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世说新语 梦溪笔谈

刘义庆 三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7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作者:

刘义庆  

页数:

30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世说新语·梦溪笔谈》(经典珍藏版)是两本经典的合集。《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刘义庆编撰。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全书共收100多则故事,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年间一些士大夫的言行轶事,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尤其是士大夫阶层的生活状况乃至精神世界。《世说新语》语言质朴精炼,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梦溪笔谈》作者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时代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为笔记体著作,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现存《梦溪笔谈》26卷,内容涉及天文、数学、地理、地质、物理、生物、医学、军事、文学、史学、考古及音乐等学科。记载了我国古代自然科学的成就和劳动人民对科学技术的贡献。

作者简介

作者:(南宋)刘义庆 等《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等职。《宋书》说他“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著有《徐州先贤传赞》九卷及《典叙》、志怪小说《幽明录》等。 《梦溪笔谈》作者沈括(1031-1095),宋钱塘人,字存中。嘉间擢进士,累官翰林学士、三司史。博学能文,通天文、历算、方志、音乐等。制天文仪器,造新历,为后世所采用。沈括一生著述四十种以上,现存最负盛名的著述是《梦溪笔谈》、《补笔谈》、《续笔谈》、《梦溪忘怀录》、《良方》等,其中《梦溪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以笔记的体裁,记录、稽考、订正了大量的当时和前代的典章制度、掌故轶事、文物考古、物产民俗等资料,这一切都成了后来文史研究的可信依据,更为人瞩目的是其中还记载了众多惊人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创见。

书籍目录

世 说 新 语德行第一仲举礼贤 / 2叔度之器 / 2泰山桂树 / 3难兄难弟 / 3舍生取义 / 3割席分坐 / 4形骸之外 / 4急不相弃 / 5王祥事母 / 5王戎死孝 / 6郗公吐饭 / 6顾荣施炙 / 7周镇漏船 / 7长豫谨慎 / 7不卖的卢 / 8阮裕焚车 / 8简文鼠迹 / 9范宣受绢 / 9不忘根本 /10殷觊弃官 /10试守孝子 /10罗母焚裘 /11身无长物 /11纯孝之报 /12言语第二月中无物 /13小儿偷酒 /13覆巢之下 /14忠臣孝子 /14汗不敢出 /15偷不为礼 /15畏法而来 /16探策得一 /16仲思之思 /16顽民苗裔 /17千里莼羹 /17清虚日来 /18志存本朝 /18顾和致辞 /18杨氏小儿 /19孔沈受裘 /19坐无尼父 /20不必遗言 /20猎场应答 /20圣人难慕 /21人何以堪 /21松柏之质 /22羊秉无后 /22逸少高见 /22清言致患 /23柳絮因风 /23岂暇择木 /24枫柳何施 /24何常之有 /25清流惠风 /25芝兰玉树 /25鱼鸟何依 /26滓秽太清 /26政事第三不忠不孝 /27残害骨肉 /27互不相师 /27山涛出处 /28何惜池鱼 /28好学免祸 /29陆玩翻异 /29文学第四礼乐皆东 /30服虔作注 /30圣人体无 /31争不相喻 /31郭象受困 /32南北学人 /32注神倾意 /32不屑逆风 /33孙殷争论 /33林公才气 /34嫂言慨 /34于支争名 /35殷浩解梦 /35孙盛败北 /36七步为诗 /36阮籍神笔 /37高名作序 /37潘岳为表 /38有无之间 /38屋下架屋 /38金石之声 /39袁宏作赋 /39方正第五义形于色 /40特赦郭妻 /40但见其上 /41背洛而坐 /41武子之愧 /42夏 门 /42连榻坐客 /43向雄忤旨 /43我自卿卿 /44砍伐社树 /44充即庐人 /44孟著劝柱 /45何如尧舜 /45以此负公 /46仲真屈膝 /46次道直言 /46君平将终 /47蓝田不让 /47不可作缘 /48不须陶米 /48不烦复尔 /48何异王莽 /49蓝田拒婚 /49自量为难 /50拒称小子 /50雅量第六顾雍丧子 /51临刑奏琴 /51倚柱作书 /52路边苦李 /52王戎无恐 /52不与人校 /53裴遐默受 /53何所稍严 /54胜负始分 /54元规非假 /54东床袒腹 /55搏虱如故 /55可使著贼 /56太傅泛海 /56王谢优劣 /57儿辈破贼 /57屋上起火 /58食毕便退 /58识鉴第七乱世英雄 /59刘备才干 /59山涛论兵 /60志大其量 /60名重识暗 /61王应沉江 /61桓温伐蜀 /62不复为名 /62谢公相士 /62赏誉第八平舆二龙 /63云中白鹤 /63三叹羊叔 /63从兄不亡 /64不鸣不跃 /64合于其旨 /65人之水镜 /65竹林诸子 /65人伦之表 /66陆机兄弟 /67使人忘疲 /67位望陵迟 /67主非尧舜 /68灼然玉举 /68海岱清士 /68玉谷之辨 /69拔萃国举 /69推荐道生 /69逸少清贵 /70未可得测 /70谢林祖刘 /70出群之器 /71真率少许 /71不欲苦物 /71文理转遒 /72过于传闻 /72桓温诣谢 /72桓公赞叹 /73沐浴此言 /73刘尹简文 /73魏氏有人 /74仪刑百揆 /74刘尹之言 /74名士高操 /75警悟交至 /75造膝共语 /75生性至峭 /76后来之秀 /76萧索寡会 /76故自濯濯 /77常有新意 /77映彻九泉 /77品藻第九功德先后 /78士元评友 /78诸葛兄弟 /79父子优劣 /79洛阳名士 /80自有公论 /80知人知己 /80萧条方外 /81蓝田何似 /81郗鉴三反 /81布衣宰相 /82兼有诸美 /82简文论人 /83宁愿作我 /83正是我辈 /83共骑竹马 /84宁为管仲 /84不可陵践 /84弘度流涕 /85区别智勇 /85欲言又止 /86直言不讳 /86弟子服膺 /86安石为雄 /87攀安提万 /87水平相当 /87道季自评 /88袁羊何似 /88庾公林公 /88吉人辞寡 /89外人哪知 /89身意如此 /89名士风流 /90嘉宾为上 /90林公居中 / 90千载之英 / 91各有其美 / 91规箴第十乳母获免 / 92元方丧父 / 92孙休射雉 / 93政荒民弊 / 93阿堵之物 / 94平子劝嫂 / 94流涕谏酒 / 94苏峻东征 / 95莫倾栋梁 / 95羲之之过 / 95远公讲论 / 96捷悟第十一杨修拆门 / 97皆似从官 / 97夙惠第十二蒸饭成粥 / 98不见长安 / 98越席提耳 / 99酸感旁人 / 99豪爽第十三王敦击鼓 /100驱散婢妾 /100三起三叠 /101梁王安在 /101容止第十四平叔貌美 /102嵇康风采 /102玉山上行 /103才不称貌 /103神仙中人 /103敬伦似父 /104企脚北窗 /104如朝霞举 /104自新第十五周处自新 /105戴渊少时 /106企羡第十六阿龙超脱 /107丞相恋旧 /107微雪鹤氅 /107伤逝第十七驴鸣送葬 /108令此人死 /108情之所钟 /109鼓琴吊丧 /109道林之死 /109人琴俱亡 /110亡国之叹 /110栖逸第十八道士孙登 /111不惊宠辱 /111褒贬分明 /111仕隐殊途 /112诸侯之遗 /112贤媛第十九暴富不祥 /113昭君出塞 /113婕妤蒙谗 /114作粟粥待 /114许允被诛 /115诸葛诞女 /115契若金兰 /116不可与婚 /116王湛选偶 /117俊才女德 /117屈节为妾 /117李势之妹 /118无烦复往 /119济尼之论 /119术解第二十车脚烧饭 /120折臂三公 /120善解马性 /120委罪于树 /121妙解经脉 /121巧艺第二十一弹棋之艺 /122钟书荀画 /122绘画有益 /123传神写照 /123宠礼第二十二作父如此 /124卿莫负我 /124任诞第二十三竹林七贤 /125阮籍服丧 /125刘伶病酒 /126邻有美妇 /126大盆盛酒 /127遥集之母 /127坐视不救 /127老妪识人 /128一见如故 /128不作邮差 /129旁若无人 /129恨无三妹 /130陈尸行殡 /130白羊肉美 /130兴尽而返 /131酒浇块垒 /131何谓名士 /131简傲第二十四公荣无酒 /132嵇康锻铁 /132上树捉鹊 /133方外司马 /133谢万碰壁 /134谢安深算 /134排调第二十五小儿善谈 /135钟会善对 /135竹林酣饮 /136漱石枕流 /136夫妇笑谈 /136南人北鬼 /137答非所问 /137似有瓜葛 /137出门更衣 /138捉鼻而语 /138齐庄神意 /139以子戏父 /139豹奴似舅 /139嘉宾劝弟 /140糠秕沙砾 /140约法三章 /141举体无润 /141林公理屈 /141荣期受讽 /142牙齿锋利 /142咄咄逼人 /143比拟不类 /143轻诋第二十六终日妄语 /144太傅初渡 /144标同伐异 /144真猪假猪 /145谢安色愧 /145才士不逊 /146衿抱未虚 /146无异常人 /146假谲第二十七曹操少时 /147望梅止渴 /147羲之装睡 /148庾公请罪 /148温峤续娶 /149梦中杀人 /149用智之失 /150黜免第二十八柔肠寸断 /151咄咄怪事 /151为何更瘦 /151桓温上表 /152复出孙策 /152俭啬第二十九啖李伐树 /153陶公大叹 /153汰侈第三十石崇宴客 /154石家厕所 /154富豪斗富 /155君夫赌牛 /155竟比珊瑚 /155太尉杀牛 /156忿狷第三十一骄横遭杀 /157蓝田性急 /157蓝田能忍 /158桓玄杀鹅 /158谗险第三十二袁悦见诛 /159东亭止谗 /159尤悔第三十三兄弟相残 /160王浑后妻 /160平原遇害 /161周侯之死 /161温峤绝裾 /162子南被卖 /162纰漏第三十四王敦出丑 /163误食彭蜞 /163太傅德教 /163进退维谷 /164主簿误事 /164惑溺第三十五曹公屠邺 /165奉倩殉色 /165郭氏好妒 /166妇人卿婿 /166仇隙第三十六白首同归 /167羲之之死 /167庾夫人语 /168梦 溪 笔 谈自序 /170卷一·故事一朝献与朝飨 /171翰林院 /171翰林学士 /172学士院轶事 /172衣冠制度 /173幞头 /173进见礼 /174笼门谢 /174带坠 /175校书官称学士 /175雌黄改字 /175勘箭 /176翰林学士用乐 /176焚香礼进士 /176王安石破常规 /177步行学士 /178卷二·故事二皇族子弟授官 /179凉衫 /179润笔费 /180躬亲职事 /180百官仪仗 /181卷三·辩证一古今衡制 /182阳燧照物 /182黄陵二女 /183解州盐池 /184虎豹为程 /184十八学士图 /185芳州采杜若 /186《周南》、《召南》 /186卷四·辩证二桂屑除草 /187“一麾”辨 /187韩文公 /188《蜀道难》 /188卷五·乐律一论六吕 /189八八为伍辨 /190杖鼓 /190凯歌 /191从声与变声 /192胡部乐 /193李嗣真补磬 /193润州玉磬 /194《霓裳羽衣曲》 /194郢人善歌 /195《广陵散》考 /196《虞美人操》 /197卷六·乐律二琵琶定弦 /198卷七·象数一修正历法 /199五行数 /199斗建和岁差 /200落下闳历法 /201刻漏 /201日月的形状 /203物理有常有变 /203纳甲之法 /205卷八·象数二论卜筮 /206改进铜浑仪 /206卷九·人事一中允亭 /207打关节秀才 /207夏竦食钟乳 /208贵人知人 /208王旦宽厚 /209副使贪财 /210举人群见 /210王安石拒受馈赠 /211晏殊质朴 /211石延年饮酒 /212朱孝子 /213刘廷式不负婚约 /214卷十·人事二索要回信 /215李余庆临死除奸 /215飞鹤报讯 /216范仲淹忠告同僚 /216卷十一·官政一陈恕改茶法 /217三说法 /217刘晏和籴 /218均衡赋税 /219刑曹驳错案 /220迁深州城 /220免官叙用 /221降官不过四等 /221战棚 /222“告不干己事法”由来 /222范仲淹赈灾 /223高超合龙 /224钱塘江堤 /225卷十二·官证二真州复闸 /226张杲卿断案 /227范仲淹重农抑商 /227王钦若办事 /228卷十三·权智陵州盐井 /229颡叫子 /229狄青智胜党项 /230曹玮用兵 /231任术 /232雷简夫移巨石 /232狄青不追穷寇 /233潴水为塞 /234李允则修城 /235摸钟辨贼 /235侯叔献导水治堤 /236种世衡用间谍 /237卷十四·艺文一相错成文 /238唐人炼句 /238王圣美说《孟子》 /239平王东迁 /239集句诗 /240卷十五·艺文二文章体制 /241鹳雀楼诗 /242蔡挺贺诗 /242卷十六·艺文三乌鬼 /243隐士魏野 /243卷十七·书画牡丹花图 /245霓裳曲 /245活笔 /246《乐毅论》碑 /247卷十八·技艺许我 /248隙积术和会圆术 /248造弓 /250活版印刷 /251卫朴 /252毛发与五脏 /253芎与苦参 /253僧医奉真 /254卷十九·器用古器 /255神臂弓 /256凸面镜 /256古剑 /257海州弩机 /257瘊子甲 /258唐代玉辂 /259卷二十·神奇雷斧雷楔 /260山阳女巫 /260佛牙 /261郑夷甫明死生 /262吴僧文捷 /263水中佛经 /264卷二十一·异事虹 /265尸毗王墓 /265震雷书字 /266柿木奇字 /267紫姑神 /267怪疾 /269海市 /269异兽 /270舒屈剑 /271旋风 /272冰花 /272卷二十二·谬误谲诈附丁谓上奏 /273反坫 /273丁谓赐玉带 /274黄宗旦奏事 /274包拯执法 /275进贡浙茶 /275李淑雅言 /276卷二十三·讥谑冷热官 /277诗示人生 /277老卒快活 /278曹公右军 /278卷二十四·杂志一延州五城 /279石油 /279雁荡山 /280茶芽 /281小核荔枝 /282卷二十五·杂志二天蛇 /283信州苦泉 /284符节 /284廉洁之士 /285屠江州 /285李顺 /286卷二十六·药议咽与喉 /287枸杞 /288鹿茸与麋茸 /288麻子 /289黄药与甘草 /290胡麻 /290补笔谈卷一·故事宰相奏事 /291虚室相待 /291辩 证班固论《史记》 /292乐 律义海习琴 /293中声与正声 /293应声 /294补笔谈卷二·象数潮汐 /295官 政不使一物失所 /296孙冕判牒 /296权 智延州军校 /297韩信善用兵 /297艺 文书法之道 /299墨迹摹本 /299隶书与八分书 /300器 用古鼎与香炉 /301补笔谈卷三·异事龟葬梁家 /302杂 志谥号 /303风后阵与六花阵 /303扬州二十四桥 /304药 议莽草 /305流水与止水 /306黄环 /306

章节摘录

书摘《世说新语》是一部反映魏晋时代文人风貌、体现时代特征的笔记小说,是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代表性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和士人精神等影响巨大,千百年来深受读者喜爱,并远播海外。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等职。《宋书》说他“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著有《徐州先贤传赞》九卷及《典叙》、志怪小说《幽明录》等。《世说新语》通行本为六卷,三十六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等三十六门。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他们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其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民间传说,不尽符合史实,且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记载;一些晋宋间人物的故事,如《言语篇》记谢灵运和孔淳之的对话等,则因这些人物与刘义庆同时而稍早,可能采自当时的传闻。从《世说新语》的某些分篇中,可以看出刘义庆编著此书时的倾向性。如《德行》、《政事》、《方正》、《雅量》等篇,作者对其中的人与事大抵采取肯定的态度;而《任诞》、《简傲》、《汰侈》、《尤悔》、《惑溺》等篇,则多持否定态度。其他各篇,虽然从题目中看不出明显的态度,但行文中亦有其倾向性。大体来说,刘义庆对汉末一些名士,都是歌颂或赞赏的;对魏晋的清谈家则有所肯定,也有所否定。如他比较赞赏的晋代乐广等人,尚清谈而又不违背“名教”;至于像阮籍等蔑视“名教”的人,则被斥之为“狂诞”。对有些历史人物,他虽然并不赞成,但对他们某些行为却又持欣赏的态度:如对西晋末年“清谈误国”的王衍,有时也赞赏他不和人计较的“雅量”;对桓玄则称其早慧。总的来说,他还是依据世族士大夫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物的。《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简意赅,颇能传达人物的个性特点。如《雅量》篇写祖约和阮孚两人的优劣,只通过祖约料理财物和阮孚为木屐上蜡的两个细节,便显示出一个是吝啬的守财奴,而另一个只是出于对木屐的癖好。淡淡几笔,人物性格就跃然纸上。《忿狷》篇写王蓝田性急,吃鸡蛋时用筷子刺不破壳而发怒,以至用脚踩,还放口中嚼破后吐掉,寥寥数语,把他当时暴怒的情状生动地表达出来。《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几乎如口语,而意味隽永,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爱阅读,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梦溪笔谈》是北宋时期沈括撰写的一部笔记著作。沈括(1031-1095),宋钱塘人,字存中。嘉间擢进士,累官翰林学士、三司史。博学能文,通天文、历算、方志、音乐等。制天文仪器,造新历,为后世所采用。沈括一生著述四十种以上,现存最负盛名的著述是《梦溪笔谈》、《补笔谈》、《续笔谈》、《梦溪忘怀录》、《良方》等,其中《梦溪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以笔记的体裁,记录、稽考、订正了大量的当时和前代的典章制度、掌故轶事、文物考古、物产民俗等资料,这一切都成了后来文史研究的可信依据,更为人瞩目的是其中还记载了众多惊人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创见。《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的见解和见闻的笔录。现存《梦溪笔谈》二十六卷,分故事、辩正、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等十七个门类,共六百零九条。内容涉及天文学、数学、地理、地质、物理、生物、医学和药学、军事、文学、史学、考古及音乐等学科。总结了沈括多年来对科学技术、历史、考古、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科学地记录了许多当时中国劳动人民在工业、工程上的杰出发明,如布衣毕创造的活字印刷技术、有关中世纪指南针的装置方法、喻皓的建筑技术、陕北延境内的石油等等,保存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是中国科学史的重要著作。《梦溪笔谈》全面总结了宋朝以前我国科学技术的诸多成就,其中所记述的许多科学成就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在数学上,他发明了“隙积术”和“会圆术”,“隙积术”比国外计算高阶等差级数的公式早五百多年,“会圆术”为我国球面三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天文方面,指出极星不在天极;得出冬至日长、夏至日短等结论;并且对天文仪器也有所改进。历法上,大胆创新,提出《十二气历》。地理学方面,以流水侵蚀作用解释奇异地貌的成因。物理方面,记载了磁偏角、凹面镜成像实验和声音共振实验。书中还记述当时一些重大科技成就,如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炼铜、炼钢新技术的应用;其中“石油”一词也是在该书中首次提出的,并沿用至今。《梦溪笔谈》作为科技文化园苑中的一朵奇葩,其影响已经不限于中国,而早就成为了世界各国科学家、史学家所重视的研究对象。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称《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本书编排严谨,校点精当,并配以精美的插图,以达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效果。此外本书版式新颖,设计考究,双色印刷,装帧精美,除供广大读者阅读欣赏以外,更具有极高地研究、收藏价值。编 者2007年7月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清谈小说中,最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国文学史》 刘义庆《世说》十卷。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明]胡应麟 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英]李约瑟评沈括


编辑推荐

《世说新语·梦溪笔谈》(经典珍藏版)经典不容错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世说新语 梦溪笔谈 PDF格式下载



印刷质量不错,还配有插图和译文,送书签。但遗憾的是,我想要全本的,而这本是节选的。适合买给孩子读。


节选 但也很好有些是典故 有些是佚事 看后增长见识不错的


个人支持国学才买的,内容不怎么样其实。


之前看到语文老师再看,自己也比较喜欢就买了,,很便宜,但书有一点点折角,没关系,但是说好的书签呢????为什么没有好看的书签????


可能我不是很喜欢这种版本质量很好


值得一读,我很喜欢这种思考性的随笔,智慧的光芒啊


具体这本 略有不足 最好能在文中对重点字、词给出注释对于文中出现的人物 如果能够有个大抵介绍 效果会更佳 更有利于我们后学


魏晋风流吾最爱!世说新语中国古典著作的佼佼者,非常值得一读!白话文略显不足,但文言文原汁原味,超值!


今年来大家都在系列书,这套还是不错的,很漂亮,印刷的质量也不错,还配有漂亮的系列书签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