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2009中国画坛百家(第一辑)

朱德华 编 古吴轩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作者:

朱德华 编  

页数:

35  

内容概要

  进入新世纪以且,新兴水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越来越为学术界以及相关机构所关注。于是就接出现了一系列十分重要的展览。其中,带艺术性质的回顾展有皮道坚与王璜生策划的“中国·水墨实验二十年”,皮道坚、吕澎与严善淳策划的“实验水墨回顾”展等等,这些展览对于清理新兴水墨发展的历史线索,总结历史经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

  陈铁超,别署逸超,号千莲子、清风吟客、积道山人。中国当代画家、书法家、诗人,浙江省第十届人大代表。1948年3月生于浙江金华。白小酷爱书画一道,总角之年得施明德先生亲授,步入门径。后随乡谊朱康年学习书法。年逾不惑,又向丁绍光先生行立雪之礼。数十年来外师天地之造化,心仪古今之名家,激浊扬清、披沙拣金、览物于胸、熔铸己意、心摹手追、寒暑不辍。其书画自立高标,不随流俗,孤神独逸,自成一格。1998年,经国家文化部审批赴美进行学术交流并举办书画展。2006年,率团赴台湾举办两岸书画名家精品展。现依然徜徉于书山墨海之间,有诗为证:  远树崇岩天净沙,峰回路转几人家?  问余平生何所往,艺海苍茫一浮槎。

章节摘录

  当代中国水墨画在贾方舟先生的《现代水墨三分天下》一文中阐述得非常清晰,经贾方舟先生推荐与授权,该文在《2009中国画坛百家》中得以引用为序,希望读者可以在本文的引导下理清对当代水墨画的各类思绪。传统写意与传统写实中国传统绘画本有自己写实主义昌盛的时代。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就曾强调“以形写神”,不能“空其实对”,“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姚最评谢赫时也说到其画“点刷精研,意在切似,目想豪发,皆无遗失”。又评萧贲日“雅性精密,后来难尚。含亳命素,动必依真”(《续画品》)。从画迹看,从《女史箴图》到《清明上河图》,也有众多经典之作留于画史,但由于文人画的兴起,写实主义受到冷遇,并在竞尚高简、追逐意趣的风气下一蹶不振。但作为一条若明若暗的线它并未中断和消失,那就是延续至今的工笔画。  在传统绘画中,作为一种画法,写意是相对于工笔而言的。所谓工笔,即是以工细见长,注重对客体的精微描绘;所谓写意即是以简练之笔勾取物象的神意而不求形似,注重主体情感的抒发。齐白石画的许多草虫正是以工笔画虫,以意笔画草。是工笔与写意两种画法相结合的经典例证。但由于写意所注重的不是对客体的再现,而是对主体性情的吟咏、意气的抒发,所以,在传统文人画中渐成主流,并成为传统文人画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正因此,所谓写意就不只是一种画法,而且是一种价值取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苏轼);“酒可销闲时得醉,诗凭写意不求工”(陈造);“画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齐白石)。不难看出,“写”与“工”,“写”的审美价值远远高于“工”,这是直到今天仍为多数水墨画家所持的观念,也是直到今天仍然强调笔墨重要性的原因所在。  如果我们可以把西方的古典写实主义类比为西方的工笔,把西方现代的表现主义类比为西方的写意(因为它们同样是一个注重对客观对象的再现,一个注重于主观性情的抒发),那么,我们同样也可以把工笔画类比为中国的写实主义。事实上,清代的方薰早在《山静居画论》中就曾说:“世以画蔬果、花草随手点簇者,谓之写意;细笔勾染者,谓之写生。”道出了两种画法的基本差异,也道出了写生与工笔之间的内在关系。如果说,写生是写实主义的基本方法,那么,工笔就是传统的写实方法,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写实主义。  进入20世纪以后,传统绘画面临的文化环境发生改变,写实与写意出现了一场不可避免的遭遇战。  “新写意”与“新写实”  到20世纪,由于题材逐渐由山水、花乌转换到人物,写实主义就构成了这个世纪传统绘画变革的基本课题,也是贯穿于整整一个世纪的难题。如果说在以蔬果、花草乃至山水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文人画时代,写意作为一种画法还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话,那么,在以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的20世纪,写意与写实这一对矛盾就显得尤为突出。  徐悲鸿是最早提出这一课题的艺术前辈,也是最早在写意传统中尝试引入写实主义的艺术家。但是他并没有最终完成这一课题。  他的目标在以西方的写实主义传统改造中国的文人写意传统。面对“空洞浮泛”的文人画的“痼疾”,他坚信“只有写实主义足以治疗”。并在《中国画改良之方法》中提出“作物必须凭实写”的主张,倡导“摒弃抄袭古人的恶习(非谓尽弃其法)。——按现世已发明之术,则以规模真景物,形有不尽,色有不尽,态有不尽,均深究之”。  决定在传统绘画中重建写实主义的徐悲鸿,面对的基本问题是:如何使笔墨适应造型的要求。传统写实绘画是在水墨画尚未充分拓展的前提下展开的,而徐悲鸿的写实主义则是在写意水墨高度发展的背景下要求其逆向回归。这好比要给一匹脱缰之马重新套上缰绳,其难度可想而知。  ……


编辑推荐

  陈轶超的作品笔墨厚重沉稳,画面苍茫而不失润泽,用笔大胆概练。在绘画风格、技法、布局上,广泛的吸取了近现代绘画大师潘天寿、黄宾虹、吴昌硕等人的营养。在山水画的处理上强调了诗的意境、诗画一体、以诗入画,在写意中寻找诗境,在诗境中传承前贤之风骨,在画面中更多的融入了自己的自然感官情怀。品读陈轶超的作品,从很大程度上是在品读他的人品、学问、才情和追求。他的绘画“青睐传统但又不陷于传统”,他更多的是在各种文化吸取中寻找和探索自己的审美世界、完善艺术追求。从艺术追求的角度而言,我敢断言:“陈轶超是有着潜在的雄心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2009中国画坛百家(第一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