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艺术原理新论

郭勇健 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作者:

郭勇健  

页数:

33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综观全书,本书除了在艺术原理的哲学建构上具有非同一般的扎实根基外,另一个明显的优点是艺术感受的真切。我们看勇健的行文,在理论上的抽象论证过程中,每隔几行就有一段极其具体的艺术创作和欣赏的生动案例,或是舞蹈,或是雕塑,或是绘画,或是音乐,或是中国古代诗词,或是小说家言,古今中外都有,以为理论的佐证。这些艺术活动的实例并非拾人现成牙慧,而是渗透着作者自身的体会,因此才能够那么信手拈来,与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吻合得那么天衣无缝,把一个高深晦涩的理论问题阐发得淋漓尽致。很早就曾有人提倡,美学文章应该写得“美”,让人读来有一种审美愉快,但通常人们都把这种要求误解成美学文章就是“美文”,即一种单纯抒情性的散文。本书则真正显示了一本美学的著作本身应该具有的美学标准,虽然讲的是深奥的道理,读来却春风扑面,不忍释手,表现了作者在文学和艺术领域中具有深厚的修养和敏锐的领悟。这也是一个优秀的美学家所必备的素质。可以说,一个连基本的行文都缺乏美的要求和感受的人,他的美学理论也注定是枯燥的、干瘪的,是脱离创作和欣赏的实际的。但是,同时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强劲的哲学思辨能力的人是极为罕见的,勇健君兼备这两种才能,实在是难能可贵,这与他的天生的聪慧固然有关,但与他后天的勤奋也是分不开的。我为这部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原理新论》的产生而庆贺,并祝愿他在振兴我国美学研究的园地里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就。

作者简介

郭勇健:1973年10月生于福建省福消市。2003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艺术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已出版著作有:《永恒的偶像——关于雕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作为艺术的舞蹈——舞蹈美学引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创造的奥秘——李维祀雕塑艺术研究》(岳麓书社,2007年),《我看易中天》(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

书籍目录

总序/黄鸣奋序/邓晓芒绪论 何谓艺术原理?第一章 艺术原理回顾 一 模仿论 1.问题与意义 2.物象与意象 3.模仿与再现 二 表现论 1.作者与作品 2.舞蹈与表现 3.情感与形式 三 形式论 1.自治性的理论 2.多样性的统一 3.有意味的形式第二章 艺术现状描述 一 审美的破产 1.日用品与艺术品 2.四要素与三关系 3.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 二 光韵的消逝 1.艺术价值与膜拜价值 2.艺术品与复制品 三 艺术的终结 1.网络与艺术:经典之死 2.行动与作品:作品之死 3.终曲与序曲第三章 艺术溯源 一 现象学与意向性 1.回到事情本身 2.意向性理论述要 3.意向性理论运用 二 人与世界 1.存在问题 2.“在之中” 3.“应手性” 4.作品世界 三 技术与艺术 1.技术 2.技艺 3.技巧第四章 艺术性或艺术因素 一 哲学与艺术 1.开端:惊异感与陌生化 2.方式:论证与直观 3.方式:可能性与假定性 4.目的:真理与艺术 二 科学与艺术 1.理性科学与博物科学 2.技术操作与艺术创造第五章 艺术创造与艺术家 一 艺术创造过程 1.创造与过程 2.观察与想象 3.同构与脱胎 4.媒介与形象 二 艺术家与艺术品 1.“自我消亡的通道” 2.现象学的作者第六章 艺术作品及艺术接受 一 势 1.“势”的意义 2.“势”与生命 二 场 1.视域 2.未定域 三 无 1.意向性客体 2.主体间性 3.具体化 4.艺术作品与艺术接受 结语 艺术重返生活附录 作家朱光潜 一 两幅面孔 二 体验模式 三 文体风格 四 人生体验 五 狗尾续貂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艺术原理回顾按照亚里士多德为后世学术研究所做的示范,在研究一个问题之前,有必要批判性地考察一番前人就这一问题的思考成果,借鉴历史的经验,以取得一个坚实的出发点,同时不至于重蹈覆辙。为此,我们必须重新经历一遍前人走过的道路。以往的艺术原理,择其要者有三,即模仿说、表现说和形式说。在美学史上,值得一提的艺术原理当然绝非仅此三种,但这三种学说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学说,同时也是最具生殖力的学说,其他的艺术理论,或者可以视为它们的不同程度的变体,或者是将它们融会贯通之后的产物,或者是以不同的哲学基础对它们加以吸收。如厨川白村的“苦闷象征”说,无非是将弗洛伊德心理学和表现说加以拼凑的结果;苏珊。朗格的“情感符号”说,则是以符号论哲学基础对表现说和形式说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杜威的“艺术即经验”理论,似乎可以理解为以实用主义哲学吞并了表现说。模仿、表现和形式这三种学说,研究的都是最基本的艺术问题,但致思的角度有所不同,处理问题的侧重点各异。模仿论侧重艺术品与现实的关系;表现论侧重艺术品与艺术家的关系;形式论侧重艺术品与观众的关系——尽管它是以否定的方式处理这种关系的。而这三个问题,也是传统艺术原理所关注的最为重大的问题。我们不妨说,模仿论、表现论和形式论三足鼎立,撑起了传统艺术原理的殿堂。


编辑推荐

《艺术原理新论:大众传媒时代的艺术原理》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艺术原理新论 PDF格式下载



艺术原理新论:大众传媒时代的艺术原理 算是新时期艺术原理的经典吧 可惜书有点受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