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伦理的自然观基础
2007-9
黄河水利
苏贤贵,刘华杰,
203
无
河流是人类及众多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哺育人类历史文明的摇篮。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河流无节制地开发利用,加之自然因素的影响,致使当今全世界范围内许多河流都面临生存危机。作为世界上最为复杂难治的河流,黄河的生存危机尤为突出。流域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一再突破黄河生命的底线,人与河争水、与水争地的局面越来越严峻,由此带来的水资源紧缺、河槽萎缩、河道断流、生态恶化、水污染加剧等一系列问题,又反过来严重制约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书是黄河水利委员会“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系列课题之一。作者从哲学、科学和宗教角度,探讨自然观与河流伦理之间的关联,阐述对于生态伦理和河流伦理有支持作用的自然观及相关伦理问题。内容包括近代自然观的发展,整体论自然观的产生,盖娅理论和进化论伦理含义的变化及其对河流伦理的寓意,以及晚近的基督教生态神学对于生态伦理的积极意义。强调了自然观对于生态环境伦理,进而对于河流伦理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可供哲学、生态伦理学研究者和相关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序一序二前言第一章 河流伦理与自然观 第一节 河流危机与生态危机 第二节 对生态危机的反思 第三节 生态伦理与河流伦理 一、伦理学的拓展 二、西方生态伦理学的问题与理论 三、从生态伦理到河流伦理 第四节 河流伦理与自然观 一、自然观与生态伦理的相关性 二、近代西方自然观的生态后果 三、生态的自然观 第五节 敬畏河流第二章 自然概念的变迁 第一节 “自然”概念考略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学(physica) 第三节 转折时期 一、自然与人工之差异的消除:人可以制造自然 二、人类征服和统治自然 三、世界图景的机械化 第四节 牛顿的自然哲学(natural philosophy) 第五节 德国自然哲学(naturphilosophie) 第六节 自然概念的重建 一、图像化自然概念及其限度 二、人类支配自然概念的限度第三章 整体论自然观的兴起 第一节 还原论与古典科学 第二节 系统科学与整体论 第三节 量子力学与整体论 第四节 生态科学与整体论第四章 盖娅假说对河流伦理的支持 第一节 从泽尔说起 第二节 科学意义上的盖娅理论 第三节 地球生理学与“盖娅” 第四节 盖娅假说的演化 第五节 河流与“盖娅”第五章 重建共生范式 第一节 进化论描述的进化 第二节 克鲁泡特金对阵赫胥黎 第三节 互助论在中国的微弱影响 第四节 连续内共生理论(SET)及象征意义 第五节 走向共生伦理第六章 基督教与自然观 第一节 基督教思想中的自然问题 第二节 对基督教自然观的批评 第三节 基督教与自然的世俗化 第四节 自然的观念在基督教神学中的暧昧地位第七章 生态神学与生态伦理 第一节 林恩·怀特的批评及其争论 第二节 “管理派”生态神学 一、“管理”思想的发展 二、“管理”的神学依据 三、“管理”生态神学的实践特点 第三节 莫尔特曼的生态神学 一、莫尔特曼对生态危机的根源的看法 二、莫尔特曼的生态学创造论 三、莫尔特曼神学的生态伦理学意义 第四节 激进生态神学 一、过程生态神学 二、女性主义生态神学 小结参考文献
第三节 量子力学与整体论正如古典科学内部同时浮现“时间之矢”一样,古典科学内部也出现了“整体论”因素,这特别表现在量子力学中。与系统科学所涉及的宏观领域不同,量子力学在最微观的领域,逐步巩固了整体论的基础地位。量子力学发端于唯象描述,即对铺天盖地而来的新奇的实验观测结果进行描述和概括,从两个不同的方式分别出现了薛定格的波动力学和海森伯的矩阵力学。薛定格以德布洛意的物质波概念为基础,海森伯则以可观察量为基础。这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都很好地解决了量子理论所碰到的难题,后来证明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在数学上是等价的。形式上统一了的量子力学数学体系开始面临着物理解释问题,因为当初都只是唯象描述,理论体系中新引入的概念需要予以物理解释,赋予物理意义。比如,波函数、算符究竟意味着什么?微观领域的粒子究竟有没有定域性?等等。以尼尔斯·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整合了以物质的波动图像为基础的波动力学和以物质的粒子图像为基础的矩阵力学,提出了波函数的统计解释(玻恩)、测不准原理(海森伯)和互补原理(玻尔),形成了对量子力学的系统解释。由于哥本哈根学派在量子力学创造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他们的解释通常被称为正统解释。正统解释的核心是确立了量子领域的波粒二象性,即经典意义上的粒子和经典意义上的波各自都不再能独立地描述量子行为,而应该把它们以互补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共同描述量子图景。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许多原理、解释,均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阐明波粒二象性。玻尔的互补原理旨在克服这种“二象性”与经典图景“一象性”的矛盾之处。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