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给企业以生命

何伟杰,胡建东 著 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作者:

何伟杰,胡建东 著  

页数:

260  

前言

  多年来,我们在“管理”这个词上,一直抱着一种“似是而非”的态度,小到企业、社团,大到政府国家,无论是领导者、管理者还是被领导者,人人都说,管理是最重要的。但是,从内心讲,我们绝大多数人对此并不抱有非常坚定的信念,因为管理到底是什么?是科学?还是构筑在独特个性上的“艺术”?当我们并不能够明确地定义这个词的时候,当我们面对着组织涌现出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手足无措的时候,当我们翻遍无数理论却始终找不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时,当管理经典在个性状况面前显现出如此苍白赢弱的适应性时,我们不得不反思和质疑,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溯源历史,现代管理科学主要发源于西方,因此解析科学的特性也不可避免地在现代管理科学上体现。然而,古老东方的哲学,是基于复杂系统环境下的综合哲学,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领导的才能包含了如此之多的技能、手段、策略,简单的外科式手术是不能够解决企业自身平衡和进化的功能的。因此,重新审视管理的科学是必要的,当然这并非是推翻前人的成果,而是面对新的环境和经济特性,更加深入地分析这一切。  幸运的是,我们并不是完全从头开始这一切的,前人的智慧给了我们非常好的平台,包括中国古老的哲学,也包括近代伟大的发现——复杂系统论。复杂系统论是非常前沿的哲学,其原理普遍适应于管理,而且管理的复杂性也是管理科学必须面对的现实。因此,我们得以站在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更加直白和锐利地探究管理的本质,推开华丽的程式和深奥的数学公式,还原管理的本来面目。  本书的意义将会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本管理书籍。因为它完全是我们对管理的反思和心得,并在实践中被反复证明。

内容概要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使得中国在经济上举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每一点进步的取得都凝聚着企业开拓者及全体劳动者的心血与智慧,这一切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由衷地自豪。  但冷静地思考后,我们会发现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是以向西方国家出卖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为主,中国的企业成为了“世界的工厂”,但社会的财富却流向了西方。到最后我们还只能一切以西方的喜怒哀乐为价值取向,只能成为西方的附属品了。本次金融危机中,我国一些中小型出口企业所遇到的困境,就是中国企业在此价值体系底层苦苦经营的最大写照。而造成这样局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至今为止我们还只是埋头苦干,而没花时间认真思考,经济到底为何物?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企业价值从何而来?企业的管理是否具有价值?《给企业以生命:构建进化型的组织》就是这样一本系统地回答上述问题的力作。  《给企业以生命:构建进化型的组织》通过严谨的分析,明确地提出价值并不完全是由劳动创造,而是因为满足了人类的需要而产生;价值的升值不是靠剥削剩余价值,而是通过合理地管理整合而创造;企业并不是追逐利益的工具,而是因满足了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而存在;优秀企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进化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而造就;企业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才能与企业成熟度相适应。企业成长就是这样一个进化的过程,它是通过不断整合构成企业的各类要素,使企业逐步成为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健全生命体。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价值是需求的满足程度1.1 价值是什么1.1.1 价值是需求的满足程度1.1.2 价格是商品市场价值的货币表现1.1.3 需求是有层次的1.1.4 价值是有体系的1.1.5 价值观是决定价值的尺度1.2 价值的涌现1.2.1 交换创造价值1.2.2 经济始于交换,交换促进了需求的增长1.2.3 交换的演变促进了社会的发展1.2.4 自愿交换是增加价值的前提条件1.2.5 政府应该不断促进自愿交换第二章 企业是一个生命体2.1 企业是什么2.1.1 企业向社会提供市场所需的商品2.1.2 企业是具有生命力的系统2.1.3 企业是社会实现其价值的一种载体2.2 企业价值体系2.3 提升企业价值的手段2.3.1 价值公式揭示价值来源2.3.2 提升增值价值首先应考虑商品价值的提升2.3.3 降低组分价值也要注意有效整合第三章 管理就是搭构进化的结构3.1 管理是什么3.1.1 传统管理理论的疑惑3.1.2 从系统论的进化观点来认识管理3.1.3 管理就是搭构可持续进化的结构3.1.4 管理是一种整合3.1.5 管理是创造企业价值的根本源泉之一3.2 管理的体系3.2.1 管理的七大要素3.2.2 企业管理的四个阶段3.2.3 企业管理的体系3.2.4 与现有传统管理学科体系的关系第四章 目标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4.1 管理者要赋予企业目标4.2 不同层级企业的目标4.2.1 企业目标构成4.2.2 不同层级的目标第五章 企业进化源自合理的结构5.1 企业的进化取决于合理的结构5.2 赢利模式与外部环境5.3 组织结构与企业价值秩序第六章 企业目标要靠功能来实现6.1 功能是企业的执行能力6.2 不同层级企业的功能6.3 业务流程管理(BPM)第七章 交流涌现价值7.1 交流就是施加影响7.2 不同层级企业的交流7.3 信息交流与企业管理软件系统第八章 新陈代谢是企业进化的机制8.1 进化的过程并不是天然的恩赐8.2 不同层级企业的进化机制8.3 关于绩效体系第九章 企业发展取决获取资源的能力9.1 组织进化依靠资源——负熵系统9.2 不同层级企业竞争资源的手段9.3 获得资源是适应能力的体现——拥有者获得第十章 整合提升企业价值10.1 管理就是整合10.2 整合是一个过程10.3 整合需要时间10.4 经营者的使命结束语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价值是需求的满足程度  1.1 价值是什么  1.1.1 价值是需求的满足程度  企业为什么而存在呢?可能最直接的回答是为了牟利而存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先生,这个被称为对20世纪影响最大的经济学家曾经阐述过:“企业是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存在的”,这句话一度被奉为经营管理的圣旨。我们不否认企业的存在确实需要资本的支撑,需要利润的维持。一定程度上来讲,利润确实是维持企业运转的要素,企业离开了利润将失去生机,将走向消亡。但是利润从何而来呢?相信聪明的企业家会很快回答出:利润从企业创造的价值中来。这个回答显然是正确的,但是再追问一下,我们的企业日夜追求和要创造的价值又是什么呢?这是不是我们的企业家们应该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呢?  现代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在其著名的《国富论》中首先系统地提出“劳动产生价值,分工产生效益”的观点。而马克思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亚当·斯密的学说,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认为价值既然是由劳动产生,那么资本家只能靠压榨劳动者的劳动来获得利润,即“剩余价值”。总结他们的学术成果,他们对价值的认识可以归结为:“价值根本上是由劳动量决定的,某个商品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而价格是围绕价值波动的。”


编辑推荐

  《给企业以生命:构建进化型的组织》的意义将会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本管理书籍。因为它完全是编者们对管理的反思和心得,并在实践中被反复证明。他们力图从根本上阐述企业为什么而存在,他们不断地告诉企业家们,企业就是一个生命体,是为了追求价值(而不仅仅是利润)最大化而存在的生命体,而企业价值将被我们分层定义,在企业发展的不同层面,企业应该具备不同的价值追求,应该具有不同的行为和特性。  我们每日勤勉工作,是因为我们确信通过努力可以改变自己,我们时常仰望星空,是因为我们不能够停止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探寻,由此,人类在这样的过程中进化,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睿智。  而当我们从人类进化过程中寻找其中奥秘时,我们惊叹大自然杰出的构造,那是多么神奇的力量,任何组织、个体都不能逃脱,同样企业组织也受其支配。  企业从追逐利益,到关注客户,到成就员工,到履行社会责任……“进化”始终贯穿其中,而最高境界便是我们的理想“无为而治”,因为,我们所要做的,就那么美妙而且简单:  ——给企业以生命,让企业自进化!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给企业以生命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