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当代中国电视文化研究

荣耀军 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作者:

荣耀军  

页数:

27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文力求从“话语”的角度,对中国当代电视的竞争格局及其深层寓意进行探析。中国电视由统一的垄断性的总体性媒体领域分化成各不相同的多元竞争的媒体地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由国家一元话语到国家话语、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多元生成和竞争的过程。为了阐明这些话语系统之间复杂的竞争与共生关系,本文采取的是结构分析的方法。

作者简介

荣耀军,1972年生,河北承德人,厦门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博士后。主要从事美学、文艺传播学、影视艺术、媒体文化之研究。出版《艺术特征论》(合著)一部。在《厦门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书籍目录

总序绪论 一、电视文化研究 二、西方的电视文化研究 三、国内的电视文化研究 四、本文的思路:当代中国电视多维话语系统的结构分析第一章 当代中国电视多维话语系统的产生背景 第一节 “话语”视角看电视 一、西方话语理论举要 二、话语理论与电视研究 第二节 当代中国电视多维话语系统的产生背景 一、全球电视文化发展大趋势 二、跨国传媒集团的兴起与全球电视话语格局的形成 三、当代中国电视的变革 四、港澳台地区电视概况第二章 主体:规定性及其反抗 第一节 国家话语:规定性的制作人 一、“规定性”与文化领导权 二、“规定性”的制定者与执行者 三、“规定性”在竞争中的矛盾 第二节 精英话语:协商式的批判者 一、公共领域与“协商式批判”的可能 二、“协商式批判”的媒体人 三、“协商式批判者”的有限空间 第三节 大众话语:规避政治的娱乐先锋 一、感性现代性与娱乐工场 二、政治规避下追求感性现代性的先锋 三、娱乐先锋的疆域与界限 小结第三章 观众: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分殊 第一节 国家话语:被动与主动间的国家意识需求 一、观众国家意识的被动建立 二、观众对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主动诉求 三、观众对国家话语的质疑与疏离 第二节 精英话语:反思型观众的精英文化取向 一、社会精英文化取向的增长 二、反思型观众对精英话语的寻求 三、精英话语空间的狭小与观众的淡漠 第三节 感受型观众的快感取向 一、电视与现代社会的文化快感取向 二、观众对电视娱乐的巨大需求 三、休闲型观众和激情型观众 小结第四章 文本意指系统:话语权的交错渗透与竞争 第一节 国家话语:国家意志主导的共同想象 一、《新闻联播》与灌输式想象 二、新闻评论节目与引导式想象 三、与民同乐节目与召唤式想象 第二节 精英话语:华人公共话语平台的建构 一、新闻资讯与华语话语空间的开拓 二、新闻评论与华人公共意见的表达 三、人文节目与文化认同的生产 第三节 大众话语:娱乐工场的现代神话 一、新闻娱乐化:“逃离拉普特飞岛”神话 二、肥皂剧中的迷幻人生:“灰姑娘和大人物”神话 三、娱乐综艺:“那喀索斯”神话 小结第五章 全球后现代景观中的中国电视文化(代结语) 第一节 电视魔幻时空中的全球后现代景观 一、全球“联结”的魔幻时空 二、娱乐梦幻城 三、“荒诞”的权力话语场 第二节 当代中国电视文化反思与展望 一、沉重的国家话语 二、喧闹的大众话语 三、亟须拯救的精英话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当代中国电视多维话语系统的产生背景  第一节 “话语”视角看电视  “话语”(discourse),在西方现代学术研究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流行语和关键词。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后结构主义、文化研究、后马克思主义、俄国形式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等西方现代重要理论中,“话语”都是一个核心概念。相对于传统的局限在修辞角度来理解的语言学说,“话语理论”(Zheories of Discourse)以批判的锋芒、敏锐的感受、广阔的文化视野、关注实践的品性,从“话语”与“权力”,“话语”与“意识形态”等的关系中去研究探析话语的本质,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   20世纪的“话语”理论原不为电视文化研究而生,但20世纪电视作为一颗电子新星在人类世界出现并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及其思维的方式,如此深远的影响,自然要引起“话语”理论的高度注意。正如布尔迪厄所说,媒体场是一个由权力场、资本场、文化场等多个场域相互交错而成的,如此复杂集中的关系,无疑是给“话语”理论提供一个绝佳的研究范本。因此,20世纪下半叶,电视话语研究成为话语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力图揭示出隐藏在电视话语生产与传播机制下的权力运作机制。话语理论的注入为电视文化研究开启了新的范式。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当代中国电视文化研究 PDF格式下载



关于电视文化的著作在中国并不鲜见,这本书将中国电视文化置于多维话语视阈观照,别具特色,而且结构布局比较合理,层次也很分明,对我们思考中国电视文化颇具参考价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