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黄河下游近代河床变迁地质研究

李金都,周志芳 著 黄河水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黄河水利出版社  

作者:

李金都,周志芳 著  

页数:

144  

字数:

170000  

前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哺育了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几千年来,这条桀骜不驯的大河既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也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历史上黄河下游改道频繁,黄河有史以来,曾发生过许多次大小规模不同的决口改道,仅西汉以来,黄河大堤决口多达1500余次,在西起郑州、北至天津、南抵淮河河口的黄淮海大平原上,或北流注人渤海或南迁夺淮人黄海,是一条典型的“善淤、善决、善徙”的河流。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治黄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结束了历史上“黄河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悲惨局面,黄河的水利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更好地服务了人类。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黄河流域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向黄河的索取远远大于黄河本身的供给能力,黄河承载的压力日益增大,正如世上万物一样,河流也是有生命的,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河流同有生命的万物一样也有其生命形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研究黄河生命的形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内容概要

本书以地质学的视野和观点,借助环境学、土壤学、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对黄河下游泥沙进行研究,从黄河下游古地面研究人手,提出了黄河下游近代河床泥沙沉积起始界面;以河床变迁为主线,对黄河下游河床变迁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探索;以黄河下游东平湖为研究对象,探索了通过湖泊沉积物的研究、恢复黄河河床变迁的历史过程;以1855年黄河铜瓦厢改道决口为例,从动力地质作用方面分析了黄河下游河床变迁的内在控制因素,并就埋没在黄河堤防中的历史决口口门的工程勘察方法和渗流控制措施等复杂的具体工程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在理论上提出了黄河断代工程的概念。 本书可供地质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地理学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与科研人员及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

书籍目录

前言符号表1 概述 1.1 选题及其意义 1.2 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 1.3 本书所做的主要工作2 黄河下游近代河床沉积起始界面研究 2.1 黄河下游近代河床沉积起始界面研究方法 2.2 黄河下游近代河床沉积起始界面研究成果3 黄河下游近代河床沉积物沉积速率研究和沉积时间关系式研究 3.1 黄河下游近代河床沉积物沉积速率研究 3.2 黄河下游近代河床沉积物沉积时间关系式研究4 黄河下游河床演变的东平湖沉积响应研究 4.1 黄河下游河床演变的东平湖沉积响应研究方法 4.2 黄河下游河床演变的东平湖沉积响应研究成果5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对黄河下游河床变迁的影响效应研究 5.1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对黄河下游河床变迁的影响效应概述 5.2 明清河道概况 5.3 河流地质作用对黄河下游河床变迁的影响效应 5.4 内动力地质作用对黄河下游河床变迁的效应6 黄河下游近代河床相关地质问题研究 6.1 黄河下游历史决口口门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研究 6.2 黄河下游历史决口口门区工程渗流控制研究 6.3 黄河断代工程及其研究意义7 结论与问题 7.1 结论 7.2 问题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1.2 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黄河在长期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黄河安危,事关大局,正因如此,她引起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的内容涉及各个学科领域。下面围绕黄河下游河床演化这一研究方向,着重就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1.2.1 黄河下游河道历史变迁演化黄河是一条古老的大河,历史上下游改道频繁,黄河有史以来,曾发生过许多次规模不同的决口改道,在西起郑州、北至天津、南抵淮河河口的黄淮海大平原上,或北流注入渤海或南迁夺淮人黄海,是一条“善淤、善决、善徙”的河流。搞清黄河历史上不同时期决口以及不同时期黄河行水河道的分布隋况并分析决口改道的原因,对于研究现黄河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黄河历史上决口改道的情况,根据已有研究,自公元前602年(周定王五年)以来,黄河历史上曾决口泛滥达1500多次,较大的决口改道26次。其中,重大的决口改道9次,见表1.1。黄河小的决口而且决口后又在不太长的时间进行堵复的则不计其数。


编辑推荐

《黄河下游近代河床变迁地质研究》:黄河水利委员会治黄著作出版资金资助出版图书。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黄河下游近代河床变迁地质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