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民俗上海 普陀卷

尹继佐 编 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

尹继佐 编  

页数:

142  

Tag标签:

无  

前言

如果从考古学上的马家浜文化算起,上海迄今有六千年的历史;如果从唐朝天宝十年(751)置华亭县算起,上海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从元朝至元二十八年(1291)置县算起,上海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从1843年开埠算起,上海也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了。在这绵延的历史中,由于“僻处海奥”,繁衍于上海这块土地上的先民们在创造日渐丰裕的物质生活的过程中,孕育了富有个性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明正德《松江府志》称:“诸州外县多朴质,附郭多繁华,吾松则反是,盖东北五孝故为海商驰骛之地,而其南纯事耕织,故所习不同如此。大率府城之俗,谨绳墨,畏清议,而其流也失之隘;上海之俗喜事功,尚意气,而其流也失之夸。”“东北五乡”,即上海县辖境。这就是说,至迟到明代正德年问在时人的心目中上海民俗文化已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个性。

内容概要

  民俗文化是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人生礼仪、岁时节令、信仰习俗、社会风尚、休闲娱乐等民间风俗习惯的总和。上海民俗中新俗与旧俗、土俗与洋俗的并存,促进了多元民俗文化的互渗与交融,这里既有上海本地的民俗,也有异地色彩的民俗,甚至还有异国情调的洋俗,上海民俗文化所呈现的是海纳百川、活力充沛、日新月异的“海派”精神与风格。    本书为《民俗上海》之普陀卷,介绍了上海市普陀区的民俗文化。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物质生活民俗 [一]饮食民俗  1.真如羊肉 2.真如豆腐 3.大众点心 4.自制酱菜 5.时令吃食 6.玉佛寺素斋 [二]服饰民俗 草鞋浜 [三]居住民俗 1.三湾一弄 2.“滚地龙”与“阴阳街” 3.上粱酒 4.敲更 5.新村生活物质生产民俗 1.长征镇蔬菜的特色品种 2.菜农的蔬菜栽培技术 3.莱农的特色农具 4.真如羊肉翩作技艺市镇贸易民俗 1.真如的集市与店家 2.杜布交易 3.跑单帮 4.蔬菜的销售与行语 5.潘义谋饭店及习俗 6.鼎源祥布店习俗及暗语 7.赊欠习俗人生礼仪民俗 [一]婚嫁民俗 1.传统婚姻礼俗 2.祈吉习俗 3.太平桥婚丧服务社 4.妈妈阿嫂 5.当代个性化婚礼 [二]丧葬民俗 [三]生育民俗 [四]寿诞民俗社交民俗 1.攀过房亲 2.寄老爷 3.各色礼品民间文艺 [一]民间音乐 1.太平桥丝竹班 2.太平桥的喇叭 3.道教音乐与美术 [二]民间舞蹈狗头狮舞 [三]民间歌谣 [四]民间戏曲 1.草台戏 2.江淮戏[五]民间传说 1.真如寺前的石狮子 2.会医治白喉的“自先生” 3.武术人物传说 [六]民间俗语、谚语、歇后语 1.长征镇的俗语 2.真如气象谚语 3.民间歇后语民间信仰 1.真如庙会 2.龙灯会 3.麦黄会 4.真如庵堂及其尼姑 5.真如寺佛事活动 6.玉佛寺“烧头香”岁时节令民俗 1.元宵挂塔灯 2.三月挑野菜 3.七月半祭祖 4.重阳登高 5.三逢会民间收藏 1.早期的民间收藏者 2.新兴的民间收藏馆室 3.方兴未艾的企业博物馆民间娱乐 1.孵茶馆 2.斗鸟 3.靠柜台 4.乘风凉 5.看无声电影 6.丽娃栗妲村游乐场总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从前,在本镇周边四乡八村,说起妈妈阿嫂这个名字真可谓一刮两响,人人知晓,在当地,“妈妈阿嫂”就是能干女人的别称。解放前,每逢婚丧大事,家家户户便都要请吹鼓手来吹吹打打,热闹一番,借以吸引周围的人,届时妈妈阿嫂就会随同吹鼓手班的人一同来到东家帮忙料理事务,她们的工作既有一定的特殊性,又有一定的专门性。例如,东家办的是丧事,那么妈妈阿嫂就会专门去伺候丧家的女眷和女客,帮她们穿戴孝帽孝服。如有祭奠客人来到,妈妈阿嫂就会通知女眷当即痛哭灵前,既表示自己的哀痛,又表示感谢亲友的到场。办理丧事的妈妈阿嫂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劝慰丧家女客稳定情绪,控制场面,不要凶过分悲痛而引起昏厥。有的丧家平时兄弟、妯娌之间有些矛盾,到了灵堂前往往就会借机相互埋怨,发泄自己心中的不平。这时妈妈阿嫂就会挺身而出,好言劝慰,开导双方将过去的恩怨一笔勾销,看在死人面上,一七JJ以办丧事为重。今天千人百眼,大家都看得见,有理无理出存众人嘴里,退一步海阔大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经过她以情动人、以理劝人、以事服人的劝说,双方便会化干戈为玉帛,一心办理丧事了。


编辑推荐

《民俗上海:普陀卷》是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民俗上海 普陀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