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水乡之子杨明义

金凯帆 天津杨柳青画社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天津杨柳青画社  

作者:

金凯帆  

页数:

159  

Tag标签:

无  

前言

凡是为别人弄过传记的人,都知道这活儿委实不好干。一本传记,既不能编成年谱,又不可偏离本末,既不能堆砌素材,又不能过于文学,让人叫得一声好,概率是很低的。古人的好传记倒是多得很,其中的不少经典,写的都是艺术家,而那文本自身也是艺术品,有气场,有寄托,陈义甚高。当然,《徐文长传》那样的作品,我们是不必再指望产生了,气候变了,一切都在跟着变。即使徐文长活到今天,保不准也在忙着造山庄,紧着装修还来不及,谁还拿着砖头去砸自己的天灵盖。时代的力量实在太大了,我原以为中国的田园美学根深蒂固,但几乎是在转瞬之间,杜牧的杏花雨意,王维的鸡犬桑麻,就被所向披靡的推土机,推了个一干二净。推了真的,再造假的,水泥制作的仿古物上再高高挂上写着明清遗风的一方匾,不过那时人的书法竟也充满着欲望,直让人叹得一声罢了,潜台词却是:所谓真正的江南水乡,而今安在哉?然而,这又恰巧显出了杨明义艺术创作的价值,既然真正的江南水乡已经打了折扣,那么,杨明义的水墨水乡却给人留下了一个长久萦怀的梦。杨明义长期为江南水乡传神写照的时候,他所描摹的对象,还是一副本真的样子。当年的现世安稳,岁月静好,都被提炼到自成一家的水墨当中了。这正应了那样一句话:梦,是曾经醒着的生活。而在今天,我们再来面对这种水墨水乡,便会和画家的纪录与创作一道,共同营造出近于伤逝的情结,而这类伤逝的情结,乃是人们易于生发的意绪,李太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已经是写绝了,嗡然黄钟大吕,余响千古不绝。捧读金凯帆先生为杨明义所作的传记,我再一次想起了杨明义的水墨水乡的价值。在近年出版的题为《水墨之旅》的文集中,已经有六十余篇各路名家的文章,对杨明义的水墨水乡,在理论上作出了独到的解析,而现在的《水乡之子》,又恰恰从另一视角,展示了这种价值的由来与走向。可以说,有了述评体的《水墨之旅》与述实体的《水乡之子》相继问世,对于杨明义的艺术创作的总结,将会更为完整,也会更为生动。

内容概要

本书对杨明义的水墨水乡,在理论上作出了独到的解析。用了三条线索作贯穿,明线是创作,辅线是交游,暗线,则是通篇一以贯之的水墨乡怀,线索虽有多条,但编织得却十分光整。那文笔也与画家的水墨韵致相仿佛,有的地方,淋漓尽致,需要用另一块宣纸压一压,然而却也湿透了。

作者简介

金凯帆,1968年9月生,苏州人。原报社记者,现从事苏州地方历史文化修撰工作。

书籍目录

序 梦底依稀水云乡刘郎唐诗桥影江南从杨二林堂到近日楼瞒着父母报考美校像像腔腔画图人中国新进版画家从“抱石皴”受到启迪为长江大桥栏杆设计图案苦亦成乐的干校生活倡办新中国第一家版画廊周庄的伯乐用最真的心从艺交友在纽约高楼上眺望中国艺术走进溪岸草堂国远乡思近莼鲈之思的境界平和简静为上能见大义北京的日子风来四面且卧当中后记参考书目人物介绍

章节摘录

早春二月,春寒料峭。2006年2月的一天,苏州依旧像往年这时候的天气一样晴好,但从寒冷的空气中却还能尝出江南特有的湿冷味道。杨明义又一次风尘仆仆地从京城回到了他的故乡,那一种特有的湿冷味道让他觉得家乡依旧是那么亲切,此次的江南之行就是要圆他自己心中的“水乡墨梦”一为创作“江南百桥图”而来。自古以来,江南就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代名词。唐末韦庄一阙《菩萨蛮》道:“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舂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疑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正是这一片温柔的富贵乡,吸引了多愁善感的文人逸士,也正是这些文人逸士,在这里抒怀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造就了江南这片土壤的特殊情怀。山是温的,水是软的,风是柔的。浓荫相接,遮蔽着伫立了百年、千年的城墙、宝塔。身在苏州,可以听见太湖的波涛,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身在苏州,可以凝眸注视小桥流水,枕河人家。仿佛随时都可以穿越千年的时空,注视耸立的馆娃宫,听西子的笑声,品味李太白的“美人如花隔云端”的意味。苏州原本可以张扬,因为它拥有了可以张扬的一切,可是它永远静静伫立在那一片叫江南的土地上,沉静如水,内敛典雅。在这江南之地,又是“桥”最让那些文人墨客,每每}不念。数千年来,无数文人学士咏物喻志,托之诗歌,有关桥梁篇章,多有佳作,绮思丽句,声韵铿锵,最能传桥之神,尽桥之态,谐桥之趣,彰桥之功。“梦里几度到苏州,乌鹊桥红看晚霞”。“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水似棋文交度郭,柳如行障严遮桥”。“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小时候的杨明义就读到过唐人李白笔下的桥:“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秋日傍晚,诗人独自登楼,俯瞰夕阳下的景色多么美的一幅图画啊!其中颔联两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后记

小时候,听母亲说:“男属羊,出门不带粮”。后来认识几个属羊的人恰好是在饭局上,“做东”的真的不是他们,交往久了就成了朋友。他们当中有记者、广告公司经理、公务员,但都白面书生一般。我又想起母亲还说过一句,要是“乌羊”还要好。母亲说的好,并不是指属羊、皮肤黑的男人有更多“吃白食”的机会,而是指“乌羊”更有建树的意思。2006年的初春,我碰到了位属羊,且是“乌羊”的人。我之前不知道他属羊,只知道他是画家,看过他的画,不管是画廊里的原作,还是画册上的印刷品,给我的感觉都很淡远,很透明,很有江南的氤氲之气。妻子菊菊也说,那画里的景象看了很觉亲切,只是现实中似乎看不到了。还在2005年,苏州书城销售有关他的一册艺文评论集《水墨之旅》时,要我写一篇书评。看完那本艺文评论集后,我突然对那人肃然起敬起来了:这位画家不简单。他的经历、见解、道路不一般,他的为人不虚伪!他竞能结识那么多的大家,还有那么多的大家愿意抽出时间,在不同时期写出他们对他的艺术、人品的评价文字。回头再看他的画,好像那画里面也还有其他什么东西在似的了。书评见报了,但电话也来了,书城称:那本书很俏销,不能留给我。趁画家在苏州家中时,我径直打电话过去……电话那头传来沉稳的声音,很大气地说:“谢谢你,我在北京时,从网上已看见了那篇文章,写得蛮好。你来我这里,我送你一本吧。”当那人迎我进门时,我和他的距离很近,黝黑的脸庞,浓黑的长发整齐的垂在他的肩头,他的眼睛里有着笑意。他一点也没有旅美十多年的“海归派头”,没有“有国际行情”大画家的架子。感觉和他的声音一样沉稳、平和。换拖鞋的时候,看见墙面上是一幅很大、有点像我以前在书上看见过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与少年儿童在一起的照片:他被密密麻麻的孩子们簇拥着!那是画家旅美10多年后返回他母校马医科小学时,与小同学们的合影。而客堂问的一张桌子的玻璃台板下,压着的是装裱精致的、黄永玉写的“近日楼”三字的原件。走进画室,与画家聊了起来。没想到,闲聊问他竟委我重任,说有一机构欲出版一册介绍他艺术人生的书,能否请我来写。他说他真心想请一位苏州人来写写他这个苏州人。我不知深浅,客气地推脱一番后,就应承了下来。


编辑推荐

《水乡之子杨明义》由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水乡之子杨明义 PDF格式下载



对画作的介绍稍微少了点,对人物成长经历介绍很多。铜版纸。还不错


文字朴实、记述真实、行文简洁、意境清新。


质量还行!就是作者的作品图片太少,都是介绍作者的成长!买家自己决策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