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钱币书法大观

储建国 西泠印社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西泠印社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

储建国  

内容概要

  中国钱币源远流长,它不但同竹筒、木椟、瓦当、碑刻一样,展示着中国书法均艺术魅力,而且还完整地记载着甲骨文、大篆、小篆、金文、真书、行书、楷书书体的变迁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流通和使用青铜铸成的刀币、布币、圜钱、蚁鼻钱四大钱币体系,其币面已铸有文字。字形刚健有力,严谨古朴,可见到甲骨文遗风,展露了在秦始皇“焚书”时灭绝的各国文字。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书同文”,“半两”钱由李斯书写的小篆,开创了名家书写钱文的先例。小篆结体圆长浑朴,笔画粗细匀称,藏头护尾,不露锋芒。汉时,王莽的六泉十布,钱文作悬针篆和铁线篆,线条纤秀美观,瑰丽多姿。三国时吴国大泉五百、大泉当千钱文,为当时书法家皇象书,其书势沉着自然,痛快淋漓。南北朝北周的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钱文均为“玉箸”,圆熟工巧,文字丰满,俊逸绮丽,有“篆发绝工,六朝之冠”之美誉。唐代“开元通宝”,为唐初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其书风格劲险,韵味悠悠。至五代南唐时,出现了同一钱币采用篆书、楷书或草书两种字体的“对钱”,篆楷二体的“唐国通宝”,为当时吏部尚书、书法家徐铉手迹,钱文细长巧丽,浑重工整,恰似天合之作。宋太宗赵匡义用楷、行、草三种字体写成“淳化元宝”,开创了“御书钱”的先河;继而真宗、徽宗先后御书“景德元宝”、;“崇宁通宝”等。宋代书法家苏轼、司马光、蔡京分别书写过多种钱币铭文。金章宗年间的“泰和通宝”是书法家党怀英用玉篆所书,文字柔婉流动。元代“至正之宝”,钱文是著名书法家周伯琦所书,字体端庄稳重。清代“咸丰通宝”,是画家戴熙所书,其书骨秀格清,熟练润泽;清代太史周尔庸还为宝河局咸丰钱题写过铭文。
  中国钱币上的文字书法,为周边国家所模仿。汉时,东南亚古国扶南开铸小篆“五金”钱币。唐宋年间,日本、朝鲜、琉球、越南等周边国家钱币大量使用汉字书写,几乎和中国钱币难分伯仲。后来,与中国有着渊源关系的东南亚诸国,以及西方列强在远东发行的钱币,诸如法国在印度支那、英国在远东、英属北婆罗洲和海峡殖民地等钱币也使用了一些汉字,展现了中国文字书法的显赫地位。
  中国钱币集书法艺术之大成,被考古学家誉为“微型字碑”。这些书法真迹即使在博物馆也难觅其踪,这部汇集历代书法名家书写钱文的钱币真品《中国钱币书法大观》,却使得我们能够一睹其风采,欣赏到钱币上精妙绝伦的书法艺术。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钱币书法大观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