,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有着尖锐对立的截然不同的看法。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在封建社会,被誉为天神临凡,天之骄子,一向被视为天生的至尊权贵,天理当然高高在上,对社会发号施令。他们作为社会的主人、主角,不仅统治政治舞台,且也把持文化舞台。下层民众只能对他们顶礼膜拜,俯首听命,若有违背,即为造反作乱,罪该受诛。而在《水浒》中,则一反这一常理。那些高高在上、养尊处优、惯于发号施令的至尊权贵们,都被作为反面角色,一一给予强力鞭挞。(一)罪在朝廷腐败罪在朝廷,乱由上作。治理失策,统治者腐败,是造成祸乱的决定性因素。掌握朝政大权的昏君奸臣,乃是危害社稷的城狐社鼠,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这是贯穿《水浒》始终的主旨思想之一。《水浒》开头的描写,粗看起来,似乎也给人一种“神化”帝王将相的感觉。什么天子皇帝,乃是上界大仙、帝君临凡;文相武将,也都上应天星,文由“文曲”,武由“武曲”降世。世上的帝王将相们先天不凡,命定尊贵,合当统治万民。如此等等,以至使人产生这是美化封建统治者的误解。而就《水浒》整部书的实质内容总体而言,上述的一些无稽议论,不过是作者故意施放的烟幕,是为掩人耳目,遮掩其真实意图的败絮、幌子。正是有意使用“欲擒故纵”、“欲贬先扬”的策略手段。恰恰就在对这些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神化褒扬之后,《水浒》通过有趣故事的叙写,实际行为的真实描绘,剥去达官贵人们面目上的贴金,使其魑魅魍魉的真相毕露,构成了一串光怪陆离的群丑图。《水浒》的引首,以及第一回“祈禳瘟疫”,“误走妖魔”,一大段文字,看似怪异,其核心思想内容,却通过两个关节眼显露出来。其一,“妖魔”出台,出自朝廷钦差“太尉”之手;其二,所谓“妖魔”,“天罡”、“地煞”天星“出世”,乃是“必显忠良”。其余荒诞的描述,只是败絮、幌子。对此,《水浒》作了明确的提示:“胡说,你等要妄生怪事,……假称镇锁魔王。我读一鉴之书,何曾见锁魔之法。鬼神之道,处隔幽冥,我不信魔王在内。”通过洪太尉之口,巧安机关,妙语提示,不露痕”亦,天衣无缝,留心细读,不难领会其中奥妙。所谓“锁魔”,是虚,是假,借之交代出“魔王”作乱的罪魁祸首在朝廷。所谓“魔星”,乃是真正的“忠良”之士,这才是真,是实。对此,敏感的《水浒》批评者们,都有所察觉,并各各作出了不同的反映。金圣叹的“腰斩肢解本”,一刀砍去了“必显忠良”的闪光字句。而容与堂本的“李卓吾批评”,却在“假称镇锁魔王”等一席话旁夹批:“是,尤是!”点明其机关提示之意;又在“必显忠良”旁夹批:“好!忠良!”着重点明这一闪光的思想要害;并就君臣议论“祈禳瘟疫”一节文字,特意用眉批画龙点睛地指出:“瘟疫盛行,为君为相底无调燮手段,反去求一道士,可笑!司笑!”李批如此大做文章,抓住了《水浒》“乱由上作”、起义反抗者是“忠良”的闪光思想,并予以申张发扬。“洪信”者,洪水潮汛也,指天灾;“太尉误走妖魔”,朝廷遣差太尉之误,放出“妖魔”,这是人祸,源出于朝廷;“遇洪而开”,人为之祸,遭遇洪灾而引起矛盾总爆发,开启祸害之门,天灾不过是导火线,而人祸则是总祸根;“必显忠良”,所谓“妖魔”、“魔星”,实是真正的“忠良”之士,正面英雄,而那些“大仙”、“帝君”却是与“忠良”相对照的魑魅魍魉,是反面角色。《水浒》开宗明义,引首及第一回就把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置于反角的位置,放在“忠良”之士的对立面,巧妙地喻明全书的主旨思想,爱憎十分鲜明。如果说引首、第一回的文字,还是在遮遮掩掩地申说“乱由上作”的思想。那么从第二回开始,《水浒》就以事实行为的描写,实实在在地将帝王将相们的真容实貌逐渐显露出来。高俅发迹,是出现于《水浒》中的头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故事。高俅,这个身居殿帅府太尉高位的“大贵人”,实际上却是一个嘴尖皮厚腹中空,空话、大话、假话连篇,正经本事没有,歪门邪道颇为内行,欺上压下陷害人,结党营私拉帮派,滥用权势,贪赃枉法的大奸贼。《水浒》对其丑恶灵魂描绘之活,解剖、揭露之深,令人叫绝。先是利用其名字小做文章。这高俅,原是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因踢毡,被人称为“高毡”。他“后来发迹”,便将“毽”字的“毛”旁,改为“立人”,变为“高俅”。“毡”与“俅”,仅仅动个偏旁,却大有文章,其中寓意颇深:原来,这位“大贵人”高太尉,乃是一个披着“人皮”的带“毛”畜牲。其后,《水浒》就按这个调子对高俅其人其事,作了具体描写: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玩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只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因帮了一个生铁员外儿子使钱,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被他父亲开封府里告了一纸文状。府尹把高毡断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东京城里人民不许容他在家宿食。这样一个无赖汉,只因踢毡,遭际端王,被端王引为心腹。纨祷喜无赖,昏君爱奸臣。端王登上皇帝宝座,随即封高毡为殿帅府太尉。常言道:“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小人得志,趾高气扬,格外猖狂。利国利民的好事,高俅做不来;而滥用权势,残害忠良,却是高俅的拿手好戏。上任第一天,高俅便公报私仇,拿无辜的禁军教头王进开刀,逼得这位武艺高强的孝子不得不携母逃亡。高俅的螟蛉子高衙内,胡作非为,多次调戏林冲之妻。高俅利用太尉身份,多方设计陷害林冲,欲置之死地。逼得这位八十万禁军教头九死一生,雪夜投奔梁山,方才得以存命。林冲娘子也被逼得自杀身亡。鲁智深仗义救助好友林冲,也被高俅逼得逃离大相国寺,无处安身,最后上二龙山避害。P8-11


编辑推荐

  解密《水浒》,开启通晓《水浒》之门,是读通《水浒》、理解宋江的一个关键前提。《水浒》是怎样一部书?宋江又是什么样一个人物形象?伟大的现实主义光辉巨著《水浒传》,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谜,本书即为其研究专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水浒解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